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戰國(1):魏國崛起(1 / 1)

作為中原中堅力量的晉國,發生了“三家分晉”事件,由此誕生了三個新的國家:韓、趙、魏,這也是山西被叫做三晉大地的原因。而齊國自子貢亂五國之後,田常大權獨攬,在歷經幾代人之後,他的後人田和成為齊侯,本來是臣屬的田氏取代了齊國公族,成為了齊國的新君,這便是齊國的“田氏代齊”事件。   這樣以下淩上、取而代之的做法,正是讓孔夫子哀嘆的“禮崩樂壞”。如果說春秋時期的戰爭,還在禮法的遮掩之下,那麼到了戰國時代,最後的這一層遮掩也都不需要了。國與國的競爭再也不講什麼道義,而是變成赤裸裸的兵戎相見,實力為尊。仁義不重要了,戰爭的結果最重要,於是,兵家、法家、縱橫家,紛紛登上歷史的舞臺。   而最早通過變法強大的,當屬魏國。   韓、趙、魏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瓜分晉國的最後一步,魏文侯便是當時魏國的建立者。當時的魏國,首先是地理位置並不好,夾在秦、趙、韓中間,外部的軍事壓力是比較大的;其次是內部經濟上,魏國所在的地域相對落後,不如韓國富庶;最後在軍力方麵,魏國又不如趙國。所以魏文侯一直有種緊迫感和危機感。   魏文侯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善於發現各類人才為其所用,喜歡招攬人才,甚至他本人作為國君,也拜了子夏為師。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是“孔門十哲”之一。孔門十哲”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人被譽為“孔門七十二賢”,這七十二賢之中,被孔子親口稱贊的有十人,這十個人被後世稱為“孔門十哲”。   魏文侯拜子夏為師,還將子夏請到魏國來,讓他在西河(今河南安陽)聚徒講學,弟子達三百多人,形成名震一時的“西河學派”。子夏給魏文侯推薦了個人,叫李悝。按說,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屬於儒家學派,但是,子夏的這個弟子可不一樣。李悝認為“法”比“禮”更重要,應該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製來為統治者服務,所以後世認為他是法家學派的。李悝得到了魏文侯的賞識,直至任命他為相,實施變法。   李悝對魏文侯說:“魏國想要強大,首先要招賢納士,任人唯能。”因為之前的很多官爵都是世襲製的,祖輩立下了戰功,子孫就能一直享福,沒什麼本事,還占著位置,那其他有才能的人就得不到提拔。所以李悝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廢除世襲製度,根據能力來選拔官吏,招募賢才,這使得各國賢才紛至,魏國有了群英薈萃的局麵。   而對於那些膽敢違反法令,壓榨百姓的官員呢,李悝可是法家大家,他的第二項舉措就是實行法治。他頒布了《法經》,對國家製度、政府職能、官員升遷和獎懲、軍功獎勵,都做了最完備的規定,這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裡,它都是被後世各類學者推崇的法律典範。   李悝的第三項舉措,是發展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正式廢除了傳統的井田製,鼓勵老百姓墾荒,允許土地私有買賣,製定合理的稅收政策,極大的鼓勵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魏國很快便國富民強。   第四呢,就是改革軍事製度,這對於當時的魏國是最直接的,讓魏國的武力值在此時達到了巔峰。但這個改革施行的主導並不是李悝,而是子夏的另一個弟子,李悝的師兄弟,吳起。   吳起師從儒家,也推崇法治,更頗懂兵法,可以說在儒家、法家和兵家都很有成就,他寫的《吳子兵法》甚至可以和《孫子兵法》相提並論。   吳起是個狠人,不光打仗狠,對自己家人也狠。吳起在魯國的時候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想任吳起為將軍,出兵抗齊,但是因吳起娶了個齊國的女人為妻,擔心他不肯為魯國效力。吳起聽說後,一心想成就功名,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史稱吳起“殺妻求將”。   後來,吳起成了魯國的將軍,打敗了齊國。但是吳起殺妻的這種行徑也為魯國人所不齒,最終也沒有重用他。於是吳起才來到了魏國,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   吳起的軍事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兵貴精不貴多。他認為優秀的士兵是能夠以一當十的,於是,建立“武卒”製,即對軍隊的士兵進行考核,獎勵其中的優秀者,並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戰特點,重新將他們進行隊伍編排,發揮軍隊的作戰優勢。   那入選魏武卒的標準是什麼呢?要能身著全副甲胄(zhòu),執12石(dan)之(12石指的拉力,一石約今30公斤),背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裡者(一百裡路大概50公裡),即可入選為“武卒”,入選的人可以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   這是妥妥的特種兵啊。   在這個標準下選出來的人能不厲害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群戰士也不好找啊,吳起千挑萬選終於選出來5萬人。而且吳起對魏武卒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光身體素質要好,更重要的是必須服從命令。有敢不奉命的直接按軍法處置,殺了。他的軍紀非常嚴明,而不僅如此,他還愛兵如子,和士兵同甘共苦。   吳起做將軍的時候,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也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   後來,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就問:“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   這個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將軍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拚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將軍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哪裡了,所以我哭。”   就這樣,在吳起的帶領下,魏武卒慢慢壯大。這個時候其實其他國家還沒認識到魏武卒的厲害,想就這麼點人能有什麼用啊,魏國國內也有質疑的,直到和秦軍的一場大戰。   前389年,秦軍五十萬大軍起兵攻魏,魏國派吳起帶領五萬人迎戰,打的秦國落花流水,毫無還手之力。吳起和魏武卒一戰成名,擊敗十倍於己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大的諸侯國。   作為戰國諸侯中第一個變法者,魏國的國勢,在魏文侯在位的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在位的50年,是魏國雄霸天下,稱雄於諸侯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