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鞭笞天下(上)(1 / 1)

泰昌大明 魔法龜Revo 3081 字 11個月前

五拜三叩首,是明代祭天以及參見大明天子必備的禮儀。但大明百兆生民中的絕大多數一輩子也見不到天子,也就用不上五拜三叩的大禮。因此,能完整地行完大禮的人屈指可數。   不過無論是否能夠完成大禮,最後的結果終究還是一致的,五體投地、長跪不起。   “平身!”天子的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   “平身!”命令同樣以二、四、六、八直至五百、一千的方式傳到皇城南墻外的每一個角落。   百姓得賜起身,隔著五橋一水仰望天顏。烏雲蔽日、雪絮漫天,人們無法看清天子的聖容。但承天牌匾之上,殿宇樓瓦之間,唯此一人獨立。   遙看去,天子體態傾長、身形魁梧,仿若支撐天地的柱石。   龍吟再起:“除罪!安民!”   “除罪!”   “安民!”   大漢將軍和皇城衛士整齊劃一地傳遞著天子的口諭,皇城凸角的三千黔首由於緊靠人墻,所以聽得最是真切。執戈擎旗、麵如雕塑的宮廷禦衛齊聲傳諭,節奏不疾不徐,幾乎與心跳同拍。   從麵土背天的農民,到崇佛玄修的僧道,再到行走江湖的俠客,甚至是麵見過教宗的神甫,無一不被這如虹的氣勢震懾。   等此間再次陷入肅穆,刑部尚書黃克瓚趨步上前,在一塊隻半丈高的木臺上站定,並展開一卷灰白相間並繡有雲紋的卷軸,這是五十人犯的罪狀。   卷軸細數了在場人犯觸天犯地、危害人民的種種罪行,宣布這些罪人法無可逭,請求皇帝代天降罰。   這份罪狀是刑部草擬的,但結尾卻並非按照慣例,請求天子批準將人犯依律押赴市曹斬首示眾,而是用了“代天降罰”這樣的字眼。   底下的百姓不明就裡,可門樓上的閣臣、部卿卻清楚得很。“代天降罰”實在是太模糊了。   臣僚開始猜測皇帝要對刑臺的罪官施以廷杖。廷杖雖是杖刑,但不在笞、杖、徒、流、死五刑之中,和律法中規定的杖刑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如果說“杖刑”是法定刑,那“廷杖”就是口含天憲的皇帝降下的“天定刑”。很多人在受刑時會被立斃杖下,幸而不死者也會在臀部留下永久性的傷痕。算是有明一代所有京官聞之心驚的恐怖刑罰。   但與斬、絞、磔這類必死之刑相比,“廷杖”中的貓膩太多了。廷杖的次數,監刑的人選,行刑的部門......每一個節點都能反映皇帝的心思。   刑罰早定,所以天子沒有更多的表示,而是直接下令:“開刑!”   “開刑!”他的天語綸音再次傳遞。   每一名人犯身邊都安排了四名行刑宦官,這二百人全部來自東廠。往日,他們對外人行刑,而今日,他們要對自己的上司行刑。   崔文升身邊四名東廠行刑宦官的四根廷杖動了,前兩根劃過行刑臺上的木板,發出催命符般的響動。響動很快停止,因為這兩根廷杖從他的腋下穿過,挑起了他的上身,而後兩根則同時朝著他後腿的膕窩處擊去。剛被拉起來的崔文升又跪了下去。   “喔!”人群中爆發了激烈的歡呼。   他們大多聽不懂,甚至聽不到刑部尚書宣讀的罪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相信這些人有罪,因為這刑罰天子親宣的。   按照廷杖的一般程序,前兩根兒架著人犯的廷杖現在應該往後一抽,使得人犯的身軀趴在地麵上。然後四個行刑宦官要立刻用腳踩在人犯的兩隻手背和兩個後腳踝上。這樣將才能人犯以大字形緊緊地固定在地麵上,方便後續的行刑。   但兩名行刑宦官沒有再動,而是用廷杖將崔文升繼續架著。緊接著,餘下兩名擊打後腿膕窩的行刑宦官放下廷杖,一前一後地配合著將崔文升身上的棉衣給扒了下來。   崔文升不知道接下來要如何行刑,隻感風飄雪侵,一瞬間就帶走了被棉花勉力保存的體溫。崔文升絕望地抬起頭顱,可即便風雪不阻礙他的視線,他也看不到傲立於至高之處的天子。那兩名行刑宦官扒掉他的衣服之後又重新拿起廷杖,交立在他的脖頸處,將他的首級牢牢地鎖住。   “這不像是要廷杖啊。”挨過萬歷廷杖的官員摸了摸自己少了一塊肉的屁股,然後開始訴說自己的經驗之談。   “該不是要把人給活活凍死吧。”有官員猜測道。   “凍成冰雕然後找地方立起來示眾?”一位言官沒來由地想起了洪武朝時代的“剝皮楦草”之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所謂“剝皮楦草”,就是把貪汙受賄的官員的人皮活生生地剝下來,然後再在這些皮裡塞入稻草,做成正兒八經的稻草人,並且掛在公座旁,警醒後來的官員。   不過還沒等這位言官繼續想入非非,便有五十名真正的行刑人過來揭曉了答案。給犯人施加的刑罰不是廷杖,不是凍殺,而是鞭刑。   這五十名行刑人並非宮裡的太監,而是傳世的手藝人。隻不過他們修習的手藝有點兒特殊,是抽鞭子。   行刑一直以來都是肥差,無論是絞死還是砍頭,甚至是磔刑中最殘酷的寸磔,都可以撈到相應的油水。比如砍頭,可以一刀梟首,也能十刀連筋。要是十刀下去還活著,那不是命好,而是受刑人得罪了劊子手。若是被判了寸磔,最好還是花錢讓劊子手在開始割肉給心臟來上一刀,死個痛快總比千刀萬剮要好。   “市場有需求”的結果是“術業有專攻”。因此,基於各類刑罰也就衍生出了相應的行當,抽鞭子也不例外。   刑寬,時年五十五歲,看起來慈眉善目,但卻是剩下這四十九個行刑人的師傅乃至師祖。他供職於東廠,當初用鹽水殺威鞭拷打鄭廉的執鞭人就是他的嫡傳弟子。所以當司禮監的宦官找到刑寬家裡來的時候,差點兒沒把他給嚇出心臟病來。他就是靠這行吃飯的,知道其中的手段有多麼殘酷。   不過好在皇上天縱聖明,沒有對他們這些蝦米下手。宮裡來人不是為了抓他,而是要他帶著徒子徒孫們給曾經的上司露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