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圍坐在院子裡,就著月光照的亮,推杯換盞,吳萍和吳麗兩姐妹吃飽喝足了在院子裡玩,吳家老爺子已經和紅了臉,摟著自己弟弟,也就是吳越的三叔,嚷嚷著還要再喝點,吳越則小心的伺候著局,不敢喝酒,今天看著兒子,打心底裡喜歡,這也不能渾身酒氣的就湊到兒子跟前,萬一喝多了再碰著孩子,所以今晚上真是滴酒不沾。 “臭老頭子,你可管小點聲,這娃娃剛睡著了,你要是敢給娃娃吵醒了,我烀你嘞臉”一股濃鬱的皖北方言撲麵而來。 “你那一碗紅薯片子茶咋恁難喝完,快點喝,老二,老三你倆也喝點紅薯片子茶解解酒,都別喝了,明天早上早點起來把菜割割,那菜擱地裡都熟透了,明天駕車子拉著上集上賣賣,得了錢去給越子家的多買點雞蛋,我明晚上煮點紅雞蛋給她補補。”吳家老太太眼看著他們喝個沒完,直接就叫了停,麵對這些年忙裡忙外的大嫂子,吳越的二叔、三叔也是立馬點頭答應,也不管紅薯片子切的大了,抬碗就往嘴裡倒,然後抹抹嘴 “中了,嫂子,我家有隻老母雞,明天殺了給送來,給越子媳婦補補,這也不容易,給我們老吳家添丁了”吳越的二叔人也實誠。 “行,老二,你有心了,你這也算當爺爺,孩子得叫一聲二爺爺呢!” “哈哈哈哈,是啊大嫂子”老二憨厚的撓撓頭 “還有我三爺爺,這小孩長嘞真排整” “行了,今晚上到這,小萍,小麗,恁倆別玩了,收拾收拾碗筷,越子你去送送你二叔、三叔,都送到家了,這今晚上都沒少喝,也都高興!” 今晚的飯局在老太太有條不紊的安排下結束了,老太太安排完也沒閑著,進了廚房數了數雞蛋還有多少個,然後預備著煮多少個紅雞蛋,盤算著送誰家。 要說紅雞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紅色代表喜慶,而雞蛋的“蛋”字與“誕”字諧音,寓意新生命的誕生。送紅雞蛋也是為了宣告新生命的到來,並表達對新生兒及其家庭的祝福。在皖北一帶比較常見,送紅雞蛋還與籌備喜宴有關,有“吃了紅雞蛋,才把禮來辦”的說法。 而在皖北這邊,小孩滿月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來家裡看孩子,走的時候主家都會送上紅雞蛋,這習俗已經很多年了,老吳家這也是第三代頭一個,所以老太太尤其重視。 盤算完這些事,老太太也有些累了,回屋的時候吳家老爺子已經沉沉睡過去了。 “這老頭子,啥事一點都不操心,就會出那傻力氣,睡的跟個死豬啷!” 收拾收拾剛躺下便聽到隔壁屋裡孩子哇的大哭,偶爾還伴著孩子他媽低聲哄孩子的聲音 老太太搖搖頭,身子往裡拱了拱,撞到老爺子身上,扭頭一看,睡的正香,一點不動彈,忍不住翻個身踢了一腳,老爺子嘴裡嘟囔著翻個身子就繼續睡了。 而老太太確是咋也睡不著,兒媳婦從進門起,就踏實能乾,可性子直,自己跟她不對付,都說自負婆媳難交好,自己也不是說真不待見她,更別說這剛給老吳家延續香火了,就是心裡有想法,也放不下身段,我也咋是地主家的小閨女,從小不說錦衣玉食,日子過的也算富足,也讀過書,懂得幾分道理,這些年過下來,自己說的話也有份量,老頭子也聽。想到這,明天等老二把雞送來,我給她做一頓雞湯送去?唉,不可憐她,也得可憐我大孫子,要不我大孫子沒奶喝啊。先這樣吧…… 這邊屋裡漸漸安靜下來,隻聽著綿綿的呼吸聲和打鼾聲。那邊屋裡孩子也慢慢的哄睡了,院子裡隻剩下蟲鳥清鳴,清風陣陣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吳家老爺子就已經起床開始磨鐮刀了,吳越也在院子裡給駕車子打氣,老太太則給他們爺倆帶上水壺,準備乾糧 “今天天氣熱,你倆慢點乾,別中暑嘍” “行,娘!” “趕緊去吧,趁這會涼快,還能多乾會” “娘,你今天在家,幫俺照看一下秀兒跟孩子” “行了,娘還不知道該乾啥,快去吧” 目送著爺倆拉著駕車子出發,老太太也洗洗手上廚房裡做起飯來 不多時就端著一碗紅糖雞蛋進了裡屋 屋裡簾子罩的嚴嚴實實的,怕進風,孩子此時正沉沉的睡著,孩子媽正輕輕拍著孩子的肩膀 抬頭一看是老太太進來了,連忙起身 “娘” “快坐著,你剛生完孩子,這兩天別下地,娘給你煮了紅糖雞蛋,你趁熱喝” “哎……” 陳秀望著這與平時不太一樣的婆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默默的結過碗,小口小口吃了起來 “秀啊,今天漲奶了麼,昨天你二叔說給你殺隻老母雞,娘晚上給你燉了,你補補” “啊?娘,二叔家的那隻老母雞不是還下蛋呢麼”陳秀抬起頭 “那這孩子將來也叫他一聲二爺爺,他們老吳家這一代哥三個,沒一個有出息的,打架倒是挺有名氣的,要不是我給他管著家,你爹不知道過啥樣呢,至於老二老三,他們娶媳婦我也沒少幫著張羅,你就安心坐月子,帶好我大孫子,其他的你別管。” 看著眼前強勢的婆婆,陳秀扭頭看了一眼熟睡的孩子,自己的奶水不多,這要是營養跟不上,奶水就更少了,孩子就得餓肚子 “行……,謝謝娘” “行了,你吃完了就躺著吧,娃娃這睡覺也沒個定時候,你跟著睡會,娘晚點來收碗來。越子跟他爹出去割菜去了,得下午才能回來了,中午你想吃啥你等會告訴娘” “行,謝謝娘” “中,娘出去了。” 說完老太太就出門了,順手把門口的盆端走了,裡麵裝的都是孩子換下來的尿布,有的還粘著孩子的屎,老太太也不嫌棄,端著盆就往路那沿的河邊走,邊走邊哼哼 “走一裡路啊,不回頭,爹娘的眼淚濕了袖頭” “走百裡啊,不回頭,爹娘給了咱精神頭” “走千裡路啊,不回頭,好漢不戀熱枕頭” “走萬裡路啊,不回頭,……” 老太太的腳步越來越輕巧,仿佛放下了點心事 “回頭,回頭,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