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為民請命(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3508 字 2024-03-15

公元716年三月,唐玄宗派遣宮中宦官到江南捕獲鵁鶄、鵗鶒等稀有珍貴禽鳥,把這些珍貴飛禽放置於皇家園林。這日,這些使者路過汴州,為了抄近道,肆無忌憚騎著馬漫趟漫地裡走,弄得春苗一片狼藉。老百姓看在眼裡疼在心頭,就一起來到汴州府邸上訴,汴州刺史倪若水獲悉後心裡很不悅。“這怎麼可以?”倪大人對內廝倪子安說道,“你去備馬,叫上趙武李勇一塊去看看。”趙武李勇是兩個貼身護衛。   倪若水一行人剛到汴州郊外,看見田野裡塵土飛揚,不時聽到陣陣馬嘶聲。倪若水怒從心中起,他帶領隨從迎上前去,截住了為首的官員,下馬施禮道:“欽差大人,你們這麼做,豈不是擾民嗎?現在農民正在地裡乾農活,你們這一折騰,農民們還怎麼乾活,再說了,莊稼讓你們糟蹋了,這老百姓還吃什麼?糧食歉收,老百姓拿什麼繳納皇糧?”那個為首欽差官,一身黃衫,長著一雙三角眼,此時淒迷著小眼,陰笑道:“倪大人,這可是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阻攔,閃開,讓我們過去!”倪大人在馬前擋著就是不讓道。“快閃開!要是耽擱了皇帝的大事,倪大人可擔待不起呀!”說完,揮手讓手下人硬闖,護衛趙武李勇扯出兵器,把硬闖的使者製服並攔截了下來。欽差官一看這陣勢,內怯起來道:“哎吆嗬,倪大人敢截欽差,莫不是你吃了熊心豹子膽?”倪大人對欽差官施禮道:“委屈欽差大人了,請各位先到汴州府邸休息休息,我給皇帝寫個奏折,希望皇帝打消這一主張。”這些欽差麵麵相覷,一看到趙武李勇威武的氣勢,一個一個蔫了,隻好就到不如達到,乖乖地進了汴州府。   倪若水認為此事需動用大量勞力,況且正值農忙之時,遂上表諫道:   臣若水言:臣伏以方今九扈時忙,三農作苦,田夫擁耒,蠶婦持桑。而以此時采捕奇禽異鳥,供園池之玩,遠自江嶺,達於京師,水備舟船,陸倦擔負,飼之以魚肉,之以稻粱,道路觀者,豈不以陛下賤人貴鳥也?陛下方當以鳳凰為凡鳥,麒麟為凡獸,即,曷足貴也?陛下昔龍潛藩邸,備歷艱虞,今氛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充於後庭,職貢珍奇,盈於內府。過此之外,復何求哉?臣承國厚恩,超居重任,草芥殘命,常欲殺身以效忠;葵藿微心,常願墮肝以報主。瞻望庭闕,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從鼎鑊。   其大意如是:現在農桑正是大忙季節,三農作苦,種田農夫持農具乾活,喂蠶的農婦在采擷桑葉。而這個時候,皇帝你卻廣羅搜捕珍禽貴鳥,以供皇家園林之玩耍,大老遠到江嶺尋找,然後送回京城,路途遙遠,水路舟船相濟,陸路運送相遞,運夫勞頓疲倦,苦不堪言。皇帝將所捕獲禽鳥需要及時給它們喂食,道路上的旁觀者,還一直認為陛下是在看賤老百姓,而視這些禽鳥為珍貴之物,陛下應當視鳳凰為普通鳥,麒麟為平常的野獸。臣本一介草民,承蒙陛下厚恩,常常想舍身效忠;臣本瓜子之心,常常想犧牲自己用來報答明主。瞻望國家社稷之憂慮,鬥膽於陛下推心置腹,直言違背聖旨,陛下就是把臣放在鼎鑊給蒸死掉了,臣也心甘情願。   此時,唐玄宗是一個從諫如流的開明皇帝。他看完倪若水的奏表後,認識到自己的過失,隻得下詔向倪若水解釋並嘉獎倪若水。   答倪若水詔:朕先使人取少雜鳥,其使不識朕意,采鳥稍多。卿具奏其事,辭誠忠懇,深稱朕意。卿達識周材,義方敬直,故輟綱轄之重,委以方麵之權。果能閑邪存誠,守節彌固,骨鯁忠烈,遇事無隱,言念忠讜,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決罰,禽鳥並令放訖。今賜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其大意如是:朕本意是先少弄些不同類的鳥,可是那些使者沒有認識到朕的本意,采鳥多了些。倪愛卿把事情本末一一道來,且言辭忠誠懇切,深稱朕意。倪愛卿是個通達明理全才之人,正義敬重耿直,深具燕趙之遺風,故能閑邪存誠,守節彌固,骨梗忠烈,光明磊落。朕十分感謝倪愛卿的忠言逆耳,深為嘉慰。朕下詔命令所捕之鳥一律放生。   斯時,明皇李隆基遵循先帝之遺風,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於忠臣良將進諫常常是洗耳恭聽,深得朝臣與眾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據說,當朝有一個右拾遺官員,每當耳聞目擊朝政有失誤時,便精彩昂然,抗疏辯論,隻要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總會挺身而出,冒死進諫決不退縮。即便這樣,明皇李隆基常常對忠臣說:“眾愛卿別看這個右拾遺屢屢抗疏,可他都是為了國家社稷,是一個忠賢之人啊!”   同年五月,汴州刺史倪若水騎著馬帶著護衛趙武李勇、主簿守仁和內廝倪子安下鄉巡查,田野裡禾苗不時隨風搖曳,綠油油水稻四處溢香。倪子安聞著誘人的稻花香,輕瞇眼睛,鼻翼微動,陶醉其中。“刺啦”一下,倪子安感覺有什麼東西碰觸了額頭,他睜開眼,看見兩隻蝗蟲從眼前飛過,倪子安不由地摸了摸額頭。“看,前麵飛過來一群蝗蟲。”不知誰喊了一聲。幾個人這才發現,河麵上一群群蝗蟲在飛舞,彼岸蝗蟲成片成團,灰蒙蒙一片。主薄守仁大驚失色道:“不好了,鬧蝗災了。”倪若水縱馬逆行而進,一探究竟,幾個隨從緊追其後。   一連好幾天,有當地裡正、耆老前來府邸稟報災情,每年的賦稅征收督派差役就是他們的職責。目前,蝗蟲成災,有些村裡人家扔下房屋家當,外出乞討去了。也有人待在家裡熬著過日子,窮家難舍。農民們轟趕蝗蟲,嘴裡不停地吆喝,隻是捕殺蝗蟲的農民很少。   倪若水眉頭緊蹙,問隨從官員:“官府讓人們捕殺,怎麼沒見人捕殺耶?”隨從官員麵麵相覷,噤若寒蟬。一個耆老回答說:“人們不是不執行,可蝗蟲善於飛跳,不好捉呀!”還有人附和道:“此乃天降蝗神,理應設壇祭祀,祈求蝗神離境。”倪若水聽罷,怒從心中起,說道:“這就是你們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他環視著隨從官員,高聲道:“真是豈有此理!”一個裡正插話道:“俺們村有一家大戶,點火焚燒蝗蟲,死去很多,要不,過去看看?”   倪若水點頭示意,一行人踏上崎嶇山徑,走向餘眼繚繞的山村。一行人邊走邊看,地上是一灘灘的小蝗蟲,跟炸了營一般,雀躍,學飛。原來是蝗蟲過後產的卵,不時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音,股股腥臭味令人掩鼻,這種小昆蟲,在田邊小道上,用它柔軟的腹部,用力拱動著大地,然後把卵產進裡麵去。來年春天,禾苗一泛綠,蝗蟲卵從地裡孵化出來,像螞蟻一般大,在土地上齊頭跳躍。先是灰褐色,然後呈現嫩綠色,和禾苗一樣;它們脫了皮,長出翅膀,飛到別的地方找食吃。長大後,蝗蟲抱成團連成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鋪天蓋地,它們遮住了太陽,一時地暗天昏,它們落在院子裡,落在門窗上,然後進入人住的屋裡,落在炕上,掛在頂棚上,勾結盤纏,互相壓擠。膨脹、鼓動,屋頂和地下,都有一尺厚的蝗蟲。雞犬在它們麵前,惶惶不知所措,誰也不敢傷害它。它們的降臨,使人們想起了神,於是跑到蝗神廟去祭祀。在田地裡,像落雨的聲音,又像落冰雹的聲音。蝗蟲在進食,一切綠色的東西,全不見了。莊稼吃成了光桿,樹上沒有了葉子,頃刻之間,使農民們捶胸頓足哭天喊地,又不知所措。   倪若水一行人來到這家,隻見這家人七手八腳忙著挖坑,拾掇乾柴,他們一夜沒睡,天亮時分打了個盹,算是休息了,接著繼續乾。倪若水問這家主人,點火燒殺,坑埋杖殺是否奏效?一個年過知天命的老父親,胡子拉碴,頭戴一塊脫色的襆巾,黧黑的膚色,一臉皺紋,木木地回答道:“螞蚱有一個特性,就是晚上哪有亮光就往哪裡飛,即使燒死也會一波一波跟進,在旁邊挖坑,用鐵鍁往坑裡埋,有半死養活的或者撲棱翅膀想逃走的,就用鐵鍁拍死他們,這招特別管用!”   倪若水隨口問道:“這是誰給出的主意焉?”老父親答道:“聽老輩人說的。”“哦,這個辦法不錯。”倪若水接著對隨從官員說道,“你們回去,按照這種辦法消滅蝗蟲。”隨從官員連忙施禮,並一一應諾。   接下來,汴州地區滅蝗防控阻擊戰進行的如火如荼。有人來報,近在咫尺的開封縣卻遲遲不見滅蝗行動。倪若水帶著疑問,決定前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