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帝位傳到第二十八任的時候,君主叫武乙,相傳他生性殘暴,貪於享受,被後人評價為殘暴的君王。那他是不是真的隻是殘暴呢?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武乙射天神的故事。 武乙曾經命人雕了一個木偶,狀貌威嚴,冠服齊整,稱作天神。然後他硬拉著木偶要和他比下棋,說你不是天神麼,咱倆比比下棋,看是你厲害還是我厲害。 然後,武乙讓大臣代替木偶與自己下棋,把天神也就是木偶放在大臣旁邊,自己坐在另一邊。武乙告訴大臣:現在你就是天神,與我對弈,你要是贏了,就是天神贏了,你要是輸了,就是天神輸了。 大臣不敢贏武乙,所以最後輸掉了棋局。武乙就對人偶說:“你算什麼天神,下棋都下不過我,人民憑什麼信奉你?既然輸了,就要認罰,罰你三十鞭。”武乙找來個腰帶,就像皮鞭一樣,抽這個木偶,直到抽了三十鞭才停下。 後來,他又叫人縫了個大皮帶,把天神雕像放進去,盛滿獸血,掛在樹上,他親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獸血噴出,武乙擲弓大笑說:“今天,天被我射了一個窟窿。”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為什麼他這麼荒唐,要做出這些褻瀆上天神靈的事情呢?其實事情沒那麼簡單,商代的占卜是極為興盛的,巫師代表的是神意,是天意。這在當時是超過王權的,他們對於商王的權利就一定會造成威脅。所以這其實是王權和神權的戰爭,所謂的射天也是武乙削弱神權的手段和方法。 而神權也不可能坐以待斃,所以武乙的死也很有意思,相傳是後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去遊獵,被雷擊死。人們就說他這是得罪了天神,是上天的報應,這恐怕也是神權對於王權的反擊。現代學者研究認為武乙應該是死於戰爭中,當然也有另一個可能,那就是武乙被巫教成員刺殺了。其實在商朝末期,王權和神權的爭鬥已經上升成為了商王朝的主要矛盾,這可能也是商朝最終滅亡的重要原因。 商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叫做帝辛,這個大家可能都會比較熟悉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紂王。一部《封神演義》就讓他臭名昭著了,寵信妲己、荒淫無度、殘害忠良,比乾剖心,還有像炮烙之法,就是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炭使熱,令有罪之人行其上,掉到炭中活活燒死,很殘忍,反正一說起暴君,夏桀、商紂那是逃不過的。 然而,根據史書記載,商紂王自幼聰明過人,力大無比,“知足以距諫,言足以識非”。就是說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這說明商紂王其荒淫無道、殘暴確實都有,但他也是個文武雙全、功勛卓著的人,而且還才思敏捷,頗有辯才,毛主席在參觀殷墟時也曾感慨的評價到“商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紂王繼位時,山河動蕩,商王朝麵對的是來自四麵八方的入侵者。包括北方的“鬼方”(今陜西東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西方的“羌”(不是今天中國西北的羌族,此羌指的是商王朝以西的眾多遊牧民族)、南方的“九苗”以及東方的“東夷”(今山東、江蘇一帶)。紂王麵臨諸多外敵,不得不對軍隊進行改革,大規模擴充軍隊、增加戰車和象陣,待軍事實力強大後,紂王對敵人大舉派兵,先滅鬼方,又平西羌。而就在商王朝接連打勝仗的得意忘形之下,一個在渭水之濱、岐山腳下的勢力正在悄悄崛起,就是“西周”。 當時,紂王為了更好的控製四方諸侯,冊封西伯、九候、鄂候為“三公”,實際上就是比較大的三個諸侯,而西伯侯也就是西周的姬昌。後來不斷有一些小諸侯造反,紂王怕三公也跟著造反,就找了個理由,把他們騙到朝歌城,軟禁起來。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過了不久,紂王說九候的女兒對自己不敬,找了個理由就把她殺了,同時把九侯也殺了,鄂候極力進諫,言辭激烈,結果也被殺了。 就剩姬昌了,姬昌的部下很著急,趕緊想辦法,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王,紂王一看很高興,於是,他也和夏桀犯了一樣的錯誤,認為他們已經臣服了,放掉了姬昌。 紂才釋放了姬昌。姬昌又向紂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的酷刑。紂答允了他,還認為他非常忠心。紂王心想,我廢除了刑罰,百姓會感謝我,你還給我土地,這事很值得啊。於是紂王賜給姬昌弓箭斧鉞,給他征伐大權,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 實際上,百姓們都知道這些酷刑的取消,是姬昌用土地像紂王求情才換來的,大家感謝的隻會是姬昌,更加心向西周。而借著征伐的權利,姬昌滅掉了很多真正終於商朝的部族,不斷削弱商朝的實力,那些對商朝不滿的部族,也趁機和姬昌聯絡,聯合了起來。 而後來東夷的入侵,則成為了紂王命運的轉折點。東夷的實力不容小覷,在當時,商朝和東夷一直處於“拉鋸戰”狀態,在應對東夷這場戰爭中,紂王親臨戰場,出動了3萬多人的軍隊以及巨大的甲胄象陣。此戰東夷最終沒能打過商。紂王大勝後,強行帶走大批財寶,獲得了大量的奴隸,還有東夷一個蘇氏部落首領的女兒,叫做妲己。大獲全勝的紂王啟程回朝,但是他覺得東夷雖敗,但是這個民族依然還有一部分強大的實力沒被瓦解,如果不斬草除根,日後定會卷土重來。所以最終決定,把主力商軍都留在東夷,繼續與東夷作戰。 這樣商王朝國內士兵就所剩無幾了,而且紂王非常寵溺掠獲回來的妲己,對其言聽計從,沉迷美色,且興建各種供其享樂的巨大工程,從而導致國庫空虛,於是,紂王便加大征稅,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紂王麵對自己的豐功偉績可能太得意忘形了,開始變得不理朝政,麵對大臣們的諫言不厭其煩,整個人也變得更加殘暴,時不時就殺害諫言的忠臣。比如比乾,微子啟,還有箕子都向紂王勸諫,讓他施行仁政,他們都是商朝很正直的大臣,比乾還是紂王的叔叔,微子啟是紂王的庶兄,最終的結果呢?微子啟勸諫不成,遠走他鄉。比乾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於是極力勸諫。紂王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麼樣子的。”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王得知後,又把箕子抓了囚禁起來。 此時的西周國力已經非常強盛,這時姬昌已經去世了,其兒子姬發繼位,聽說王族重臣比乾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啟出奔,而且商朝的主力軍隊遠在東夷,朝歌空虛,這是大好的機會啊。於是,公元前1046年,姬發任命太公薑子牙為軍師,率領諸侯聯軍,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浩浩蕩蕩東進伐商。 薑子牙是誰呢?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說的就是他經常在渭水邊釣魚,用的卻是直鉤,而且不放魚餌,他釣的是誰呢?終於有一天,姬昌遇見了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番相談,相見恨晚,於是拜年近70的薑子牙為太師,薑子牙釣的那哪是魚,那是明主啊。 而薑子牙也確實是很厲害,他的《太公六韜》,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他充分意識到兵貴神速的道理,幾個星期的時間就率大軍殺到了朝歌城。商紂王無奈之中隻好倉促部署防禦。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於是隻好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衛國都的商軍共約17萬人,由自己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周軍布陣完畢後,莊嚴誓師,史稱“牧誓”。周人給商紂王定了六條罪狀,分別是酗酒;不用貴戚舊臣;重用小人;聽信婦言;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從而激發起從征將士的敵愾心與鬥誌。接著,武王又鄭重宣布了作戰中的行動要求和軍事紀律,下令向商軍發起總攻擊。 武王先讓薑子牙率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部隊向商軍挑戰,以牽製迷惑敵人,並打亂其陣腳。商軍中畢竟都是奴隸臨時組建的軍隊,沒打過仗,沒見過這麼慘烈的場麵,而周朝是正規軍,趁機又在商軍中鼓動,紂王暴虐不仁,大家不要給他賣命啦,抓住紂王有封賞啊。商軍中的奴隸很多本身就心向周師,這時便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幫助周師作戰。武王乘勢以主力猛烈沖殺敵軍。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決定商朝和西周兩國存亡的一戰在牧野爆發,西周大獲全勝,此戰役史稱“牧野之戰”。 紂王見大勢盡去,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商朝終究走了和夏朝一樣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