第3章 開鬼目(1 / 1)

大唐鎮詭司 野笙墨水 3936 字 2024-03-17

等兄弟倆嘰嘰喳喳敲定好諸項事宜,被遺忘大半天的葉凈能終於等到機會開口發言。   李隆基問葉凈能:“鎮詭司的官服飾以貔貅繡紋,佩瑯玕腰帶,靴筒處繪以太極陰陽圖,朕和岐王還想在內襟書太上玄元皇帝的訓言,先生認為哪句最合適?”   太上玄元皇帝就是老子,皇帝的意思是讓葉凈能在《道德經》裡找句合適的話給快要誕生的鎮詭司充充門麵,體現體現專業性。   葉凈能心想不愧是皇帝親弟管的官署,排麵給的真足。   “無影無形充斥天地,深奧廣博幽渺難知,正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李隆基聽後有點感慨,對李範說:“朕每次讀到這裡時都感到惆悵難解,憂愁自己無法窺得道法的玄妙。”   李範:“陛下的道法在於天下,而天下切實可見,觸手可及。”   “是啊,梁主四舍佛寺,把天下都舍丟了,南朝縱然有數百寺廟,也保不住他的半壁江山。”   見皇帝的目光掃過來,葉凈能笑著說:“鎮詭司乃鎮戮非人之物的衙署,尋常的鋼刀鐵刃無法起很大作用,我鬥膽建議陛下和岐王用終南山上的百年桃木作刀柄,刻以驅邪銘文,再汲龍池之水淬煉刀身,這是求陛下的盛隆鴻運壓鎮誅邪,如此打造出的佩刀銳利無比,可屠萬鬼。”   “準。”   葉凈能見岐王也沒意見,就繼續說:“世上有顯形之鬼和不顯形之鬼,貞觀八年,司農少卿梁孝仁奉詔起建大明宮,曾挖出一麵秦鏡,此鏡可照人心,可顯鬼形。”   “那麵鏡子如今還懸在大殿上,朕取下也無妨,隻是那鏡子可不小。”   李隆基想象不出四弟帶著一麵大銅鏡四處照鬼的滑稽場景。   葉凈能看李隆基和李範的表情變得有些微妙,忙解釋道:“不必勞煩陛下取鏡,此鏡乃仙寶,可攝其三分靈氣入岐王眼中,開鬼目,便能看清世上一切不顯形之鬼。”   “這樣做會損害岐王身體嗎?”   “不會,仙寶之靈是天地育養而生,是聚日月星辰,山川江河的精氣所在。”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開鬼目一事就不要再提了,難道沒有別的辦法看見不顯形之鬼?”   葉凈能沉思片刻,回稟道:“昔日東方朔曾在蒼龍館對漢武帝說北極的鏡火山有一種能照見鬼魅的洞腹草,我早年遊歷四方時偶然得到一株,被我製成了密香。”   說著,葉凈能從腰側的錦袋裡取出一截圓條形的密香,密香放在三寸長的碧玉筒裡,玉筒上刻有符籙經文。   李隆基接過來看了看,問怎麼用。   葉凈能將玉蓋打開,密香無火自燃,然後他寶貝似的趕緊合上。   “此香極其珍貴,燃上三彈指就可照見方圓五裡妖邪物,我將此寶獻給陛下和岐王,望岐王慎用之。”   “不好白要你的珍寶。”   李隆基將密香塞進弟弟手裡,“先生的玄都觀朕看墻垣木朽,彩暗漆落,需要修葺一番,明日朕便派將作少監去玄都觀。”   葉凈能拜謝:“聖恩隆眷玄都觀。”   葉凈能退下後,李隆基鬆了口氣,不擺皇帝架子了,挽著李範的手,兩人在旁邊的錦墊上盤腿坐下。   “餓不餓,要不要來碗黍臛?”   “臣……”   “現在又不是君臣,私下底別這樣,還是喚我阿兄。”   “阿兄,鎮詭司的吏員你準備從哪調撥給我,我不想被一群術士天天圍著談玄論道。”   “放心,我已讓祀部尋了不少能人異士,等過幾日,待我與李禕商量妥當之後,讓你以李峴的身份去評考。”   “阿兄,李峴現居何職?”   “我記得是左驍衛兵曹。”   左驍衛兵曹是正八品下的武官,一般都是蔭封子弟擔任,李隆基為了方便李範執權行事,想把鎮詭司正卿的官階定為從四品上,授太中大夫,佩銀魚袋。   本來以李範的身份做正卿算屈尊了,但外人看的是李峴驟得高位,縱然是宗室子裔,少有才名,朝野上下也定會議論紛紛。   而他耶耶李禕現任蔡州刺史,也才是正四品上。   李範思量片刻,向李隆基提了個折中的辦法,將鎮詭司正卿虛置,不實授,然後自己任鎮詭司少卿,官階定為從五品上,授朝散大夫。   李隆基一聽就不樂意,那哪行啊,自己老弟做過的最低的官都是四品太子左率。   從五品上,都不是常參官。   “要麼我把李禕調去做上州刺史。”   李範倒沒有明言拒絕李隆基的安排,他說:“我素來喜愛李峴聰明伶俐,少有遠誌,像他阿耶那般正直謹肅,在陛下麵前臣說句大話,恐怕這個年輕郎君日後還是宰輔之才呢,阿兄又何必為了我而拔苗助長。”   李隆基笑道:“我也是看他聰明伶俐,為人剛正有節,才能配得上你的人品,如此想來,你的建議最好,若是他能在你手下歷練出來,區區從四品的官位我難道還舍不得嗎?”   “聽阿兄的意思,是讓他到鎮詭司?”   “我本想將他送到李禕那,任錄事參軍事,但鎮詭司初立,諸事冗雜,又要和一些官署打交道,就把他調去助你處理些俗務吧。”   李範很高興,他才不樂意有事沒事就和刑部大理寺那幫子冷麵孔扯皮,也不想和南北衙的軍衛有過多的牽扯。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有一人,你過三日要親去玄都觀見上一麵。”   聞李隆基語氣鄭重,李範也斂容靜聽。   “他姓子書,名少晗,字清甫,號黃葉童,是司馬國師的弟子,一直在天臺山桐柏觀修道,我向司馬國師言明設立鎮詭司一事,國師命他下山助你,此人廣識博聞,極有才學,隻是為人冷傲不羈。”   “他既然是司馬國師的弟子,又是鴻學之士,我自當為其拭案掃席……”   “別。”   李隆基一抬手,說四弟你的人設可不能照搬岐王,你如今是李峴,未及弱冠便平步青雲,正是春風得意的時節,為了不讓他人瞧出破綻,阿兄我可把你的人設都想好了。   李範聽著李隆基給自己編的那些離經叛道的人設,頓感心累,本來裝嫩剃胡子就很煩了,現在又要做個滿臉自信,走路鼻孔朝天的高傲貴族,阿兄確定這種性格能和那個子書少晗合得來麼。   或許,他就是想讓自己和他合不來。   算了,早點把真李峴培養出來接班才是要緊事。   “大家,黍臛是現在呈上嗎?”高力士的聲音在殿外響起。   “力士,大同殿可不是用膳食的地方。”   李隆基扶起李範,兩人前往花萼相輝樓。   兄弟倆登樓遠眺,俯瞰宵禁下的長安,一百零八坊眠於夜色,但坊內的斑斑燈燭螢煌如星輝,時隱時曜,高力士端著食盤站在皇帝和岐王的身後。   這是陷入靜寂的長安,李隆基和李範注目良久。   “大唐啊。”   李隆基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