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似乎深知秦檜的為人,並不與他計較,不過聽秦檜話裡話外提到累及信王,趕緊起身向趙榛稱罪。 金人此次南侵玩的是邊打邊談的把戲,宋金交戰以來並未隔絕和議,康王趙構之所以出使金營,原因在於王雲從金營派人回來傳話,道金人要求親王前來立誓,趙桓便派趙構前去。哪裡料到趙構行至半道,發現金人態度曖昧,怕被金人扣押故私自折返回來,這也造就了趙榛出城的契機。 趙榛心道,若非你讓康王出使,自己哪裡有機會出城?如此來說,此番離京機緣的源頭在王雲,於是笑著看了看王雲,抬手讓他坐下。 王雲放下心來,態度更加恭謹,坐下後專門留了半個屁股欠在外麵。 趙榛知道他不過是做做樣子的,心中笑了笑,並不當真,不過聽王雲似乎還有後話,好奇地問起來:“王大人,你說金人上次提出和談是假的,言下之意……此次和談是真的?” “殿下,金人上次提和談確實沒有誠意,不過這次金人欲與我朝和談乃是真和談,下官星夜走遍金軍東西路軍,可以確信金人今次和談是真心實意的。” 趙榛追著問道:“王大人如何得出結論?” “嗯……”王雲有些遲疑,似乎說不出口,不過他見趙榛洗耳恭聽的樣子,索性牙一咬心一橫,把此次密談的結果抖落出來:“今次和談,宗望、宗翰二元帥毫不諱言南下意圖,在議割三鎮之地,隻要我朝按約將三鎮之地交付金國,二位元帥立時班師回國,南北兩朝自此息兵罷戰,永結和平協定,世代交好往來。” 王雲心頭顧慮的是密談結果在稟報趙桓之前不能向外人道來,但此時他暗想今日抵京後便上奏密談結果,傳入信王幾個人的耳朵中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倒不怕秦檜參奏。況且現在說給他們聽未必是壞事,王雲自有盤算。 趙榛不管王雲此時在做什麼打算,聽到三鎮之地,心頭一緊。 三鎮之地與金人南侵緊密相關,之所以這麼說,還得回溯到年初第一次汴京保衛戰。 年初金人第一次南侵,圍困汴京,兵兇戰危時趙桓為求金人退兵不惜割地賠款,同意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河北河間)三鎮之地割讓給金國。 此三鎮之地乃河東、河北南下中原的必經要地。 金人若得此三鎮,戰略縱深將直接突破幽雲一線,抵達晉趙大地。據此金人鐵蹄到黃河北岸可朝發夕至,河南、山東之地將徹底籠罩在金人魔爪之下。就好比鋼刀直接抵在北宋的心腹之上,金人可以隨時開膛破肚。 當時割讓三鎮之地消息傳開,直接導致汴京士民暴動,紛紛要求復用李綱,最終趙桓不得已重新啟用李綱,觸發了第一次汴京保衛戰。後來汴京保衛勝利完成,於是割讓三鎮之地又不了了之。 孰料危機解除後李綱再遭罷黜,粘罕、斡離不又蠢蠢欲動,於是以宋朝背信毀約、拒不割讓三鎮為借口發動了此次侵略戰爭。 按照本來的歷史,再過十來日,金軍將再次兵臨汴京城下,這次保衛戰可謂之第二次汴京保衛戰,結果不言而喻。汴京陷落,北宋滅亡。 趙榛熟悉這段歷史,但不清楚與金人和談有何關係,隻好耐住性子繼續問道:“割讓三鎮之地本來就是金人的借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怎麼可以判斷出其意欲真和談?” “唔!殿下有所不知,外交一事虛虛實實,虛實相交,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金人南下,所為者土地、錢帛這些實利也。前番和談,金國兩位元帥隻要五輅之乘、要尊位,實乃國之虛名也,故金人意在避實就虛,怎麼會是真和談呢?此次和談,二元帥指明了要交割三鎮之地,正合其追求實利之本意,所以下官認為隻要答應了金國二元帥的要求,和談指日可待,水到渠成,故可謂真和談……” 趙榛聽了啞然失笑。 王雲看似恭謹謙遜、彬彬有禮,實則又是個草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與滿朝無能的大臣一樣不過一丘之貉。 他這番推論犯了古代文人一個通病,即自設前提、循環論證,論證的結論已經在前提中設置好了,不過是形式上看似合理的邏輯自洽,但經不起推敲反駁,通俗地說就是玩弄文字,作文字遊戲,純粹屬於假把戲! 他這番話,什麼虛虛實實、避實就虛說了一大通,隻是誇誇其談,彎彎繞繞沒有一樣在點子上,更談不上施行。 這些人言必稱聖人經典,行必談祖宗法度,服膺典籍慣例,拒絕實務,無異於閉門造車,所得之物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不經實事、不務實事。如果遇到一種新興文明,將很難與之競爭,誤國良深。 眼前的王雲正是這一類人。他一副自我陶醉的表情,已經陷在此窠臼中難以自拔,對自己這一套言論深信不疑。 想到此,趙榛懶得回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