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一聽就急了,“媽,人家楊師以前是京都軍區教頭,什麼好東西沒見過?你們就別添亂了,感謝楊師的事,我自己會想辦法。” 在十三四歲的孩子眼裡,請客送禮是丟臉的事,陳橋使出拖字訣。陳媽一巴掌打在他後腦勺,“小孩子懂啥,媽送的不是禮,是心意。” 至於為什麼送禮就是送心意,陳橋也不懂,反正他明白一點,不能再反駁了,再敢反駁,陳媽該爆了。 學校雖然放假了,楊師那兒的晨練依然沒斷,陳橋也習慣了,一天不練還渾身發癢。直到春節前五天,楊師突然告訴陳橋,他要回一趟老家,大概初十左右回來,讓陳橋這段時間自己修煉。 從口音上就能聽出來,楊師不是西川人,至於他到底是哪兒人,以陳橋的閱歷還聽不出來。陳橋也沒多問,楊師想說自然會說。 大年三十早上,陳橋剛到學校進行完晨練,回家就被陳媽催促著換衣服,他們要去陳橋爺爺家。陳橋爺爺家也住在安南縣,隻是沒和陳橋爸媽住在一起。 陳橋的爺爺十歲不到就上街賣報,後來進廠當學徒,最後一步步爬到廠工會主席,對此他非常自豪,雖然那家廠子並不大,隻有幾百人。爺爺看不起陳爸,說陳爸沒有出息,幾十歲了還隻是個一般工人,銷售和工人,地位上並無太大差別。 陳橋爺爺在陳橋小時候還比較喜歡他,自從陳橋開始讀書,成績一直上不去,陳橋爺爺對他的態度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陳橋其實不是很喜歡上爺爺家,又沒人喜歡自己,還經常被人拿出來當反麵教材,他喜歡去才怪。 大年三十晚上在爺爺家吃團圓飯,是雷打不動的規矩,連“飛黃騰達”,安家在錦城的二叔,也會乖乖回來。 陳橋二叔就是爺爺眼中的天之驕子,他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畢業後留在了錦城,據說現在在一個什麼局裡當處長。二叔的兒子,陳橋的堂哥陳勝春,是陳橋的對標對象,家裡人常常會拿他們作比較,當然,每次陳橋都是綠葉,是反襯的那一個。 拿上早就準備好的禮物,陳橋一家三口打車往爺爺家趕去,還沒到爺爺住的小區,陳媽就叫停了出租車,提著禮物下了車。 並不是陳媽摳門,要節約幾塊錢。陳橋家經濟條件有限,家裡沒有小車,以前每次打車去爺爺家,都會被三嬸鄙視,“哎呀,老四,你家啥時候也買輛車,到時候走個親戚什麼的也方便。” 陳爸上邊有三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三嬸家的條件比陳橋家好一點,最重要的是家裡有一輛小車,每次都會找機會,轉彎抹角的顯擺。為了不生那悶氣,陳橋一家三口後來都是在爺爺小區外就下出租。 我走著來,你總沒機會唧唧歪歪了吧,精神勝利很重要。 進到爺爺家,陳橋發現,今年似乎他家到得比往年都要早,二叔三叔五姨家都還沒來。 陳爸有五個兄弟姐妹,最大的是大姐,當年大姐頂了爺爺的班,後來爺爺奶奶就和大姐一家住在了一起。 陳媽一進門,沒管爺爺板著臉,熱切的喊著爸媽,恭敬的遞上禮物。 “爸,今年寶兒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四名呢。”陳媽說完,遞上陳橋的成績單。 陳橋終於轉過念頭,為啥今天他們家會這麼早就到爺爺家,原來是顯擺來了。要知道以前陳媽和陳橋一樣,也不喜歡到爺爺家,今天卻急慌慌,一大早就催著陳橋換衣服。 “是嗎?”爺爺臉上已堆起了笑容,看完成績單,他的臉色更是進入了六月天,“嗯,不錯,比你老爸強!我記得你老爸讀書時就從沒進過班上前十…”老爺子談性大起,把陳爸的黑歷史,從他穿叉叉褲到結婚生子,給說了個遍。 陳爸在一旁全程黑臉,卻也敢打斷,小時候他可沒少挨老爺子的黃荊棍。 陳橋很想說:“老爺子,你教育人也別拿我老爸做例子呀,知道我忍得很辛苦嗎?”奶奶看氣氛活躍,馬上張羅著上瓜子花生,端水果。 “寶兒啊,這次考得好你可不能驕傲呀,讀書很重要,以前我是沒那個條件,不然我也不會僅僅做個工會主席。”爺爺很是語重心長道。 沒想到老爺子竟然是個官迷… 陳橋知道爺爺看人,一向是以成績論,原來根子在這兒呀。 這得有多大怨念啊!竟然堅持了幾十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受陳爸影響,陳橋對當官從小沒有興趣,當然他從小到大也沒當過官,甚至連小隊長這樣的職務也從未擔任過。 對於老爺子這種“愛好”是好是壞,陳橋不願置評,雖然幾年來他一直是這個理念的受害者。《弟子規》裡不是說了嗎,“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長輩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訓責孩子,孩子都應該順心應承,陳橋雖不是愚忠之人,但有些東西他覺得還是對的。 如果別人瞧不起你,是因為你弱,那就別埋怨,要麼你努力變強,要麼你自己調整好心態,別躺平還期待別人贊揚。 快到中午,三嬸才姍姍而至。三嬸家也在安南縣,不過她一般不會到得太早,來得早不過是幫大姑媽打下手,做團圓飯,三嬸可不是多勤快的人。 此時的陳媽早已在廚房,興高采烈做著團圓飯,哎,心情好,做事也快樂! 三嬸左右沒看到陳媽,頓感無趣,陳爸一到爺爺家就變身悶葫蘆,全然沒有他做銷售的“風采”。三嬸左盯右瞧,發現陳橋坐在沙發上,正拿著一本書在看,她不著痕跡走過來,滿是欣喜道:“哎呦,小四可真用功,大年三十還看書呢。” 陳橋在小輩中也排行老四。 這是明褒暗貶,說陳橋努力,不過是提醒大家他在裝樣,成績在班上吊車尾,還裝模作樣看什麼書。 對於三嬸的這種腔調,陳橋早已習慣了,三嬸是長輩,他也不能甩臉,他恭敬的點頭微笑,道:“三嬸,你來啦。三嬸,祝你新年快樂!”說完,他再次點點頭,目光回到書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