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漢武帝劉徹同誌,他的一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匈奴,他們其實並不是外族,而是隨著夏朝的滅亡殘存下來的,被放逐到了北方草原上夏朝遺民。 他們在北方草原上生存、繁衍,逐漸形成了匈奴這個民族(司馬遷?《史記》)。 為了打敗匈奴帝國,劉徹斷絕了與匈奴的和親,任用有勇有謀、具有軍事才能的衛青和霍去病做統帥,領兵打擊匈奴。 漢朝發兵出擊匈奴,由田廣明、範明友、韓增、趙充國、田順等五將帶領十六餘萬騎兵部隊。 加上烏孫發動五萬餘部隊,由兩邊夾擊進攻,二十餘萬大軍直搗黃龍,匈奴老巢被劉徹同誌包了餃子。 匈奴得到消息後,嚇得四處奔走。 建元六年五月,竇太後去世,劉徹得以大權在握。他借口許昌、莊青翟辦理喪事不力,將二人罷免,起用舅舅田蚡為丞相,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 劉徹對田蚡幾乎言聽計從,以致田蚡專橫跋扈,“權移主上”,後經劉徹敲打才有所收斂。 而對於竇氏勢力則日益疏遠,終於在元光四年借灌夫罵座之事而處死了竇嬰,不久田蚡亦死。 此後,劉徹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賤之人,如主父偃、公孫弘、張湯等,並拜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為丞相的慣例,開啟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又提升禦史大夫的地位,讓禦史大夫張湯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權對皇權的牽製作用也大為縮小。 另一方麵,劉徹寵幸姐姐平陽公主家的歌女衛子夫,而陳皇後則嫉妒衛子夫,屢次加以迫害,劉徹遂於元光五年以巫蠱為由廢黜陳皇後,遷其於長門宮。 元朔元年,年近三十的劉徹終於得到了兒子第一個兒子劉據,遂於同年立劉據之母衛子夫為皇後,六年後立劉據為皇太子。 同時起用衛子夫之弟衛青、外甥霍去病來開疆拓土,新設大司馬之職來安置這些軍功外戚。 衛青等深知劉徹對竇嬰、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攬賓客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調,以“和柔”取悅劉徹,以免觸犯劉徹的皇權。 對於地方諸侯勢力,劉徹一方麵以推恩令進一步縮小其權限與土地,另一方麵於元狩元年平息了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的未遂叛亂,鞏固了中央對諸侯王的控製。 元鼎五年,因列侯不肯助兵攻南越,劉徹以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為由,褫奪了106名列侯,從而敲打了消極應付中央的諸侯勢力。 元鼎五年以後,劉徹開始頻繁巡行郡國,加強對地方的控製。 東方朔,約生於漢文帝後元三年,早年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 漢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 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 東方朔更是寫了三千片竹簡的內容上書,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則花了二個月的時間才讀完。 據《漢書》記載,在自薦書中,東方朔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駝海腳的扶養長大成人。 我十三歲開始讀書,經過三年的刻苦,讀的書籍已經夠用;在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閱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 十九歲又開始學習兵法和作戰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 這方麵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幾祝字。 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 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套說黴芝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讀後認為東方朔氣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 由於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未得漢武帝召見,東方朔很是不滿。為了盡快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對國家毫無益處,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緊去向皇帝求情!“ 侏儒們聽後照驗享埋大為惶恐,哭著向漢武帝求饒。 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來東方朔責問。 東方朔終於有了一個直接麵對皇帝的機會。 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 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與侏儒所賺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 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就乾脆放我回家,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糧食。“ 漢武帝聽後捧腹大笑,於是命令他在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稍微得些親近。 漢武帝有一次玩射覆的遊戲時把壁虎藏在盂中,卻沒有人猜中。東方朔向武帝自請說:“臣曾學《易》,請允許我猜猜是什麼。“ 於是他將蓍草排成各種卦象,回答道:“我認為說它是龍卻無說汽盛角,說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脈脈而視,善於爬墻,這東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於是漢武帝賜給東方朔十匹帛。 後來武帝又讓東方朔猜其它的東西,而東方朔每猜必中,皆有賞賜。東方朔也因此被漢武帝寵幸的伶人郭舍人嫉妒。 郭舍人對漢武帝說東方朔狂妄自大,其實並沒有真本領,猜中隻是偶然。 並向漢武帝請求與東方朔一決高下。郭舍人用樹上的寄生出題,不料霸殃少東方朔竟也猜中。敗後的郭舍人依然不甘心,又向東方朔出謎語,然而東方朔應聲就答,沒有謎語能夠難住他,在場的所有人亦非常驚訝。 此後,漢武帝便任命東方朔為常侍郎,東方朔也終於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寵幸。 建元三年,漢武帝常常以平陽侯的身份出遊狩獵,出遊的時間也從一天到五天。 後來,這樣的遊玩已經不能為漢武帝所滿足。加之路途遙遠又被當地的百姓厭煩,於是漢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 在估算完修苑囿所占農田的價值之後,又派人劃出占地所屬縣的荒地以抵償農民。 做此決策之時東方朔恰好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的物產富饒及地勢險要,若修以林苑則是不恤農時、非富國強民之計。 並列出不可修建上林苑的三個原因。又舉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 最後獻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夠觀察天象的變異而自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漢武帝因此拜東方朔為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職,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東方朔有一次喝醉了酒,進入殿中後在殿上小便,而此舉被其他官員彈劾。 因犯下大不敬之罪,漢武帝下詔免其官職,將東方朔貶為庶人。讓東方朔在宦者署待詔。 後來,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殺人被捕入獄,漢武帝在隆慮公主死前曾答應其姐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預先贖昭平君一死。 然而當昭平君真的犯下殺人死罪之時,漢武帝又不想違逆體己犁法律的準則,讓查處此案的法官依法判決。 因違背了對姐姐的諾言而難受。東方朔這時卻舉杯向武帝祝壽,漢武帝認為東方朔的話說的不是時候就先行離開了。 傍晚的時候才詔見東方朔問其原因。 東方朔便用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講述悲傷的情緒對身體壽命的影響,酒是最好的消愁之物,故以酒祝壽顯明陛下的剛正不阿,又可以為陛下解哀愁。 於是漢武帝又任命東方朔為中郎之職,並賞賜布帛百匹。 東方朔又舉薦他的兒子做郎官,其子後升為謁者,經常奉漢武帝之命持節出使。 及東方朔老,臨終前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麵。 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 武帝說:“如今東方朔說話竟如此正經。“並對此感到驚奇。 過了不久,東方朔便生病去世了。 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經過漢初幾代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的國力在劉徹即位後已相當厚實。 而劉徹自即位以來,就一改漢初的戰略收縮政策,積極進取,征伐四方,力圖實現“王者無外”的“大一統”的局麵。 劉徹開疆拓土的用兵對象,首先在南方。建元年間,劉徹兩次出兵閩越,都不戰而勝。 這令劉徹頗有成就感,堅定了他征伐四方的意誌。 他派嚴助向反對出兵的淮南王劉安傳達自己的意思,強調“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製海內之命,危者望安,亂者卬治”,即漢朝是天下萬國的宗主,具有征伐四方、扶危平亂的使命,其對外用兵的合法性也在於此。 反映劉徹北擊匈奴的漢長安城瓦當“樂哉破胡” 劉徹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滅胡”,即消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在建元年間派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與遷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結成軍事同盟。 但張騫在途中被匈奴扣押,後來逃脫後亦未能說服大月氏聯合漢朝,因此與大月氏結盟“滅胡”的計劃沒有實現。 建元六年,匈奴又派人來要求漢朝和親,朝中分為大行令王恢為首的主戰派和禦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經過一番爭論,劉徹批準了主和派的主張,準備再對匈奴韜光養晦一段時間。 但到了元光二年,王恢向劉徹提出了馬邑之謀,試圖利誘匈奴軍臣單於入境,在馬邑穀中設伏滅之。 劉徹批準,但該計劃因行動不周而沒有成功,王恢下獄自殺。此後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更加頻繁地入侵漢朝邊塞。 在這種情況下,主父偃、嚴安等劉徹近臣提議恢復與匈奴和親,以換取國家的穩定。 但劉徹並未對匈奴讓步,而是果斷提拔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自元光六年以來,衛青等將領連年出塞,大破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建築朔方城,使漢朝在對匈鬥爭中逐漸居於主動地位。 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右地,開拓河西走廊,渾邪王部四萬餘人降漢,其後陸續設置四郡(酒泉、張掖、武威、敦煌),隔絕了羌人和匈奴的往來,控製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發動“度幕”作戰,深入漠北,大破匈奴,從此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 但漢朝也付出了相當的損失,再加上霍去病在入塞兩年後去世,此後“久不北擊胡”,對匈奴的攻勢告一段落。 對匈奴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劉徹又將兵鋒移至其他方向,繼續開疆拓土。 元鼎四年,劉徹派安國少季、終軍等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趙興內附。 但南越丞相呂嘉不願歸漢,於翌年殺死南越王趙興及其母漢女樛氏,安國少季、終軍等漢使亦遇害。 劉徹遂派路博德、楊仆等發兵消滅南越,設置南海等九郡,將今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區並入版圖。 此後幾年,又陸續平定西羌、衛氏朝鮮、東越、西南夷等政權或民族,將今青海東部、朝鮮半島北部、雲貴高原等地並入版圖。 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 李廣家族世代接受仆射這一官職。他們老家在槐裡,後遷徙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李廣曾經隨從皇帝出行,有沖鋒陷陣抵禦敵寇和與猛獸搏鬥的事,因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 但因梁王授下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後,沒有給予封賞。 調為上穀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哭著對漢景帝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恐怕會失去他。“ 於是調他為上郡太守。後來轉任邊郡太守,曾為陵西、雁門、代郡、雲中太守,都因奮力作戰而出名。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時,漢景帝派親近的宦官跟隨李廣整訓士兵,抗擊匈奴。 一次,這位宦官帶了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交戰。那三個人轉身射箭,傷了宦官,那幾十名騎兵也被射殺將盡。 宦官跑到李廣跟前,李廣說:“這一定是射雕的人。“ 李廣於是帶一百名騎兵,急追這三個人。 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行走,走了幾十裡。 李廣命令騎兵散開,從左右兩麵包抄,並親自射擊那三人,結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 待捆綁好俘虜上馬,望見匈奴有數千騎兵。 他們看見李廣,以為是誘敵的騎兵,都吃一驚,上山布陣。 李廣的一百騎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馳轉回。 李廣說:“我們離大軍幾十裡,現在以一百騎兵這樣逃跑,匈奴一追趕射擊馬上就全完了。 現在我們若留下,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為大軍來誘敵,必然不敢來襲擊我們。“ 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進到約離匈奴陣地二裡許停了下來,又下令說:“都下馬解鞍!“他的騎兵說:“敵人多而且離得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麼辦?“ 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走,現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敵人更加堅持認為我們是來誘敵的錯誤判斷。“ 於是匈奴騎兵就沒敢襲擊。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陣監護他的兵卒,李廣上馬與十幾名騎兵奔馳前去射殺了這個匈奴白馬將軍,然後又返回到他的騎兵中間,解下馬鞍,命令士兵把馬放開,隨便躺臥。 這時剛好天黑,匈奴兵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出擊。 夜半時,匈奴兵還以為漢軍有伏兵在旁邊準備夜間襲擊他們,而全部撤走了。 天亮,李廣回到大軍駐地。大軍不知李廣在哪裡,所以沒有派兵去接應。 漢景帝後元三年,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 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並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格隊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紮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 程不識對隊伍編製、行軍隊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格,夜裡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 程不識說:“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拚命。我的軍隊雖軍務繁忙,但敵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時,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願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 漢武帝元光二年,漢武帝聽從王恢之言,在馬邑伏重兵意圖圍殲匈奴,但因單於生疑退兵而作罷。 李廣馬邑之戰時是驍騎將軍,屬護軍將軍,因此無功而返。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說:“自漢朝攻匈奴以來,我沒一次不參加,可各部隊校尉以下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軍功幾十人被封侯。 我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我的骨相不該封侯嗎?還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說:“將軍回想一下,曾有過悔恨的事嗎?“ 李廣說:“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隻有這件事。“ 王朔說:“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幾次請求隨行,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漢軍出塞後,衛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單於駐地,就自帶精兵追逐單於,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並,從東路出擊。 東路迂回繞遠,而且缺乏水草,勢必不能並隊行進。 李廣就請求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至今才得到與匈奴對陣的一次機會,我願做前鋒,先與單於決戰。“ 衛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於對陣,恐不能實現俘獲單於的願望。 當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衛青出征,衛青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於對敵,故意把李廣調開,李廣也知道內情,所以堅決要求衛青改調令,衛青不答應,命令長史寫文書發到李廣的幕府,對他說:“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照文書上寫的辦。“ 李廣不向衛青告辭就啟程了,心中非常惱怒地前往軍部,領兵與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 軍隊沒有向導,有時迷路,結果落在衛青之後,衛青與單於交戰,單於逃跑,衛青沒能活捉單於隻好收兵。 衛青南行渡過沙漠,遇到李廣與趙食其領。 李廣謁見大將軍後回自己軍中。 衛青派長史送給李廣乾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衛青要給漢武帝上書報告軍情。 李廣沒有回答。衛青派長史急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 李廣說:“校尉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現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 到大將軍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於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回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汙辱。“ 於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廣軍中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李廣否,不論老少都為之落淚。 李廣死時,他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僅留下幼子李敢。 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聽說父親死訊,認為是衛青任意調離李廣,因此打傷衛青。 衛青隱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為,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不能接受部屬毆打自己舅舅,後來甘泉宮狩獵時射殺了李敢。 李廣的孫子李陵,愛士卒。 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 嘗深入匈奴二千餘裡,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 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裡,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 陵既至期還,而單於以兵八萬圍擊陵軍。 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 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裡,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 後世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追李廣李敢為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