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內。 徐輝祖踏入殿堂,恭敬地完成了一番禮儀,隨後對朱允炆說:“陛下,高陽郡王在比武中贏得了一把金刀。” 所提及的高陽郡王乃朱高煦,燕王朱棣的次子。 朱允炆輕輕點頭,評價道:“看來四叔的兒子確實有能力,繼承了四叔的才乾。隻是,宗室間的武藝比試,似乎並不足以讓卿家親自入宮稟報吧?” 徐輝祖沉默片刻後,低頭跪下,鄭重地說:“陛下,臣曾目睹燕王的親衛,這些本應聽命於朝廷的軍隊,現已全然成為燕王的私人力量,絕對服從於燕王,這也讓臣心生憂慮。” “而且燕王的三個兒子各具特長,特別是朱高煦,其武藝超群。” “臣認為,藩王手握重兵,居於國外,使得朝廷的命令難以傳遍天下,這對朝廷頗為不利。” “因此懇求陛下實施削藩之策,以穩定天下。” 朱允炆凝視著徐輝祖,眉宇間略顯皺褶。 顯然,昨夜自己下達的命令召燕王進京,讓徐輝祖誤認為此舉旨在將燕王留在京城,進而實行削藩。 因此,徐輝祖急忙前來奏請削藩。 一方麵表達自己的忠誠——顯示他是建文帝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拉近與皇帝的關係,明確表態自己的立場。 考慮到齊泰和黃子澄一直在呼籲削藩,盡管此事被嚴格保密,但對於五軍都督府這樣的機構來說,幾乎不可能被完全隱瞞。 “削藩?嗬~何必削藩呢?” 朱允炆起身,麵對露出驚訝表情的徐輝祖,說道:“你想得太多了,我那些叔叔們還是值得信任的。” 徐輝祖麵露難以置信之色,不確定朱允炆是改變了主意,還是對他缺乏信任。 朱允炆洞悉徐輝祖的想法,溫和地說:“國家的治理,關鍵在於百姓安康、國家富強、社會安定。諸位叔叔鎮守邊疆,他們的功勞自然不可抹殺。” 徐輝祖的思緒有些混亂。 朱允炆解釋道:“關於削藩,暫時擱置,朕有意推進一項新的軍事訓練政策,有些想法想征詢你的意見。” “練兵新政?”徐輝祖注視著朱允炆,急切地回應:“陛下有令,臣絕不敢違逆。” 朱允炆輕輕搖頭,詢問:“目前京營的精銳兵力有多少?” 徐輝祖迅速匯報:“目前京營精銳共有五十萬,陛下是否考慮擴充軍隊?臣建議可從兩廣和西北地區調集兵力,那裡的士兵勇猛善戰,足以成為朝廷的中堅力量。” 徐輝祖的考慮十分直接: 如果朱允炆不意圖削弱藩王,那隻能通過加強中央軍力來實現。 一旦中央軍隊強大到可以壓製任何藩王,那麼藩王的威脅自然會減弱。 朱允炆略皺眉頭,對五十萬的數目感到驚訝。 朱元璋在位時已考慮過軍隊建設問題,實施了“內外二場製,分教四十八衛”的軍製。 每一衛包含五千六百人,當時的總兵力接近三十萬。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建文時期初年,京營的規模擴大至五十萬。 與此同時,北方的邊塞諸王手下也擁有超過三十萬的兵馬。 “若裁減十萬兵力呢?”朱允炆嚴肅地提出。 徐輝祖急忙回答:“調動十萬精兵用於……什麼?裁軍?” 原本以為是調兵的徐輝祖,突然感到驚慌。 在這個時期不增強軍力,怎能選擇削弱? 一旦藩王有異動,將如何應對? 朱允炆並未開玩笑,反而十分嚴肅地說:“軍隊的狀況你比朕更了解,朕需要的不是老弱病殘,不是家奴或家丁,更不是僅為享樂的兵團,朕需要的是真正能上戰場的精兵!” 軍隊的腐敗問題,歷來是各個朝代所麵臨的難題。 僅僅手持一支長矛,就敢自稱精銳? 你甚至都老到黃土快要埋到脖子了。 僅憑登記姓名,就自認為是兵了? 誰不知道你實際是某位顯貴的家奴,或是某位將領的家丁? 一群很少進行實戰訓練的人,怎能自稱為精銳之師? 徐輝祖額頭上冷汗涔涔,立刻領悟到了朱允炆的用意——重在精銳,而非數量眾多。 “一個月。” 朱允炆嚴肅下達命令:“一個月後,朕將親檢!還有,把事情鬧大點。” 徐輝祖大聲應諾,行了一禮後,便離開了武英殿。 返回五軍都督府,徐輝祖心中仍充滿疑慮。 隨即他派人召來自己的兩位弟弟——徐膺緒和徐增壽,並向他們透露了裁減十萬軍隊的決定。 兩人聽後也大為震驚,顯得措手不及。 徐輝祖平靜地觀察著兩人消化這一驚人消息,感慨地說:“皇上這一舉措,可謂是高明之極。” 徐膺緒困惑地詢問:“大哥,此話何解?” 徐輝祖端起茶杯,稍稍平復了情緒,解釋道:“皇上這麼做,一方麵是為了整頓軍隊,另一方麵則是向諸多勛貴和將領示威,還有就是向各位塞王表明,皇上並不打算對他們采取行動,希望他們各守封地,保持穩定。” “可能還有更深層的意圖。”徐增壽深思著,慢慢說:“皇上這是在向塞王們示意,既然連京師的軍隊都能重新整頓,那麼將來對他們手下的軍隊采取行動,也在情理之中。屆時,這些塞王若想反抗,也將無從發難。” 徐輝祖贊許地望向徐增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補充道:“眼下皇上的用心深不可測,然而裁減十萬軍隊已成定局。這無疑是一件會觸怒許多人的決定。” 在當前的太平時期,將領、勛貴、權貴和外戚們都尋求致富。 若僅僅依靠朱元璋時期定下的微薄俸祿,他們早就餓死了。 對這些人而言,最佳的發財手段便是通過領取軍餉。 這次一舉裁減十萬軍隊,並不一定真的減少了十萬士兵的數量,更多的是清除那些領取虛假軍餉、冒名領餉的人員。 根據徐輝祖的估算,實際上被裁減的士兵數量可能不會超過五萬人。 “大哥,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徐增壽望向徐輝祖,不安地揉著眉心。 “什麼問題?”徐輝祖的表情透露出不祥的預感。 徐增壽嘆氣說:“今天一早,妙錦進宮陪同坤極,結果被皇上任命為國子監學正。現在整個朝廷都震驚了,有些言官已經準備提出彈劾……” “什麼?妙錦進了國子監?她怎麼可能成為學正?”徐輝祖感到頭暈目眩。 國子監乃學術的聖地,天下的學子匯聚於此,許多官員都出自國子監。 更何況,那些學者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時常滿口仁義道德、三綱五常,他們如何會尊重一個女子? 皇上這究竟是何用意? 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這些言官總是尋找機會發表意見,最近因為國喪而無所事事,一聽說女子被任命進國子監,難道不會立刻跳起來,準備上書彈劾嗎? 徐輝祖感到頭昏眼花,一陣眩暈襲來。
第四章:國家的治理,關鍵在於0姓安康、國家富強、社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