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殞篇附件③(1 / 1)

引自《循聲溯源》   海冥總協定是全太陽係中規模相當可觀的邦聯式星際體。在後麵的歷史中,大多製造者還是對此有積極態度,這是由於其創造了一種既能保持相對獨立性,又能在經濟、政治等方麵緊密聯係的模式。   在協定成立後,部分冥王星屬製造者對此極為不滿,因而爆發一場短暫而迅猛的內戰,席卷整個根據地,它的確是來勢洶洶卻又曇花一現。造反派製造者寡不敵眾,加之內戰也並未帶來任何實際性的切實利益,相當一部分抗議的力量也就逐漸自行消解,更甚者一哄而散:他們選擇融入之前親自抵觸過的新秩序。   旅行者著實沒有想到,製造者的行為表現如此瞬息萬變。麵前看似是艷陽高照,轉眼未必不是陰雨綿綿。這與製造者幾乎衡穩的本質相矛盾。   冥王星獨立行星域被解除了四顆矮行星的屬權,當局自行選擇淘汰的是較為落後的那部分。這般做法如同在昭告天下,棄去尾部的贅物無疑能提高文明的加速度——文明程度的差異鴻溝進一步被扯寬,在古代聲源上其實早已如此,文明的時空分布是不均勻的。   除此之外,冥方單方麵宣布對海方大幅減免關稅,同時承擔起戰爭賠款,就連旅行者看來,這絕對算得上一敗塗地。異化的根據地全然已可視為不同的聲源,當他者受其全頻壓製住時,就不得不思考,被壓製的一方在“發聲技巧”上是否存在某種缺陷。當然,切勿忘記考慮聲源自身具有進化性,優勝劣汰在大群體之間也能成立,畢竟它們全由本身既可發生進化的製造者所構成。   但旅行者不用去操心這些,這隻是在反觀製造者罷了。   話題重歸製造者。歷代製造者大都將“家國情懷”奉送在精神金字塔頂端,協定成立初期,該方麵也表現得轟轟烈烈。不是旅行者一驚一乍,不能理解製造者的地方實在多於宇宙繁星,製造者本身就是一門玄妙的科學。   旅行者據此又有一問:既然推崇,為何又迅速銷聲匿跡?僅在第87太陽段末,反抗的冥王星製造者就已無處可尋,這個不久前才動蕩不堪的根據地,又開始平靜地照常運作起來。   那些曾經滿腔熱血的製造者,盡數沉浸於安寧之中。比起以往,除了增加些惱人的稅收,換了領導人,生活也沒太多的改變。所以,之前不惜性命的捍衛與反抗,是否都已成為毫無意義的自殺行為?   海方必定會強烈贊同此等說法,冥方新當局大概也逃不出海方的表態傾向,甚至可以在教科書中正大光明地告知後代:那些做法,是太陽係新秩序的可怕威脅。   然而,對於寒神星這種被遺棄的矮行星,絕不會有半點支持性意見,其他三個附庸也不一定會以此為殊榮,冥方前元首恐怕也不屑於嗤之以鼻。   按照旅行者的邏輯,在這極為混亂的聯係中,有何絕對的孰對孰錯、是正是反?——製造者文明的進程是交替式,新局麵幾乎會覆蓋掉舊局麵,而新局麵中的新秩序、新道德也不見得會與原來有幾分雷同,畢竟大多新事物都是在來自舊事物的批駁中誕生的。   由此悟明:一切都好似在做負數的冪運算,負負得正之後,正負得負,又負負得正之後,再次正負得負……就這麼循環不休。盡管在單個進程的運算中,正負是相對立的,但循環整體卻是有序諧同的!對於此等運算,隻要基數的絕對值大於1,其結果勢必是恐怖的指數級增長。   這也許是製造者本質恒穩、行為矛盾,文明整體卻在加速發展的恰當比喻之一。完全能推知,製造者原本恒穩的本質就是有機矛盾體。   不過,旅行者確信,異化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