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中,如櫻樹那樣,雖在靜等春天的到來,卻無時無刻不在養精蓄銳。 塑造自己便是在養精蓄銳,顯化自會自然而然的呈現。 《生命的真相》中,對自己的印象就是食物,我必須要接收到印象帶來的那股能量並留住它。它在被動的狀態中會不斷創造出一些形象並把它們套用到觀察對象上。 新的認知把舊的損害認知當做食糧吞噬,從而替換掉,你的意識會自動分辨當下對你有利發展的認知,所以不用擔心,所有的意識和認知,隻是你的思緒,突然出現的思緒無法長時間停留,隻有與事情、情緒等有所關聯,你回想時才會被觸發。 這也是為什麼寫感恩日記,把當下的思緒以更長久的方式停留下來。 當我們評判自己與他人,便是把當下的自己分離出來,與其他放在了對立麵,便是被小我控製的一種方式。 小我隨著你的顯化法則成長,會越來越隱蔽的伴隨你成長。 你在替換你的認知體係,卻無法抹殺小我的存在,因為它便是你思緒的一部分。 當你完全放棄控製,思維不在把自己和自己以及他人放在對立麵,那麼你便不會被小我所控製。 而臨在是當下擺脫小我控製的一種方式,也是身心腦三體合一的當下。 《生命的真相》中,一切都是平等的。一切都隻是純粹地存在著。創造性的行為就是洞察發生的一切。這樣就是觀察。 當你不再定義,讓思緒流淌而過,那便是觀察。 當你不再控製,便是自由。 臨在便是感受自由的一種方式。 當你放下一切,不在把注意力放在外物來填充自己的思維,便是練習臨在的好時機。 臣服。 《開啟你的高維智慧》中,‘求同尊異’是不執著於任何一個立場,尊重一切存在的時空合理性。尋找它們中間相同的部分來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