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之困(1 / 1)

馬鳴蕭蕭 路盈盈 5212 字 8個月前

水,滋潤萬物,乃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物產富庶,人傑地靈。缺水的地方,衣食不周,野蠻荒蕪。水通則安寧發達。水阻則民生凋敝。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奔流不息的黃河水滋養著河東這片沃土。千百年來,人才輩出。上古時代,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皆在於此。女媧氏煉石補天、神農氏嘗百草、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舜耕歷山...古老的傳說賦予這片土地神秘的力量,成就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   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朝廷大興土木、橫征暴斂也使這片古老的土地生靈塗炭。饑荒遍地,盜賊四起。李淵父子一行渡過黃河後到達龍門,就遇上了當地人母端兒正聚眾起義。李淵立即帶兵前去鎮壓。經過一番激戰,殺敵一萬餘人,俘獲六萬餘人,母端兒戰死,其餘幾千人逃亡。河東諸州縣皆已盡歸朝廷。首戰告捷,李淵在當地很快站穩了腳跟。連楊廣都說:“要是人人都像李淵一樣,天下就沒有叛亂了。”   汾陽宮依水而建,位於管涔山頂。其殿宇樓閣,金碧輝煌,分外壯觀。當盛夏暑熱難耐時,汾陽宮依然涼風凜然,沁人心脾。管涔山四周森林密布、環境清雅,乃避暑的絕佳勝地。管涔山北連塞外,突厥曾多次經此要塞侵擾中原,楊廣便在此修建長城以屏蔽塞內,常率兵巡遊,耀武揚威。此次也不例外,楊廣帶著後妃、宮人、侍衛、官員大張旗鼓地列隊於長城之上,以威懾突厥。   長城以北便是突厥的天地。天朗氣清,微風輕拂。青山蒼翠,碧草如煙,依稀可見突厥人牧馬放羊。遠處的村落偶爾有青煙飄過。一切是那樣的祥和安寧。“始畢可汗是個人物,在他治下,突厥兵強馬壯,百姓生活安定。”楊廣有感而發。他即位之初自然也有著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所以才會修運河以疏通南北,修長城以固守邊境。可是不管理想多麼偉大,方向錯了就不可能實現。   “陛下,若論才能,始畢可汗怎麼比得上您呢?”楊廣回頭一看,說這話的竟不是宇文化及,而是一向剛直不阿的蕭瑀。楊廣瞬間愕然,而後一笑道:“國舅倒是難得誇朕一次。”   “陛下,臣講的是事實,臣自幼伴您左右,自然是佩服您的聰慧。隻是...”蕭瑀停下了。   “隻是什麼?”楊廣收起笑意,嚴肅地問道。   “陛下三征高句麗,國庫空虛,傷亡慘重。百姓苦於徭役。臣鬥膽請陛下讓百姓休養生息,不再征戰。百姓生活安定了,自然就不會有叛亂了。”蕭瑀說道。   “說到底,你還是埋怨朕。朕就知道你沒什麼好話。”楊廣拂袖而去,眾人急忙跟上,唯獨蕭瑀還站在那裡。看著走遠了的楊廣,蕭瑀一聲嘆息,也跟到了隊伍後麵。   “這個蕭瑀,他要不是皇後的弟弟,朕早就殺了他。”   “陛下息怒,蕭國舅就是這樣的人,您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宇文化及說道。   楊廣並未理會宇文化及,隻是指著蜿蜒盤桓的長城說道:“不說這個了,看看朕修的長城,朕相信這肯定是前無古人的功績。就是那突厥人見了恐怕也要忌憚我大隋的天威。”楊炫耀著自己的功績,身邊的人時不時附和著...   就算楊廣親自巡視邊塞,也並未察覺到突厥的任何異動。始畢可汗集結了幾十萬騎兵,準備襲擊楊廣,此時正在南下的路上。嫁到突厥的隋朝宗室女義成公主知道了始畢可汗的這次軍事行動後,立即給楊廣寫信告知,希望其早做準備。兩日後,收到書信的楊廣大驚失色,急忙召集隨行官員商議應對之策。又派人在附近征兵求援。   始畢可汗的鐵騎並沒有比義成公主的信使慢多少,楊廣與隨行官員前腳剛躲到雁門郡城,始畢可汗大軍後腳就將雁門郡城團團圍住。楊廣次子齊王楊暕率後軍退守崞縣,楊廣與前軍進入雁門城。突厥騎兵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因兵力有限,雁門郡四十一座城僅剩雁門和崞縣兩城未被攻下。全軍上下驚懼恐怖。不惜拆毀民房用木材做禦敵之器物。   突厥人在城外不停地往城裡射箭,百姓避之不及。楊廣一行暫時住進雁門縣府衙內,府衙外有重兵把守。整座城被突厥騎兵圍得水泄不通,城中糧食補給僅剩十幾天的。楊廣急來回踱步,嘴裡不停地念叨著“援軍怎麼還不來,援軍怎麼還不來...”。忽然突厥人的兩隻劍不知從哪裡飛來,直接射到了楊廣腳下。楊廣被嚇壞了,驚慌失措之餘報起小兒子痛哭不已,眼睛都哭腫了。看著楊廣這樣的無助,隨行官員也不免擔憂,有的跟著楊廣痛哭,有的竊竊私語,有的被嚇得癱坐在地上...   當然,楊廣的身邊也不全是膽怯之輩,自然也有臨危不懼鎮定自若之人,蕭瑀便是其中之一。他俯身雙手合抱,對楊廣說道:“陛下莫要悲傷,事已至此,痛哭也不是辦法。”   楊廣一看蕭瑀麵無懼色,與那些膽小怕事的人相比,還是這樣的人靠得住。於是他打起精神,問道“國舅有好辦法麼?”   “陛下,眼下援軍不知何時能過來,當務之急是要發動這城中的百姓盡全力抵抗突厥人啊。”蕭瑀說道。   楊廣不是沒想過靠城中的百姓來抵禦突厥,而是他認為百姓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無法與勇猛強悍的突厥騎兵相抗衡。於是說道:“百姓戰力弱,隻怕去了也是送死,根本抵擋不住突厥的進攻。”   “陛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陛下施恩,百姓自會感恩戴德。”蕭瑀神情堅定。楊廣此時不得不深信蕭瑀之言,他擺擺手道:“拿紙筆來,朕要親自下旨。”   蕭瑀覺得此時是勸諫楊廣的好時機,連忙說道:“陛下,百姓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安定的生活,所以臣還是想替天下百姓求陛下,赦免高句麗,不再東征,讓百姓不再受兵役之苦。”   聽到這話楊廣顯然是不高興的,但老臣蘇威也站出來說了同樣的話,令他有所遲疑。大敵當前,楊廣顧不了那麼多了,隻能同意。於是楊廣昭告天下:取消對高句麗的征討;在各地征兵勤王,全力抵抗突厥者可得重賞。同時楊廣又寫信向義成公主求救。翌日,楊廣親自上前線撫慰將士,親自承諾守城有功者,無爵位者直升六品、賜絲綢百匹;有官爵者,亦會相應升遷。   有皇帝的承諾在前,麾下將士無不奮力抵抗。遠遠望去,城墻上站滿了人。突厥人不停地往城墻上射箭,城墻上的弓箭手也不停地往城外射。另一些人則抱起石頭,土塊從城墻上扔下,砸向正在用雲梯攻城的突厥人。倒下一批人,另一批人又補上去,場麵極其慘烈。   得到皇帝的征兵詔書後,各地軍民踴躍報名。李世民也響應招募,投了屯衛將軍雲定興的軍隊。見唐國公之子投入自己麾下,雲定興對李世民頗有優待。問及眾人有何禦敵良策時。李世民認為始畢可汗敢舉全國之力圍困皇上,定是認為沒有援兵。我們不妨多造聲勢。多備些戰鼓、旗子。馬尾多綁些樹枝。造成一個數倍於兵力的假象。雲定興果斷采納了。   按照李世民的建議,雲定興的部隊也大張旗鼓地趕來了。遠遠望去,隻見旌旗獵獵、塵土飛揚。始畢可汗以為大量的援軍趕來,暫時停止了對雁門的攻擊。同時,各地勤王大軍紛紛前往雁門救駕。其中,江都通守王世充是最後趕到的,他帶領江都的全部人馬準備到雁門赴救國難。據說,王世充在隊伍裡蓬頭垢麵,痛哭得失去常態,日夜不脫盔甲,躺在草上睡覺。   始畢可汗又收到了義成公主的信,說是北部邊境告急。始畢可汗這才想起了那個到突厥和親的隋朝公主,她可是一直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故土,對隋朝皇帝忠心耿耿。說不定這就是她救楊廣的計謀。始畢可汗又想到此行隻是為了滅一滅楊廣那囂張跋扈的氣焰,此時撤兵,可以完好無損地回去。要是等著與隋交戰,那可就會損失兵力了。先保存實力為好。於是始畢可汗命令撤兵解圍。大軍向北而去。聽聞始畢可汗撤兵而去,楊廣命人前去偵察。山中早已空無一人。為保顏麵,楊廣遂派兩千騎兵追蹤突厥軍隊。追至馬邑,俘獲突厥老弱兩千餘人而歸。   楊廣終於能喘口氣了。連日來他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這一次他可以暫時高枕無憂了。楊廣剛睡下沒多久,突然有人來報說突厥人去而復返,突厥鐵騎又兵臨城下。楊廣連忙起身,衣服都沒顧得上穿就往外走,走到外麵看見院子裡躺滿了人,隻是他們都已中箭身亡。仔細一看,文武官員、近身護衛、還有皇後蕭氏和自己的兒子、孫子都躺在那裡,楊廣連哭帶嚎,叫他們的名字卻無一人應答。這時始畢可汗帶著人出現了,二話不說便沖著楊廣放箭,楊廣大喊“快來人呀,護駕...”,千萬支箭朝他飛來,始畢可汗狂笑不止。絕望之際楊廣突然看見他的大哥楊勇、他的父親文帝楊堅、他的母親獨孤皇後和被他枉殺的高穎、賀弱弼等一乾忠臣良將都看著他,楊廣不停地喊著“母後救我...母後救我...”   “陛下,您醒醒...”皇後蕭氏不停地叫著夢魘的楊廣。隻見楊廣滿頭大汗,渾身發抖,蕭氏猛地一推,楊廣一下子坐起來才醒了。見蕭氏安好地站在旁邊,楊廣才知道隻是一場夢。連著幾天,楊廣也沒能睡個好覺。隻要眼睛一閉,突厥騎兵就出現了,而他總是孤身一人,不是麵對始畢可汗的圍追堵截,就是麵對千萬支朝自己射來的箭。每次驚醒都是一身冷汗。楊廣的精神越來越差,他一天都不想在雁門待了,於是打算班師回朝。   結束了最狼狽不堪的邊塞巡遊,回到洛陽後,楊廣也時時感到後怕。他總想著假如義成公主沒有報信,假如士兵沒有奮力抵禦突厥人,假如各地援兵沒有及時到達雁門...又該是怎樣的情景...兵圍雁門似乎成了楊廣揮之不去的夢魘。為了擺脫心理上的困擾,楊廣總是不願提起當時的事情,他認為當時狼狽的樣子實在是有損帝王的威嚴。而於亂局中主張力挽狂瀾的蕭瑀、蘇威等人卻遭到了貶謫,理由是他們提出赦免高句麗的建議讓皇帝很沒麵子。蕭瑀由內史侍郎貶為河池太守。蘇威則被免去一切官職,貶為平民不說,連他已故的祖父和父親都被貶為了平民。蕭瑀接到貶謫的詔書後,冷笑一聲,說道“早就料到這麼個結果了,還不算太壞。”   蕭瑀的夫人獨孤氏正在收拾行李,滿地雜物堆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下人們進進出出搬著東西,獨孤氏看著也心煩意亂,說道“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諫言。陛下的性子你還不知道麼,你總是不顧一切地反駁他,他能高興嗎?”   蕭瑀收起手中的詔書,凝神想了想,目光堅定地說道:“若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會規勸陛下,絕不後悔。”獨孤氏自然知道蕭瑀的性子,隻無奈地嘆了口氣,幫著蕭瑀整理收拾書籍...   雁門郡城的百姓因為楊廣遭受的這次無妄之災並沒有得到多少撫恤,甚至皇帝當初的承諾也沒有完全地兌現,雁門城內參戰者共有一萬餘人,隻有上千人得到了封賞。僅雁門和崞縣兩城受到了皇帝免去刑罰的恩赦。朝廷的救助僅是九牛一毛,家園盡毀的損失幾乎都是百姓自己承擔。不僅如此,與朝廷徹底決裂的突厥人還會時常侵擾邊境,天高皇帝遠,受苦的也還是百姓。   饒是如此,也未能引起帝王足夠的重視。金殿上的楊廣自然知道內憂外患交困下的朝局如逆水行舟,若不能勵精圖治則必然江河日下。然而這位皇帝好像被始畢可汗的鐵騎嚇破了膽,完全喪失了鬥誌,沒有了曾經大展宏圖的抱負。當時的洛陽周邊農民起義四起,瓦崗軍和竇建德的勢力越來越大,楊廣也不再想著收復失地。至於對抗突厥,他下旨升李淵為山西尉撫使、右驍衛將軍,負責鎮壓當地農民起義、抵禦突厥。至於對李淵的猜忌,也不是完全沒有,隻不過考驗李淵而已,如果鎮不住突厥便是他失職,自然會被問罪。而楊廣自己則帶著後妃官員下江南,移居江都宮,將洛陽留給越王楊侗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