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下車伊始(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4262 字 2024-03-15

倪若水做鹹陽知縣時,為了根治盜匪橫行,他高薪聘請捕役,並多次親自掛帥,追查盜賊窩點。他不止一次地說:“懲治作奸犯科之徒,用以真心實意保護老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我也有到不了的地方,可是精神要達到,聲威也要達到。”他在任期間,當地治安得到了極大改善。他常常獨自巡視,察看百姓產業,遇到好人好事,會及時給予褒揚稱述,倘若碰見有人作惡,便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及時提出批評並加以引導,對於這樣惡性之人,他會替人保密,畢竟犯法是最丟人背興的事情。   唐玄宗下詔稱贊倪若水盡職盡責,廉潔自律,身為地方長官教化百姓,政績顯著。年終考察他政績,課第一,為此,唐玄宗給予豐厚褒獎。   倪若水離開鹹陽到京城任職,消息傳來,鹹陽老百姓接踵而至,他們在官府大門口,齊刷刷跪著,戀戀不舍。分別那天,老百姓爭相送行,道路擁堵,他們一個個淚眼婆娑,哽咽不得不止。有人大聲疾呼“倪青天!倪青天!”,也有人勸倪若水多加保重。倪若水見狀,邊流淚邊致意作別。他看罷,深有感觸,發自肺腑道:“上任時,勉勵自己做個良吏,如此看來,我問心無愧!”倪若水離任後,當地人為了紀念倪若水的善政,特意立了倪若水祠堂,供上他的畫像,上麵寫著“倪青天”的榜文,以示對他的懷念。   倪若水下車伊始,便與當地人促膝長談,推心置腹,詳細了解民俗,老百姓疾苦等等,他都默默地銘記於心。時至多日,竟然沒有人知道身邊這個哥們是新上任的地方長官,著實令人由衷地敬佩倪若水的為人。   三年後,因倪若水政績突出,升為監察禦史。接著調任為紫薇(後稱中書省)舍人,負責替皇帝起草詔書公文。   薛訥是名將平遼王薛仁貴的長子,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薛訥不茍言笑,卻智勇雙全,以將門之子得到女皇武則天重用。聖歷元年(698年),後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則天因薛訥以將門虎子,遂提拔他為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臨行前,武則天在同明殿召見薛訥,薛訥道:“醜虜恁淩,以盧陵為辭。今雖有製升儲,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武則天非常贊同他的觀點。不久拜他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他鎮守邊疆多年,累有功勛。薛訥初從城門郎之職入仕,後任藍田縣令。有一個倪姓富商在禦史臺整理私人債務,賄賂中丞來俊臣。來俊臣私自拿出義倉米糧數千石給這個姓倪的富商。薛訥獲悉後挺身而出,不畏來俊臣威勢,義憤填膺地反對道:“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堅持不給。後來,來俊臣犯事下獄,這件事也就罷休了。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在新豐講武,有一個將軍叫薛訥,當時擔任左軍節度。斯時唐軍軍容不整,唐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書郭元振,殺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各路軍馬震驚失措,隊形散亂,隻有薛訥和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人所領兵馬巋然不動。唐玄宗派遣輕騎宣召薛訥,企圖進入薛訥軍營。但薛訥治軍嚴整,嚴禁使者隨意進入軍營。唐玄宗大加贊賞,特意慰勉,盛贊薛訥有周亞夫之風。   契丹及奚與突厥連和為邊患,開元二年(714年)薛訥奏請進擊契丹,復置營州,唐玄宗表示贊同。同年七月,薛訥與左監門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二萬人出檀州進擊契丹。杜賓客認為正值酷夏,天氣炎熱,將士們披甲執戈,攜帶糧草深入敵境,恐怕很難獲勝。中書令姚崇也贊同杜賓客的意見。然而薛訥卻說:“夏月草茂,羔犢生息之際,不費糧儲,亦可漸進。一舉振國威靈,不可失也。”群臣商議,都認為不宜出兵。唐玄宗即位之初,想依靠軍威武力征服周圍的四夷,遂采納薛訥意見,令薛訥同紫微黃門三品,總督兵馬征討奚、契丹。隨後,薛訥率軍行至灤水山峽中,契丹發動伏兵,前堵後截,並從山上向下攻擊,唐軍大敗,為國捐軀者十有八九,薛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刺史崔宣道領後軍,未能及時支援,聽聞薛訥兵敗後,便隨即撤軍。戰後,薛訥歸罪於崔宣道、李思敬等八人。唐玄宗下製,將其全部在幽州處死,又將薛訥免死,削官為民,同時赦免杜賓客之罪。   同年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進攻臨洮軍,又進攻蘭州及渭州的渭源縣,掠奪牧馬而去。為對抗吐蕃,唐玄宗再度起用薛訥,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隴右防禦使,與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擊吐蕃軍。   十月初一,吐蕃再次進攻渭源。次日,唐玄宗下詔準備禦駕親征,並發兵十多萬人、馬四萬匹,迎擊吐蕃。同月初十,薛訥在武階驛對抗吐蕃軍。王晙則率兩千兵馬奔襲二十裡外的大來穀口,配合薛訥大軍作戰。吐蕃大將坌達延於此駐有十萬兵馬。王晙選七百勇士偽裝夜襲吐蕃軍,吐蕃軍誤認為唐軍主力趕到,驚恐之中,自相殘殺,死亡一萬餘人。王晙率軍獲勝後,即揮兵武街驛。再選壯士乘夜偷襲吐蕃軍。吐蕃大軍亂作一團,薛訥亦率兵殺到,前後夾攻,大敗吐蕃軍。坌達延率殘部向洮水逃竄,薛訥指揮唐軍緊追不舍,雙方激戰於長城堡,唐軍再次大敗吐蕃軍,斬首一萬七千餘級,繳獲牛羊一百二十萬頭。吐蕃軍背水一戰,誓死抗爭。薛訥軍先鋒、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郎將王海賓陷入重圍,唐軍諸將嫉其戰功,遲遲不發兵增援,致使王海賓力戰而死。薛訥率主力趕到,趁勢猛攻,吐蕃軍死傷數萬,橫屍遍野,洮水為之不流,吐蕃將領六指鄉彌洪被生擒。唐軍盡收其所掠羊馬,並繳獲無數器械。唐朝取得了十幾年來對吐蕃作戰的最大勝利。玄宗聽聞薛訥等大獲全勝,大悅,於是停止親征。命紫微舍人倪若水趕赴前線,記錄諸將功勛。   那日,麗陽碧空,中軍帳外,旌旗迎風飄揚,將士們威風凜凜迎接紫薇舍人倪若水奉旨慰問團。當身穿紫色官袍倪若水騎著高頭大紅馬率領慰問團來到中軍帳時,穿著一身戰袍大將軍薛訥趕緊迎上前,並對欽差倪若水單膝下跪行叉手禮。隨後紫薇舍人倪若水看了薛訥一眼便手擎皇帝詔書,朗聲念道:“征西大將軍薛訥,算無遺策,舉無費功,拜左羽林軍大將軍,復封平陽郡公,著增邑二萬戶。拜其子薛暢為朝散大夫。”   三年後,調到汴州當刺史。他平生最大的抱負倡興教育,為民請命,盡忠報國。倪若水是世代官宦世家,中山槁城人。倪若水七歲就能吟詩作畫,十歲時練就一手好書法。有一次習字課上,老師拽學生筆力,唯獨倪若水沒有被老師拽出來,小手緊緊握著筆桿,用力地一筆一劃地臨帖,字跡清晰、方正、清秀。倪若水眉清目秀的臉龐時常揚起兩個小酒窩,令人嘖嘖稱贊。他而立之時進士及第,當過秘書正字,中書舍人,尚書右丞等文秘專業,別看中書舍人四品官,可實權不可小覷。為丞相出謀劃策,代發文牒誥敕。一年前,皇上發誥文,讓京官與地方官員互相調換。這些外出的京官都是善政良吏,倪若水是唐玄宗欽定的良吏,讓倪若水下去任職,接受鍛煉。   公元715年六月,即唐朝開元三年,山東省發生重大蝗蟲災害,蝗蟲所到之處,田間禾苗立馬被狂砍成光桿,其蹂躪之境況,令人目不忍視心痛不已。在當時,人們深受封建迷信影響,認為蝗蟲就是“蝗神”,是老天爺派遣下來的,應該頂禮膜拜恭敬送“蝗神”出境才是,故人們不敢捕殺蝗蟲。隻會燒香拜佛請老天爺幫忙把“蝗神”請走。   唐玄宗和很多官吏也認為蝗災是天災,是因“不德”所造成的,想以“修德”來驅使蝗蟲離開。時任宰相姚崇站在法家立場,認為蝗蟲是侵害掠奪人口糧的敵人,是從“人口奪糧”,必須消滅之。於是,姚崇根據蝗蟲趨光特性,提出用“篝火”誘殺和“開溝陷殺”相結合的辦法消滅蝗蟲,並稟奏唐玄宗派出大批禦史趕往災害事發地,督促當地州府縣衙發動群眾大打一場“糧食保衛戰”。   斯時,在朝官員議論紛紛,認為蝗蟲鋪天蓋地,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消滅也是殺不盡;皇帝唐玄宗聽了大臣們的反對意見,自己心裡也是懷疑不止。姚崇力排眾議,對唐玄宗說:“現在蝗蟲在山東省比比皆是,如果不立即消滅之,將危害益重,難以收拾殘局。”姚崇接著說道:“如今河南、河北之地的老百姓,逃荒避難,很多人成了流亡者,當地居民所剩無幾。豈能坐視蝗蟲蹂躪禾苗損害人們的利益而不管呢?而不去拯救於老百姓於水火之中呢?”姚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道:“借使消滅不盡蝗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比養著蝗蟲,讓它恣意妄為強吧!”唐玄宗在姚崇苦口婆心地說服下,聽從了姚崇的建議。   沒想到,當朝另一個宰相叫盧懷慎,時稱“伴食宰相,”盧懷慎崇尚佛學,真是“走路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盧懷慎聽到姚崇的建議後,便急急忙忙找到姚崇,提議道:“認為殺死蝗蟲太多了,恐怕有傷和氣。”   姚崇辯論道:“過去楚王因吞吃水蛭而治愈自己的病,孫叔敖殺死長蟲而引致福報,無奈,不能忍心蝗蟲危害作物,而忍心看著人餓死呢?如果因消滅蝗蟲而招致禍害,那麼,我姚崇甘請自己擔當!”   越明年,即開元四年農歷正月辛未,唐玄宗委以尚書右丞相倪若水重任去汴州任刺史兼河南采訪使。   由於尚書右丞相倪若水一直從事自己擅長的文秘工作,在當時,尚書右丞是掌管朝內替皇帝製誥和發文之職,其作用之大可想而知,再說了,能夠勝任這一職務,足可以妙筆生花,口才非凡,倪若水敬職敬業,一絲不茍,每次發文都獲得皇帝贊譽。開元初年,紫薇舍人(不久,就改稱中書舍人)倪若水奉詔去前線慰問常勝將軍薛訥,倪若水不辱使命勝利地完成了任務,薛訥內心佩服紫薇舍人倪若水有著卓越的工作能力。倪若水不僅如此,還練就一手好書法,其韻味讓唐玄宗閱罷不禁贊不絕口。讓倪若水離開朝廷去任地方官,倪若水覺得在下麵鍛煉政績難以彰顯,隻能靠老百姓的口碑方可塑造,方可回京城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