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的真正原因(1 / 1)

戰友離開的時候遇到了一些糾紛,獎金沒到位。本屬於戰友的份額被女領導擅自分給別人了。這讓戰友氣憤不已。而我,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最終像打發叫花子般打發了我。但離開比起錢來說,更重要。   導致我最終下定決心的導火線是疫情期間的被控製線上辦公,但原因星星種種,非一日所積。   當kpi考核愈演愈烈時,五分鐘沒有回復群信息就要罰款,一次200,第二次雙倍,以此類推;每日的工作匯報不僅要有質量更要有數量,如果沒有完成存款新增、基金營銷、貴金屬營銷、保險銷售、理財銷售、白金信用卡等各項重點指標,或者匯報時沒有寫成小作文,都要被批評然後重寫。   都說工作像婚姻,婚姻有一萬次想離婚的沖動,工作也有一萬次想辭職的沖動。在一次次匯報工作的信息中,群消息不敢設置免打擾,但信息聲一響就像催命符來到。人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精神狀態差,從而影響情緒,影響對身邊人的態度,甚至影響麵相。我被形容過滿臉橫肉,也被說過戾氣太重。解脫成了我當下最大的願望。   金融業的收入被認為很高,那是被平均後的現象。在那個金字塔裡,少數人占據著大多數的財富,而像我們這樣的螻蟻,收入隻能維持生活。但領導們不以為然,在辭職時被一位領導問“辭職後經濟怎麼辦?”,被另一位領導問“你家是有礦嗎?這麼好的工作不好!”對於好工作,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能為內心平靜、家庭和諧做貢獻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還有曾經那無休止不定期出現的培訓和會議,當好不容易到周五,下班前盤算著春天的周末是否出門賞個花,夏天的周末能否在水裡撒個歡,秋天的周末看周邊落葉紅黃,冬天的周末賴床取暖。結果好嘛,周末培訓通知讓你忘記明天是周末。你以為這算加班,確實是加班,但不能談加班費,因為營銷崗沒有加班費。   如果這些都屬於瑣事,隻需花費時間就能達成,那定級考評就是花了時間也搞不定了。通常定級考核結果公布的時間較實際時間會晚一些,比如上半年定級結果是影響7-12月份的基本工資,但結果公布時間可能是八月底九月份了,這時候七八月份的工資已經發了,按多退少補的原則就意味了定級高了的人除了可以拿新工資還可以拿到之前兩個月少發的部分。那對於定級低了的人,則要扣除之前多發的部分。曾經有個同事一個月工資到手214元,可以說是帶錢來上班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話在銀行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沒有業績等於零。   除此之外,這樣的染缸會影響很多人,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幸福,什麼金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金融,什麼是營銷任務?這些都能真正體會清楚嗎!為了個人的營銷任務,把一款理財賣給好說話的老年人,但為了規避風險,做的雙錄也是走個過場,等過段時間回頭看,基金虧了不少,客戶卻沒有承受力。當然也有不坑客戶的人,那麵對任務怎麼辦?行內話叫“自殺”,即自己買下,虧不虧的再說吧。確實有好產品,但也有市場不好的時候。再者說了,行情好的時候,好產品輪不到去營銷,而行情不好的時候,產品總要賣出去,這些人是真正需要的人嗎?   曾經在課本裡學到,銀行存款自願、存取自由、存款有息、為儲戶保密。但在某些地方,亂想橫生,電話營銷占據了工作的很大一部分,營銷內容是否屬實有待考證。當然,我也在營銷裡迷失了自己,為了收入,為了改善生活,把自己認為好的產品銷售給客戶,也不管是否是他們需要的。   所以,還是離開更好,至少不需要再去不停地營銷,不需要馬不停蹄地想辦法新增,不需要因為手機響而失眠。離開,是一場結束,也是一場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