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春秋(8):晉國內部的轉機(1 / 1)

晉國和楚國打了個大敗仗,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福之禍之所伏,禍之福之所倚,這對於晉國內部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轉機。   之前我們說過,晉國為了限製公族的權利,采用了異姓卿大夫製度,導致晉國六卿勢力的壯大,已經能夠和君王分庭抗禮。現在晉國的國君是晉景公,他想要削弱六卿的權利,但是一直也沒有找到機會。過去六卿雖然把持朝政,但是國家治理的也很好,國內百姓安居樂業,國外諸侯紛紛臣服,晉國也是霸主,晉景公想要收回六卿的權利,沒有理由,也沒人支持。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六卿是三軍的統帥,打了這麼大一個敗仗,六卿沒有責任嗎?更何況晉軍這次之所以會戰敗,都是因為六卿之間有矛盾,有人想打,有人想撤,指揮混亂,這樣的戰敗晉國上下是不會接受的,要有人為此出來承擔責任。   六卿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的反應各不相同。主帥荀林父比較正直,他覺得晉軍戰敗,自己是主帥當然要負主要責任。所以他帶著大軍老老實實回了國,到晉景公麵前請罪,不管什麼處罰哪怕殺頭他都願意接受。對於這樣一個臣子,晉景公沒有多加懲罰,反而覺得他是可以拉攏和重用的,因為他的態度表明他是效忠君主的。所以晉景公赦免了荀林父的罪過,還讓他統帥軍隊為自己效力。這樣一來,荀氏一組就對晉景公感恩戴德,從此對國君忠心耿耿。   但是另一位將軍先縠(h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他生怕受到晉景公的責罰,連夜離開了晉軍的大營,跑到了鄰國。而他自己跑了還不夠,他還擔心自己在晉國的家族裡的人受牽連,於是他寫了封信,聯係北方的遊牧民族,請他們南下,趁著晉軍戰敗的機會來攻打晉國,想以此來要挾晉景公不去傷害他的族人。但他錯估了晉景公的性格,晉景公不是軟弱的人,他得知此事立刻下令以叛國罪逮捕了先縠在晉國的族人,徹底鏟除了先氏一組在晉國的勢力。   隨後,晉景公命令荀林父戴罪立功,去攻打這些南下的遊牧民族。荀氏一族為洗刷上一次戰敗的恥辱,報答國君的赦免之恩,於是奮勇向前,盡力而為,很快打敗了來犯的敵人,並且抓住了先縠。晉景公下令處死先縠,自此,先氏一族徹底被滅。   困擾晉國多年的六卿問題總算解決了,而且荀氏一族還對晉景公感恩戴德,也影響著其他家族對晉景公的態度。尤其是看到先氏一族的下場,其他家族也心有餘悸,自然也都不敢違抗國君的命令了。晉景公借著晉國敗給楚國的機會,順帶解決了自己國內的問題,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收攏了權力,這對晉國長遠穩定的發展是有利的。   而楚國雖然當上了霸主,但是楚莊王知道晉國還是有很強的實力的,如果晉國出兵爭霸,那麼楚莊王在戰場上就可以利用現在聯盟的力量不斷消耗晉國的實力。所以楚國比晉國還著急,想要引誘晉國出兵。   於是,楚莊王再次出兵,直取晉國在中原的最後一個盟友,宋國。他想要重演當年攻打鄭國的一幕,把宋國的國都一圍,等著晉國來救援宋國,自己再順勢打一打晉軍,進一步消耗晉國的實力。   楚國很快就打到了宋國都城,又把宋國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宋國也像鄭國那樣,在城裡堅守不出,同時,也派人向晉國求援。隻是,如今的晉國不想打仗,求援的信送到晉景公手裡,晉景公跟求援的信使信誓旦旦的保證,要馬上派兵去救援宋國,請宋國一定要守住,堅持一下。背地裡晉景公卻按兵不動,根本沒打算出兵。   不僅如此,晉景公還派了個使者,跟著一起去宋國,安撫宋國的國君和子民。使者的到來讓宋國士氣大振,宋國的軍民都覺得有希望了,很快晉國的大軍就會到來救援他們了,於是卯足了勁抵抗楚國。   這就讓楚莊王很無奈了,他也有探馬在晉國的邊境打探,發現晉國一點動靜也沒有,根本沒有出兵的打算。楚莊王明白,晉國這就沒打算救援,那楚國打下宋國還有什麼意義呢?他本來就是為了逼晉國出來打,現在晉國不出來,他打下宋國的土地有什麼用呢,也不敢侵占,還得寬恕宋國的百姓,因為他要維持仁義之師的形象啊!   就這樣,在宋國的堅強抵抗下,楚莊王撤軍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晉景公用一個“忍”字,讓楚莊王無功而返,可以說還是成功的。而且晉景公這一忍又好幾年,他知道楚莊王不是等閑之輩,直到有一天,南方傳來一個消息,楚莊王身染重病,命不久矣。晉景公得知這個消息高興的立刻拍案而起,召集大臣,準備出兵反擊,要重奪霸主地位。   晉景公第一步並沒有攻打楚國,而是攻打齊國。為什麼要打齊國呢?這正是晉景公的高明之處,一來齊國是最早背叛晉國和楚國結盟的,攻打齊國就是在懲戒叛徒。二來齊國和晉國都在北方,離著比較近,而離楚國比較遠,就算楚國要來救援,時間也會比較長。三來齊國雖然也是強國,但主要是經濟比較強,戰鬥力還比不上晉國,晉國有把握打贏齊國。   所以,晉景公調派人馬,派三路大軍直奔齊國而來。齊國也派兵準備迎戰,同時向楚國求援。但現在楚莊王病重,根本無暇顧及齊國,這一切正如晉景公的預料。齊國根本不是晉國的對手,無奈之下,當時齊國的國君齊頃公被迫求和,把太子疆送到晉國做人質,晉國才撤軍。   齊國雖然屈服了,晉景公也沒有因此奪得霸權。而楚國那邊,楚莊王重病不治,還是死了,新的楚國國君是楚康王,他想沿著父親爭霸的道路繼續前進,摩拳擦掌,準備點起兵馬和晉國再次一決雌雄,等待著晉景公的將是晉楚之間的又一場大戰。   然而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來到了晉國,他的到來極大的影響了晉楚之間的局勢,還促使了一個新的強大諸侯——吳國,登上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