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農業漸進現代發展階段,最突出標誌之一就是耕作機械化。以拖拉機為動力,牽引犁耙等工具資源,提高作物產量。 現代科技對農業產生影響越來越大,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印刷播種技術、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越來越多的“神器”。 ...... 地頭營養快線的穿越眾人望著廣闊平坦的近萬畝墾荒田心生畏懼,替牛和人心疼。牛不夠人來湊,牛還是牛,人也是牛。農具倒是不缺,鎮上作坊打造的,孫教授快遞來的......要啥智能一體化,好歹弄輛拖拉機使使,手扶的也成...... 小啟航的報告將眾人從幻想中拉回現實,鐵皮怪?太白金星上線了? “走,看看!” 虎哥招呼著眾人匆匆離開,真要是弄來好裝備,香燭保管翻倍。 ...... 既然人收錢辦事了,咱投桃報李就說道說道這位老人家,仙界外交官。 太白金星源於古代星辰崇拜。太陽係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名金星。《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意思是金星清晨現於東方,稱啟明星。黃昏現於西方,稱長庚星,又稱太白星。 按中國古代五行觀念,西方屬金,色主白。《天官占》中:“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象也。”之後金星被人神仙化,成了太白金星。 ...... 最初道教太白金星神是位女神仙,著黃衣,頭戴雞冠,手彈琵琶。常禦四德之樂,旁觀五德之禽。 明代以後,太白金星形象化為一老爺子,慈眉善目,須發皆白,道骨仙風。時常奉玉皇大帝之命去往各處招安,可謂天庭欽派使者。也是穿越眾供桌神仙換成這位老神仙的緣由。 ...... 後世151型18馬力手扶拖拉機,手扶中的戰鬥扶,穿越眾眼前的便是小啟航口中的鐵皮怪。後頭還掛著耕播一體設備,旁邊散落一些工具,千斤頂,扳手、梅花扳手、扳手套筒、扳手擴展桿、沖擊扳手、扭矩扳手、螺絲刀、剝線器、卡尺、千分尺、卡簧鉗和剪刀...... 又瞅見幾桶柴油,終歸是女人心細......懷著感慨無限,賢內助啊。說起賢內助,不免想到長孫皇後,想到長孫皇後,自然不得不聊起大唐太宗皇帝。 ...... 大唐太宗皇帝曾常年和遊牧軍隊打交道,兩軍對壘之時,單槍匹馬沖鋒對方陣前,痛斥入侵的突厥頡利可汗違背盟約,可謂一身英雄豪氣。之後唐太宗通過分化手段擊潰東突厥,最終漠北各部首領於公元630年來到長安,請尊唐太宗為各族共同首領“天可汗”。不同於被東突厥各部尊奉給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唐太宗的“天可汗”擁有實權,唐朝可以“天可汗”之名在漠北、西域設置羈縻乃至直轄州縣。 不過,唐太宗的二元帝國雖承襲自北魏,卻並未製度化。再次進入大一統皇朝之後,統治階層不可避免的再度以儒家視角看待問題,至唐玄宗時期已經不願承認唐朝承襲自鮮卑北魏的事實,轉而尋求從漢人建立的南朝政權中尋找繼承淵源。唐玄宗認為,唐朝的法統傳承於漢朝,因此剝離了草原屬性的一麵。 6、安史之亂和天朝餘輝 從唐高宗到唐玄宗時期,皇權始終遭受世家門閥掣肘。為打擊士族勢力,這段時間朝廷不斷提拔任用沒有根基的人才。沒有根基就意味著其權力必須依附於皇權,自然不會對皇權構成掣肘。唐玄宗時期,有兩類沒有政治根基之人被大肆提拔任用,平民和胡人。唐玄宗並不精通草原邏輯,亦不願承認唐朝的草原屬性,卻必須依賴胡人戍守邊疆。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在玄宗任期內,從最巔峰的時刻狠狠跌落。 安史之亂雖然並未沖垮唐朝,卻導致各地藩鎮割據勢力崛起。原先,隨著王朝發展,土地兼並和戶口隱匿現象加劇,導致兵源匱乏,府兵製難以為繼。唐玄宗時期為增強軍事力量,執行募兵製。募兵製的軍器衣糧由朝廷供給,加重了唐朝軍費開支和財政負擔。並且專設將領統兵雖然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卻也使得士卒漸漸隻對將帥保持忠心,逐步淪為將領和地方大吏手中的私軍。安史之亂時,天下百姓依舊心向唐朝,隻是唐朝為確保拱衛中央的禁軍實力,開啟兩稅法以增加財政收入供養龐大的禁軍和官僚體係,引得民怨四起。而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人群,宦官執掌禁軍並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勢力,頻頻乾擾晚唐政治。在朝綱混亂、賦稅嚴苛的背景下,黃巢起義爆發。 7、黃巢白馬,士族的悲歌 不同於此前中原爆發的歷次浩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黃巢起義以及其後繼的朱溫之流非但沒有與世家大族和既有官僚機構達成合作,盡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機製,反而大肆發起對官僚集團和士族門閥的大規模、有組織殺戮。內府燒成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表述的正是黃巢軍隊長安製造的混亂情形。而隨後出現的白馬之禍中,朱溫采納了科舉屢次不第的李振建言:“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將眾多大臣殺死後投屍於河。 即便是安史之亂,粗鄙如安祿山之輩也未曾有過這般行徑。自中唐至晚唐以來,科舉製、紙張廉價化和普及化等均促使底層百姓和寒門能夠更容易接觸到知識,士族門閥對知識的壟斷遭到打破。至唐末和五代時期,即便不再依靠世家子弟扶立,各路豪強也能取得立足之地。唐末戰亂延續時間極長,並後繼之以五代更迭動亂,肉體上對世家門閥進行大規模消滅,精神上又取代他們部分社會職能,最終促使延綿七百多年的士族門閥日漸消亡。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末五代,是一段世家門閥日益興起而後又逐漸淪落的歷史。其中雖有胡漢混元一體,吸納了草原精悍之氣息,卻依舊難逃歷史車輪碾壓。隨著知識普及、生產工具和生產力發展,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後,中國經濟重心由中原往巴蜀和江南逐步轉移,一個新的篇章即將到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 “於明,這事兒沒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