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是後人對皇帝的最高評價,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數。 連漢高祖劉邦都不能被稱為千古一帝,漢武帝為什麼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他有哪些功績呢? 年少登基劉徹四歲被冊立為膠東王,七歲便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 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但對於年少的皇帝卻不怎麼開心。 因為大權還是在他的祖母竇太後手裡,劉徹凡事都要向她匯報。 他的萬丈雄心,在這個老太太麵前,隻能偃旗息鼓。 對16歲的劉徹來說,這個皇帝當得著實憋屈,這個時候他選擇了隱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元前135年,竇太後走完了人生的進程。 漢武帝劉徹終於可以在朝堂上大展拳腳。 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治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有利於漢武帝的大一統。 漢武帝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 從此以後,儒家思想取代了法家和道家,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風騷2000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 興辦太學,培養人才太學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大學。 漢代太學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政府創辦的、正規的高等學府,自漢武時期設立,歷兩千餘年而不絕,是中國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 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係統。 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麵,也起了重要作用。 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尋常人家的孩子,從小聽的故事是嫦娥奔月,是後羿射日。 劉徹從小聽的故事是:你太爺爺當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你太奶奶被匈奴單於寫信侮辱,你的姑奶奶、姑姑、姐姐們被迫遠離故土到匈奴“和親”。 對於漢武帝劉徹而言,這是對自己家人的羞辱,也是對大漢皇朝的不敬!這得多虧了“文景之治”,他爺爺和父親留下了不少財富。 這一刻,劉徹有了反擊的決心。 於是便有了:北破匈奴直抵陰山;滅南越、閩越、東越、朝鮮;降伏車師、樓蘭、大宛、西羌、西南夷;漢武帝在位時,共開拓疆土麵積:198萬平方公裡。 大大降低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劉徹一係列戰爭“所辟疆土,視高、惠、文、景時幾至一倍”,使中國“千萬年皆食其利”。 真正做到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至此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漢國威,傳遍四海。 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晚年罪己詔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漢武帝也不例外。 由於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征戰,弄得國庫空虛,劉徹的確是個敗家子。 漢武帝迷信神仙方術屢屢受騙,封禪求仙揮霍無度,權利達到頂峰,都想求長生。 他聽信讒言、妄用奸佞,使可憐的衛皇後和皇太子死在奸臣小人之手,成為千古冤案;開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稅賦徭役繁重,農民大量破產流亡。 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漢武帝晚年社會動蕩,幾乎成為危局。 麵對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自己所為。 於是,劉徹寫了一篇罪己詔,停止了長達40年的征戰。 開始像自己的祖父和父親那樣,休養生息,成了有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用罪己詔自我批評的皇帝。 公元前87年,70歲的劉徹去世,在位55年,葬於茂陵,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功大於過雖然在統治的後期犯了一些過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僅使得西漢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更使得大漢民族從此閃耀登場,並在此後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 當然大漢的強盛,從來不是他劉徹一個人的功勞。 若沒有衛青、霍去病、董仲舒等眾多能臣的幫助,劉徹就隻能是劉徹,成不了千古一帝。 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劉徹也許想過後世的評價。 但他應該不會想到,幾千年後,後人會把他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 漢武帝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麵采取措施,促使西漢社會繁榮發展,對後世影響深遠。 然而這位千古大帝晚年卻沉迷於神仙方術,同樣對西漢社會各層麵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漢武帝精神世界入手,通過梳理“泰山封禪”、“親尋蓬萊”、“服食仙丹”等求仙道路,可以探究其思想淵源以及求仙舉動對社會產生的種種影響。 漢武帝劉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54年的統治中,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麵有許多重大舉措,建立了豐功偉績,進一步奠定了大一統的西漢王朝,把封建中央集權的統治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在他雄才大略的背後卻迷信鬼神、追求成仙、長生不死,並且進行了無數瘋狂的求仙舉動,在歷史上也是無人可比。 漢武帝開創了一代盛世,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無人可比,然而為了求仙所進行的瘋狂舉動也是空前絕後的。 《史記》記載:“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漢武帝從元光元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個方士李少君後,便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上當受騙的求仙之路。 漢武帝求仙可謂是用盡了渾身解數,真正對他產生影響最早的人還是他的外婆。 據說他的外婆在早年拜過某一個神君,因而他的母親才能嫁入皇宮成為皇後,甚至連他自己登上皇位都與這位神君有著特殊關係。 受母親與外婆的影響,漢武帝對神靈很相信。 隨著地位的不可動搖和年齡的增長,劉徹追求的已經不是最高的權威和統治權,而是自己如何長命百歲而達到與天同壽的最高境界。 李少君自稱能使人“卻老”,“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 為了考驗他,漢武帝親自進行麵試,他取出一麵古鏡,讓李少君說出這是什麼年代製作的,李少君當即答道:“我見過此物,這是春秋時齊國所製,齊桓公十年,曾擺放在柏寢宮。” 漢武帝暗暗稱奇,這一說辭與古鏡後的文字記載竟然一致。 僅這件事情,劉徹就認為李少君是至少活了幾百年的人。 其實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隻要了解一些春秋文物的特征便能夠判斷,並非是常人所不能達到的不知其期。 年輕的漢武帝上當了,實際上李少君隱瞞了自己的年齡和經歷,稱自己70多歲能使用神秘的物品防止衰老,並且憑借醫藥奇方能使得自己保持年輕。 有些有勢力的人竟也相信他的鬼話,迷信他,爭相饋贈金錢衣食。他說他見過安期生,安期生能夠生吃巨棗,棗像瓜那麼大。 於是,武帝親自祭祀造神,並且派人到東海求仙人安期生,同時用丹砂等各種藥劑提煉黃金,可見求仙之心多麼強烈。 然而,過了很長時間以後李少君病死,他的騙術也因此告一段落,但漢武帝對李少君仍然深信不疑,“以為化去不死也”。 元狩二年,才36歲的漢武帝聽說齊人少翁能夠通鬼神,於是召見了他,希望能夠通過他的神通見到已經去世的王夫人,少翁通過自己的騙術讓武帝如願以償。 並封他為文成將軍,少翁本來沒有太多的求仙高招,他對武帝說:“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漢武帝於是便讓人做了畫有雲星圖案的車子,並且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在不同的日子裡駕著不同顏色的車子來驅鬼。 接著又花費巨資營建了甘泉宮,宮內築有高臺宮室,並畫了天、地、鬼、神,擺上祭祀的用具,想借此招來天神。 過了一年多後,漢武帝發現少翁的方法沒有一點效果,少翁沒有辦法便製造了“牛腹奇書”事件,少翁用帛書喂牛,自己裝作什麼都不知道,說牛古怪,命人殺牛取出帛書。 皇上懷疑這件事,並且有人認出這是少翁的字跡,一問果然是少翁自己所為,可是漢武帝好麵子,怕被別人恥笑就秘密處死了這位文成將軍。 四年之後,又有人向漢武帝介紹了新的方士欒大,這個人和少翁出自同一個老師。 漢武帝正在為誅殺少翁而惋惜,於是立即召見了欒大。 欒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漢武帝的心理,他自吹自擂,徹底迷惑了漢武帝,漢武帝甚至把他當作神仙的使者。 欒大對漢武帝吹噓“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 他說老師曾經告訴他黃金是可以煉成的,黃河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不老之藥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來,但是他擔心像少翁招來殺身之禍。 漢武帝就騙他說,文成將軍是誤食馬肝中毒而死。 在而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欒大連續獲得四個大將軍和一個列侯的爵位,用10萬黃金娶了漢武帝的女兒衛長公主為妻,可謂風光無限。 後來武帝又拜他為“五利將軍”,封“樂通侯”,派他去海上求仙。 他的騙術被隨從識破報告給了武帝,他卻辯解說自己要入海找師傅去,武帝知道自己又被騙了,惱羞成怒,隨即將他腰斬。 黃帝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文初祖。 到了秦漢時,黃帝被儒生方士們塑造成了一個神聖正統的象征。傳說黃帝成仙有兩個步驟:一個是鑄鼎,另一個就是封禪。 於是公孫卿出現了,他把黃帝成仙與現實政治相結合,這樣必然會增加武帝對成仙的自信以及對他的信任,使武帝成仙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公孫卿通過武帝寵幸的人向劉徹獻了一本書,書上說黃帝得到了寶鼎,又封禪於是便成了仙。 恰逢公元前116年汾音巫師在後土祠旁為民眾祭祀時,出現了一隻鼎。 寶鼎已經出現,漢武帝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成仙了,並且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由此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成仙的追求已經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漢武帝拜公孫卿為郎,帶文武朝臣去泰山籌備封禪大典,並且下詔改年號為“元封”作為紀念。 祭祀泰山的禮儀隆重而嚴肅,從此漢武帝郊祀主神由五帝變為泰一,並且經常拜祭泰一神。 這件事之後公孫卿掌握了漢武帝夢想成仙的心理,更加大膽吹牛盡施小計,最後還是淒慘收場。 求仙的醜劇並沒有因為武帝的多次上當受騙而告終,而是老年時的巫蠱之禍才使得武帝從夢中驚醒,迷信是古代人類對客觀世界認知不夠、認識自然能力低下的產物,是相信星占、卜盆、風水、命相、鬼神的一種思想。 神仙思想是古代巫術、宗教、神話、禮俗、哲學、文藝等許多精神文化現象的核心,沒有這一思想,這些精神文化現象就不可能產生。 迷信思想是神仙學說的基礎,對於漢武帝來講神仙思想就是迷信思想的核心。 迷信的基礎是相信神仙、鬼怪、命運靈魂等超自然物質的存在,漢代迷信神仙的思想繼承前代而繼續發展,那些以傳播鬼怪、迷信為業的方士們異常活躍地進行著各種活動。 除了神仙方術盛行之外,漢代還存在著一股強大的思潮,即人們認為上帝是世間的主宰,掌管人間所有的事情,星辰日食都是上天對人類行為的指示。 在現在看來許多事情是封建迷信思想,而由於當時生產力和認識水平低下,人們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說,迷信便作為一種傳統的信仰由古代流傳了下來。 西漢初年,統治者把黃老學說中的“無為而治”作為統治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一方麵促進了道家思想的發展,另一方麵也為道家思想中迷信成分的擴大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漢代中期,董仲舒從陰陽家那裡汲取營養,對儒家學說進行了豐富和改造,大大加重了儒學中的神學色彩。 漢代迷信神仙的思想從幾任君王中都可以體現出來,漢高祖劉邦曾說“吾甚重祠而敬祭”。 除了帝王們對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祭祀與崇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禁忌、相術、卜盆巫術等其他迷信活動也尤為盛行。 禁忌是約定俗成的一種禁製,建立在相信神靈和巫術觀念基礎上,具有明顯的迷信色彩,在漢代無論大事小事都有禁忌。 相術是推測人的氣數、命運的一種迷信,從漢代開始相術成為了一門有其獨特理論體係的學問,同時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相術活動的人。 卜盆是自商周以來就大受重視的一種迷信活動,漢代也頗為盛行。 在16歲登基之前,漢武帝劉徹主要受兩種思想影響較大:一種是黃老思想,另一種是儒家思想。黃老思想是漢初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主要就是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休養生息,不擾民勞民,在此基礎上實行法治。 因此,無為而治和依法治國一直都是劉徹早期受到的思想教育。 關於儒家思想,劉徹主要得道於兩位老師:一是太子太傅衛綰,二是太子太傅王臧。 衛綰一生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位曾至宰相卻也一事無成。 王臧可謂是一帆風順,劉徹即位後還升為郎中令,工作乾得風生水起,並在武帝的支持下設立了儒家學堂。 可見武帝早期受到的儒家思想很深。 還有一件事對武帝的影響也很大,那就是之前被立為太子的栗妃之子劉榮被廢,而自己卻被立為太子,雖然這件事發生時劉徹隻有6歲,但是對於當時的他卻印象深刻,此件事中自己的姑母長公主和母親王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讓他對天命觀產生了疑惑。 什麼是天命? 到底有沒有天命? 這時,一個人物的出現解答了漢武帝的疑問,並且深深地影響了武帝的思想,這個人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肯定了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掌管著世間的一切事物,天能造萬物,星辰日月、冰霜雪花都是天所創造的,所以說天是有意誌的,天人相符。 董仲舒解釋了什麼是天命,認為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百姓都得順從天意,天下之人都得順從皇帝。 他的解釋從理論上將武帝長期的疑惑解開了,天命觀為武帝實施大一統、征服天下的理論基礎。 歷代的天命觀都把皇帝看成上帝的兒子,是與凡人不同的聖人。 在劉徹看來,帝王不僅是統治天的主宰,也能同上帝一樣與天同壽、長生不死,自己也可以回到天庭中去。 他的廣求神仙、欲學黃帝、封禪巡行、親尋蓬萊,甚至更為瘋狂的求仙舉動與濫殺人才與這一思想都有著緊密的關係。 為了找到海上的神仙,漢武帝派千萬人乘船浮海。 元封元年的一次封禪,車駕“周行萬八千裡”,所用的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巨萬計,所經過的郡國都要修橋修道,修繕宮殿,每次宴飲酒池肉林。 武帝自己修了一座行宮,並且命令諸侯王自己建造王邸。 為了迎候仙人,武帝下令廣造亭臺樓閣,破壞了農業經濟。 元光三年,黃河決口,洪水向東南侵襲巨野,有十六郡受災,武帝派人堵塞決口,但是又被洪水沖開。 大臣們紛紛向武帝建議:“江河的決口這是上天的事情不能夠通過人的力量強行得堵塞,這樣是不會順應天意的。” 漢武帝又征求了很多方士的意見,於是決定不再堵塞決口,任其自生自滅。 漢武帝的求仙,公孫卿起了最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元封二年,公孫卿又向54歲的漢武帝發表了一通議論:仙人是能夠見到的,但是皇上您來去太匆忙,所以沒能見到。 接著公孫卿第一次提出了仙人都喜歡居住在高樓上。 於是漢武帝在長安建造了甘泉宮,後來又在甘泉建造了更大的通天臺。 武帝準備了仙人所用的房屋用具,時刻等待著仙人的降臨,還命人擴建建章宮。 建章宮是完全可以和秦始皇阿房宮比肩的一大宮殿建築群,亭臺樓閣十分雄偉,尤其是建章宮裡的“井榦樓”高50餘丈,與其他樓觀皆車道相屬。 雖然說漢武帝的大興土木無疑是勞民傷財的舉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中國的古建築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這些金碧輝煌的宮殿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這無不展示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當時我們強大的國家實力。 漢武帝的求仙對當時的科技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於武帝的求仙心理使得方士有了可乘之機,想騙得漢武帝的信任就必須掌握所謂的科學知識。 如當時的方士欒大有讓棋子互相擊打的本事和能看出銅鏡年代的本事,少翁能讓武帝與死去的王夫人隔著帷幔相見。 公孫卿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識觀察天象,來騙取漢武帝相信巧遇仙人。 在當時,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騙術層出不窮,一方麵是為了滿足武帝的求仙心理,另一方麵也間接地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一方麵,武帝的神仙思想造就了一個龐大的方士集團。 方士不勞而食,專門以迷信活動為自己的能事,是西漢社會的一個大毒瘤,嚴重毒化了社會風氣。 在方士的推動下,神仙思想不斷發展,到王莽時已經出現了讖緯、災異說。 愚昧的人們接受神仙思想,並且代代相傳,受其害而不領悟。 另一方麵,使得神仙方術思想蔓延,後來東漢的道教吸納了神仙方術,方士們逐漸蛻變為道士,而在道士們的主導下,神仙思想與求仙活動仍不絕如縷,如大詩人李白就“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和武帝一樣,也做過一場神仙夢。 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 他們就和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 灌夫的父親是張孟,曾經做過潁陰侯灌嬰的家臣,受到灌嬰的寵信,便推薦他,官至二千石級,所以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 吳楚叛亂時,潁陰侯灌何擔任將軍,是太尉周亞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薦灌孟擔任校尉。 灌夫帶領一千人與父親一起從軍。 灌孟年紀已經老了,潁陰侯勉強推薦他,所以灌孟鬱鬱不得誌,每逢作戰時,常常攻擊叛軍的堅固的陣地,因而戰死在吳軍中。 按照當時軍法的規定,父子一起從軍參戰,有一個為國戰死,未死者可以護送靈柩回來。 但灌夫不肯隨同父親的靈柩回去。 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斬取吳王或者吳國將軍的頭,以替父親報仇。“ 於是灌夫披上鎧甲,手拿戈戟,召集了軍中與他素來有交情又願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幾十個人。 等到走出軍門,沒有人敢再前進。 隻有兩人和灌夫屬下的奴隸共十多個騎兵飛奔沖入吳軍中,一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殺傷吳軍幾十人。 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又飛馬返回漢軍營地,所帶去的奴隸全都戰死了,隻有他一人回來。 灌夫身上受重創十多處,恰好有名貴的良藥,所以才得不死。 灌夫的創傷稍稍好轉,又向將軍請求說:“我現在更加了解吳軍營壘中路徑曲折,請您讓我再回去。“ 將軍認為他勇敢而有義氣,恐怕灌夫戰死,便向太尉周亞夫報告,太尉便堅決地阻止了他。 等到吳軍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聞天下。 潁陰侯把灌夫的情況向漢景帝匯報了,漢景帝就任命灌夫擔任中郎將。 過了幾個月,因為犯法而丟了官。 後來到長安安了家,長安城中的許多顯貴沒有不稱贊他的。 漢景帝時,灌夫官至代國國相。 漢景帝後三年,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 漢武帝認為淮陽是天下的交通樞紐,必須駐紮強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調任灌夫擔任淮陽太守。 建元元年,又把灌夫內調為太仆。 建元二年,灌夫與長樂衛尉竇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竇甫。竇甫,是竇太後的兄弟。 皇上恐怕竇太後殺灌夫,調派他擔任了燕國國相。 幾年以後,又因犯法丟官,閑居在長安家中。 灌夫家中職累的資產有幾千萬,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為了在田園中修築堤塘,灌溉農田,他的宗族和賓客擴張權勢,壟斷利益,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 潁川的兒童於是作歌唱道:“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 灌夫閑居在家雖然富有,但失去了權勢,達官貴人及一般賓客逐漸減少。 等到魏其侯竇嬰失去權勢,也想依靠灌夫去報復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後又拋棄了自己的人。 灌夫也想依靠竇嬰去結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聲。 兩人互相援引借重,他們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間那樣密切。 彼此情投意合,沒有嫌忌,隻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喪期內去拜訪田蚡,田蚡隨口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恰值你現在服喪不便前往。“ 灌夫說:“您竟肯屈駕光臨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請允許我告訴魏其侯設置帷帳,備辦酒席,您明天早點光臨。“ 田蚡答應了。 灌夫詳細地告訴了竇嬰,就像他對田蚡所說的那樣。 竇嬰和他的夫人特地多買了肉和酒,連夜打掃房子,布置帷帳,準備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剛亮,就讓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候。 等到中午,不見田蚡到來。 竇嬰對灌夫說:“丞相難道忘記了這件事?“ 灌夫很不高興,說:“我灌夫不嫌喪服在身而應他之約,他應該來。“ 於是便駕車,親自前往迎接田蚡。 田蚡之前隻不過開玩笑似地答應了灌夫,實在沒有打算來赴宴的意思。 等到灌夫來到門前,田蚡還在睡覺。 於是灌夫進門去見他,說:“將軍昨天幸蒙答應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備辦了酒食,從早晨到現在,沒敢吃一點東西。“ 田蚡裝作驚訝地道歉說:“我昨天喝醉了,忘記了跟你說的話。“ 便駕車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氣。 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畢邀請田蚡,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話諷刺他。 竇嬰便扶灌夫離去,向田蚡表示了歉意。 田蚡一直喝到天黑,盡歡才離去。 田蚡曾經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 竇嬰大為怨恨地說:“我雖然被廢棄不用,將軍雖然顯貴,怎麼可以仗勢硬奪我的田地呢!“ 不答應。 灌夫聽說後,也生氣,大罵籍福。 籍福不願兩人有隔閡,就自己編造了好話向田蚡道歉說:“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耐嗎,姑且等待著吧!“ 不久,田蚡聽說竇嬰和灌夫實際是憤怒而不肯讓給田地,也很生氣地說:“魏其侯的兒子曾經殺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事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什麼他竟舍不得這幾頃田地?再說灌夫為什麼要乾預呢?我不敢再要這塊田地了!“ 田蚡從此十分怨恨灌夫、竇嬰。 元光四年的春天,田蚡向漢武帝說灌夫家住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 請求漢武帝查辦。 漢武帝說:“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 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錢並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賓客們從中調解。 雙方才停止互相攻擊,彼此和解。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王太後下了詔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 灌夫推辭說:“我多次因為酒醉失禮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來又和我有嫌隙。“ 竇嬰說:“事情已經和解了。“ 硬拉他一道去。 酒喝到差不多時,田蚡起身敬酒祝壽,在坐的賓客都離開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當。 過了一會兒,竇嬰起身為大家敬酒祝壽,隻有那些竇嬰的老朋友離開了席位,其餘半數的人照常坐在那裡,隻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高興。 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時,武安侯照常坐在那裡,隻稍欠了一下上身說:“不能喝滿杯。“ 灌夫火了,便苦笑著說:“您是個貴人,這杯就托付給你了!“ 田蚡不肯答應。 敬酒敬到臨汝侯灌賢,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又不離開席位。 灌夫沒有地方發泄怒氣,便罵灌賢說:“平時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女孩子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說話!“ 田蚡對灌夫說:“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尉,現在當眾侮辱程將軍,仲孺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將軍留有餘地嗎?“ 灌夫說:“今天殺我的頭,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將軍、李將軍!“ 座客們便起身上廁所,漸漸離去。 竇嬰也離去,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 田蚡於是發火道:“這是我寵慣灌夫的過錯。“ 便命令騎士扣留灌夫。 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 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並按著灌夫的脖子讓他道歉。 灌夫越發火了,不肯道歉。 武安侯便指揮騎士們捆綁灌夫放在客房中,叫來長史說:“今天請宗室賓客來參加宴會,是有太後詔令的。“ 彈劾灌夫,說他在宴席上辱罵賓客,侮辱詔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別監獄裡。 於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頭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親屬,都判決為殺頭示眾的罪名。 竇嬰感到非常慚愧。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獲釋。 田蚡的屬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來了。灌夫被拘禁,於是無法告發田蚡的秘事。 竇嬰挺身而出營救灌夫。 他的夫人勸他說:“灌將軍得罪了丞相,和太後家的人作對,怎麼能營救得了呢?“ 魏其侯說:“侯爵是我掙來的,現在由我把它丟掉,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再說我總不能讓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獨自活著。“ 於是就瞞著家人,私自出來上書給漢武帝。 漢武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竇嬰就把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 漢武帝認為他說得對,賞賜竇嬰一同進餐,說道:“到東朝去公開辯論這件事。“ 竇嬰到東宮,極力誇贊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而田蚡卻拿別的罪來誣陷灌夫。 田蚡接著又竭力詆毀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竇嬰思忖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便攻擊田蚡的短處。 田蚡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討論,腹誹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抬頭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窺測於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 於是漢武帝向在朝的大臣問道:“他們兩人的話誰的對呢?“ 禦史大夫韓安國說:“魏其侯說灌夫的父親為國而死,灌夫手持戈戟沖入到強大的吳軍中,身受創傷幾十處,名聲在全軍數第一,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別大的罪惡,隻是因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爭,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狀來判處死刑的。魏其侯的話是對的。丞相又說灌夫同大奸巨猾結交,欺壓平民百姓,積累家產數萬萬,橫行潁川,淩辱侵犯皇族,這是所謂'樹枝比樹乾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後果不是折斷,就是分裂。丞相的話也不錯。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決這件事吧。“ 主爵都尉汲黯認為竇嬰對。 內史鄭當時也認為竇嬰對,但後來又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漢武帝。 其餘的人都不敢回答。 漢武帝怒斥鄭當時說:“你平日多次說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下的馬駒,我將一並殺掉你們這些人。“ 於是起身罷朝,進入宮內侍俸王太後進餐。 王太後也已經派人在朝廷上探聽消息,他們把廷辯的情況詳細地報告了王太後。 王太後發火了,不吃飯,說:“現在我還活著,別人竟敢都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再說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現在幸虧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隨聲附和,假設皇帝死了以後,這些人還有可以信賴嗎?“ 漢武帝道歉說:“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辯論他們的事。不然的話,隻要一個獄吏就可以解決了。“ 這時郎中令石建向漢武帝分別陳述了竇嬰、田蚡兩個人的事情。 漢武帝派禦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竇嬰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別監獄裡。 元光四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同年十二月,竇嬰也被斬首棄市。 灌夫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麵奉承人。 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反而要想辦法去淩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人士,越是貧賤的,就更加恭敬,跟他們平等相待。 在大庭廣眾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人士們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愛打抱不平,已經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辦到。 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奸巨猾。 李陵年輕時擔任侍中、建章監。 善於騎馬射箭,對人有仁愛之心,謙讓下士,名聲很好。 漢武帝認為他具有李廣的風範,命他率領八百騎兵。 李陵曾深入匈奴二千餘裡,越過居延偵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順利返還。 後升為騎都尉,帶領5000名丹陽楚人勇士駐紮酒泉、張掖等地,教習箭術以防備匈奴。 幾年後,漢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征大宛,命李陵帶其五千兵馬隨後。 行至邊塞,武帝又詔令李陵,要他留下手下將士,隻率五百輕騎出敦煌,至鹽水,迎接李廣利回師,然後仍駐屯在張掖。 天漢二年,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武帝召見李陵,想要他為大軍運送糧草。 李陵來到武臺殿,向武帝叩頭請求說:“臣所率領的屯邊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奇材、劍客,力可縛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麵,到蘭乾山南邊以分單於兵力,請不要讓我們隻做貳師將軍的運輸隊。“ 武帝說“:你是恥於做下屬吧!我發軍這麼多,沒有馬匹撥給你。“ 李陵答道:“不須給馬匹,臣願以少擊多,隻用五千步兵直搗單於王庭。“ 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感便同意了,並詔令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 路博德以前任過伏波將軍,也羞於做李陵的後備,便上奏:“現在剛進秋季正值匈奴馬肥之時,不可與之開戰,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與他各率酒泉、張掖五千騎兵分別攻打東西浚稽山,必將獲勝。“ 武帝見奏大怒,懷疑是李陵後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書,於是傳詔路博德:“我想給李陵馬匹,他卻說什麼'要以少擊眾',現在匈奴侵入西河,速帶你部趕往西河,守住鉤營之道。“ 又傳詔李陵:“應在九月發兵,應從險要的庶虜鄣出塞,到東浚稽山南麵龍勒水一帶,徘徊以觀敵情,如無所見,則沿著浞野侯趙破奴走過的路線抵受降城休整,將情況用快馬回朝報告。你與路博德說了些什麼?一並上書說清楚。“ 於是,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三十天,到浚稽山紮營。 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手下騎兵陳步樂回朝稟報。 陳步樂被召見,陳說李陵帶兵有方得到將士死力效命,武帝非常高興,任陳步樂為郎官。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於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 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李陵領兵沖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 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 李陵揮師搏擊,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 匈奴軍敗退上山,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 單於大驚,召集左賢王、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 李陵向南且戰且走,幾天後被困在一個山穀中。 連日苦戰,很多士卒中箭受傷,三處受傷者便用車載,二處受傷者駕車,一創者堅持戰鬥。 李陵說:“我軍士氣不如前,又鼓不起來,是何原因?莫非是軍中有女人麼?“ 原來,軍隊出發時,有些被流放到邊塞的關東盜賊的妻女隨軍作了士兵們的妻子,大多藏匿在車中。 李陵把她們搜出來用劍殺掉了。第二天再戰,果然斬匈奴首三千多。 他們向東南方突圍,沿著故龍城道撤退,走了四五天,被大片沼澤蘆葦擋住。 匈奴軍在上風頭縱火,李陵也令將士放火燒出一塊空地才得以自救。 又退到一座山下,單於已在南麵山頭上,命他兒子率騎兵向李陵發起攻擊。 李陵的步兵在樹林間與匈奴騎兵拚殺,又殺匈奴兵數千,並發連駑射單於,單於下山退走。 這天李陵捕得俘虜,俘虜供出:“單於說:'這是漢朝的精兵,久攻不能拿下,卻日夜向南退走把我們引到塞邊,會不會有伏兵呢?'而許多當戶和君長都說:'以單於親率數萬騎兵攻打漢朝幾千人,卻不能把他們消滅,那以後將無法再調兵遣將,也使漢朝越發輕視匈奴。務必在山穀間再度猛攻,還有四五十裡才到平地,即使不能破敵,返回也來得及。'“ 這時,李陵軍處境更加險惡,匈奴騎兵多,戰鬥一整天不下幾十回合,匈奴兵又死傷二千餘人。 匈奴軍不能取勝,準備撤走。 恰逢李陵軍中有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被校尉淩辱而逃出投降了匈奴。 對單於說:“李陵軍無後援,並且箭矢已盡,隻有李陵將軍麾下和成安侯韓延年手下各八百人排在陣式前列,分別以黃白二色作旗幟,派精兵射殺旗手即可破陣了。“ 單於得到管敢,大喜,命騎兵合力攻打漢軍,邊打邊喊:“李陵、韓延年快降!“ 接著擋住去路猛烈攻打李陵。 李陵處在山穀底,匈奴軍在山坡上從四麵射箭,矢如雨下。 漢軍堅持南行,未等沖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萬支箭已全部射光,便丟棄戰車而去。 當時,還剩士兵三千多,赤手空拳的就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軍吏們也隻有短刀。 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狹穀,單於切斷了他們的退路,在險要處放下壘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進。 黃昏後,李陵換上便衣獨步出營,攔住左右說“:不要跟著我,讓我一個人去乾掉單於!“ 過了很久,李陵才回來,嘆息說:“兵敗如此,惟求一死!“ 軍吏說:“將軍威震匈奴,陛下不會讓您死,以後可想別的辦法回去,像趙破奴雖被匈奴俘獲,但後來逃回去,陛下仍以禮相待,何況對將軍您呢!“ 李陵說“:你別說了,我不戰死,不為壯士。“ 於是他要部下把旌旗都砍斷,把珍寶埋藏在地下。又扼腕道:“再有幾十支箭,我們足以逃跑了,可現在無武器再戰,天一亮就隻有束手待擒了。不如各作鳥獸散,還可能有逃回去報告陛下的人。“ 他令將士們每人拿上二升乾糧,一大塊冰,約定在邊塞遮虜鄣會合。 準備夜半時分擊鼓突圍,但鼓未響。 李陵與韓延年一同上馬,十多名壯士和他們一道沖出。 匈奴數千騎兵緊追,韓延年戰死,李陵長嘆:“我無臉麵去見陛下呀!“ 於是下馬投降了。 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內的僅四百餘人。 李陵兵敗之處離邊塞隻有百餘裡,邊塞把情況報告了朝廷,武帝想必李陵已戰死,就把他母親和妻子召來,要相麵的人來看,卻說他們臉無死喪之色。 後來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責問陳步樂,陳步樂自殺了。 文武百官都罵李陵,武帝以李陵之事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則說:李陵服侍母親孝順,對士卒講信義,常奮不顧身以赴國家危難。 他長期以來養成了國士之風。今天他一次戰敗,那些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點而不計其餘,實在令人痛心! 況且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敵人被打死打傷無數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來一起圍攻。 他轉戰千裡,矢盡道窮,戰士們赤手空拳,頂著敵人的箭雨仍殊死搏鬥奮勇殺敵,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 他雖身陷重圍而戰敗,但他殺死殺傷敵人的戰績也足以傳揚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贖罪以報效朝廷。 起初,武帝派李廣利率領大軍出征,隻令李陵協助運輸,後來李陵與單於主力戰鬥,李廣利卻少有戰功。 武帝認為司馬遷誣罔,是想詆毀貳師將軍為李陵說情,於是把他下獄施以腐刑。 很久以後,武帝悔悟到李陵是無救援所致,說:“李陵出塞之時,本來詔令強弩都尉接應,隻因受了這奸詐老將奏書的影響又改變了詔令,才使得李陵全軍覆沒。“ 於是派使者慰問賞賜了李陵的殘部。 李陵在匈奴一年後,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 公孫敖無功而返,對武帝說:“聽俘虜講,李陵在幫單於練兵以對付漢軍,所以我們接不到他。“ 武帝聽到後,便將李陵家處以族刑,他母親、兄弟和妻子都被誅殺。 隴西一帶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族為恥。 此後,有漢使到匈奴,李陵對使者說:“我為漢朝領步卒五千橫掃匈奴,因無救援而敗,有什麼對不起漢朝而要殺我全家?“ 使者說:“陛下聽說李少卿在為匈奴練兵。“ 李陵說;“那是李緒,不是我。“ 李緒本來是漢朝的塞外都尉,駐守奚侯城,匈奴來攻便投降了。 單於對他優禮有加,坐次在李陵之上。 李陵恨他為匈奴練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誅,便派人刺殺了李緒。 大閼氏要殺掉李陵,單於把他藏到北方去了,大閼氏死後才回來。 單於很看重李陵,把女兒嫁給他,立他為右校王,立衛律為丁靈王,他們都成了掌權的貴族。 衛律的父親本是長水胡人,但他卻在漢朝出生長大。 他同協律都尉李延年很好,李延年推薦他出使匈奴。 出使回來,恰逢李延年家被抄斬。 衛律害怕株連,就出逃投降了匈奴。他很受單於寵愛,經常侍於左右。 而李陵則住外邊,遇到大事才召入計議。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一向與李陵很好,就派李陵過去的好友隴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歸漢。 任立政等到匈奴後,單於置酒款待,李陵、衛律都在座。 他們雖見到了李陵,但不能私下講話,便用目光向李陵示意,又幾次把佩刀上的環弄掉,趁撿環時握住李陵的腳,暗示他可以回漢朝去。 此後李陵、衛律備牛酒慰問漢使,一起博戲暢飲,他們都穿著匈奴的服裝蓄著匈奴發式。 任立政大聲說:“漢朝已宣布大赦,國內安樂,陛下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輔政。“ 想用這些話使李陵動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李陵沉默不語,又不經意地摸著頭發說:“我已著胡服。“ 過了一會兒,衛律起身更衣,任立政說:“少卿,你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問好。“ 李陵說“:霍公與上官大人可好!“ 立政說“:他們請少卿回故鄉去,富貴不用擔心。“ 李陵小聲對任立政說:“少公,我回去容易,隻怕再次蒙受恥辱,無可奈何!“ 話未說完,衛律回來了,好像聽到了他們最後的話,說:“李少卿賢能之人,大可不必隻在一國居住,從前範蠡遍遊天下,由餘從西戎到秦國,今天還談什麼故國之類。“ 說罷告辭了。 任立政接著對李陵說:“你也有這個意思麼?“ 李陵說:“大丈夫不能反復無常,再次蒙羞。“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漢武帝為了加強皇帝的專製權力,在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官僚機構之外,另在宮中設立內朝。 主父偃在內朝備武帝顧問,對當時的政治頗有影響。 幾次上書,都能切中時弊。 他認為,漢初分封的諸侯國連城數十,還有相當的實力。 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 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這種情況對加強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 為加強中央集權,他向武帝建議,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加強了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