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部:粉飾太平 第一十章 隕石(1 / 1)

漢朝四百餘年 秋月銀杏 15571 字 8個月前

反抗新朝最強大的力量就是更始軍了。   當時這些起義軍的主力被朝廷的大軍圍困在昆陽,而新朝有著王莽的四十萬大軍,全部都是正規軍。   號稱四十萬,這個四十萬肯定是不符合實際數字的,就算隻有十萬大軍,那也比當時劉秀率領的2萬起義軍多出了數倍。   而當時的劉秀率領的隻是起義軍,裝備非常的之差,和王莽新朝的軍隊根本無法相比,在劉秀和王莽的軍隊決戰的時候,正好天上掉下來一個巨大的隕石,砸到了新軍的陣地當中。   雖然造成的損失非常的小,對於大軍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那時候的人都迷信啊,他們認為隻是不吉的征召。   王莽的新軍中人心惶惶,哪怕麵對的事數倍小於自己的敵人在,最後還是敗給了劉秀,劉秀靠著極其優秀的戰略眼光,在適當的時機發動進攻,和昆陽城裡的起義軍裡應外合打敗了新朝的大軍。   當時的劉秀名氣非常之小,他本來是沒有什麼野心的,劉秀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田地,快快樂樂的種田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當時的天下大亂,新朝的暴政讓很多的百姓失去了生存的依靠,權貴們也對王莽非常的不滿,才一步步的把劉秀逼上了爭霸天下的地步。   本來劉秀的兄長戰功赫赫,有著很大的威望,就算推翻了新朝當皇帝的也不該是劉秀,而是他的哥哥,更何況更始帝已經是皇帝了。   而他們都是更始帝手下的臣子,但更始帝看的出來劉秀兩兄弟絕對不甘心隻做一個階忠心的臣子。   隨後在更始帝的心腹謀劃治下,更始帝決定先下手為強,就先把劉秀的哥哥除掉。   而劉秀這在自己的哥哥死掉之後非常的痛恨更始帝,但是他不能表現出來,隻能恭敬的附和更始帝。   在劉秀到了河北之後,和更始帝決裂,決定自己獨自爭霸天下,到最後徒做他人的嫁衣,真實不值得,就像自己的哥哥一樣,那不是劉秀想要的結果。   劉秀被稱為位麵之子的原因就是,他在和新朝軍隊作戰的時候,一顆隕石從天外落了下來,讓新朝的軍隊士氣低落,最後於落敗。   其實這顆隕石並沒有對戰爭造成多大的影響,隻是劉秀本人的眼光和能力才讓自己最後獲得了勝利開創了東漢。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自己的心腹謝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不久,劉秀授意手下悍將吳漢和岑彭利用謝躬兵敗於尤來軍之機襲取鄴城,將其斬殺,其兵馬也為劉秀所收編。   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與上穀等地的太守韋順、蔡允等也被吳漢、耿弇等人所收斬。   自此,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劉秀發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與此同時,他還派鄧禹西入關中,派馮異攻打朱鮪等鎮守的洛陽。   馮異,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馮異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征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   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   新朝末年,馮異曾任潁川郡郡掾。   地皇三年,劉縯起兵。馮異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據城抵抗漢軍。   更始元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   劉秀率軍由南陽攻取潁川,進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於父所屬城巾車鄉。   馮異外出巡視屬縣,被漢軍捕獲。   此時,他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人丁綝、呂晏當時都在劉秀軍中,共同保薦馮異,劉秀當即召見。   馮異表示:“老母現在城中。如能釋放我回城,願將所監五城獻上以報您的恩德。”   得到劉秀贊賞。   馮異回到父城後,勸苗萌一同投順劉秀,苗萌表示同意。   不久,劉縯遇害,劉秀回還宛城,而馮異始終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   後來,劉秀任司隸校尉,經過父城。   馮異立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被任命為主簿。   馮異又推薦許多同鄉,如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   這些人被任命為掾史,隨從劉秀到達洛陽。   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   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   後來劉玄決定派遣劉秀前往河北,曹詡的幫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劉縯遇害後,劉秀雖當眾毫無悲傷之色,但在獨居時常哭泣。   馮異前去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   劉秀采納了他的意見,到邯鄲後,派他同銚期巡行各縣,審理釋放囚徒,撫養鰥寡。   馮異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   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鄲起事。   劉秀率部眾自薊城疾馳南下,到達饒陽治下無萋亭時已經深夜。   正值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饑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   次日,劉秀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   等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饑。   劉秀入據信都後,命馮異至河間一帶招收兵馬,並授偏將軍。   此後,馮異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因功被封為應侯。   劉秀平河北後,劉玄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與河南太守武勃率三十萬大軍鎮守洛陽。   劉秀為鞏固在河北的統治,自率大軍回師掃蕩農民軍。   同時,又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抗禦朱鮪、李軼。   馮異探知朱鮪、李軼不和,為了分化瓦解,致書李軼曉以禍福,指出劉玄政權已危在旦夕,而劉秀勢力則蒸蒸日上,勸其“覺悟成敗,亟定大計”。   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同謀起兵,情誼深厚,後來依附劉玄,參與殺害劉縯。   因此,李軼雖知長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在回書中表示,願同馮異交好,希望通過他能和劉秀恢復舊好,為自己留一條歸降的退路。   李軼自從通書後,不再與馮異交鋒。   馮異利用這個時機,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郡兩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這些地區豪強割據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歸降者十餘萬人。   武勃乃率兵討伐歸降者,馮異率軍渡河救援,與武勃大戰於士鄉,擊斬武勃。李軼閉門不救。   馮異見分化瓦解策略已經奏效,於是上奏劉秀。   劉秀為進一步激化李軼、朱鮪間的矛盾,故意泄漏李軼與馮異通書信的內容,朱鮪聞知大怒。   派人刺殺李軼,並派討難將軍蘇茂渡河進攻溫縣。   同時自率兵進攻洛陽西北的平陰,以牽製馮異。   馮異與寇恂先合兵擊破蘇茂,然後馮異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周而歸。   捷報傳到河北,諸將慶賀劉秀,並勸他即位稱帝。   劉秀遣使令馮異來鄗邑計議,馮異也勸劉秀稱帝。   劉秀告訴他:“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後,心中動悸不安。”   馮異認為這是天命所示,並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建武二年,馮異定封陽夏侯。   這時關中遍地饑荒,原來盤踞漢中地區的延岑出兵侵擾長安以西各地,各郡縣豪強地主紛紛擁兵自守,赤眉軍因給養困難,將士多欲東歸。   劉秀因鄧禹經營關中日久無功,乃以馮異代鄧禹率兵入關,主持關隴地區軍事。   劉秀親自送到河南,賜以七尺寶劍,告誡他說:“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諸將非不健鬥,然好虜掠。卿本能禦吏士,願自修敕,無為郡縣所苦。”   馮異受命西行,布施威信,一路投順者無數。   赤眉軍自長安東歸,與馮異所部相遇於華陰。兩軍相持六十餘日,馮異收降五千餘人。   建武三年春,劉秀派使者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   這時,大司徒鄧禹與車騎將軍鄧弘引兵東歸,也到達華陰,並要求與馮異合兵進攻赤眉軍。   鄧弘領兵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馮異不得已隻好同鄧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軍後退。   馮異勸鄧禹暫且收兵,鄧禹貪功追擊,被赤眉軍揮戈反擊,打得大敗,士卒死傷逃散,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   馮異與麾下數人棄馬步行,走上回溪阪,收集潰卒並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萬人,整軍復戰。   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假扮赤眉軍,然後縱兵會戰,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   赤眉軍不別真假,驚惶失措,大敗於崤底,餘眾十餘萬東奔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   於是,劉秀賜書褒獎馮異,令其入關平定關中。   這時赤眉雖已投降,豪強地主武裝分據各郡縣,自稱將軍,擁兵多的有萬餘人,少的也有數千人,互相攻擊。   馮異邊戰邊走,屯兵於上林苑中。   延岑擊破赤眉,自稱武安王,設置州牧郡守,想占據漢中,並率張邯、任良共同攻打馮異。   馮異將他擊破,斬首千餘級,諸營保守附於延岑的都來向馮異歸降。   延岑走攻析縣,馮異派遣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邀擊延岑,大破延岑,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向漢軍投降。   延岑就從武關逃到南陽。   這時百姓饑餓,人吃人,一斤黃金隻能換到五升豆子。   而道路斷絕隔離,運輸不到,軍士都以果實為糧。   劉秀命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領軍隊援助馮異,並且送去絹和穀子,軍中齊呼萬歲。   馮異兵士糧食逐漸增多,就對不聽從命令的豪傑們漸漸加以誅滅打擊,而對那些降附後有功勞的人加以表彰賞賜,凡是大帥都遣往京師,凡是部眾都散歸本業,威德盛行於關中。   隻有呂鮪、張邯、蔣震派遣使者投降了蜀,其餘全部平定。   第二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隨從呂鮪出駐陳倉。   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   馮異追戰於箕穀,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   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   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隻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馮異自己以久率兵在外,心不自安,上書說思慕朝廷,願意相親於宮室,劉秀不許。   後來有人上奏章說馮異在關中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望權力很重,百姓心中歸服,稱他為“鹹陽王。”   劉秀派人把奏章給馮異觀看。   馮異惶恐害怕,上書謝罪說:“臣本來是個儒生,在戰亂中獲得受命的機會,充備於行伍之間,過分地蒙受恩私,被拜為大將,封爵為通侯,受任專委西方,以期建立微功,都是從國家利益著想,不計一己之私。   我俯伏自思:以詔命征討,常獲得如意結果;   有時以私心來決斷,未嘗不有所悔。   皇上獨見的明智,久而更加遠大,就知道‘性與天道,是不可得而聞的了。’   當兵革開始興起,擾攘混亂的時候,豪傑群起競逐,迷惑的人很多,我在遭遇之中,得以托身在你的麾下,在以前那樣危險混亂的形勢下,我尚且不敢有過失差錯,何況現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我在受爵恩寵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高深莫測的事情嗎?   我是誠心希望謹慎勤勉,以做到始終如一。   看了聖上轉示給我的奏章,戰戰兢兢恐怖害怕。   我想明主知我的愚性,所以才敢於自陳心跡。”   劉秀以詔書回答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麼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建武六年春天,馮異到京朝帝,劉秀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並道:“倉卒困箏時無蔞亭送我的豆粥,滹沱河送我的麥飯,深情厚意很久沒有報答。”   馮異叩頭謝道:“我聽說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過:‘願君王不要忘了射鉤的事,我也不要忘了檻車的事。’   齊國賴此而強。我今也願皇上莫忘了河北的災難,我也不會忘了你赦我於巾車的恩德。”   後來幾次賜宴引見,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留了十多天,就令馮異的妻室兒女跟隨馮異回到西邊去。   夏天,劉秀因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改命馮異進軍栒邑。   馮異還沒有到,隗囂派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栒邑。   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占據栒邑。   諸將都說:“隗囂兵盛而且是乘勝而來,不可與他相爭。應在便利的地方把軍隊停下,慢慢思考方略。”   馮異說:“隗囂兵臨境,習慣於爭奪小利,就想乘勢深入。   如奪取了栒邑,就會使三輔動搖,是我的憂慮。   兵法說‘攻者不足,守者有餘’。   現在先占據城邑,以逸待勞,並不是與他相爭哩。”   就暗中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栒邑。   馮異乘其不意,驟然擊鼓建旗殺出,行巡軍驚慌錯亂奔走,馮異追擊數十裡,大破行巡。   祭遵也在栒攻破王元。   於是北地諸豪長耿定等,都叛隗囂而降漢。   馮異上書說明情況,不敢自矜其功。   劉秀感到憂慮,就頒下璽書說:“詔令大司馬(吳漢),虎牙(蓋延)、建威(耿弇)、漢忠(王常)、捕虜(馬武)、武威(劉尚)將軍:虜兵率眾下隴,三輔驚恐。   栒邑危亡,在於旦夕。   北地各營保,都按兵觀望。   現在偏城得以保全,虜兵遭到挫折,使耿定之流,復念君臣之義。   將軍征西功如丘山,還自以為不足矜持。   與過去的孟之反殿後拒齊兵而不自言其功,又有什麼區別呢?   現派遣太中太夫賞賜征西吏士死傷者以醫藥、棺殮,大司馬以下親自吊死問傷,以表謙讓。”   使馮異進軍義渠縣,並兼北地太守事宜。   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攻破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王。   上郡、安定投降後,馮異又兼安定太守事宜。   建武九年,祭遵去世,劉秀令馮異代理征虜將軍,並統率原祭遵部隊。   等到隗囂死後,部將王元、周宗等再立隗囂兒子隗純,繼續總兵占據冀縣,公孫述派遣部將趙匡等往救隗純,光武再令馮異兼任天水太守。   進攻趙匡等近一年,把他們都斬了。   諸將共攻冀縣,不能攻下,準備暫時回兵休整,馮異堅持固守不動,常常為眾軍先鋒。   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   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   劉秀得知後,賜謚號為節侯。   寇恂,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曾為上穀郡功曹。   更始二年,投奔大司馬劉秀,授偏將軍,冊封承義侯。   此後,治理河內郡、潁川郡、汝南郡,討伐隗囂,為東漢王朝建立頗有功勞。   劉秀稱帝後,擔任執金吾,冊封雍奴縣侯。   新朝末年,寇恂任上穀郡功曹,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   更始元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國,允許“先降者復爵位“。   使者到上穀,寇恂隨從耿況前往迎接,並繳上太守印信。   使者接受印綬後,卻沒有歸還的意思。   寇恂便率兵入見使者,請求歸還印信。   使者道:“你想脅迫我嗎?“   寇恂道:“不是我威脅你,是你考慮問題不周啊。現在國家尚沒建立信譽,您這麼做怎能取信於天下?“   使者沒有回應。   寇恂大怒,以使者的名義傳召耿況。   耿況來後,寇恂將印綬交給耿況。使者無奈,隻得恢復耿況職務。   更始二年,王郎派使者到上穀,讓耿況發兵援助。   寇恂認為劉秀“尊賢下士,士多歸之“,與同僚閔貢勸說耿況拒絕王郎,歸順劉秀。   耿況畏懼王郎勢大難拒,寇恂便建議聯合漁陽太守彭寵共抗王郎。   耿況接受寇恂的建議,派他前去漁陽。   在約好彭寵後,寇恂返回上穀,途中行經昌平,襲殺王郎使者,奪其部眾,然後與耿況之子耿弇率軍南下,在廣阿追上了劉秀。   劉秀拜寇恂為偏將軍,號稱承義侯。   此後,寇恂跟隨劉秀進攻河北農民軍,並多次同鄧禹商議軍國大事。   鄧禹認為寇恂奇才,與其相交甚厚。   劉秀平定河北後乘勝南下,又攻取了河內郡。   此時,更始政權大司馬朱鮪、舞陰王李軼等率領大軍鎮守洛陽。   同時並州地區也駐有更始政權軍隊,與洛陽形成南北包圍河內之勢。   劉秀認為河內形勢嚴峻且須固守,但很難選擇一位足以勝任這一任務的人,為此征求鄧禹的意見。   鄧禹說:昔日高祖讓蕭何守關中,從此沒有西顧之憂,所以得以專心於山東,終於成就大業。   今河內傍臨黃河,十分堅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   寇恂文武備足,有治理百姓駕禦民眾的才能,非他不能擔此重任。   於是,劉秀拜寇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並對他說:“河內富裕,我將因此而興起。昔日高祖留蕭何鎮守關中,我現在也把河內委托給你,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領鼓勵士卒,防守遏製其他兵馬,不讓他們北渡就可以了。“   得到任命後,寇恂下令所屬各縣講武習射,砍伐竹條,造箭百餘萬支,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以供軍資。   建武元年,朱鮪聽說劉秀北上平定河北,河內兵力薄弱,便派遣討難將軍蘇茂、副將賈強率三萬餘人渡河進攻溫縣。寇恂聞訊後,立即前往救援,並命各屬縣發兵,到溫縣會師。   軍吏都勸他調集眾軍之後再出兵,寇恂說道:溫縣,是河內郡的藩蔽。   溫縣失守,河內郡就守不住了。   於是馳援溫縣。   次日早晨,兩軍交戰,恰巧偏將軍馮異率部與各縣援軍趕到。   寇恂見援軍軍勢浩大,於是讓士卒大聲鼓噪,大呼:“劉公兵到!“   蘇茂軍聽聞,陣型鬆動。   寇恂率軍沖擊,大破蘇茂,並乘勝追擊。   蘇茂敗軍一直逃到洛陽,賈強戰死,數千士兵投河而死,一萬餘人被俘,寇恂與馮異過黃河而還。   從此,洛陽震恐,緊閉城門。   捷報傳到河北,劉秀大喜道:“我就知道寇子翼是可以勝任!“   諸將紛紛慶賀,並乘勢勸劉秀稱帝。同年六月,劉秀在鄗邑即皇帝位。   當時漢軍軍糧急缺,寇恂親自督促糧運,畜力不足,又組織人力挽車,奔赴各地,前後絡繹不絕,從而保證了軍糧供應,甚至文武百官月支的祿米也由他運糧接濟。   劉秀多次賜書慰勞嘉獎,功名威望日益提高,儒生董崇警告寇恂道:皇帝剛剛即位,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這個時候占據大郡,內得人心,外破蘇茂,威震敵軍,功名顯赫,這正是奸讒之徒側目窺視產生怨禍的時候。   以前蕭何鎮守關中,采納鮑生的建議而高祖大喜。   如今你率領的,都是劉氏宗族昆弟,也要要以前人為鑒戒!   寇恂深以為然,當即稱病不理政事,並請求引退,結果被劉秀拒絕。   寇恂又請求調任軍職,仍然被拒絕,隻得派侄子寇張、外甥穀崇從軍充當先鋒。   劉秀對此非常高興,擢升二人為偏將軍。   建武二年,寇恂因擅自處罰上書人被免職。   不久,潁川人嚴終、趙敦與密縣人賈期聚眾起義。   劉秀起用寇恂為潁川太守,讓他與破奸將軍侯進率兵前往鎮壓。寇恂斬殺賈期,平定潁川郡,因功封雍奴侯,食邑萬戶。   建武三年,劉秀遣使者拜寇恂為汝南太守,又命驃騎將軍杜茂率兵助寇恂討伐盜賊。   寇恂向來好學,於是修建鄉校,教學生徒弟,聘請能講授《左氏春秋》的人,他自己也親自聽老師講學。   建武七年,寇恂接替朱浮擔任執金吾。   建武八年,寇恂隨劉秀征討隗囂。   此時,潁川盜賊群起,劉秀引軍退還,對寇恂說:“潁川迫近京師,應早日平定。想起來隻有你能平定群賊。“   寇恂回答說:潁川剽悍輕捷,聽說陛下遠征隴、蜀,所以狂悖狡猾之徒乘機作亂罷了。   如果聽說陛下南向,盜賊們必定惶懼歸降。   我願率精銳以為前驅。   寇恂隨劉秀南還潁川,盜賊全部歸降,劉秀卻沒有任命他為郡守。   百姓紛紛要求寇恂留下,劉秀於是把寇恂留在長社,鎮撫官吏人民,接受其餘的歸降者。   隗囂部將高峻擁兵萬人,占據高平縣第一城,劉秀派遣待詔馬援前去招降,由此打開了河西通道。   中郎將來歙承製拜高峻為通路將軍,封關內侯,隸屬大司馬吳漢,共圍隗囂於冀縣。   漢軍退兵後,高峻逃回敵營,再助隗囂拒守隴山。   隗囂死後,高峻占據高平縣,堅守城池。   建威大將軍耿弇率太中大夫竇士、武威太守梁統等圍困高平,一年也未能攻下。   建武十年,劉秀入關,準備親自征討高峻。   寇恂當時跟隨在劉秀身邊,勸諫說:長安處在洛陽高平之間,應接方便,安定、隴西必定感到震動畏懼,這是從容坐鎮於一處可以製服四方啊。   現在兵馬疲倦,剛剛從險阻中走出來,這不是陛下安國之良策,前年潁川發生的叛亂,可為至戒。   劉秀沒有聽從,並進軍汧縣,還是攻不下高平。   劉秀欲派遣使者去說降高峻,就對寇恂說:“你以前製止我這次行動,現在為我走一趟。如高峻不立即投降,我將率耿弇等五營發起攻擊。“   寇恂帶著璽書來到第一城,高峻派遣軍師皇甫文前來謁見。   皇甫文禮貌不周,出言不遜。   寇恂大怒,欲斬皇甫文。   諸將勸諫說:“高峻精兵萬人,連年難以攻下。   現在要他投降反而殺其來使,隻怕是不行吧?   寇恂不答應,就殺了皇甫文,讓其副使回去告訴高峻說:“軍師無禮,已被殺了。要投降,請趕快;不想投降,就固守好了。“   高峻惶恐,即日開城門投降。   諸將都來慶賀,並問高峻投降的原因。   寇恂說:“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計謀都取之於他。現在他辭禮不屈,說明他根本不打算投降。殺掉皇甫文,高峻就嚇破了膽,所以來投降了。“   諸將都表示嘆服,於是逮捕高峻回到洛陽。   建武十二年,寇恂病故,謚號威侯。   光武帝南征,寇恂跟隨,直至潁川。盜賊見寇恂到來,全部投降,根本不用任寇恂為太守。   光武帝所經之處,百姓們紛紛遮道請求,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   光武帝隻好命寇恂暫駐長社縣,鎮撫吏民,受納餘降。   劉秀聞綠林、赤眉兩大起義軍發生了火並,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   此間,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赤眉數十萬大軍擁在長安,不日糧草即告匱乏,隻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為割據隴右的隗囂所敗,恰是嚴冬,“逢大雪,坑穀皆滿,士多凍死”。   赤眉數十萬大軍隻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迫使其退出長安,但此時的赤眉軍也遭受了極大的消耗。   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   馮異到後,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再次大敗,馮異隻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   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待機再戰。   不久,馮異軍與赤眉再次大戰於崤底,雙方均傾眾而出,一直大戰到太陽偏西。   在此之前,馮異提前選精壯之士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伏於道路兩側,此時見雙方皆已力衰,伏兵殺出,赤眉大軍驚潰大敗,被馮異迫降者八萬餘人。   崤底之戰,使得赤眉軍再遭重創,加之糧草已盡,不得已再次轉向東南方,力圖補充糧草和人馬,擺脫困境。   早在崤底之戰前,劉秀鑒於關中大饑,人相食而隗囂的重兵又陳於西方的局麵。   料赤眉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東歸或南下之路。   不久,劉秀得知馮異在崤底大破赤眉,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而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劉秀乃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阻擊赤眉南下。   劉秀親率六軍,於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大司馬吳漢精兵於最前,中軍在其後,驍騎兵和帶甲武士分陳於左右兩側。   赤眉大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自崤底失敗後一路從關中折向南,至宜陽,正迎麵撞上劉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糧乏的赤眉軍根本無力再戰,而後麵又有馮異的大軍,再回關中已無可能。   再說劉秀到河北以後,就釋放囚徒,廢除王莽苛政,恢復漢朝官製,地主武裝紛紛前來歸附。勢力漸漸壯大,在黃河以北站穩了腳跟。   當時,河北地區的銅馬、青犢等部農民起義軍尚有百萬之眾。   劉秀采取避實擊虛的戰略,首先對分散在冀州、兗州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進行殘酷鎮壓。勢力強大後,又打敗力量較強的銅馬、青犢等農民軍。然後用誘降手段收編了一些零散的農民軍。   這樣,黃河以北的地盤都為劉秀所有。接著,劉秀又趁赤眉軍出兵西進之機,兩路出擊,擴充勢力,一路自河北南下,奪取原赤眉軍的地盤;一路從河北往西,進攻並州。   兩路軍所指之處,攻無不克,捷報頻傳,勢力進一步擴大,中原之地盡為劉秀所占。   劉秀得勢,一些割據勢力紛紛歸附。在功臣諸將的擁戴下,劉秀於公元25年六月在鄗城正式即位稱帝,年號建武,國號仍稱漢,表示重建被王莽篡奪了的漢朝。後來又定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