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變數(1 / 1)

南明見聞輯 默不求聞 4571 字 2024-03-17

一連幾天,我再沒往縣城裡去過,每天就是陪著這三十來匹馬折騰,以至於朱賢政以為我改了性子,隔三差五找我探討騎兵的運用法子,還讓我先授意把騎兵左右包抄,迂回馳突等花樣先練起來。   我嗤之以鼻,騎射連不動的垛莊都射不中,練習那些花樣有什麼用?又不是給人去唱大戲去的。再說了就這麼一小點騎兵,總歸是要和友軍一起作戰的,不然單放出去真起不了多少作用。   就連李宗元也來找我嘮嗑:“我說你老犟在這乾啥?不去縣城裡耍耍?“   我百無聊賴朝他擺了擺手。李宗元又接著找我說:“我聽說,朝廷已經派了餉銀器械下來了,很快咱們這邊也能補充火器大將軍炮了。”   我牛頭不對馬嘴的接話說道:“那感情好,我們騎兵連騎槍都沒配備。天天看這些兵丁蛋子射箭歪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李宗元繼續神秘兮兮的說:“我還聽說興平伯這段時間就要回到泗州了。”   我繼續打斷他:“那感情好,遊擊爺也該去興平伯那邊露露臉了。你還別說到時候來檢閱三軍,看到我們這個情況,不得擢升我們遊擊爺出任一個參將北伐去?”   李宗元麵露吃驚:“畏行哥這你都知道了?”   我被他這一驚一乍搞的不厭其煩:“我知道了啥了我知道?他真要升參將了?這世道真的活見鬼...”   李宗元麵露期待的和我說:“不是這個,是北伐啊。”   這下是真的出了我意外了,我便看著他。他的表情滿是期待,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我恍然大悟。是了,這般神情和我兩年前露出的那種期待別無二致。   ---   史可法在福緣庵一連幾天和高傑夫婦暢談之後,高傑終究是對史可法放下了成見達成了和解。隻是家眷的問題依舊困擾高傑,因此由史可法提議,將高傑大軍的家眷移駐瓜州。至於高傑本人的家眷則被安置在督府西側,史可法本人就偏居督府東側辦公。   這樣的提案提出後,高傑妻子邢氏更是對史可法心悅誠服。而這種情緒也影響著高傑,兩人的合作態勢與日俱增。   在督府東廂,史可法和高傑也在探討著接下去的部署。   “英吾兄,依你之見,如要北伐應該先從哪裡入手?”一臉黝黑的史可法問道。   “史閣部,叫我老高就行了,我們武將沒有稱字這種習慣。”高傑頓了一頓,認真說道“依我之見,應當先檢閱三軍,采選可戰之兵,再求取朝廷器械錢糧支持。至於進取之策,我早胸有成竹。”   “我已經再三上疏過了,朝中器械錢糧據報已押送過江,想來不日就解送到督府了。依你之見,江北諸鎮兵馬是否可用?”   “史閣部,我不敢誇耀。諸鎮之中隻有我的兵馬最強,不過眼見為實,史閣部不妨親閱諸鎮,再定計較。”高傑泛泛答道。   史可法頻頻點頭,便招呼人手準備安排檢閱各鎮人馬。   這時候李本深也大剌剌走進了東廂,直接問高傑:“大帥,劉澤清傳信給你約你一起上疏參朝廷裡的狗官。”   高傑一時無比尷尬:“我們這些武將怎麼能乾預朝中之事啊。”   李本深撓了撓頭,以為是高傑看著史可法在所以刻意表現。隻能附耳說道:“不是啊大帥,幕僚們和我說了,這個狗官上疏先參了你和劉澤清當斬,我們不能不回擊啊!”   ---   病愈的馬士英在弘光皇帝的命令下回到了內閣,此時內閣中的閣臣除了已經請辭的張慎言外,還有新入京的王鐸以及高弘圖和薑曰廣四人。   在黃澍“打馬”一事過後,內閣也不復之前劍拔弩張,四人今日反而和和氣氣坐在閣中討論事情,隻不過朝廷眼下實在是捉襟見肘,因此話題逐漸輕鬆起來,和解之意使得馬士英心生欣慰。   等到馬士英回到自己的宅邸後,阮大鋮也在早早等候了。   看到舊友神采怡然,阮大鋮自然也是歡喜的,兩人就快步到了正堂說起了話。頗出馬士英意外的是,阮大鋮此行是來辭行的,因為他已經尋好了住所。   喬遷之喜,自然也是一樁喜事,看著馬士英喜上眉梢,阮大鋮問道:“瑤草可是今日閣中也發生了好事?”   在阮大鋮麵前,馬士英從來就是事無巨細:“不瞞圓海。今天閣中忽然議起詞臣,高弘圖先說張溥可惜。張溥本就是我舊人,我就感慨了下我在他死後送喪歸鄉之事。薑曰廣卻笑著問我‘馬公你哭東林賢者,難道你也是東林人士嗎’,我初時還頗為警惕,我就回答他我並不反對東林,隻是東林拒絕我罷了。”   隨後馬士英就慢慢把高薑兩位閣老向他示好的諸多事宜和阮大鋮細細說了,而阮大鋮臉上的笑容卻緩緩褪去。   看著馬士英飛揚的神色,他嘆了口氣,又不發一語,倒是惹馬士英不快了。馬士英就直接說:“圓海兄可是又有什麼顧慮,且說來,無妨的。”   阮大鋮長嘆一口氣,最後還是說道:“瑤草兄怎麼能又中了這東林奸賊的奸計了。他張溥中進士時的座師,就是他薑曰廣。今日刻意聊到張溥,分明是高張兩人一唱一和欲蓋彌彰。前些時日你不在閣中,有幾份上疏你尚不知。其中兩份是東林大賢劉宗周的手筆,我今日都攜來了,你且看看,一看便知。”   馬士英不明就裡,阮大鋮隨後拿出兩份傳抄的上疏,還有一份單獨的上疏。馬士英接過來,前兩本疏上赫然寫著《請駐鳳陽,以求恢復》及《諸臣可斬者四》,而最後一本則是寫著《第一美政疏》   馬士英無不嫌棄的把第一本扔在一邊,頗好奇的翻讀起《諸臣可斬》一疏,盡是一些陳詞濫調。   再翻《第一美政》一疏,隨後便怒不可遏,詢問起阮大鋮:“何人在朝中為其張目?”   阮大鋮又嘆了一口氣,說道:“按今日你所見所聞,除了薑曰廣又有何人?”   ---   京口鬧市處,因為這次朝廷派餉,幾乎沒有顧及到他們這麼一批勢單力薄的遼兵,因此兵丁攢了怨氣在市場上閑逛,其中有一個口中囔囔說道:“餉銀器械全給了江北四鎮,老子們賣力氣為國殺敵,到現在連點餉銀都分不到。於總兵真窩囊。”   另一個接過話來說:“兄弟們在遼東殺韃子殺的那麼賣力,到現在他媽的就是因為軍紀太好了才被人瞧不起,就劉澤清高傑什麼的,全都是洗劫老百姓的。結果他們都分鎮封爵了,兄弟們落得什麼好處?”   怨氣說開了其實也就作罷了,偏偏其中有一個人越想越氣,於是找了路邊一個瓜攤,問賣瓜的小孩:“給大爺拿兩個又大又甜的瓜來。”   小孩選了兩瓜遞了過去,這些遼東來的兵丁也不講究,拿刀劈開就地吃了起來。隨後買瓜的兵丁就要去付錢,結果一問價格反而傻眼了。“你說兩個瓜就要兩錢銀子?”   “小孩,你這瓜也不熟啊。就半價賣給軍爺,軍爺給你一錢銀子就是了。”另一個兵丁說道。   賣瓜的小孩哪裡肯答應,抱住買瓜的兵丁大腿不鬆手。但是兩個瓜就要二錢銀子實在是要了這夥根本沒發多少餉銀的兵丁老命,肉疼般扔下一錢銀子後就想早早逃離。隻是身處京口鬧市,還是欺負一個小孩,有的是人攔住他們伸張正義,而就連維持治安的浙兵都被驚動了。   氣急敗壞之下,兵丁直接給了纏著他要錢的小孩一個嘴巴子。隨著小孩飛出幾米遠,紛紛出動的浙兵們很快就圍住了這群遼兵。在得知他們買西瓜隻付了一半的錢的事實後,義憤填膺的浙兵們七手八腳得把這幾個人綁了扔到海裡去喂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付了一錢銀子的邊兵實在是忍不住了,大聲罵開來:“媽的,早知道就搶了,他媽的他們江北四鎮靠搶搶出來一片天,老子們老實付錢還他媽要這樣招待。”   好脾氣的浙兵用身體力行來教育了這一夥邊兵下輩子一定要付錢,隨後攙扶起小孩。   一時可謂是皆大歡喜。   ---   尤可恨者,路振飛坐守淮城,以家眷浮舟於遠地;是倡之逃也。於是鎮臣劉澤清、高傑遂相率有家屬寄江南之說,尤而效之;又何誅焉!按軍法:臨陣脫逃者斬;臣謂一撫、二鎮皆可斬也。——劉宗周《請駐鳳陽,以求恢復疏》   陛下龍飛淮甸,天實予之。乃有扈蹕微勞,入內閣,進中樞,宮銜世蔭,晏然當之不疑者,非士英乎?...借知兵之名,則逆黨可以燃灰,寬反正之路,則逃臣可以汲引,而閣部諸臣且次第言去矣。中朝之黨論方興,何暇圖河北之賊?立國之本紀已疏,何以言匡攘之略?高傑一逃將也,而奉若驕子,浸有尾大之憂。淮、揚失事,不難譴撫臣道臣以謝之,安得不長其桀驁,則亦恃士英卵翼也。...至分剖江北四鎮以慰之,安得不啟其雄心,則皆高傑一人倡之也。...。陛下立國伊始,而有內臣盧九德之命,則士英有不得辭其責者...惟陛下首辨陰陽消長之機,出士英仍督鳳陽,聯絡諸鎮,決用兵之策。史可法即不還中樞,亦當自淮而北,歷河以南,別開幕府,與士英相掎角。京營提督,獨斷寢之。書之史冊,為弘光第一美政。——劉宗周《第一美政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