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方了解,陳橋才知道了同學們口中楊老頭的情況。楊老頭本名楊曾故,是學校一名來了一年多的老師,據說以前在京都呆過,修行確實是學校老師中的第一名。隻不過楊曾故的修行雖高,但脾氣也如他名字,固執得很,他到學校後並未任課,隻喜歡在他住的小院裡擺弄一些花花草草。 這麼看來,楊曾故確實是個好人選,陳橋隻要想辦法讓他收下自己就行了,至於楊曾故會不會用心教自己,那並不重要,反正陳橋首先要解決的是給自己修行找一個幌子。即使楊曾故不用心解答修行上的問題,不是還有學校的老師可以詢問麼?陳橋還怕和楊曾故太熱忱,被他發現自己身上的秘密。 至於楊曾故會不會收下自己,陳橋還是有幾分把握,不就是死皮賴臉加上請客送禮麼。這一套是他從老爸那兒學來的,算是“家學淵源”吧。 死皮賴臉陳橋不缺,至於送禮,他打聽過了,楊曾故沒有別的愛好,隻喜歡花花草草。這可太好了,自己可以去河邊挖一些野花野草啊,還不用花錢,多好。 陳橋甚至考慮到了,可以利用手機上識別植物的APP,找一些稀有植株。至於這些稀有植株值不值錢,無所謂,這正好符合陳橋的身份,一個初一學生,能送出什麼高階靈草?心誠就行。 脾氣怪的人,一般更看重心意。 主意打定,陳橋當天下午放學後就去了到青衣河邊,運氣不錯,他花了一個多小時就找到一株“紫煙果”,紫煙果是一階靈草,和二月蘭長得很像,一般人分辨不出來。 能在縣城外找到靈草,確實是運氣,陳橋也是看得眼睛都差點對了,才找到這株紫煙果。將紫煙果連根刨起,用早就準備好的塑料袋包好,陳橋匆匆趕回了學校。 楊曾故的住處他早就打聽好了,也很好找,他住的是獨立小院。不用上課還能住獨立小院,楊曾故也是有背景的人。 還沒進小院,隔著墻就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藥草香。陳橋不禁暗暗得意,看來自己這株紫煙果是找對了,楊曾故連普通的藥草都種,他對靈草的肯定有興趣。 小院的門虛掩著,陳橋輕輕敲了二下,見沒人應答,他也沒客氣,推開門就走了進去。 進得小院,藥草的香氣越發濃鬱了,抬眼可以看到小院中,除了滿地的花花草草,還有二株樹。雖說陳橋並不認識,但看得出來這二株樹是同一品種。 陳橋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魯迅先生的文章,“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你是誰?”一聲嚴厲的嗬斥打斷了陳橋的浮想。他轉頭一看,一個赤著雙腳,渾身沾滿泥土的老頭矗立在四五米外。 真的是矗立,老頭雖然個子不高,滿身是泥,背卻挺得筆直,給人以高山聳立人欲摧的壓抑感。 高手,真的是高手! 如果不是心裡有準備,陳橋差點拔腿逃跑了。 “楊師,我是咱們學校初一六班的陳橋,我到這裡來,是我剛才在河邊挖到一株靈草,我不認識,聽別人介紹楊師對靈草很有研究,特地來向你請教。”陳橋說得有些疙疙瘩瘩,但好歹把整句話完整說了出來。 這是陳橋在回學校的路上反復想好的托詞。陳爸是陶瓷廠銷售,從小陳橋就知道,要賣出一件產品,首先你要在顧客麵前盡量時間呆得長久一點。 至於為什麼說是請教,這更簡單,陳橋和楊曾故又不認識,總不能兩個不認識的人一見麵,就說:“嗨,老大,我這兒有一株靈草,你就收下吧。” 如果是這般操作,十次,十次都會失敗。 楊曾故聽得是學校學生,又是來請教問題,也不好直接將人轟出門,雖然他明知陳橋的目的不純。 “把靈草拿過來吧。”雖然不好直接轟人,楊曾故也沒給好臉色,他打定主意,隨便糊弄幾句,就把這臭小子趕出去。 “不急,我不急。楊師,你看你剛侍弄完藥草,手都沒洗,要不咱先洗洗手。”陳橋一邊說,一邊走到楊曾故身邊,躬下半個身子,抬手引導楊曾故向內走去。 楊曾故一時不察,被陳橋的肢體語言所引,竟順勢抬腳。剛抬起腳,楊曾故馬上清醒過來,自己不過是要看藥草,哪用得著洗手?縮回腳步又丟不起這個臉,自己可謂見慣風雨,今天竟然被一個初中生給恍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楊曾故最終還是向裡走去,陳橋跟在後邊偷偷擦了把冷汗,他這才注意到楊師在大冷的冬天,竟然赤著腳,身上也僅僅穿了一件單衣。 高手啊! 走到房前,楊曾故不急了,他悠然在椅子上坐下,隨手拿起茶臺上早已涼透的茶,喝了一口,從容道:“把靈草拿過來吧。” 陳橋嬉笑著雙手遞過紫煙果,楊曾故接過去隻瞄了一眼,就說道:“這是紫煙果,不過是尋常一階靈草,在安南縣郊外比較常見,是製作迅捷藥劑的材料,你隨便找家藥店就可以賣掉,大概值500塊。” 楊曾故說這麼多,是他早已看透陳橋的打算,故意拿話堵他的嘴。看吧,我把紫煙果的出處、用途、價格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你就免開尊口了。 陳橋卻假裝沒聽懂,仍舊厚著臉皮道:“楊師,我看你院中也有不少藥草,這株紫煙果我暫時用不上,要不先借種在您這兒,今後我用得著了再來取。” 陳橋怕說送,會被楊師一句話堵死,隻好說暫時借種在這兒。這算是學生求老師幫忙,楊師也不好拒絕。 楊曾故可是久經沙場,哪會被小孩子的一句話給拿捏住。他也沒興趣和一個小孩子“鬥智鬥勇”,於是道:“說吧,你到我這裡來到底所為何事?” 看楊師“直搗黃龍”,陳橋也沒再兜圈子,他把自己想拜師的意思說了出來。 自從來到安南縣,想拜到楊曾故門下,通過各種關係繞過來的不少,但上門自薦,還是小孩子自己一人來的,陳橋還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