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也被稱為烏丸,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之一。 這個民族最初是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烏桓族與鮮卑族都曾經是東胡部落的一部分。 烏桓族的語言與鮮卑族的語言相近,都屬於突厥語係中的蒙古語族。 漢初東胡被匈奴襲破後,部分餘眾退保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北境大興安嶺山脈南端的烏桓山。 東胡以遊牧、狩獵為生,兼營手工業、粗放農業。受匈奴統治,東胡定期向匈奴繳納牛、馬、羊、皮張,逾時不繳,妻子和兒子被沒收為奴婢。 漢昭帝時,烏桓逐漸強大,匈奴也趁機數犯漢邊。 進入昭帝時代後,為了恢復元氣,漢朝的對外政策整體有所收斂。 但這種收斂與文景時代不同,現在的戰略優勢,已經在漢朝這邊,因此漢朝是遊刃有餘的。 武帝劉徹開啟大規模對匈奴戰爭之前,漢朝每年都要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以防備匈奴入侵。而現在,情況卻反了過來,匈奴每年都要在受降城一線部署重兵以防備漢朝(《資治通鑒》)。 公元前87年的冬天,匈奴入侵北方國境,殺略吏民;朝廷征募能征善射的士兵,屯田於張掖郡,派左將軍上官桀巡視北部邊疆。 後來,左穀蠡王在衛律等支持下繼位,稱壺衍鞮單於,改與漢通好,並釋蘇武歸漢。 不久,匈奴又發兵兩萬騎掠漢塞,昭帝派兵出擊,活捉甌脫王,從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張掖郡。 匈奴壺衍鞮單於怨恨烏桓為漢朝傾力偵察動靜,遣騎兵兩萬襲擊烏桓,烏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 昭帝遣度遼將軍範明友率軍出遼東,迎擊匈奴軍,匈奴撤兵。 範明友於是遵從霍光“兵不空出,即後匈奴,出擊烏桓”的籌劃,乘烏桓遭匈奴襲擊之機,驅兵直奔烏桓,一舉擊殺其烏桓三名首領並部眾六千餘人,得勝還師。 之後,烏桓再次發兵犯幽州,範明友率軍出擊,再次擊退烏桓。 隨後,昭帝調整北方防務,縮減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並招募郡國民眾修築防禦工事。 漢武帝劉徹駕崩後,西南部分地區開始不服漢朝統治,多次發生反叛。 益州等地二十四邑夷民反漢,漢昭帝遣水衡都尉呂破胡,率軍迅速將其平息,劃分河內歸屬冀州、河東歸屬並州。 西南姑繒、葉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漢,昭帝復命呂破胡率軍征討。 由於呂破胡此次未能迅速進抵益州,致益州太守被殺,死傷四千餘人。 為平定反叛,西漢朝廷又命漢朝將軍王平、田廣明率部征討,並調句町侯毋波的親兵武裝配合,至始元五年秋,漢軍捕斬夷民三萬餘人,虜獲牲畜五萬餘頭,遂平益州郡,鉤町侯毋波斬首捕虜有功,封為句町王,封邑句町國,享受國縣並置的特殊待遇。 武帝晚期,因對外戰爭、封禪等造成國力嚴重損耗,發布《罪己詔》,及時扭轉了對國內外的方針政策。 而昭帝延續了武帝末期與民休息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並躬耕於鉤盾弄田、上林苑,示民從事農桑,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為了減免窮困百姓的負擔,昭帝多次頒布了減免田租、口賦及其他雜稅的詔令,凡遇郡國遭受水旱及地震災害,當年租賦徭役皆免,廢除了律外苛稅。 同時,采納鹽鐵之議時,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免去酒類專賣官吏;並罷不急之官,體民間疾苦。 在昭帝一係列措施下,漢武帝奢侈無度、連年征戰所導致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形勢終於得以顯著扭轉。 北方邊境,昭帝一方麵加強北方戍防,多次擊敗進犯的匈奴、烏桓等,另一方麵重新與匈奴和親,並派使者要求放回蘇武等人,以改善雙方的關係。 西南邊境,加封鉤町侯毋波為句町王,使其掌管封地句町國,以穩定西南的政局穩定。 西域方麵,因龜茲、樓蘭聯合匈奴,殺漢使官,元鳳年間,派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問責,使龜茲王和樓蘭王服罪,並於龜茲斬殺了匈奴使者。 漠南之戰,匈奴雖在右翼取勝,但整體仍是失敗的。 單於伊稚斜戰前機關算計,沒想到最後還是吃了狡猾漢人的虧,全軍共損兵近兩萬人且不說,就連自己的大後方也被一無名小輩霍去病給端了去,而且還讓他失去了好幾個高官與長輩。 這虧,吃的太窩火了。 還好,有失必有得。 伊稚斜此戰最大的收獲,就是全殲了漢軍右翼三千騎兵,給漢常勝將軍衛青以前所未有之挫折。 更為重要的是,他收降了趙信這個寶貝疙瘩。 老漢奸中行說年紀已經很大了,知道的又是些文帝時的老情報,這家夥沒多少利用價值了。 可趙信不同,此人在漢為官多年,且又是在漢軍高層任職,一定掌握了很多漢朝最新機密。伊稚斜決定重用他。 伊稚斜要讓劉徹看看,不是隻有你才會用人的,本單於也很會用人。 你不是封衛青為大將軍萬戶侯麼? 本單於封趙信為自次王,也就是僅次於單於的王。 你不是把姐姐長平公主嫁給衛青了麼? 本單於也把姐姐嫁給趙信。 可惜趙信沒個漂亮的姐姐趙子夫,否則本單於也多娶個女人又何妨? 果然,趙信做了匈奴的衛青,一時名利雙收,人財兩得,心中頓時有了知遇之恩感銘五內的動人情懷,他不由激動的淚流滿麵,趕緊給伊稚斜出了個鬼主意。 趙信,匈奴人,本是匈奴小王;後來戰敗投降漢朝,改名趙信,被封為翕侯。 在漢武帝時期的多場戰爭中立過戰功。 後來又因兵敗,又復降匈奴,為自次王。 漢武帝元朔三年,軍臣單於死,其弟伊稚斜單於繼位,軍臣單於太子於丹恥屈其下,逃奔於漢。 漢封之為陟安侯。伊稚斜單於因怨漢收納於丹,屢遣兵至代郡、雁門、定襄、上郡等地寇掠。 而右賢王又以漢略其地,也屢將兵侵襲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南的漢朔方郡。 時漢方強盛,兵精將廣,遂決定出兵反擊,漢武帝元朔五年,漢使衛青、蘇建、李沮、公孫賀等將兵10餘萬人擊右賢王,右賢王敗,損失男女15000餘人,裨王10餘人,牲畜不計其數。 元朔四年,漢庭復乘勝發兵出定襄北征。 雙方發生鏖戰。 漢軍雖取得了斬殺19000餘人的戰績,但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所率3000餘騎,幾乎全軍覆沒。 趙信被迫投降匈奴。 伊稚斜單於得到趙信後,以其在漢軍久,熟悉漢地軍情,遂封之為“自次王“,又妻以己姊,企圖利用他共同對付漢軍。 趙信教伊稚斜離開陰山地區,徙居漠北,以誘疲漢兵。接著,於元朔五年又發兵侵犯上穀。 元狩二年,漢庭為摧毀匈奴貴族勢力,令驃騎將軍霍去病、合騎侯公孫敖、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分別自隴西、北地、右北平三郡出擊。 霍去病部於焉支山、居延、祁連等地與渾邪王、休屠王部相遇,大敗其眾,俘斬38000餘人,又擒獲單桓、酋塗王、稽沮王、單於閼氏、王母、王子、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百數十人。 伊稚斜怒,欲召誅渾邪王和休屠王。 渾邪王、休屠王懼,共謀歸附於漢。 不久休屠王後悔,渾邪王將其殺死,將眾4萬餘人降漢。 漢封之為瀑陰侯,置其眾於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塞外,設“五屬國“。 元狩三年,遭漢庭和部眾(渾邪王降漢)連續打擊後的伊稚斜單於,更加惱怒,各遣兵數萬,分道進攻右北平和定襄。 元狩四年,漢庭令衛青、霍去病分別領5萬騎北越沙漠出擊。 伊稚斜遵照趙信計謀,置精兵於漠北,以逸待勞。 衛青部出定襄千餘裡,與單於兵相遇。漢軍以武剛車環陣結營,縱兵5000擊單於。 時值日暮,飛沙揚塵,漢軍遂橫張兩翼合圍。 單於見漢兵精馬壯,自度不能勝,率親隨數百名潰圍遁。 漢軍追殺200餘裡,直抵真顏山蒙古國杭愛山南麓趙信城而返。 霍去病部則自代郡出塞,奔馳2000餘裡,與左賢王接戰,亦獲全勝,擊殺7萬餘人。 經過這次失敗,匈奴勢力從此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帶。 那就是:以退為進,退一步海闊天空。 趙信給伊稚斜分析:這漢匈打仗各有優勢劣勢。 首先說劣勢,漢打匈奴的劣勢是距離太遠成本太大,不經耗;而匈奴的劣勢是人口基數太小,由於草原氣候惡劣經濟不穩定,匈奴之人口數目不足漢朝一個大郡,經濟總量不如漢朝三兩個名城,不經打。 接著說優勢,漢朝的優勢是什麼? 人多,錢多,兵精糧足。 匈奴的優勢是什麼? 地廣,馬多,機動靈活。故我大匈奴決不能跟漢朝硬拚實力,要拚就拚地利。 伊稚斜皺起了眉頭:自次王的看法我很認同。但如今漢軍已經有了深入草原長途作戰的經驗,這幾仗我們打得都不是很好。你說要發揮地利優勢,這談何容易。 趙信神秘的笑了:漢軍已能深入草原了這沒錯,但深入大漠呢? 伊稚斜一下子跳了起來:你是說,我們退往漠北…… 沒錯,這就是趙信的計劃,釜底抽薪壯士斷腕的計劃。 所謂大漠,就是今天常被提到的大戈壁,其範圍很廣,是一片包括蒙古國南部和中國內蒙古北部的大荒漠,東西最長處約為兩千公裡,南北最長處約為一千公裡,麵積達150萬平方公裡。 趙信的計劃,就是將匈奴單於部主力全撤到大漠以北的外蒙草原和森林地帶,等待時機再越漠南侵。 漢軍如果不死心,非要絕漠窮追,那麼大漠裡的漫漫風沙,就是其葬身之地,就算他們千辛萬苦穿過大漠,那也必成強弩之末了,到時匈奴以逸待勞,誰勝誰負還用多言麼? 用廣闊的戰略空間,將匈奴軍隊的機動性發揮到極致。 顯然,這是一個陰險的計劃,也是一個無奈的計劃。 但伊稚斜不得不聽從,因為連番大敗之下的匈奴,畜產已損失近三分之一,軍隊也損失了近七分之一,不能再跟漢朝耗下去了。 繼續留在漠南那就是等死,隻有大漠盡頭才是他們的生機。 於是,匈奴單於部軍民共數十萬人,集體離開了他們繁衍生息的家園,用車馬載著他們的帳幕與家當,從陰山北麓的單於庭一路向北,越過一個又一個的戈壁荒漠,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回到他們原先的漠北家園。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場悲壯的大遷徙,與安土重遷的農耕民不同,作為遊牧民,匈奴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原來的地方不行了,水草吃光了,或者遇到任何的發展瓶頸,他們都會輕鬆的一走了之,到新的地方去重新開始生活;而一旦危機解除,資源再生,或者時機合適,他們又會很輕易的殺回來。 關鍵匈奴人的機動性太強了,大漠根本阻擋不了他們,隻能阻擋漢人。 所以趙信此策,亦不失為一個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的妙招,就看漢朝如何接招了。 是追入漠北繼續乾呢? 還是也養精蓄銳等機會? 那就看漢武帝怎麼決策了。 其實匈奴為戰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漢朝又何嘗不是如此。 關鍵是劉徹這人太大方了,每一次勝利,就是流水般花錢的開始。 如閃擊右賢王一戰與漠南一戰,漢軍將士共斬獲首虜共三萬四千餘人,這些有功將士武帝每個人都要賞,結果前後竟賞了黃金二十多萬斤。 要知道當時漢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四五十萬金。 於是光這一項,帝國的國庫就空了一半。 這還沒完,歸降的數萬匈奴人所有吃穿住用,全由漢朝政府供給。 元鳳四年,昭帝再次派遣傅介子前往樓蘭,傅介子以發放漢廷賞賜為名,攜帶黃金錦繡至樓蘭,於宴席中斬殺樓蘭王安歸,另立在漢樓蘭質子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於扜泥城,成功解決了西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