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自己(1 / 1)

在《向前一步》裡,紮克伯格和謝麗爾談話時說到,當你想讓事情有所改變時,你不可能取悅每個人;如果取悅每個人,就不會獲得充分的進步。   而男性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往往更加考慮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吸引力法則,讓目光放在自我身上的原因。   如《舍得》所寫,不要以自己的判斷絕對正確,宜常留一點餘地。   隻有你臨在的時候,才不會對他人抱有偏見,因為臨在是無,隻有小我才富有判斷和偏見。   《臣服實驗》所寫,臣服並不能讓我清楚自己行走的方向,我也不知它將領我去向何方,但它確實讓我認清了一件最基本的事,那就是我的個人好惡並不會引導我的生命。   臣服就是放棄你的控製,不按你的喜好去做事,跟隨你所發生的一切去行走,宇宙自會給予安排,隻是有時這種安排並不會讓你的小我感覺很舒服,因為小我覺得脫離了它的經驗與掌控,所以你所有的當下都是全新的。   《與神對話》所寫,為己即是為人,為人即是為己。這是因為你和別人是一體。宇宙除了你別無所有。神隻會要求你愛他人,也愛自己,而自己是首位。   這就是所說的同頻共振,因為當你擁有時,你才能給出,而你的付出便會得到,便是能量的守恒,如果你沒有看見同樣的回饋,這便是《舍得》所說,你的回饋是在其他地方得到的收獲。   你付出的便是自己富裕的,因為自己擁有而不在意得失,隻會在意自己開不開心、想不想。   在《臣服實驗》不要輕易的對自己和事物下定義,跟隨著突發事情去走,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覺得自己不行,給予的機會都是宇宙覺得你可以。   在《與神對話》跟隨著自己的內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要明覺得不舒服,是錯誤的,還去強迫自己接受,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