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災禍不斷 雨夜赴考(1 / 1)

永明帝步下玉階,雙手負後,在殿內來回走動。   守拙老道所說的綱常逆轉,怕是要應驗了,作為皇帝,他自然知曉這意味著什麼。   龍蛇起陸,妖魔橫行,江山傾覆,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有為君主,怎麼可能甘心?   但是他又對守拙真人的提議有著深深的忌憚,畢竟力量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終將為他人作了嫁衣裳。   就算召來了奇人異士開府建衙,朝庭又怎麼約束這些人?   “火器能否克製妖邪?”   永明帝問道。   戴權忙道:“聽說京郊有狼妖禍害過往商旅,奴婢這就調火器營前去剿滅!”   “嗯!”   永明帝點頭道:“各類火銃、火槍、火炮都要用上!”   “是!”   戴權垂首應下。   這時,殿外一名太監匆匆而來。   “什麼事兒?”   戴權問道。   那太監道:“回稟聖上,天津衛急報,昨日清晨,海麵突起風浪,浪頭最高達三丈,海水倒灌入城,軍民死傷甚烈,恐怕天津巡撫的折子就快到了!”   “什麼?”   永明帝麵色大變!   天津衛建在海河邊上,前明時,本是衛所,但本朝隨著商貿興盛,漸漸發展成了商市重鎮,有幾十萬人口常駐,是京師與朝鮮、日本貿易的關口,朝廷開征商稅,獲利頗豐。   天津衛遭了災,等於朝廷少了隻錢袋子。   那太監觀察著永明帝的神色,又道:“聽海商們說,這次大浪是從日本先開始,幾日前,日本國突遭海嘯襲擊,東麵沿海一帶被蹂躪的不成樣子,死傷無數,慘不忍睹啊,幕府駐地江戶幾乎被夷為了平地吶。”   永明帝卻是神色陡然一鬆。   是的,如果僅僅隻是神州大地鬧鬼受災,許是在壓力下,要被迫下罪己詔,意味著失德,沒有哪個皇帝願意下罪己詔。   可國外也遭了災,且更加慘烈,說明不是自己的原因,罪己詔不用下了。   永明帝道:“日本在前明時,受萬歷冊封,雖近來有所桀驁難馴,但朕仍視為外邦藩屬,著內閣給日本國王下詔,示以慰問,並議天律衛救濟事宜。”   “是!”   戴權施禮應下。   “聖上,宗人府求見!”   又有一名小太監在外道。   宗人府除了皇親國戚,還管著勛貴,哪家死了人,都要上報宗人府,宗人府再轉呈皇帝,安排襲爵事宜。   “叫他進來!”   永明帝喚道。   “是!”   小太監轉身而去。   沒一會兒,一名宗人府的小官進殿,跪磕道:“臣宗人府郎中趙覺叩見聖上。”   “說說看,誰死了?”   永明帝問道。   趙覺道:“今寧國府賈蓉與榮國府賈赫來報,寧國府三品威烈將軍賈珍暴病身亡。”   “嗬,是鬧鬼被害死了罷?”   永明帝冷冷一笑。   戴權不敢接話,皇帝對四王八公早有看法,恐怕這兒心裡在歡呼死的好。   一會兒,永明帝又道:“按律撫恤,賜賈蓉五品輕車都尉爵!”   “是!”   趙覺施禮離去。   ……   一晃,又是兩日過去。   今夜是可卿給賈珍值夜,寶珠瑞珠陪跪在一邊,昏昏欲睡,虧得靈堂裡燒著炭盆,還是挺暖和的。   可卿看著沙漏,轉回頭道:“雖說是五更天開考,但還是早些去為好,現已是三更了,你去罷,這次考不中,還有下次,勿要焦躁,考完了你別急著走,我來接你。”   秦鐘笑道:“姐,不用的,我又不是不認得路。”   “公子,這是姑娘的心意!”   瑞珠一個激淩,忙遞上考籃。   “嗬嗬,鐘哥兒,祝你金榜題名吶!”   賈蓉兩天的忐忑期過後,發現族中無人對賈珍之死持有異議,宗人府又讓他襲了五品龍禁衛的爵,還給了不少撫恤,不由心情大好,又回了那富貴公子哥兒的本色,帶著絲調侃笑道。   “托小蓉大爺的吉言,姐,我走了,老國公爺也不知逛到了哪裡,若是棺裡有了響動,得趕緊跑開。”   秦鐘提醒。   “嗯!”   可卿打了個哆嗦,忙點頭。   “寶珠瑞珠,你倆都打起精神,好好給珍老爺守著夜,真要困了也忍著,天亮回去再睡。”   秦鐘又叮囑了句,就提著考籃,轉身而去。   “噢!”   “我們知道了!”   倆丫頭清楚秦鐘的意思是提防著賈蓉,忙不迭的應下。   賈蓉也聽出這層意思,臉色沉了下來。   昨日雪就止了,溫度略有上升,但是下起了雨,雨水和雪泥混在一起,道路泥濘難行。   秦鐘撐著傘,挎著考籃,提著燈籠,深一腳淺一腳的淌著泥水,布鞋已經半濕,腳趾凍的冰涼,好在他也算是修行小有成果,並非不能承受。   街麵漆黑,隻有屋簷下掛著的零星氣死風燈,不過因著縣試,倒也不是空無一人,時不時有馬車從身邊經過,還有些學子,與他一樣默不作聲的趕路。   姐姐曾要為他準備車馬,被他拒絕了,主要是沒把握考中,不好意思用車馬。   好在沒一會兒,就趕到了縣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雖然要五更才點名放場,但剛過三更,縣學周邊已是烏泱泱一片,把考場圍的水泄不通,一副副燈籠閃煉著光芒。   粗略一看,光考生就有四五千之多,加上送考的家人與仆役,足足超過萬人。   大興縣是附郭縣,下轄數十萬人口,有如此之多的考生,實屬尋常。   童子試多以青年為主,如自己這樣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很少,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甚至花甲老人。   其實這類人來考,考的不是功名,畢竟朝廷用人,盡可能擇選年青的用,主要還是執念作祟。   苦讀了一輩子,不考個功名出來,難以獲得對自我的肯定。   興許是天氣寒冷,縣學提前叫名,數百廩生也圍在邊上。   “劉興!”   “王乾!”   ……   一名名學子依次入場。   “秦鐘!”   數百人過後,點到了秦鐘。   秦鐘來到簷下,收了傘,連傘帶考籃一起交給吏員檢查,還有人搜身,從發髻,到衣衫,脫下鞋子,搜查的一絲不茍。   這種搜查帶有一定的羞侮性質,可每個人都是如此,秦鐘也沒什麼好說,而且這還是一種打掉學子傲氣的手段,管你背景深厚,又或是天賦驚人,進這道門,就得挨一遭。   搜查完畢,又有吏員高聲唱道:“李廩生保!”   給秦鐘做保的李秀才掌起燈火看去,確認是本人,唱道:“李希業廩生保大興秦鐘!”   “可以進去了,按回執上的座次入座!”   吏員把考籃還給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