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琛聽說陛下已經等候多時,立即在門口整理衣冠,準備進入禦書房覲見。 這時候,馮保太監以一副“既然我們是熟人,又收了你的銀子,便再送你一個額外服務”的態度,拱手對門口那個年齡更老些、更威嚴的老太監小聲道: “乾爹,這賈潤貞是兒子的恩人,第一次進宮麵聖,不知深淺,今天日裡的情況兒子已經大致告知了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請乾爹提點提點。” 賈琛瞬間明白,眼前這個老太監便是權傾宮城的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 在原著中,他到寧國府小坐片刻,便賣給賈蓉一個龍禁尉的編製。 而且當時說是有2個編製在同時出售,另一個已經以1500兩的價格賣給了襄陽侯的兄弟老三,還有一個已經與永興節度使馮胖子達成交易意向,打算賣給他兒子,隻是還沒有付錢。 然後現場給了賈珍一個友情價,以1200兩的價格,把這個五品龍禁尉的編製賣給了賈蓉。 這個生意原本是戶部的業務範圍,這種事他都能插一腳,並且賈珍問銀子送哪裡的時候,他也很自信地說送他府上。 由此,足見這個老太監的權力之大。 此刻,戴權瞇了瞇那幽深冷厲的眼眸,上下打量了賈琛一番,然後湊近,小聲道: “倒也沒有什麼,隻是剛才陛下已經與錦州節度使袁崇法敘過話,現下袁大人已經去永壽宮太上皇那邊敘話去了。隻怕過一會,待陛下與你敘話畢,太上皇那邊也會召你過去。” “快進去吧,再耽擱下去,陛下該急了。” 其實也就兩句話的功夫,不過幾息之間,並未耽誤太久。 所謂禦書房,實際也是一個大套間的格局。最外側一間是寬敞的宮殿,比不上大明宮,但召集內閣重臣和其他高級官員在這裡,十幾個人議個事也並不擁擠。 穿過議事的主殿,後麵一間才是皇帝辦公的主要場所,真正的“禦書房”所在。 房間四周都是書櫃,上麵放著各類典籍,有些像後世的圖書館。 中間有一張寬大、豪華的桌子,上麵有繁復的五爪金龍浮雕,桌子上皇帝正在批閱的奏章,正在看的書籍。 桌子的一角還放著一個精致的暗紅色食盒,這表明陛下的晚膳就是在這解決的。 桌子後麵寬大的龍椅上,正坐著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青年,留著短須,威嚴的臉上帶著些許疲憊,穿著明黃色的龍袍,這自然就是當今天子、大周皇帝、崇誌帝、張樸。 太監戴權通報之後,正在批閱奏疏的崇誌帝抬起頭來,臉上疲憊的神色一掃而空。 賈琛按照禮製下跪,朗聲道:“遼東鎮、錦州衛下屬什長賈琛,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誌帝上下打量賈琛,看著這個器宇軒昂、豐神俊朗、氣質英武的年輕人,這樣的形象與他之前腦補的賈琛形象並不相符,似乎太文雅了些。 不過聽著賈琛的聲音洪亮,並無驚懼畏縮之態,跪拜的呼號也不過按照正常禮儀,也並未有過分諂媚之態。作為一個年齡不過18的少年,這份不卑不亢尤為難得。 崇誌帝登基5年,在這個禦書房裡已經見過了許多人,那些第一次在這裡被單獨召見的官員,經常出現尷尬局麵,或者過於諂媚,或者過於緊張,甚至有人在現場激動到淚流不止,口吃到話都說不出來的。 所以剛才知道戴權與他在門口耽擱了片刻,他也沒有催促,就是讓太監提前交待一些細節,就是為了盡量避免這類尷尬。 不過現在看來,賈琛的氣質和神態,確實與其他人不同,倒像是在朝堂任事多年的少年英才,比如那些給事中。 崇誌帝心中頓時多了幾分好感,嘴角帶著一抹笑意,道: “今日朕與遼東大捷的功臣敘話,你在遼東屢立奇功,是大周的功勛之臣,不必多禮。” 頓了頓,又笑道:“果然是英雄少年!平身吧,賜座。” 賈琛謝恩之後起身,立刻有一個太監拿著一張小凳低著頭送到賈琛身邊,賈琛坐下之後,心知麵試要開始了。 崇誌帝倒也沒有繞太多圈子,笑道: “你作為錦州衛的一個什長,卻敢於毛遂自薦,帶著選鋒士卒沖鋒陷陣,你不怕死麼?” 上位者通常都是非常自信的人,尤其相信自己看人的本事。 就像許多老板、領導都說,任何人在自己麵前亮個相,再交談幾句,便可以準確地知道對方的品性、氣質、性格等等。 這也符合心理學的研究規律,通常人們在第一次見麵的15秒鐘之內,就會給對方貼上某類標簽。 也就是常說的“刻板印象”或者“成見”。 崇誌帝現在給賈琛的基本定位是一個粗鄙武夫,所長的就是不怕死的勇氣,這第一個問題相當於是送分題。 隻要他答一頓,“為了陛下的恩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為了大周江山,微臣甘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之類的套話,就算過去了。 賈琛頓了頓,躬身答道:“回稟陛下,微臣並不怕死,也並無必死之心,因為微臣知道自己帶領的選鋒士卒肯定能攻破城池,戰爭必然會勝利。” 這話說得略微有些誇張,不過與大老板說話,隻是按套路來,對方一會就沒興趣了。因為他們天天談話,各種套路模版早就見過無數遍。隻有搞點創新,才能吸引注意力。 崇誌帝的濃眉一皺:??? 怎麼這個少年沒有按照模板答題?! 心中的興趣成功被調動了,原本準備問的第二個問題被擱置,追問道: “那你如何能肯定,你帶領的選鋒士卒就必然會勝利呢?據朕所知,錦州衛最近二三年間與建州韃子的戰事,多是相持,或者互有勝敗。” 互有勝敗?!那特麼都是那幫人殺良冒功搞出來的好吧!賈琛心中吐槽。他臉上依然恭敬,知道初步目的達到,已經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便道: “孫子雲,作戰前便要做戰事的籌算,多籌勝,少籌不勝……因此,隻要戰前的統籌計算足夠精細,正式作戰的時候便如同訓練一般,並沒有太多額外的風險。 “就像一個早已把詩書讀到爛熟於胸的士子,在因對考試的時候,自然能考好。” 以皇帝熟知的孫子兵法為引子,把兩場戰爭的兵力對比,士卒士氣,敵人兵力布置,甚至韃子特有的主仆關係心態都分析了一遍。 最後以科舉考試的比喻結尾,也是陛下熟悉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