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碌碌無為與死何異(1 / 1)

白天天氣還很熱,到了晚上便急轉直下,冷風淒淒,寒氣侵肌。   陳盛家隻有一張土床,好在床夠大,能躺四五人。厚實的被褥隻有一件,每到天氣寒冷時,一家人便圍擠在一起抱被取暖。   晚飯過後,陳盛便上床躺著,本就虛弱的身體又在烈日下曬了一天,已經變得疲憊不堪,隻是身體雖累,他卻不能入眠。   看著躺在兩邊已經入睡的弟弟妹妹,他不由得對未來陷入沉思。   雖然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但對耳熟能詳的三國歷史還是頗有了解,加上縣鄉裡傳著的消息,他便能對目前的形勢稍作判斷。   此時正是初平三年秋,曹操不久前在東郡擊退入侵的黑山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緊接著兗州刺史劉岱又死於青州黃巾之亂,兗州一時無主,曹操趁機而入,在陳宮、鮑信等兗州人的擁護下,成為兗州牧。   曹操很能打,先是擊退黑山軍,又在青州黃巾入侵兗州中大獲全勝,收編黃巾人口百萬眾,其中三十萬餘人能成軍,著名青州兵就是在此時收編的。   這也是陳宮等兗州士族擁護曹操的原因,能打很重要,適合充當兗州保護傘。不過陳盛知道曹操再過兩年就會和兗州士族翻臉,兗州即將大亂。   頗具爭議的陰謀家陳宮聯合二五仔呂布,給曹操的後背狠狠地來了一擊,差點讓曹操創業未半而中道崩阻,此次背刺堪稱曹操人生最為兇險的一戰,差點連命都丟了。   究其原因,就是利益之爭。曹操心存大誌,怎麼會困守兗州?他不想當兗州士族的代言人,而是話事人!   最直接的、擺在眼前的矛盾就是曹操收服的青州百萬眾,人要吃飯要種地,兗州的地是士族豪強的,怎麼會拱手相讓?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既然你曹操不想當代言人,那就再找一個代言人。   按照歷史發展,曹操最終還是在兗州之亂中趕跑呂布,原因有很多,包括災害爆發人口減少,呂布比曹操更加苛待士族,曹操對士族做出部分妥協等等,更重要的是盟友兼老大哥袁紹的支持。   這就是兗州目前的形勢,以及接下來的發展。往深一點說,這天下關東之爭就是袁紹和袁術的鬥爭,各路諸侯皆是圍繞著這兩位大人物你爭我奪。   作為二者緩沖地帶的兗州、徐州必將大亂不斷,乃四戰之地。   而陳盛身處的白馬縣更是首當其沖,地處黃河要道,鄰接多個州郡,西北邊太行山出口的黑山賊隻要一時興起,便能順河而下。   往後,著名戰役官渡之戰前夕,袁曹便先在白馬津一線大打出手,曹操為了縮短糧道才將戰場移至官渡,關二爺陣斬顏良便是在此處。   總結一句話就是這地方很危險。   這就是大勢,順勢者生,逆勢者亡。陳盛既知大致形勢,必然順勢而為,曹操是兗州的勝利者,也是三國大魏的奠基人,投靠曹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良禽擇木而棲,找個靠譜的主公出謀劃策才是穿越者的正確選擇。若有機會,他何嘗不想投效劉備?隻是徐州水深路遠,戰亂不斷,此時棄家而去無疑是自殺。   在他前世身體健康之時,意氣風發,英姿勃勃,自然更加仰慕曹操的梟雄之氣,然而在生命最後兩年,他才真正佩服劉備百折不撓,逆境生長的勇氣。   “二者皆是當世英傑,而我呢?”   陳盛輕輕將手抽出被褥,推開床邊的窗戶望向天邊,天有明月當空,群星璀璨,“我也能發光發亮嗎?”   身為穿越眾,最大的優勢莫過於知大勢有遠見,若隻求安身應當不難,可既然有機會改變歷史,為何不試一試呢?   碌碌無為與死何異?   路是慢慢走出來的,亂世造英雄!   雖有遠誌,也要顧及眼前現實,出身農民想要出頭的難度無異於上刀山下火海,何況是在這個士族豪強林立的東漢,士族掌握了上升的階梯,豪強霸占了生存的土壤,陳盛想要搶占一席之地勢必撞得頭破血流、鮮血淋漓。   他不是沒想過憑借著對歷史的了解直接前去投靠曹操,可轉念一想,他連像樣體麵的衣服都沒有,到了曹操大門前也不過是被人趕出去的份。   一介平民想進兗州牧的門?無名無望!沒這個門!   或者憑借一手箭法去當兵?一路搏殺出個富貴?概率太低!戰場兇險,縱然他箭法再厲害也難保能活到最後,且家中有弟有妹,他走了誰來照顧?   思來想去,唯有茍全性命聚眾自保,不管將來是打算投靠誰,亦或者其他打算,他都必須先在這韋鄉,白馬縣,乃至整個東郡有立足之地。   聚眾需要名與錢,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相比於錢,當今社會的名望才是一個人的立身基礎,有了名便有望,有人認識就有了人脈,有了人脈就能做事。   形勢變幻莫測,先發育再考慮,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爭取在兗州之亂前有一定的名望和人事,他才能在這混亂之中一步步崛起。   知曉大勢也有目標,接下就該一步一步走,眼下先把自己的賣身契贖回來再說,陳盛轉頭看向屋內墻壁,墻壁上掛著一張弓。   能不能湊夠兩千錢,就看這把弓行不行了。   一夜思緒繁雜,理想與現實交織。   次日清晨,陳盛已經整裝待發,背上弓箭,腰掛長刀,懷裡藏著把匕首,他要去上山打獵。   既是為了養家糊口,也是為了盡快湊夠兩千錢,更是為了鍛煉自身武藝,身處亂世,出身微末,不通經文,也隻好以勇力聞名。   離別前,陳衛、陳蘭依依不舍,不由得想起他們的父親就是打獵時遇難,生怕大兄步了後塵,陳盛一再安慰這才出了門。   又來到王猛家詢問一番,王猛與生前的陳盛父親時常相伴打獵,想必會有一些心得,卻不想王猛也不讓他去。   言及韋鄉北邊的野豬林附近有大虎出沒,陳盛父親十有八九就是被大虎所傷,不然好歹是退伍老兵、打獵多年,怎會輕易喪命?   可做好的決定怎麼能輕易否決呢?野豬林那麼大,這大虎總不可能剛好被他遇到吧?   經過陳盛一番小心保證,王猛終於同意他此行,並詳細說明此去樹林南北方向、路程遠近,以及各野獸習性等打獵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