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部:紙醉金迷 第三十一章 皇帝很脆弱(1 / 1)

漢朝四百餘年 秋月銀杏 11086 字 8個月前

袁安,汝南郡汝陽縣人,東漢名臣,初任汝陽縣功曹,後以孝廉獲舉,升為陰平縣長、任城縣令。   他禦下極嚴,能使官民畏愛。漢明帝時,屢遷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號嚴明,斷獄公平。   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後歷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職。   漢和帝時,竇太後臨朝,外戚竇憲兄弟掌權,民怨沸騰,袁安不畏權貴,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書,彈劾竇氏種種不法行為,為竇太後忌恨。   在是否出擊北匈奴的辯論中,袁安與司空任隗力主懷柔,反對勞師遠涉、徼功萬裡。   為此問題,他免冠上朝力爭達十餘次。   永元四年,袁安逝世。   袁安的後代繁榮興盛,與弘農楊氏並為東漢“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袁安年輕時繼承祖父的學問,為人很莊重、有威信,被州裡人敬重。   最初擔任縣裡的功曹,有一次,袁安帶著檄文到州從事那裡辦公,從事托袁安捎封信給縣令,袁安說:“您是為公事,自有郵驛替您傳送;如果是私事,就不應找我功曹。“   便辭謝不肯接信,從事有些害怕,就沒有拜托他。   後來,袁安被舉薦為孝廉,先後擔任陰平縣長和任城縣令。   他所任職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既畏敬又愛戴他。   永平十二年,楚王劉英謀反案交給楚郡核實。   次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推薦袁安辦理此案,認為他能處理復雜的案件,明帝任命袁安為楚郡太守。   當時受劉英供辭牽連被關押的有幾千人,明帝大發脾氣,而辦案人急於定案,嚴刑威逼不少人招供,誤判死罪的很多。   袁安到郡裡後,先不進衙門,而到監獄去,審理那些無沒有明顯證據的,逐一上報,讓他們出獄。   府丞掾史都向袁安叩頭力爭,認為但凡是附和劉英的,按法律都與劉英同罪,袁安不同意。   他說:“如果不合律例,我負全責,不連累你們。“   於是分別一一上報。   明帝感動之下覺悟,當即同意袁安的請求,因此被釋放出獄的人有四百多家。   永平十四年,袁安被征召任河南尹。   袁安任河南尹時,政令非常嚴明,但他從來沒有因賄賂罪來審訊人。   他常常說:“但凡做官的人,高一些就希望擔任宰相,下低一些也希望能擔任州牧太守,在聖明之世禁錮人才,這是我不忍心去作的事。   “聽到這話的人,都很感動,並勉勵自己要廉潔奉公。   袁安在職十年,京師雒陽的政紀很整飭,他的名聲深得朝廷看重。   建初八年,袁安升任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說:“北匈奴已與我們和親,可是南匈奴又去搶劫他們,北單於說大漢欺騙他們,想進犯邊疆。   臣認為應該將俘虜發還北匈奴,借此來安慰他們。“   章帝下詔召集百官到朝廷商議,公卿們都認為夷狄狡詐,貪心不足,得到俘虜以後,還會妄自誇大,不能開這個例。   袁安卻說:“北匈奴派使者進貢請求和親,還把被擄去的人歸還大漢,這說明他們害怕大漢聲威,而不是先違背條約。   孟雲以大臣的身份守衛邊疆,不應對夷狄不講信用。   讓俘虜回去,足以表明中國對他們的寬大,而使邊境百姓得到安寧,這真是太好了。“   司徒桓虞也改變主意聽從袁安,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等人都恨袁安。   鄭弘還大聲激怒桓虞說:“但凡是主張釋放俘虜的,都是對陛下不忠。“   桓虞當場叱責他。   第五倫和大鴻臚韋彪都惱怒得臉上變了顏色,司隸校尉把所有情況奏明章帝,袁安等都把印綬交給章帝請罪。   章帝下詔道:“議政時間很長,說明各人看法不同。   朝廷大事應該多聽議論,計策靠大家商定。   說話時態度中正和稅,符合禮節,固然很好;   但遇事不敢吱聲,絕對不是朝廷的福氣,你們有何過錯值得引咎自責的呢?   還是把帽子戴上,鞋子穿上吧!“   最後,章帝還是聽從了袁安的建議。   元和三年五月,袁安接替告老致仕的第五倫擔任司空,又代替桓虞擔任司徒。   章和二年二月,漢和帝劉肇即位,因和帝年幼,便由竇太後臨朝聽政。   太後的兄長車騎將軍竇憲上疏請求北擊匈奴,袁安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以及九卿一起到朝廷上書勸阻,認為匈奴沒有進犯邊塞,無故出兵遠征,耗費國家錢財,邀功於萬裡之外,這不是應有的國策。   眾人連上幾封書都被扣住沒有上報。   宋由有些害怕,不敢聯連名上書了,而那些卿相也漸漸不吱聲了。   隻有袁安與任隗仍堅持正道,毫不退讓,甚至摘掉帽子到朝廷力爭十次以上。   竇太後還是不聽,大家都替袁安捏了一把汗,但袁安還是鎮定自如。   竇憲已經出兵,他的弟弟衛尉竇篤、執金吾竇景各仗自己的權勢,公然在京師放縱其爪牙攔路搶劫財物。   竇景又擅自派人乘驛馬散發檄文到邊境各郡,調集騎兵突擊隊和射手有本領的,命令漁陽、雁門、上穀三郡各派官吏將他們送到竇景住地。   有關官員害怕,沒敢說半個不字。   袁安就彈劾竇景擅自調集邊防軍,驚擾官吏百姓,府尹不待符信而聽從竇景安排,應該殺頭示眾。   又上奏彈劾司隸校尉鄭據、河南尹蔡嵩討好依附貴戚,沒有堅持正義,請求將他們罷免,並依法治罪。   這些奏折都被扣住沒有上報。   而竇憲、竇景更加專橫,在各名都大邑布置他們的親信,都向官吏百姓征收賦稅,收取賄賂,其餘州郡也都望風仿效。   袁安與任隗一道檢舉那些二千石府尹,以及與之牽連降級罷官的有四十多人,竇氏黨羽懷恨在心。   但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竇氏也沒有辦法加害他們。   當時竇憲又出兵駐武威。   永元元年,北單於被耿夔所攻破遠逃,塞北一時間無人管轄,匈奴餘部不知歸誰統領。   竇憲每天誇耀自己的功績,想用恩惠與北匈奴餘部搞好關係,於是上書請求立投降的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於,設中郎將領護,像過去立南單於那樣。   和帝將此事交給公卿討論,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光祿勛耿秉等十人同意。   袁安與任隗上奏認為“光武帝招撫懷柔南匈奴,並不是讓他永遠安居內地,而是一個權宜之計,是出於想讓他們去抵抗北匈奴的緣故。   如今北方已經安定,應該讓南單於回到北邊去,一起領導投降的群眾,不必再立阿佟來增加國家的負擔。“   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贊同袁安的意見。   事情上奏,沒有及時決定。   袁安害怕竇憲一意孤行,於是單獨上密封奏章,認為立阿佟失信於南單於,會進而失信於其他的外族。   而且會使烏桓、鮮卑懷恨在心。   而如果再立阿佟的話,那支出的費用必須加倍,就會讓國庫空虛,而不是處理國家大計的好辦法。“   和帝下詔讓群臣討論。   袁安又與竇憲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竇憲仗恃自己的權勢,言詞驕傲,揭人之短,甚至惡言罵袁安,提出光武帝誅殺大司徒韓歆、戴涉的例子來威逼袁安,袁安始終寸步不讓。   最後竇憲還是立了匈奴降將右鹿蠡王於除健做了單於,他不久就反叛了,正像袁安預計的那樣。   永元三年正月,和帝加元服,竇太後命袁安為賓,賜他束帛、乘馬。   袁安認為天子幼弱,外戚當權,每次上朝,和公卿談到國家大事,沒有不痛哭流涕的。   從天子到大臣都依仗他。   永元四年月十四日,袁安去世,群臣都感到非常痛惜。   數月後,竇氏垮臺,和帝開始親政,回想以前議論國事的正反兩派的情況,於是拜袁安的兒子袁賞為郎。   堅鐔,字子伋,潁川襄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原為王莽政權官吏,後來投奔劉秀,隨同光武帝平定河北,鎮壓大槍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稱帝後,拜揚化將軍,封?強侯。   從軍圍攻洛陽,堅守南陽郡,參與平定鄧奉之亂,遷左曹,封合肥侯。   地皇四年九月,王莽政權敗亡,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改元更始,並把京都遷往中原重鎮洛陽。   劉玄稱帝之後,河北各州郡都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劉玄令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鎮慰河北諸州郡。   劉秀到了河北之後,廣納人才。   這時,有人向劉秀舉薦堅鐔,劉秀因而召見。   因為堅鐔有擔任郡縣吏員的經歷,劉秀署堅鐔為主簿。   不久,拜堅鐔為偏將軍。   此後,堅鐔率軍跟從劉秀參加了平定河北的戰爭。   劉秀消滅割據邯鄲的王郎等人之後,仍有大小數十支農民軍在河北地區堅持鬥爭,成為劉秀占據河北的主要障礙。   劉秀遂在黃河以北廣大地區與各部農民義軍展開一場大規模作戰。   更始二年秋,堅鐔隨劉秀首先進攻活動於郫、清陽、博平的數十萬銅馬軍。   相持月餘,擊潰銅馬軍。   隨後又在蒲陽與銅馬、高湖、重連聯軍決戰,各部農民軍大敗而降。   隨後堅鐔又隨劉秀的軍隊擊潰了聚集在射犬聚一帶的赤眉別帥、青犢、大彤、上江、鐵脛、尤來、五幡等部10餘萬義軍。   更始三年正月,劉秀督率諸將向北追擊尤來、大槍、五幡等部農民軍,在元氏大破之,堅鐔擊破大槍農民軍於盧奴。   劉秀回薊都之後,再派遣堅鐔與耿弇、吳漢、景丹、蓋延、朱佑、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王霸、陳俊、馬武十三將軍,追擊農民軍殘部到潞東,到平穀縣。   再戰,斬首一萬三千餘級,於是窮追於右北平郡無終縣、土垠之間,到俊靡而還。   建武元年六月,劉秀稱帝,拜堅鐔為揚化將軍,封?強侯。   劉秀稱帝後,決定首先奪取洛陽,為削平群雄,統一天下作準備。   建武元年七月,劉秀派耿弇、陳俊屯軍五社津,派吳漢為大司馬,統率堅鐔、岑彭、王梁、朱佑、萬修、賈復、劉植、侯進、馮異、祭遵、王霸等十一員將領圍攻洛陽。   當時鎮守洛陽的是更始皇帝劉玄的大司馬朱鮪,朱鮪曾參殺劉秀哥哥的事件,因此固守不降。劉秀的部隊攻城數月不下。   圍呆日久,更始部隊軍心不穩,朱鮪任命防守東城門的部將決定投降,私下裡與堅鐔達成協議,於一日清晨打開上東門。   堅鐔與建義大將軍朱佑乘機率軍而入,與聞訊趕來的朱鮪部隊在武庫相遇,雙方大戰,殺傷很多,直到早餐時終因不能擊破敵軍,撤兵回營。   堅鐔、朱佑雖然沒有攻破洛陽,但朱鮪對部隊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失去了死戰的決心,隨後劉秀派岑彭勸降,朱鮪最終投降。   占領洛陽之後,堅鐔率軍進攻內黃,順利占領了內黃。   建武二年春,堅鐔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佑、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隨大司馬吳漢,在鄴東漳水共同攻擊檀鄉農民軍,大破敵軍,收降了十餘萬人。   建武二年,堅鐔與右將軍萬修奉命攻略南陽各縣,而堵鄉人董欣在宛城造反,俘獲南陽太守劉驎。   堅鐔就引軍赴宛,自選敢死隊乘夜登城樓,斬關而入,董欣於是棄城逃回堵鄉。   當時,劉秀屬下將領鄧奉因為不滿大司馬吳漢縱兵掠奪他的故鄉新野,也舉兵造反,攻破了吳漢。   這時萬修因病去世,堅鐔孤獨無援,南麵要拒鄧奉,北麵還要擋住重整兵力的董欣,因為道路為叛軍阻塞,部隊的糧食給養也斷絕了。   在與劉秀斷絕聯係一年多的時間裡,堅鐔孤軍奮戰,兵少糧缺,他與士卒共勞苦,一起靠野菜充饑,每戰輒身先士卒,先當矢石,身上三處受了傷,以此才使部隊避免潰散殲滅的命運。   建武三年,劉秀親自率軍征討南陽,堅鐔與岑彭裡應外合,剿滅了鄧奉、董欣之亂。   戰後,劉秀任命堅鐔為左曹,經常跟從征伐。   建武六年,劉秀封堅鐔為合肥侯。   建武二十六年,堅鐔去世。   這哥兒們是個手掄板斧,攻城必先守城必堅的猛人。   本來在王莽陣營討生活,過得並不稱心,待得劉秀到河北拉桿子後,聽說有這麼一號猛人尚沒著落,立刻拉來入夥,遂你情我願地成為劉秀帳下一員猛將。   之後跟著劉秀打怪升級,如秋天裡肅殺的危星,將一個個農民軍山頭打爛削平。   在洛陽,他第一個殺進城去。   在南陽,他又以敢死隊長的身份第一個殺進城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打下了南陽治所宛城,還孤軍堅守南陽一年有餘,成為劉秀反攻的堅定內應。   他人如其姓,所至之處,堅城為開,守城必堅。   在受封淮上後,他獨重合肥,將其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湯的堅城,澤及子孫四代,安享百年尊榮。   他就是左曹、合肥侯堅鐔。   這哥兒們在二十八將中的戲份著實不多,卻有個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   首先他的堅姓就很稀缺,堅的繁體“堅”是會意字,上半部的“臤”像一個人以手拉著奴隸(臣),下半部的“土”代表極堅硬的夯土,合起來就是驅使奴隸加固城壘。   聰明的古人賦予“堅”字美好的寓意,希望人們居住的城市都能變成固若金湯的堅城。   作為姓氏,堅姓源於魯昭公姬稠。   這哥兒們的魯侯當得很憋屈,受到權臣季孫氏的操控,非常不甘心。   於是,記仇的魯昭公就發兵討伐季孫氏,哪知道,卻不是季孫氏的對手,隻能逃到國外當寓公,最後客死異鄉。   他的嫡子倒是可以繼續快快樂樂地當傀儡,其他兒子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隻好自立門戶。   魯昭公打仗不行,生孩子的本事卻很強,哪怕是當寓公期間,也沒落下造人,愣是生了一堆沒有繼承權的侯二代,這些家夥倒人不倒架,都以公某氏傳家,其中居住在堅邑的一支後裔就以公堅為氏。   公堅氏的攻堅能力其實一點也不強,發展到東漢初年也沒有幾個人丁,典型的門衰祚薄。   後來,公堅氏乾脆改姓堅,希望能夠越簡單越幸福,早日光耀門楣。   在兩漢之交,老堅家終於冒出個猛人,有了些生氣。   同時,鐔也可指劍。   因此堅大哥就不得不改名叫堅鐔了。   筆者寫雲臺宿將的目的還是想讓人民群眾更多了解東漢初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當然不能違拗人民群眾的意願了。   堅鐔的最後官爵是左曹加合肥侯,上應的是二十八宿的危日燕。   危日燕居玄武尾部,也代表肅殺之星,倒是與他手掄大斧斬將奪旗的猛男形象很契合。   不過,因為居於尾部,象征戰場上的殿軍,常有傾覆之危,這也是星名“危”的由來。   這個勇而危的猛人,因為忠誠任事,深得劉秀器重,得以常伴左右,最終功成名就。   堅鐔字子伋,生年不詳,穎川襄城人。前期的履歷基本空白,今天能知道的隻是,他曾在王莽政權任過基層小吏,沒有啥作為,而且還辭職了。   不過,憑著他的勇武,倒是賺下了些人脈,令坊間不時傳出好評。   直到王莽敗亡後,劉秀在公元23年十月,舉著更始政權行大司馬事的節杖,開始涉足河北州郡,堅大哥的人生才開始華麗轉變。   劉秀深知人才重要,進入河北後就開始廣納人才。   不過,因為當地人對劉秀並不了解,肯來投效的寥寥無幾。   有人向劉秀舉薦堅鐔,說其是個猛而可用的大將,劉秀命人請堅鐔前來相見。   很快,堅鐔應約而至。   由此可以看出,堅鐔當時離劉秀並不太遠,也一直渴望有個相中自己的伯樂出現。   兩人相見談得很投機,堅鐔展示了自己的武勇與忠直,讓劉秀很欣賞。   劉秀認為,堅大哥當過郡縣小吏,熟悉官場運作,比那些臨時召集的菜鳥強多了。   此時,劉秀原裝主薄馮異的主要任務已改為招兵買馬,實在分不開身,劉秀索性就讓堅鐔先在身邊歷練一下。   於是,堅鐔獲得了投效劉秀後的第一份工作——主簿。   老實說,堅鐔的秘書長當得並不趁手,這一點劉秀也看出來了,就立刻給他調崗,任命其為偏將軍,這下堅大哥長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整天在領導跟前伺候了,作為一個猛男,還是上陣掄斧子帶頭砍人來得爽!   就這樣,堅鐔馬不離鞍,人不離斧,跟著劉秀在艱難中起步,走上了一條打怪升級的光明大道。   公元24年秋,堅鐔隨劉秀進攻活動於郫、清陽、博平之間的超級流竄犯銅馬軍。   作為河北一帶最大的兄弟夥,銅馬軍兵至數十萬,雖然其中拖家帶口的醬油瓶比較多,但是,矬子裡麵拔將軍,總能找出數萬精銳的。   劉秀率領堅鐔等將,和銅馬軍血拚月餘,終於擊潰了銅馬軍,之後堅鐔等人率軍追擊,又與其殘部及高湖、重聯等軍決戰蒲陽,最終搞定了銅馬軍。   數以萬計的銅馬軍換上新馬甲成為漢軍,讓劉秀的軍力得到了大補充。   劉秀也因此獲得了個“銅馬帝”的諢號。   後世的曹操通過消化青州黃巾軍擁有了自己的嫡係部隊,也算正經傳承了光武遺風。   再接再厲的堅鐔,又隨劉秀擊潰了盤踞射犬聚一帶的赤眉別部以及青犢、大彤等部的十餘萬義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然後就是追擊,追擊,再追擊。   在這一路狂追中,堅鐔率軍在盧奴一帶擊破大槍農民軍,雄辯地告訴世人,耍大槍的絕對乾不過玩大斧的!   之後,劉秀又派堅鐔和戰友們組團追殲那些河北綠林英雄,十三條好漢齊刷刷地揮軍進擊,在當時人煙稀少的冀東平原上掃蕩農民軍殘部,一直追到右北平郡的俊靡縣才振羽而還。   因為馬快斧狠,在公元25年六月劉秀稱帝後,堅鐔受封揚化將軍,晉爵?強侯。   手拿大斧去宣揚教化,漢人的血性就是夠強夠猛,這與“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看著就很漢朝。   掄著大斧可以教化農民軍,也可以敉平更始叛軍。   讀者大大會說,怎麼能這麼說呢?   劉三哥從前不是更始帝的蕭王嗎,怎麼一轉臉就把人家更始軍說成叛軍呢?   一句話,這是政治的需要,而且堅鐔掄著大斧殺向洛陽時,更始帝的好日子已是屈指可數了,說叛軍也不況外。   在登基一個月後,劉秀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大司馬吳漢,統率漢軍戰力最強的十一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圍攻洛陽。   堅大猛人自然少不了大斧子的乾活,高高興興地加入了圍城戰的行列,與劉秀發小朱祐搭檔進攻東門。   此時洛陽的統帥正是劉秀的殺兄仇人朱鮪。   朱鮪這個人是綠林大佬,能力較強,對劉玄的事也很上心,可是麵對來勢洶洶的雲臺諸將,他沒勇氣殺出城去血拚,隻能縮在城中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