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印綬分為四個等級:金印紫綬、銀印青綬、銅印黑綬和銅印黃綬。 其中,三公為金印紫綬,九卿及二千石官員是銀印青綬,二乾石以下是銅印黑綬,四百石及其以下是銅印黃綬。 印綬是漢代可視性最強的一種區別官員身份的佩飾。 漢代一官必有一印,一印則隨一綬,統稱為“印綬”。 其中,品色衣製度尚未出現,官服上用以區別官階高低的標誌,一是官員頭上所戴的冠,二是官員腰部所佩的印綬。 在古代,金印紫綬是黃金印章和係印的紫色綬帶。 按照質地,漢代官印大致可以劃分為三等,一是金印,授予諸侯王、列侯、三公、將軍等高級官員;二是銀印,授予俸祿為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三是銅印,授予俸祿為二千石以下、二百石以上的官員。俸祿為二百石以下的官員則使用半通印,半通。 綬帶從顏色上看,西漢時,綬帶的等級劃分為綠、紫、青、黑、黃五等。 李蔡生活在漢文帝、景帝、武帝時期,三朝元老,隴西成紀人。 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蕭關時,李蔡隨堂兄李廣參加漢軍,兩人同為漢文帝的侍從,後任武騎常侍。 漢景帝初年,李蔡已有軍功賜二千石祿。在漢武帝劉徹即位後的元朔五年李蔡任輕騎將軍。 後與衛青一同出兵朔方擊敗匈奴右賢王。 右賢王乘夜暮遁逃,漢軍捉得幾十個匈奴士兵,俘獲了民眾一萬五千餘人。 李蔡在這次戰役中立下了顯赫戰功,被漢武帝封為樂安侯,從此棄武從政。 不久升任禦史大夫,位列三公,銀印青綬。 漢武帝元狩二年丞相公孫弘死,又因李蔡擊戰匈奴有功,被任命為漢武帝的第二個丞相。 他在丞相的四五年間政績卓著,尤以協助漢武帝治吏、改幣、統禁鹽鐵等項大計中成就最大。 漢武帝元狩五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漢景帝陵園前路旁一塊空地而被問罪,應送交法吏查辦,李蔡不願受審對質,後來也自殺了,他的封國被廢除。 李蔡生平事跡比較簡單,《史記》、《漢書》均附記於其堂兄漢將軍李廣的傳記之中: 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遠甚,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廣死之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陽陵神道之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 蔡家寺本來是名副其實的蔡家村,全村本出於同一個蔡姓家族。 某朝某帝時,村裡出了一位大官,後來位極人臣,官做到丞相之位,人稱蔡相爺。 蔡相爺在京城自然有府第,他卻喜歡住在家鄉本村的自家院宇裡,一年中倒是在京住的時日少,在鄉住的時日多。 但這樣一來,他老爺又怎麼能不誤每天的上朝呀!原來這蔡相爺有一寶貝。 這寶貝是一頭青牛,那青牛尾下屁股眼裡孵著一窩“牛屎火燕兒”,但與牛卻相安無事。 要說這寶貝牛的好處,那可真是騎上它能日行千裡,夜走八百;事急時且可日夜兼程。 所以蔡相爺騎著它前往京城,可以說是晨去暮歸,風雨無阻,從不誤事的。 這樣過了3年,也是福極禍來,喜極悲生,合該有事。 有一天,一位客人看到蔡相爺這青牛坐騎屁股尾下鼓鼓囊囊,騎上不甚雅觀,就問其原因,相爺因此告之。 客人大大不以為然,認為掏去鳥窩,牛可行更速。 相爺礙於客人的麵子,況且自己也不全明就裡,便命人立即照辦,為牛“輕身除穢“,掏去了鳥窩。 這一天,蔡相爺照例騎牛從鄉裡家中出發進京,牛鞭一揮,天不明就起身了。 可是,走出去不遠,那牛趴在地上,說什麼也走不動了。 蔡相爺隻好趕忙折回,改換快馬兼程往京,但到京已是第三天了。 適逢前一天皇帝召集百官商議大事,卻就是不見丞相蹤影。 早有大臣乘機參奏一本,說蔡相爺深居簡出,素有篡逆不軌之心,宜下旨查抄其家。 皇帝在氣頭上,龍顏大怒,遂下旨抄沒了蔡相爺在京城的府宅。蔡相爺誤了朝事,又被大臣乘機參奏,心中又悔又怕,情急之下,立即自殺。 消息傳到梓裡,情勢越說越怕,甚至有流言說蔡相爺準備篡位登基,在其家鄉修了一座金鑾殿。 皇帝已派欽差前來查看,如有此事,就要滿門抄斬。 適逢蔡相爺最近在其鄉裡正大起甲第。 族人立即把那新起的甲第改為廟觀,而且全族一夜之間都改為“李“姓,以免遭九族滅門之禍。 但是欽差終於沒有來,戰戰兢兢的族人好久都在恐懼中過著日子。 後來,族人終於也沒有再改回姓“蔡“,而以“李“姓相承至當代。 莊青翟,漢代大臣,太子少傅莊青翟被任命為丞相,金印紫綬。 禦史大夫張湯,因李蔡已死,自己在朝中威望最高,滿望自己得升相位,偏武帝不使為相,任命太子少傅莊青翟。 張湯以莊青翟直受不辭,未嘗相讓,遂陰與莊青翟有嫌,意欲設法構陷,隻因一時無可下手。 大農令顏異,為了白鹿皮幣一事,獨持異議。 武帝心下不悅,張湯且視如眼中釘,不消多時,便有人上書訐異,說他陰懷兩端,武帝即令張湯查辦。 湯早欲將異致死,得了這個機會,怎肯令他再生? 當下極力羅織,卻沒有確鑿罪證,隻有時與座客談及新法,不過略略反唇,湯就援作罪案,復奏上去。 謂顏異位列九卿,見有詔令不便,未嘗入奏,但好腹誹,應該論死。 武帝不分青紅皂白,居然準奏。秦朝苛律,誹謗加誅,至文帝時已將此禁除去,那知張湯,不但規復秦例,還要將腹誹二字,指作顏異罪,平白地把他殺死。 當時這班大臣,還有何人再敢忤湯,輕生試法呢? 元鼎二年,有人盜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錢幣,莊青翟上朝的時候便與禦史大夫張湯約好一起向武帝請罪。 可是到了武帝麵前,張湯卻沒有請罪。武帝命禦史大夫張湯追究此事。 退朝以後,張湯陰召禦史,囑他如何辦法,如何定案。 原來莊青翟既為丞相,應四時巡視園陵,瘞錢被盜,青翟卻未知為何人所犯,不過略帶三分責任。 湯不肯與他同謝,實欲將盜錢一案,盡推卸至青翟身上,而且還要辦他明知故縱的罪名,使他受譴免官,然後自己好代相位。 那知禦史隱受湯命,卻有人漏泄出去,為相府內三長史所聞,慌忙報知莊青翟,替他設計,先發製湯。 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素受張湯欺侮而萌生怨恨。 於是,便與丞相莊青翟謀劃,潛命吏役,往拿商人田信等,到案審訊。 田信等皆為湯爪牙,與湯營奸牟利,一經廷審,嚴刑逼供,田信等隻得招認。 三長史上奏道:“張湯向皇帝奏請施行法令時,商人們總是先知道而能囤積居奇,賺了錢後又分給張湯。“ 武帝於是問張湯,而張湯卻裝做不知道,張湯並不謝過,又佯為詫異道:“大約有人泄漏,亦未可知。“ 武帝聞言,麵有慍色,張湯亦趨退。 禦史中丞減宣,已將謁居事調查確鑿,當即乘間奏聞。 武帝越覺動怒,連遣使臣責湯,湯尚極口抵賴,無一承認。武帝更令廷尉趙禹,向湯詰問,湯仍然不服。 禹微笑道:“君也太不知分量呢!試想君決獄以來,殺人幾何?滅族幾何?今君被人訐發,事皆有據,天子不忍加誅,欲令君自為計,君何必嘵嘵置辯?不如就此自決,還可保全家族呢!” 湯至此也自知不免,乃向禹索取一紙,援筆寫道: 臣湯無尺寸之功,起刀筆吏,幸蒙陛下過寵,忝位三公,無自塞責,然謀陷湯者,乃三長史也。臣湯臨死上聞! 寫畢,即將紙遞交趙禹,自己取劍在手,拚命一揮,喉管立斷,當然斃命。便自殺了。 張湯為高官數十年,死時家產還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們想厚葬,他母親卻說:“張湯身為天子的大臣,卻遭受惡言中傷而死,何必要厚葬?“ 家人乃草草棺殮,止用牛車一乘,載棺出葬,棺外無槨,就土埋訖。 武帝得趙禹復報,覽湯遺書,心下又不免生悔。 嗣聞湯無餘資,湯母禁令厚葬,益加嘆息道:“非此母不生此子!” 後收捕三長史,一體抵罪。朱買臣,王朝,邊通,駢死市曹。 丞相莊青翟,亦連坐下獄,仰藥自盡。 石慶是西漢有名的萬石君石奮的兒子,年少時便十分謹慎並且忠厚老實。 石慶做太仆時,為皇帝駕車外出,皇帝問駕車的馬有幾匹,石慶用馬鞭一一點數馬匹後,才舉手示意說“:六匹。“ 石慶在石奮的幾個兒子中算是最簡略疏粗的了,然而依舊小心謹慎。 後來萬石君遷居到陵裡。 有一次石慶酒醉歸來,進入裡門時沒有下車。 萬石君聽到這件事後不肯吃飯。 石慶恐懼,袒露上身請求恕罪,但萬石君仍不允許。 全族的人和石慶的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請求恕罪,萬石君才責備說:“內史是尊貴的人,進入裡門時,裡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內史坐在車中依然故我,不知約束自己,本是應該的嘛!“ 說完就吩咐石慶走開。 從此以後,石慶和石家的弟兄們進入裡門時,都下車快步走回家。 漢武帝元狩元年,天子冊立衛太子,並在群臣之中為太子選拔老師。 石慶有幸從沛郡太守調任太子太傅,七年以後,升任禦史大夫。 元鼎五年的秋天,丞相犯罪被罷免。 因為他聲望極高的家世背景和歷來忠誠的名聲。 天子下詔說:“先帝十分尊重萬石君,他的子孫也有孝行。因此,朕任命禦史大夫石慶為丞相,冊封為牧丘侯。“ 當時,朝廷正在南邊征討南越、東越,在東邊攻打朝鮮,在北邊驅逐匈奴,在西邊討伐大宛,國家處在多事之秋。 天子也忙著巡查全國,修復古代的神廟,到名山祭祀天地,鼓勵禮樂。 結果國庫空虛,國家財政吃緊,桑弘羊等人開辟財源,而王溫舒那樣的官吏推行嚴苛的法律,兒寬等人推行文學。 這些人做到了九卿官,交替當權。 因此,國家的大事不由丞相來決定,丞相隻是成了忠厚、謹慎的擺設罷了。 元封四年,關東地區遭災,出現了兩百萬的流民,其中沒有戶籍的人就有四十萬。 公卿大臣們私下議論此事,打算請求天子把這些流民遷徙到邊疆地區,以示懲戒。 天子認為,丞相年老、謹慎,不會參加這樣的議論,就賜丞相休假回家,然後,派人查究禦史大夫以下議論上奏的人,竟敢擾亂皇帝的視聽,乾擾皇帝的決斷。 石慶很慚愧,認為自己不能勝任職守,便上書說:“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沒有辦法來輔佐天子治理國家,致使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臣的罪過滔天,理應被處死,而天子不忍心懲罰我。因此,臣上書告老還鄉,以便為賢能之人讓出道路。“ 天子看過奏章以後,回復說:“糧倉已經空虛,貧苦的百姓已經流散,而丞相卻想請求朝廷遷移他們,給國家造成動搖、危害之後,丞相再辭去職位,你想要把國家的危難推給誰呢?“ 石慶反而受到天子的責備,他十分慚愧,又重新開始處理政事。 石慶在職九年,沒有能夠發表什麼匡正時弊的言論。 好不容易有一次,他曾經打算請求懲辦天子親近的大臣所忠、鹹宣,但是沒能讓他們服罪,自己反而因此獲罪,後來隻能出錢贖罪。 太初二年,石慶去世,朝廷賜他謚號為恬侯。 平日裡,石慶十分喜愛他的二兒子石德。 於是,天子便讓石德繼承了石慶的爵位。 後來,石德擔任太常,犯法應該被處死,家裡出錢給他贖了罪,他被貶為平民。 石慶擔任丞相的時候,石家的子孫中,官至二千石級別的就有十三人。 而石慶死後,這些人一個個犯了法而遭到罷免,石家孝敬、嚴謹的家風便逐漸地衰落了。 公孫賀是甘肅寧縣人,祖先是胡人。他的父親公孫渾邪於漢景帝時期擔任典屬國、隴西太守之職。 其後,年少的公孫賀因多次從軍有功且為平曲侯子之故選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公孫賀亦被武帝擢升為九卿之位的太仆一職,秩祿中二千石,掌管天子出行的車輿馬匹。 漢武帝建元三年,衛子夫盛寵。武帝提拔其弟衛青為建章監,加侍中,賞賜給衛家的賞金在數日之間累積至千金之多。 雖此,武帝猶覺不夠,後又詔公孫賀娶衛夫人的姐姐衛孺為妻。公孫賀也由此更加為武帝所寵。 元光元年,大行令王恢受馬邑城商人聶壹之言建議漢武帝伏兵馬邑城誘擊匈奴。 一番部署之後,武帝拜禦史大夫韓安國為護將軍,領四將軍。 發伏兵二十餘萬於馬邑城旁山穀中誘擊匈奴單於。 公孫賀時封為輕車將軍號,駐兵在其中。 此次軍事行動因泄露而失敗,眾將皆無功。 元光五年,匈奴南下。武帝派軍分四路出擊匈奴於關市下。公孫賀再封輕車將軍,領命出雲中。無所斬獲,亦無功。 元朔五年春,公孫賀以騎將軍號跟從車騎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並與強弩將軍李沮、輕車將軍李蔡一同從朔方出發。 在與匈奴的交戰中,公孫賀捕獲匈奴王,有功。班師回朝後,於四月丁未日,漢武帝封公孫賀一千三百戶南奅侯。 元朔六年、元狩四年,公孫賀三次以左將軍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擊匈奴,皆無功。 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因獻給朝廷祭祀宗廟的黃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夠,由此犯下不敬之罪而被奪去侯爵者共計一百零六人,南奅侯公孫賀在其中。 元鼎六年,武帝欲給因軍功封侯又因酎金失侯的公孫賀和趙破奴復侯機會,便封公孫賀浮沮將軍號,遣其領兵一萬五千騎從五原郡(一雲“九原“)出擊匈奴。 然後由於匈奴在武帝年間一係列連續反擊中元氣大傷,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後更是遠遁漠北。 故而公孫賀遠走二千餘裡至浮苴井卻並未遇見匈奴一人,最終無功而返。 太初二年正月,丞相石慶薨。武帝欲拜公孫賀為三公之首,因自漢高祖以來,丞相皆用列侯任之。故武帝於閏三月丁卯封公孫賀為葛繹侯,並詔其續任丞相之職。 然後當時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對大臣的要求及監督非常嚴格。 自丞相公孫弘老死任上之後,李蔡、莊青翟、趙周皆因罪自殺,前任石慶雖秉承其家嚴謹作風,亦數次受到武帝譴責。 公孫賀害怕自己不能擔此重任,一但有所紕漏恐將禍延於身,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綬,見武帝生氣後才不得已拜受。 公孫賀升任後,太仆之位空缺。 於是,武帝又將自己的外甥、時為侍中的公孫賀與衛君孺之子公孫敬聲擢升為太仆。 征和元年,公孫敬聲憑借著母親衛君孺是皇後的姐姐,行事驕奢不守法紀,居九卿太仆之高位,擅用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錢。 事情敗露之後被捕下獄。 這時,漢武帝下詔欲抓捕的陽陵人朱安世卻遲遲未能歸案,公孫賀便請命此差以贖公孫敬聲的罪過。 武帝答應此請。後來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卻在獄中上書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 征和二年春正月,公孫賀被抓捕,並冠以興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民死活等多條罪名,父子雙雙死於獄中。 後元元年,丞相田千秋為寬慰武帝於巫蠱之禍中留下的傷痛而勸誡武帝尋找自娛自樂的方法。 武帝在與田千秋的對話中曾提到:巫蠱案初,廷尉的審理中並未查問審訊出罪證。 漢景帝時,年少的公孫賀為騎士,從軍有多次戰功。漢武帝時,公孫賀以將軍領兵七次出擊匈奴。 元朔三年冬,軍臣單於死,左穀蠡王伊稚斜破太子於單自立。伊稚斜單於立後,對漢朝數座邊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匈奴右賢王亦對河南之地數次侵擾殺掠。 元朔五年春,漢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從高闕、朔方、右北平三地出擊匈奴。 匈奴右賢王認為路途遙遠漢軍必不能到達,便如往常一般飲酒作樂。 漢軍日夜兼程,出塞奔馳六七百裡,大軍於夜間行至右賢王大營,李沮、李蔡、公孫賀、蘇建四將與衛青成功匯合,圍困毫無防備的匈奴右賢王。 右賢王大驚,抱起一位愛妾跨上一馬帶領數百精騎往北麵突圍朝逃去。 失去右賢王的大營頓時一片大亂。 漢軍因此輕而易舉的捕獲小王十餘人,眾男女15000餘人,牛羊等牲畜千百萬頭。 漢軍大捷,此一役新封列侯多達十人,封十九級爵位關內侯二人。 元狩六年三月乙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上疏武帝封三位皇子劉閎、劉旦、劉胥為諸侯王。 武帝將疏文交由禦史審批。 三月戊申,丞相莊青翟、禦史大夫張湯、太常趙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任安與太仆公孫賀商議後再次上疏,武帝認為三位皇子無德隻適合封為列侯,因此駁回疏文。 三月丙子日,莊青翟等又與公孫賀、列侯嬰齊、諫議大夫安等人商議後再次上疏請封三王,武帝依舊駁回。 自三月乙亥至四月丙申,眾臣前後五次上疏,莊青翟尋列侯二十七人商議,公孫賀三議其間。 武帝終於同意於四月乙巳日封三子為王。 四月丙申日,太仆公孫賀入未央宮行使禦史大夫之責,上奏封王日期及獻輿地圖請武帝選擇三皇子封國。 武帝詔封劉閎為齊王,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 劉屈犛,漢武帝劉徹兄中山靖王劉勝之子,職位晉升情況不詳。 征和二年春,漢武帝下詔給禦史說:前丞相公孫賀依仗和我的故舊關係,利用位高勢重而做出邪惡的事情,增加肥沃的良田來為子弟、門客謀利,不顧廣大百姓的疾苦;戍邊士兵的糧食缺乏,不能想辦法增加;貪圖財貨,致使百姓賄賂位居上流的官吏,我對他所做的這些事情已經忍耐很久了。 但是他竟不自己悔改,還擅作主張施恩惠給邊郡,想為自己尋求聲援,令內地的郡縣省減費用給邊郡屯戍的軍隊製作車子,還讓農民自己轉運糧食送到邊郡,而造成農民貧窮,牲畜疲困,又損耗馬匹,使武備衰減; 下麵官吏隨意增加賦稅,導致百姓破產流亡;又假傳詔令,以奸邪罪名逮捕朱安世。 公孫賀父子的案件已由法官做出正確處理。 任命涿郡太守劉屈犛為左丞相,把丞相長史分為兩府,等待得到賢人再任命右丞相。 親近親人任用賢才。是唐堯、周朝的常法。將澎地的二千二百戶封給左丞相劉屈犛為澎侯。 征和二年秋,江充進讒言,誣陷戾太子劉據與巫蠱案有關,劉據殺死江充,率兵攻進丞相府,劉屈犛引身逃跑,丟失左丞相官印。 這時漢武帝正在甘泉宮避暑,丞相長史乘驛舍的快馬直奔甘泉宮,將此事奏聞漢武帝,漢武帝問:丞相在乾什麼? 丞相長史回答說:丞相正在封鎖消息,沒有敢發兵. 漢武帝氣憤地說:事情紛紛揚揚到這種地步,還說什麼封鎖消息呢? 丞相沒有周公的風範。周公不是誅殺了管叔、蔡叔嗎? 於是賜給丞相劉屈犛詔書說:捕殺反叛者,我自然有賞賜。 遠遠圍住叛軍,以牛車為盾牌,不要和叛軍短兵相接,以致多殺傷士兵.堅閉城門,不要讓反叛者逃出城去。 劉據既已殺死江充率兵反叛,於是宣稱漢武帝在甘泉宮病重,劉據發兵是懷疑京城有變,奸臣想作亂。 漢武帝在這時從甘泉宮回長安,駕臨長安城西建章宮,下詔征發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靠近長安各縣的軍隊,部署中二千石以下官吏帶領,左丞相劉屈犛兼任將軍。 劉據也派遣使者假傳詔令赦免長安城中京師諸官府中的囚徒,征發看守武庫的軍隊,命少傅石德和門客張光等人分別率領,派長安城裡的囚犯如侯持節征發長水校尉和宣曲宮的胡騎,全部攜帶武器裝備到長安城中集合。 侍郎莽通奉令出使長安城,因此追捕如侯,並告訴胡騎說:調兵的節有詐,不要聽如侯的。 於是斬殺如侯,帶領胡騎進入長安,又征發用駛船士兵,交給大鴻臚商丘成率領. 當初,漢朝調兵的符節全是紅色,因為劉據持有紅色的符節,所以後來皇帝的調兵符節上又安有染成黃色的犛牛尾的裝飾,以相區別。 劉據征召監北軍使者任安調動北軍兵,任安接受調兵符節以後,關閉北軍軍門不肯響應劉據。 劉據隻好領兵離開北軍,驅使長安四市的百姓共有幾萬人,來到長樂宮西闕下麵時,碰上了劉屈犛的軍隊,混戰了五天,死了幾萬人,鮮血流進街道兩旁的下水道中,歸附劉屈犛的軍隊逐漸增多,劉據的軍隊失敗,向南逃奔覆盎城門,逃出城去。 這天夜晚正巧丞相司直田仁帶領的軍隊關閉看守城門,田仁因為讓劉據逃出城而獲罪,劉屈犛要殺田仁。 禦史大夫暴勝之對劉屈犛說:司直是二千石官,應該先請示皇上如何處置,怎麼能擅自殺他呢? 劉屈犛就釋放了田仁。 漢武帝聽到報告後非常憤怒,派官吏責問禦史大夫暴勝之說:司直田仁放跑了反叛者,丞相殺他,是依法處置,你憑什麼擅自製止丞相? 暴勝之十分惶恐,就自殺了。 至於北軍使者任安,接受劉據調兵的符節,因懷有二心而獲罪,田仁放跑劉據,二人都判處腰斬。 漢武帝說:侍郎莽通捕獲叛將如侯,長安男子景建跟隨莽通捕獲少傅石德,可以說是立下大功啦。 大鴻臚商丘成奮力拚殺,捉住叛將張光。 封莽通為重合侯,景建為德侯,商丘成為秺侯。 劉據的門客,凡是曾經進出過皇宮宮門的,一律斬首。 那些追隨劉據發兵反叛的,按照製裁反叛者的法律規定,族滅全家。 官吏和士兵有乘亂搶劫的,全部流放到敦煌郡。 因為劉據逃亡在外,從這時開始在長安城各城門屯駐軍隊。過了二十多天,劉據在湖縣被抓住。 征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出擊匈奴,劉屈犛設宴給李廣利餞行,送到渭橋,劉屈犛和李廣利告別。 李廣利說:希望君侯早些請皇上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 如果昌邑王劉髆被立為皇帝,您今後還擔憂什麼呢? 劉屈犛答應了李廣利的請求。昌邑王劉髆是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生的兒子。 李廣利的女兒是劉屈犛兒子的妻子,所以李廣利和劉屈犛兩人都想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 這時,審理巫蠱之案的官員追查得很緊,內者令郭穣告發劉屈犛的夫人因為劉屈犛多次受到漢武帝譴責,所以指使巫師在祭祀土地神時詛咒漢武帝,有惡毒的語言,以及劉屈犛與李廣利共同禱告祭祀,想使昌邑王劉髆當皇帝。 主管官員將此事奏告漢武帝,請求審訊查驗,漢武帝批準,辦案人員將劉屈犛定罪為大逆不道。 漢武帝下令把劉屈犛放在載運食品的車上遊街示眾,然後在長安東市腰斬,劉屈犛的妻子押赴華陽街斬首示眾。 李廣利的妻子兒女也收捕入獄。 李廣利聽到這個消息,投降了匈奴,其宗族全部被處死。 車千秋最初擔任護衛漢高祖陵寢的郎官。漢武帝征和二年,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因受江充讒言陷害而敗亡。 過了很久,車千秋上呈事關重大的緊急情況的奏書,為劉據鳴冤,說:“兒子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按罪當打板子,天子的兒子因過錯殺人,算什麼罪呢?臣曾經夢見一位白頭發老人,告訴我該怎樣定罪。“ 當時漢武帝已經清楚地知道劉據發兵是出於惶恐,並沒有反叛的意圖,看到車千秋的上書,就深有感觸而醒悟過來,於是召見車千秋。 車千秋上前拜見武帝,武帝見車千秋身高八尺多,體貌俊美,很喜歡他,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情,別人是很難說話的,隻有您明白其實不是這樣。 這是高廟的神靈讓您來開導我,您就應當成為我的輔佐。“立即下令封車千秋為大鴻臚。 過了幾個月後,車千秋接替劉屈犛擔任丞相,封為富民侯。 車千秋沒有別的才能經術學問,也沒有什麼功績和資歷,隻不過憑一句話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間就做宰相封侯,世上未曾有過。 後來漢朝的使者出使匈奴,匈奴單於問他說:“聽說漢朝新任命一位丞相,他因為什麼得到丞相的職位呢?“ 使者回答說:“因為上書言事的緣故。“ 單於說:“假如這樣,漢朝設置丞相,就是不用賢才,隨便一個男子上書就能得到了。“ 使者回來後,向武帝匯報了單於說的話。 武帝認為這個使者有辱使命,想把他交給官吏處置。過了好久,才釋放了他。 車千秋為人敦厚,富有智謀,在丞相的位上很稱職,超過他前後的幾位。 車千秋剛開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連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殺和受罰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膽,車千秋想寬解皇上的思想,安慰廣大吏民。 於是就和禦史、中二千石一起給武帝祝壽,贊頌皇上的美德,勸皇上廣施恩惠,減緩刑罰,欣賞音樂,怡養精神,為了天下人民而自尋娛樂歡快。 武帝答復說:“我不施恩德,開始於左丞相劉屈犛和貳師將軍李廣利暗中謀逆作亂,巫蠱之禍殃及士大夫,我一天隻吃一頓飯已經好幾個月了,還聽什麼音樂? 經常在心裹哀痛和太子戰死的士大夫,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便再追究了。 雖然如此,巫蠱之禍剛發生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詔令丞相、椒史督責郡守尋找收捕。 廷尉審理,但也沒聽到九卿、廷尉查問出來什麼。 從前,江充審訊甘泉宮的人,又轉到未央宮皇後住的椒房殿,以及後來公孫敬聲之輩、李禹之流陰謀勾引匈奴,有關官員也沒有發現什麼罪證,現在丞相親自挖掘蘭臺查驗巫蠱,清楚地知道有巫蠱存在。 直到現在還有巫師施行巫蠱妖術不止,邪賊侵身,遠近都有巫師暗施巫蠱,我感到慚愧得很,還有什麼值得祝壽的呢? 敬謝你們的好意,我不端你們獻的祝壽酒!請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 不要偏執,不要袒護,聖王的道坦蕩無阻。不要因為這件事再上奏了。“ 車千秋位居丞相,忠謹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會,霍光就對車千秋說:“當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詔,現在霍光治理內政,您治理外事,應該有什麼來開導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負了天下人民的重托。“ 車千秋說:“請將軍多留心,就是天下極大的榮幸了。“ 始終不肯對霍光專權發表異議。 霍光因此很看重車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應出現,都褒獎賞賜丞相車千秋。 車千秋盡管是丞相,然而當時權力集中於霍光手中,曾經車千秋的女婿少府徐仁因斷案過於寬縱,引發霍光不滿,霍光當即要處死徐仁。 車千秋為救徐仁,召集中二千石、博士討論,結果所有人都依附霍光。 最終徐仁被棄市,車千秋也險些被霍光處分,因有杜延年從中勸解而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