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子貢的老師孔子,我們回到子貢導演的那場大亂,存魯,亂齊,強晉,滅吳,霸楚,諸侯之間外部的格局似乎已經確定,但有一個國家的內部卻波瀾大起,那就是晉國。 晉國這個國家和其他的國家相比有點特殊,雖然晉國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的霸主,但他的內部製度是異姓卿大夫製度,也就是六卿。其他的國家依靠的一般都是家族的勢力,而晉國靠的是外姓勢力。這讓晉國能更多的招攬人才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導致國君和六卿之間不斷的權利爭奪。 當晉國在子貢的攪和下,打敗吳國之後,當時的晉國國君晉定公覺得自己的權威得到了加強,就想著怎麼能夠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削弱六卿的力量。當時晉國的六卿是韓、趙、魏、智、範、中行這六個家族。晉定公知道自己直接對付六卿,六卿抱起團來,他也不是對手,最好的辦法是分而治之。就是挑撥他們的關係,讓他們自己先打起來。 在晉定公的挑撥之下,趙氏和中行氏先打了起來。六卿也有自己的小團隊啊,趙魏韓三家結了盟,中行氏和範氏是一夥的,而智氏則兩不相幫,坐山觀虎鬥。 結果兩邊一陣惡戰之後,中行氏和範氏戰敗,晉定公借此機會就清除了這兩大家族在晉國的勢力,趙魏韓雖然取勝,但是實力也大大受損。這場戰役是晉定公的勝利,他借此清除了兩大家族,還削弱了其他三個家族的力量,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晉定公的失敗,因為他放任其他家族結盟,起了一個不好的開端,形成了更大的利益團體。 這一戰之後,晉定公還想要繼續削弱六卿,但是,天不遂人願,沒過多久,他就生病去世了。 晉定公死後,他的兒子姬鑿繼位,是為晉出公。晉出公畢竟年輕,還是要倚仗剩下的四卿,於是,大權就落到了四卿手中,其中勢力最大的是智氏,因為當初其他幾家打的時候他沒有參戰,所以現在實力最為雄厚。 智氏的家主叫智伯,他對權力有很大的渴望,野心勃勃。他不甘心和趙魏韓三家分享權力,想要大權獨攬。他就想辦法要削弱其他三家。但智伯也不敢明著去削弱其他家族的實力,他怕他們再聯合起來,那他也不是對手。於是,智伯想到了個好辦法。 智伯把另外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都召集起來,來見晉出公,當著晉出公的麵開始了他的表演。智伯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現在連南方蠻夷吳國都敢來挑戰,這是因為我們不團結啊!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們要團結一致,增強晉國的力量,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裡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晉出公一聽,大為高興啊,稱贊智伯真是賢臣,為國家考慮。另外三家大夫呢,就像吃了隻蒼蠅那麼惡心,他們都知道智伯存心不良,現在國政都把持在智伯手裡,把土地交給公家不就是交給他智伯了嗎?智伯這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晉出公還年輕,從政經驗不足,還想著智伯這是給他在爭取地盤和權力,沒想那麼多,於是大為支持。那其他三家也都很猶豫啊,給吧,不情願,不給吧,那又違抗了國君的命令。 最終,韓康子首先同意了,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公家;魏桓子一看這樣,也不願得罪智伯,就把土地、戶口也讓了。智伯轉頭看向趙襄子,意思是到你了,趙襄子可不答應,說:“土地是我趙家世世代代傳下來,誰也別想拿走。”說完,也不等智伯反應,扭頭就走了。 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跟晉出公說,這是大逆不道啊,我要出兵討伐他。晉出公一看這個場麵也很生氣啊,於是同意出兵討伐,讓智伯帶著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三家一發兵,趙襄子知道自己打不過啊,於是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智伯率領的三家人馬一路進軍,沒過多久就到達了晉陽,把晉陽城團團圍住了。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隻要三家兵士攻城,他們就射箭,晉陽城也很堅固,這三家人馬一時還真是沒辦法攻進去。 有一天,智伯到城外觀察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把晉水引到晉陽城,然後在上遊築起壩,蓄滿水之後再把壩打開,水淹晉陽城。 不得不說這是個好主意,這時候也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很快就滿了,就這樣,大水直沖晉陽,灌到城裡去了。 城裡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頂上、城頭上去避難,城裡人心惶惶,很多人被淹死了。 智伯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晉陽城的情況,他得意洋洋的指著晉陽城說:“你們看,晉陽這不就快完了嗎?晉水不光能像城墻一樣攔住敵人,也能滅掉一個城池。”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麵上虛應著,心裡卻很不舒服,暗暗心驚,因為他們兩家的城池旁邊,也各有一條河道。智伯的話提醒了他們,晉水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也能淹掉他們兩家的城池。 而晉陽城這邊,被大水淹了以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對他的門客說:“現在形勢很危急,雖然現在民心還沒變,但是要是水勢再漲的話,晉陽城就要保不住了。” 他的門客說:“我看韓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讓給智伯,也不會心甘情願的,我想辦法找他們兩家說說去。” 當天晚上,趙襄子就派門客偷偷地出城,找到了韓康子和魏桓子,向他們陳述利害:“我們三家是唇亡齒寒啊,智伯為了自己的權力,削弱咱們的力量,等到智伯滅了趙家,下一個不就是你們了嗎?”韓、魏兩家本來也不願意給土地,加上對智伯水淹晉陽城的事是心有餘悸,也害怕自己將來也被這樣滅了,於是都同意了再次聯合,一起攻打智伯。 第二天夜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三更過後,智伯正在營裡睡覺呢,突然聽見外麵一片喊殺聲。他連忙起床,一看,韓家和魏家的士兵反叛了,從四麵八方殺了進來,軍營一片混亂。緊接著晉陽城那邊也響起了戰鼓,趙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沖殺過來。智家根本無法抵擋,士兵死傷無數,最終全軍覆沒,而智伯本人也被殺了。 晉出公得知消息,怒火攻心,向齊、魯兩國借兵,想要討伐韓、趙、魏三家,但是遠水解不了進渴,而且韓趙魏三家的戰略同盟關係已經相當穩固,沒等齊國和魯國的兵來,晉出公已經被打敗,被迫逃到了別國,沒多久就死了。 趙、韓、魏三家滅了智家,不但智家的土地三家平分了,他們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隻有絳[jiàng ]和曲沃這兩個地方還屬於晉國國君,從此晉國的國君,再無半點權威。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使者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自此以後,韓、趙、魏三國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史稱“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在戰國初期,中原還有十幾個國家,沒過多久,那些小的國家就被吞並了。歷史由尚在禮法遮掩下的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赤裸裸殺伐攻掠的戰國時代,剩下來的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被稱為“戰國七雄”。 春秋時期的霸權政治結束,七雄兼並的戰國序幕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