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界》裡,有句話說的特別好: ‘生命總是為你提供對你意識最有幫助的經驗。你怎麼知道這是你需要的經驗呢?因為這就是此刻你正在經歷的。’ 當人越得不到的時候,越想得到,反而成了執念,是什麼讓對方在你眼中不一樣? 而當你越執念,對方越想遠離你,因為在你身上看見了你對對方的需求,而你本身並沒讓對方看見自己所需的特質。 所以同頻共振才是重點,當你覺得擁有,而且配得感很強時,對方覺得至少你們之間的價值是相等的。 所以不要用你的能量,為他人增加。 那麼是什麼形成的執念呢? 我問我朋友,他說是欲望。 我不太能理解,應該是自己給對方增加的濾鏡吧。 我繼續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不是自找痛苦嗎? 明明3維目前沒有改變,還要盯著,隻會自尋痛苦。 我朋友說:靠努力改變。 顯化何嘗不是一種堅持的努力,隻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已達到同頻,不然即使立刻顯化,你還是重復之前的課題,你要的是倆人的結果,不是倆人中間的過程,如果隻要過程,靠3維的相互糾纏就可以,都不用顯化了。 如《新世界》所說: ‘抱怨是小我最喜歡用來壯大自己的伎倆之一。每個抱怨都是心智製造的小故事,讓你對它深信不疑。 怨恨是伴隨著抱怨和為人貼標簽而來的情緒,它會為小我增加更多的能量。怨恨就是感到苦惱、憤慨、委屈或是受侵犯。小我最愛這一套了。 若對小我不予反應,你就能夠時常啟發別人內在健全的心態,所謂健全的心態,就是不被製約的意識,而非被製約的意識。’ 所以控製你的是你的小我,不要壯大它的認同感,從而把你取代。 如果你認為你的小我,能通過抱怨當下處境,而加快顯化,那你就讓它抱怨。 所有不積極的負麵,都是小我的出現,當你認出並克服,你將感覺一陣輕鬆,隻是略有不舒服,那是小我對你脫離掌控的不甘。 一次次識別削弱小我,就是在增強新的自己,畢竟是你,離你顯化還需要一些工作,每當進步,就是離你顯化更近一步。 我問小我: 你真的認識我嗎? 你為什麼看不見我的好? 我心裡有點惱怒,卻沒有聲音解答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