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華采樂章(7、8、9)(1 / 1)

柳永之白衣卿相 春汐.Z 4912 字 2024-03-17

柳永的《樂章集》從決定刊刻以後進展很快,十幾天後,書商將第一批印好的書送到廟中。   開始分發書籍時還比較有秩序,按照初時約定,每個提供柳詞的人送書三冊。先是送書,之後便是蜂擁而至索取,也有來竊的,有以重金求購的;有的歌女又私下來找蟲蟲、佳娘索要;有的哭著來要書,說是放在屋中的書被人偷走了。   除了原來的書商不分晝夜地加緊印製外,鎮江及周邊府縣的許多書坊也暗地盜版印刷,以至汴京、杭州、揚州一帶印書之風盛極一時,有不少人因此而致富。   北國使者適到東京,聽聞大詞家柳永《樂章集》刊刻麵世,私下雇人前往鎮江大批購之,偷運回北地。   八   佳娘歡快地將新書放到柳永手上,柳永倚靠在蟲蟲和瑤卿身上,輕撫著《樂章集》的封麵,貪婪地嗅著書頁散發出的墨香。淚眼模糊,淚水止不住地滴到書上,他的雙眼此時看書已是極其吃力了。   這本書是他一生心血和一生奮鬥的結晶,是他畢生為白衣卿相人生目標奮鬥的見證,是他心中無數歌女的青春寫照,也是他一生行蹤的真實記錄。   佳娘異常興奮地道:“我和幾個姐們兒下到鎮上,幾個有頭有臉的人向我們提出,借著《樂章集》的成書,可不可以搞一個大型的柳永詞歌會,就讓那些獻詞的歌女主唱,屆時再簡要介紹這首詞的來龍去脈,這得多吸引人啊!他們說在商言商,收入平分。又能讓柳永詞風靡天下,又財源滾滾,你們看如何?”   未等他人說話,蟲蟲冷淡地道:“你也不看看時候?七哥都成什麼樣子了,還來添亂。憑七哥的名氣,還用得著這歌舞大會去宣揚?現在已經將這寺廟攪鬧得不得安生,再搞這個,那真的擾了佛門清凈,還不歸罪到七哥一人身上。”   巧娘這次卻完全站在佳娘一邊,她不理會蟲蟲,那清秀的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她俯身將臉貼在柳永的麵龐,仍是一副貫常的撒嬌模樣,輕輕搖動著柳永,嬌聲道:“七哥,佳娘這回出的真是個好主意,七哥在晚年搞個演唱會,風頭肯定蓋過當年的奉旨填詞,名氣還怕大嗎?越大越好!”   柳永虛弱地搖搖頭:“就依蟲蟲說的,千萬別搞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皇上趙禎在第一時間得到一冊《樂章集》,竟讓這位一向沉穩的皇帝激動不已,他撫摸著這冊精美的詞集,仿佛看見柳永就站在階下,他喃喃地對他的柳愛卿說道:“愛卿啊,你這一生以一己之力力推宋詞的普及和發展,你居功至偉,功不可沒啊!”   皇上站在空曠的崇政殿外大聲喊道:“一冊留世,斯人不朽!唐詩宋詞,並駕齊驅!”他的嗓音洪亮雄渾,還夾雜著一絲蒼涼。   聲波在高高的宮墻內回旋激蕩,也許皇宮內的所有人,不,也許是全天下的蒼生,都聽到了他的喊聲。也許?也許隻有他自己聽到了這個聲音,那是在他心靈的深處。又或許他的喊聲似乎隻是想讓一個人聽到,他站的這個位置正是他當年臨軒放黜柳三變的地方。   皇帝貪婪地翻閱著精美的詞集,書中的許多詞他都很熟悉,甚至知道該詞的創作背景,還有些詞他仍能流暢地背誦下來,這些都勾起了他的無限遐思。   自當了皇帝以後,他就經常在思考,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皇帝,歷史將如何評判我?他自知自己並沒有父祖們親自披堅執銳、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和膽略,更沒有和敵國對麵爭鋒的勇氣。若再與秦漢大唐的熱衷於開疆拓土的皇帝相比,自己更是不值一提。   那麼朕究竟應該怎麼辦?在深思熟慮之後,他想到了發揚文化,他知道文化傳播的力量。大宋的疆域版圖固然遠不及秦漢盛唐的遼闊,但是讓大宋的文明也就是中華民族的文明沖出國門是可行的,文明的潛移默化的功能肯定會讓天下人知曉大宋,讓他們知曉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令人向往和神奇的國度。如果說大唐盛世是用大國的情懷,吸收融匯西方來的文化藝術。我大宋則是用大國情懷,向外推出深沉厚重的中華文明。   當他看到自己在位近四十年後國家幸福祥和、京城繁華富庶、萬國來朝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他的心裡笑開了花。他沒敢跟他的臣下吹噓,但他自己心裡卻得意洋洋地想,我大宋文明的影響力遠遠地超出了大唐的疆域範圍,我這是不是文化侵略呢?   中國版圖,由於西漢、大唐帝國的開拓,基本定下疆域範圍。那是鐵與血的征服,是對疆域的開拓和擴張,是對財富的掠奪,是人與人的殺戮。那些時代,崇尚的是尚武精神和開拓進取。   而經過五代十國烽火連天的戰亂,到大宋立國時的版圖已然很小,要結束這漫長的戰亂歲月,又要完成國家的大一統,這對於剛剛建立的宋朝是不可能完成的。太祖皇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隻能選擇前者,鞏固政權,繁榮經濟。   但從另外角度來看,前麵分割出去的地域,仍是處在中華範圍之內,表麵上邊境線上你爭我奪、你退我進,鬧得不可開交。而事實上是各民族在鬥爭中互相融和交匯,不是越走越遠,而是越來越密不可分,這是因為文化的維係所致,是中華文明的強大吸引力。   而我大宋正是靠文化“侵略”的力量,才吸引了萬國來朝、夷狄崇尚的盛況,對中華民族的影響、貢獻恐怕已遠超強大的西漢、盛唐。趙禎想,我這是柔性的征服,讓各國人民在精神上對我大宋臣服,讓他們在精神上自覺低人一等,讓他們對博大精深的漢文化頂禮膜拜。當然了,若沒有盛唐的基礎,還要兩說。   不管他是如何遐思,他手中的這部《樂章集》就是見證。他,柳永成功了;他,皇帝也成功了!   《樂章集》甫一出版,立刻引來哄搶。對這本詞集大力贊賞的有之,不遺餘力進行攻擊的更不在少數。   正如柳永對蟲蟲所說的那樣,要是有時間,一定要三削其一,再認真進行修訂。隻是這個願望沒能實現,致使後人對此詞集褒貶不一,頗多詬病。   此書由於出版倉促,且未經專門人才校對考訂,故此讓後世的研究者頗為棘手。而且從《樂章集》麵世後,版本繁多雜亂,舛誤極多,始終是版本學者頭痛不已的事情。   但確實因為有了這部《樂章集》,才得以讓後世之人欣賞到宋詞的輝煌燦爛,窺見那個時代的盛世繁華,《樂章集》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樂章集》的誕生,為中華文化史上留下一筆寶貴財富。它是柳永為之奮鬥一生、大喜大悲人生的縮影,是他苦心探索、嘔心瀝血的結晶,是他跌宕起伏、濃墨重彩的人生寫照。   在這篇宏偉的樂章裡,回蕩著蟲蟲、秀香、酥娘、瑤卿、佳娘、翠娥、師師、心娘等千百歌女柔美靚麗的天籟之音,背景音樂裡充斥著開封城裡車轔轔馬蕭蕭、人聲喧闐的市井雜音,又不時迸發出黃鐘大呂般的莊重雄渾的旋律,那是大宋皇宮裡傳出來的皇帝與大臣高吭激昂的辯論聲。   《樂章集》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一座千年不朽的豐碑,它是世代傳承的動人樂章,它是留給人類的共同寶藏。   九   道士王喆最近一個多月始終借住在寺廟內,一位俗家的神交朋友柳永,一位世外的經常在一起的朋友和尚法明,當時兩個人都在重病中。   和尚法明已於上月駕鶴歸西,遺憾未見到柳詞刊行。但他也出了一些力,在搜集柳詞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少幫助,他還記得柳永早期的一些詞。柳永病重到不能下床時,和尚法明來見,外表看來和尚不像是有病之人。   兩個心交之友見麵未交一言,法明臨退時喜道:“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圓覺圓覺,幸我先柳兄一步。”遂又黯然回頭道:“莫愁前路無知己,黃泉路上我等你。”   眾人未解其意,次日聽說,法明和尚已經仙逝。   原來法明和尚自見了柳永後,便來見方丈,道:“貧僧來到貴院,見這萬裡長江,心中忽然一動,恐要借貴院寶地行個方便,貧僧明日將要圓寂。”   一靈大師壽眉不易察覺地動了一下道:“師兄請便,明早吾當送行。”法明道:“小僧這裡先謝過了。”   法明對寺裡眾人道:“吾明日當逝,汝等不要出門,看吾往焉。”眾僧笑曰:“豈有是哉!”   翌日晨起,法明乃攝衣就坐,左腳交疊右腳,遽呼眾曰:“咄,咄,平生顛蹶。欲問臨行,爐中大雪。吾往矣,當留一頌而去。”眾僧驚愕,急忙去叫住持。   一靈大師已走了進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手撫法明頭頂道:“生平波波劫劫,隻愛甕頭春雪。今朝忽過趙州橋,卻去石根上滑跌。雖然隨波逐流,難免灰飛火滅。大眾還識這沙彌下落處麼?咄,送汝上天堂,玉皇不待客;送汝入地獄,閻羅道九百。贈汝一把火,前路自擘劃。”   法明頌道:“平生醉裡顛蹶,醉裡卻有分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言訖,跏趺而逝。   道士王喆見《樂章集》成,索要兩冊,道:“這一冊我要到法明兄塔前焚化,告之他柳兄很快便會與他相聚,談詞說賦也好,參禪悟道也罷,隻在這兩日。”   又來到柳永床前,靜默良久,方才開口,語氣平淡地道:“過往之人都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前留詩,以至後人作詩諷之:‘采石磯前一抔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貧道雖早脫離凡塵,仍不能免俗,在你這位大詞家麵前,我也誦上一首《解佩令》。”   道士緩緩地看看四周,隻見室內室外幾十個女子素衣素麵,有的低眉垂首,有的一臉茫然,有的悲痛欲絕,道士一甩拂塵,口中道聲“咄”,瑯聲誦道:   平生顛傻,心猿忽輕,《樂章集》看無休   歇。逸性慮靈,返認過,修竹超越。仙格調,   自然開發。四旬七上,慧光崇兀。詞中味,   與道相謁。一句分明,便悟徹,耆卿言曲:楊   柳岸,曉風殘月。   隨著聲音的遠去,道士王喆從此不知所蹤(筆者注:關於道士王喆,宋詞風流第四部中還有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