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推翻建文帝時期政策、法令和任免之外。朱棣下一步就要重新調整天下的藩王。為此,朱棣首先召集自己的三個兒子進行初步的商議。 朱允炆時期封他的三個兄弟,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是一定要拿掉的。不過朱棣的做法比朱允炆高明的多,即使對這三個藩王,朱棣也是先降為郡王,之後再慢慢收拾的。 這是很合理的,畢竟朱棣此時已經決定取消朱允炆追尊的興宗廟號,重新叫回懿文太子,那麼他這三個小兒子,自然應該降為郡王。 對於被朱允炆削藩的五個藩王,除了湘王一脈已經絕嗣,朱棣決定恢復周王、齊王、代王、岷王的爵位。 父子四人討論的重點,則是關於朱高煦、朱高燧,以及在靖難時期有功的寧王和穀王的封地問題。 首先,決定將穀王的封地從宣府遷至長沙,賜衛士三千,加贈歲兩千石。長沙的經濟、氣候等條件自然是比宣府要好得多。 但其實,穀王遷到長沙後,雖然仍然保有之前的護衛,卻缺少了朱元璋時期對於邊軍的節製權,這也成為了朱棣未來調整藩王封地的常規操作。 接下來談到寧王,朱迪說寧王曾經想要蘇州或者錢塘(今杭州),但是朱棣不想給,打算給他南昌。 朱高煦說道:“啟稟父王,孩兒曾經夢到黃毛老道說道,江西有黑鐵礦脈,而且十倍於燕山。此地必須掌握在父王手中!” 其實朱高煦說的太保守了,江西的黑鐵礦脈豈止十倍於燕山啊,在真正進入工業化之前,江西的黑鐵礦脈,幾乎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嘶……”朱棣倒吸了一口涼氣,最終決定順了寧王之意,改封錢塘。 談完他們之後,父子四人探討起了兄弟三人的問題。由於這一世,朱高煦在戰場上的戰功遠遠不如前一世,所以並沒有那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名言,也沒有立嗣之爭。 朱棣的根基在燕地附近,而且考慮到未來對抗北元,必然要在北方集結重兵,皇帝在南京指揮,極為不便。而若將如此大軍的指揮權交於他人,則是非常危險的。已有遷都之意,隻不過,遷都這件事情,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 因此,朱棣決定遷都完成之前,讓朱高熾在南京監國,自己兼顧南京、北平兩地。這樣,就需要一個信任的人坐鎮北平。在多番推讓之後,這個重任由朱高燧擔任,朱棣決定封朱高燧為趙王,封地彰德府,暫居北平,總管一切北平附近的日常事務。 最後談到了朱高煦,朱棣開玩笑的說道:“高煦,你小時候頑劣,當時為父就想,萬一自己哪一天做了皇帝,就把你發配到偏遠地區去,比如雲南、甘肅這些地方。” 誰知朱高煦說道:“父王也知道,雲南那地方漢人稀少,都是少數民族(那時候自然不這麼叫,但是,我大中華,和諧為上,下文不再解釋),而且,西平侯沐晟他們家也未必就聽孩兒的,父王這也太偏心了,最起碼再加一個貴州!” (經考證,此時還不叫貴州,漢代稱牂牁郡,唐代稱黔中道,雖然轄區不完全相同,但是人口集中地差不多,元朝時此地被拆散劃分到雲南、廣西、湖南三個行省管理,而貴州省正式建立,是在十年後的永樂十一年。 但朱元璋時期已經在貴州建立了獨立的都指揮使司,這是省級軍事部門,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貴州,是一個奇怪的省級軍事單位加府級行政單位、司法單位的奇怪存在) 這一下子,把朱棣說愣了,原本以為朱高煦是想要換一個好地方,誰知他竟然要了這個當時人們眼中的“貧瘠之地”。 畢竟,雖然從漢朝時期開始,雲貴地區就曾經劃入過華夏版圖,但是始終未得到特別有效的管理和開發,中間經歷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近一次是二十年前朱元璋時期才再次讓雲貴回到華夏版圖。 “二弟,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朱高熾心疼弟弟,提醒道。 “那就讓父王允許,我多帶些下人奴仆過去,也好讓我過得舒服一點。” 看到朱高煦這麼說,朱棣已經在懷疑是否雲貴一帶有個大金礦什麼的了。不過嘛,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過得太苦,就同意了,但是仍然加了一句,若是這些地方真有金礦銀礦,需要把一半的收益,上繳國庫。 因為朱高煦去了雲貴,原來封地在雲南的岷王朱楩,改封湖南衡州。 父子四人商議完畢,但是這些對於藩王的調整,前後歷時一年多。 在這一年多裡,朱高煦對之前結識的各行各業的人才,進行了動員。 朱高煦主要從,其一,朱高煦允諾,這些人可以把家人全都帶走,而且到時候給予妥善安置。其二,朱高煦後世的雲貴風貌講給他們聽,一個衣食無憂、四季如春的人間仙境。其三,這些人也感受到了,朱高煦給予他們的尊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古代,這些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別說王孫貴族了,就是普通的讀書人,甚至平民,很多都從骨子裡,瞧不起他們,但是朱高煦是穿越者,生長在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能讓他們感受到,在朱高煦的眼裡,他們是一個平等的人。 最終,竟有一多半都同意隨他去雲貴。 朱棣最終得知朱高煦要帶走的“下人奴仆”竟有幾千人的時候,也是非常震驚,最終,朱高煦用自己在北平的所有產業,加上全套黑鐵鍛造技術,換取了朱棣放人。 永樂二年春,朱高煦被封漢王,封地雲貴,隨行文武官員數十人,親衛五千六百人,“下人奴仆”近萬人,各類物資數百車,還有不少空板車。 朱高煦坐在馬車裡,心情大好。 貧瘠之地?不存在的,除去雲貴地區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不談,單單是這邊宗室權貴很少這一條,就是大大的有利,從此,山高皇帝遠,天高任鳥飛。隻要處理好和少數民族人民的關係,雲貴這個地方,就是種田的“洞天福地”。 雖然朱高煦出發前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中草藥準備的尤其全麵,但路上還是有一些人員生了病,病情比較輕的吃過幾副草藥後可以正常行走,病情比較重的就隻能坐在板車上由他人推著走了。 病情特別嚴重的,隻能暫時留在附近城鎮,由家人照顧,朱高煦給他們留下一些銀錢,未來再派親衛沿途接應。 幾經輾轉,朱高煦抵達貴州宣慰使司(後來的貴陽府)時,已經是初秋時節。 朱高煦的種田大業,由此開始!
第二十二章 明太宗調整藩王,朱高煦就藩雲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