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春秋(6):不是霸主的霸主,晉襄公(1 / 1)

秦穆公在得知晉文公死後磨刀霍霍,而晉襄公這裡也在未雨綢繆。   晉文公死後,按照禮節,晉文公的靈柩[jiù]要被移送到晉國的曲沃一帶去安葬。可奇怪的是,在路上,晉文公的靈柩裡卻傳出了牛叫一樣的聲音,這讓送殯的隊伍驚恐不已。晉國著名的占卜師卜偃占卜後,說:“這是國君的靈魂提醒我們警惕戰爭啊。不久之後來自西麵的敵人將會進入我們的地盤,如果我軍攻擊他們,一定能大獲全勝。”   其實,西邊的敵人指的就是秦國,卜偃可能是通過某些渠道得知了秦軍要東進的消息,借這個機會告訴大家。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秦穆公想趁晉文公新喪,晉國政局不穩之機,派大軍越過晉國,攻打晉國的盟友,鄭國。晉國有晉文公在,一直壓製著秦國,秦穆公好不容易等死了晉文公,覺得秦國進軍中原的機會終於來了!   大臣百裡奚和蹇叔都竭力反對,認為這樣不講道義,但是秦穆公不聽,最終任命孟明視為大將,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前去攻打鄭國。   路上,秦國大軍碰巧遇見了鄭國的商人弦高,正準備到成周去做買賣,遇到秦軍。弦高了解到秦軍要去打鄭國,趕緊派人去鄭國報信。另一方麵,又急中生智,裝作鄭國的使者去見秦軍的主帥孟明視。弦高給秦軍送了四張熟牛皮,又送去十二頭牛,犒勞秦軍,說:“我國國君聽說貴軍要到我國去,特派我前來慰勞貴軍將士。也做好了準備,為你們提供糧食和行軍的保護。”   孟明視一聽,鄭國已經發覺了,有了準備,再去攻打也不好打了。於是就帶著軍隊返程。而在返回秦國的路上,路過晉國的附屬滑國,秦軍順帶把滑國給滅了。   這時候晉文公的靈柩還沒下葬,剛繼位的晉襄公聽了大怒:“秦國這是趁著我父親新喪,欺負我經驗不足,趁機攻打我們的盟友,這是他們無禮在先,決不能輕易放走他們。”   於是晉襄公調兵遣將,還征召了少數民族薑戎的部隊來助陣。晉襄公當時還穿著孝服,可是穿著孝服打仗不太像話,於是就把孝服染成了黑色。   晉軍在崤[xiáo ]山(今河南澠miǎn池西)堵截秦軍,全殲了他們,並俘虜了秦國的三帥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   打完仗之後,晉襄公就穿著染黑的孝服給晉文公送葬,為了紀念這件事,晉國從此形成了穿黑色孝服的習俗。   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她向晉襄公請求把三個被俘的將軍放回去,說:“秦穆公沒有得罪晉國的想法,使秦國和晉國結怨的罪魁禍首就是他們三個人,秦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您不如把他們放回秦國去受刑。”晉襄公答應了她的請求,放他們三人回了秦國。   先軫知道後,憤怒的說:“將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抓到他們,您卻聽從一個女人的話隨隨便便放了,這不是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嗎?”晉襄公幡然醒悟,派兵去追,卻已經追不上了。   孟明視等三人回到秦國,覺得秦穆公肯定要處置他們,畢竟打了這麼大的敗仗。沒想到,秦穆公身穿白衣,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向三人哭著說:“我不聽百裡奚、蹇叔的話,才讓你們三人受到屈辱,你們又有什麼罪呢?”之後讓他們三人官復原職,並且更加器重他們。   崤之戰雖然取勝,但是也破壞了秦晉之好,秦國開始頻繁進攻晉國。而實際上晉國的敵人也不止秦國一家,在那一年,北邊的北狄,南邊的楚國,都對晉國發起了進攻。   對於不同國家的進攻,晉襄公的策略也不同,晉襄公和晉國六卿商議討論後的結果,就是秦國的威脅最大,而北狄畢竟是遊牧民族,他們打仗不是為了搶奪晉國國土,而是為了搶奪吃的、財寶等,可以在解決完秦國之後,再揮師北上收拾北狄。南方的楚國雖然也是兵力雄厚,但畢竟離晉國比較遠,中間還隔著其他諸侯國,短時間內楚國無法威脅晉國的本土,就可以派出一個機靈點的將軍進行牽製。   因此,大將先軫率主力部隊埋伏秦軍,在崤山大勝之後,揮師北上,在箕地打敗北狄,俘虜其國君,沉重打擊了狄人勢力,使其十幾年無力侵犯晉國。   至於楚國人,晉襄公派出了手下最狡猾的一個將軍,叫陽處父,帶小股部隊去牽製楚國,迷惑對手。   陽處父帶兵打仗本事一般,但是陰謀詭計卻別有一套。他帶領部隊和楚國大軍隔河相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沒有想破敵之策,卻派出了兩個使者,一個去向河對岸楚國的將軍子上下戰書,另一個去給楚國國君送信。去下戰書的使者跟楚國將軍子上說:“咱們是來打仗的,不是來磨蹭的,這樣老對峙著也沒個結果。如果你們有種過來,咱們馬上就作戰;或者你就退一退,讓我過去打。怎麼樣?”   子上的謀士說:“我們不能過去,晉國人不講信用,如果他等我們過去一半就打怎麼辦?還是我們退,讓他們來吧。”於是楚軍稍稍後退,狡猾的陽處父就讓士兵高呼:“楚軍逃跑嘍!楚軍逃跑嘍!”陽處父也不過河,率軍就回去了,路上到處宣揚楚國害怕晉國的威嚴,已經嚇跑了,晉國大勝而歸,班師回朝了。   而另一個去給楚國國君送信的使者,跟楚王說:“你們楚國人害怕我們晉國,已經知難而退了,這很好,隻要你們乖乖的臣服,我們晉國的大軍就不會來征討你們。”   楚王大怒,他已經聽說了自己前方的將軍撤兵的事,再加上這封信,覺得子上是不是通敵叛國了,於是殺了他,楚國大軍隨之瓦解。   晉襄公在位的第一年,晉國人麵對著三個強敵:秦、狄、楚,三戰皆勝,比起晉文公時代的戰果更加輝煌,晉國的霸業也就順利的從晉文公傳到了晉襄公手中。   晉襄公的成功離不開六卿的支持,但是他對六卿權力的放任也同樣給晉國埋下了隱患,在晉襄公死後,六卿執掌了大權,君權衰弱,國君與六卿反復爭鬥。而在晉國國君和六卿內部消耗的同時,一個新的挑戰者登上歷史的舞臺,他就是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