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鎮南小青山軍營 話說心緒不寧的虎哥到了軍營,讓人叫齊了穿越餘眾,眾人就座,麵麵相覷,聚在軍營議事可是頭一遭,莫不是出了大事? “這兒...有點兒亂,幾天了。” 虎哥指了指腦袋。 “骨頭和蟲爺他們也去了有些日子,隻是前兩天派人捎信報了平安。氣溫降得厲害,飄雪花了。雖說去開開眼界,漲漲見識,可人兩家是正經乾仗,不是過家家。明軍啥做派大夥兒心裡明鏡似的,姐姐和強哥彭仔來時可是沒少遭罪,老厲那千戶所再不濟也是朝廷正規編製,咱這頭一團練而已……” 話多了,邏輯性差了,眾人信了,這幾天虎哥腦袋不是一般亂。 ...... “當初穿來,沒啥吃喝,沒啥熟人。窩頭噎過,野豬攆過,山匪劫過......如今有近八個月了,晚來的也有三四個月,大夥兒也都各司其責,盡心盡力,總算有些模樣,再有上海那邊兒弄來好些物資,最次溫飽無虞,又老爺子們給張羅著娶了親......” 重點是啥?憶苦思甜總結大會?書友們明白沒? “咱們算是照著初步的設定紮了根,雖然根基尚淺,卻也有了方向。我心裡明白,當初選擇一塊兒來,大多圖個新鮮,或是沖“虎哥”二字捧個場,浪完就回,權當周末找地兒消遣,好歹比景點刺激......” 統一思想?來這長時間了,若是還這想法,今天鐵定坐不到一塊兒,有事,百分之無限九九有事兒。 “虎哥,莫不是……?” 羊桑指了指腦袋。 “越發模糊,越發不太確定......哥兒幾個一定......有難!......救......啊!” 虎哥捂頭一聲慘叫,昏迷不醒…… 有難?誰?咱們?救......? 十萬個為什麼劈頭蓋臉,砸得眾人頭一回慌了陣腳…… ...... 說起明朝末期文武全才的將領,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隻有一位。文可提筆文章,高中進士;武可縱馬疆場,陣斬敵酋。撲殺造反農民軍,抵抗入侵八旗兵,恰逢明末,注定悲情。可敬可佩,又可嘆可惜。 盧象升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萬歷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生於常州府宜興縣張渚鎮鄉紳家庭,唐代詩人盧照鄰後裔。少年時,同窗專攻科考之時,唯獨其遊科考之外,熟讀兵書,潛習行軍布陣之法。博覽“古將相名臣之略、軍國經製之規”,逢閱張巡、嶽飛時,感慨:“男兒當如嶽鵬舉!” 少時習武,雙臂神力。擅使大刀,重百餘四十斤,令人嘆為觀止。 ...... 天啟元年(1621年),應天鄉試考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殿試以二甲二十五名獲賜進士出身。其後觀政於兵部。 天啟四年(1624年)二月,授戶部貴州司主事,考績上等。三年後升戶部山西司員外郎,仍管臨清倉。同月,遷大名知府,後加山東按察司副使銜,以嘉獎其管理臨清倉之政績。 其時,大太監魏忠賢權勢正盛,山東巡撫李精白(李巖的爹,李巖,大夥兒不陌生,後續也會提及)為魏忠賢建立生祠,邀請盧象升來生祠並署名,被嚴辭拒絕。 ...... 崇禎二年“己已之變”,皇太極親自率軍喜峰口突入長城,劫掠京畿周邊。各地勤王軍伍畏虜如虎,滯留不敢前。時任大名知府的盧象升募三千鄉勇入京勤王,單騎突陣,連斬滿清數十白甲軍,一戰成名。次年遷山東布政司右參政,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並負責清剿太行、恒山一帶流寇盜匪。 注:廣平、順德等地古為天雄節度使轄區,故盧象升編練民勇又稱“天雄軍”,但天雄軍始終是支地方團練武裝,盧象升離任後並未帶走。 盧象升練兵除效仿古代名將練兵良策,還獨創“奇”。即從軍中挑選身軀矯健、善於登高涉險士卒組建一支小規模騎兵,專司偷襲、劫營以及交戰時突襲擾亂敵陣。 頗具人格魅力與感召力,甘守清貧不貪財,對待士兵們“推食食之,解衣衣之”。戰時沖鋒在前,鼓舞士氣,屢屢擊潰盜匪、流民軍保得一境平安。 ...... 崇禎七年三月,升任鄖陽巡撫。當時鄖陽地區三成人口死於戰亂,幸存者大多逃亡或被流民軍裹挾,可謂百裡無人煙。盧象升到任,率幾百人馬夜襲流民軍大營,暫時逐走流寇。整頓選拔官吏重建地方秩序,並向朝廷申請減免賦稅安撫百姓。抽調荊襄各衛後備士兵屯田種糧。整頓軍隊、嚴肅軍紀,各村寨施行保甲法,壓縮流民軍活動空間獲得給養途徑。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三個月努力,鄖陽局勢趨於穩定,隨後跟隨五省總督陳奇瑜出征平叛。率軍由竹溪至平利等處攻打流民軍,九戰九捷斬首萬餘,將漢江以南流民軍幾乎剿盡…… ...... 崇禎八年五月,盧象升改任湖廣巡撫,三個月後接替原上司陳奇瑜,總理五省(南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圍剿東南地區流民軍。兩年不到由一小小兵備道攀升為首屈一指封疆大吏,既是盧象升能力,也是崇禎帝病急亂投醫–誰看著行就讓誰上。 如此沸騰的天下,崇禎皇帝隻想盡快平叛。但又不願正視問題承擔責任,配合臣屬排憂解難。或者說隻關心結果,不關心臣屬為何獲取不到想要之結果。 ...... 濟南府徂徠山 白蓮教眾近五萬人一路追殺明軍至徂徠山峽穀,泰安城援軍才與逃竄明軍接上頭,總算2萬VS 5萬,峽穀起伏,對7萬人來說又有些狹窄,雙方無法施展全力,隻是小範圍短兵相接。明軍此時倚仗火器優勢小勝幾個回合,少了之前的狼狽,振奮精神,死守峽穀。 白蓮教眾見局勢又有僵持的架勢,退出峽穀,於穀口十裡視野開闊處安營。明軍疲憊不堪,也順勢後退十裡紮營,等待後續援軍到來再作商議。 雙方安營紮寨不久,風雲二老趕至,各施手段,雪花紛紛飄落,寒風瑟瑟肆虐,氣溫驟降...... 兵士們聚攏火堆處搓手取暖,將官聚集營帳內寒暄議事......休戰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