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勸生勵學(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372 字 2024-03-15

倪若水身體力行,經常到所屬各縣了解捕蝗情況,賞勤罰懶,與老百姓一道戰鬥災區前線,廣挖溝壑,點燃篝火,使得汴州捕殺蝗蟲十四萬擔,還有殺死以後投入到汴渠順流而下的蝗蟲也是不計其數,並沒有統計在內。由於倪若水領導有方,汴州地區蝗災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的限度。倪若水和戰友們笑了,老百姓們歡呼雀躍起來。因汴州處置得力,成績顯著,成了當時全國滅蝗的典範。   興學是以學校為場所向人們培養技能,傳授知識,進而灌輸意識形態的可塑性,成績合格者即可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從而達到安民為政的目的。有位哲人闡明主旨:“教不善則政不治。”儒家創始人孔子一再強調:“不教而殺謂之瘧。”實行“仁政”,通過教化讓老百姓明白禮儀道德,自覺接受統治,而不注重平時教化隻管靠殺戮等武力手段進行鎮壓,無異於殺雞取卵,是虐政的具體表現。因此,推廣教育事業,為國家輸送人才是一項既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唐朝初年,民間私立學校在汴州寥寥無幾,不成氣候。倪若水為官從政期間,他每到一處,修書院,設講壇,手門生,時時牢記興辦學廬,勸生勵學。倪若水任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訪使後,下車伊始,便看到偌大汴州竟沒有像樣的啟蒙教育,對於學習文化知識的私塾也是不成氣候,辦學規模小,上學的學生都是富家子弟,一些站在私塾墻頭外麵偷聽課的貧家孩子,進私塾就仿佛進天堂一樣,隻能遠聽,而不敢進去。倪若水看此情景,感觸頗深。就在開封推行民間私立學校,並聘請有資歷的老先生擔任授課。倪若水就要求學生們穿著要得體,手腳要乾乾凈凈。頭上學前,學生家長還要手托方盤,盤裡有一壺酒,兩碟或幾碟酒菜,有葷的素的,大人在前麵托著方盤,孩子在後麵跟著,穿著乾凈,臉上手上也是乾乾凈凈。開封就有一個學生,大人願意讓孩子上學,可孩子在學校裡麵瞎搗亂,老師就用戒尺打這名學生的手掌,一番懲罰下來,該學生手已腫脹起來,學生家長尊重先生的懲罰,這個學生回到家裡,還要受到家裡大人的訓斥。有歲數大好幾歲的學生,羞於上學,又想上學。這怎麼辦呢?這上學,可不是如意館,願意上就上,不願意上就走,入學前還得要進行考試。汴州一個孩子十一歲時,“從學裡中,羞於群兒為伍”,聽說汴州刺史倪若水聚徒辦學,便前往求學。倪若水對他說:“汝方為誦數之學,未可從吾遊。當群省題一詩,中選乃置汝。”這個求學少年並不感到為難,遂作詩一首,沒想到,人家所做之詩,居然名列前茅,從此以後,這名學生名聲大噪。   當時,在汴州民間辦學有兩種層次。一是,先在離家不遠的啟蒙學校學習,考試合格後,便來到到稍遠一些的學校學習詩文等高一級的文化課。倪若水在開封聘請一位鴻儒先生,曾舉辦一場“論語”課,聽課的學生們專心致誌,濟濟一堂。這次講課收費,可這些學生喜歡聽,被這位博學的先生給吸引住了。   倪若水忙完公務,便抽空去私塾給學生們上課,為擴大辦學規模,倪若水勸生勵徒,家貧而好學者,倪若水自掏腰包。倪若水治汴期間,文化啟蒙和文化教育,在汴州蔚然成風。   有一個紈絝子弟名叫震英,這學生挺用功,就是背誦不過子曰詩雲。一日,教學的先生讓震英背誦,震英畏畏縮縮站起來,也不看先生,低著頭,嘟囔著,鄰座的同學也聽不出念得是啥,先生支繃著耳朵,愣是沒聽出個子醜寅卯來。先生心裡火苗頓生,讓震英伸出手來,然後先生拿起戒尺狠狠地打向震英的手心,疼得震英齜牙咧嘴。看來,老先生真是火了。接著老先生對震英耳提麵命起來,給震英編出了順口溜,好讓震英記住:張震英,調皮精,一著念書,哼哼哼,念一句,嗡嗡嗡,憋的臉,彤又紅。   倪若水獲悉後,便把那位教學老先生找來,嚴厲批評道:“子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像你這樣教學,損害學生自尊心,那怎麼能教好?”這位先生反省自己確實做的過分了,從此以後,這位老先生教學相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因材施教,教出來的學生人才頗多,就連震英,後來從戎,成為了一名戰將。   公元716年(開元四年)農歷十一月初七,宰相盧懷慎病入膏肓,自知大限已到。臨終前,盧懷慎向唐玄宗推薦了廣州都督宋璟,尚書左丞源乾曜等良臣,可替代他的宰相職位。   盧懷慎一生推崇佛教,光明磊落,遇事辦事總是謙讓推後,因此,被世人稱為“伴食宰相”。可盧懷慎勤儉節約廉潔奉公,兩袖清風,身為宰相,卻不經營資產,經常把俸祿送給親朋好友,這也讓老婆免不了清貧,其所居住的園宅也是很簡陋,甚至不蔽風雨。盧懷慎儒雅清廉,潛移默化地凈化了奢侈豪華之風氣,可謂時代楷模。當時有很多人向他學習拿他當榜樣,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姚崇為政精明乾練。有一次,姚崇家裡出了事情,便向唐玄宗請假十天,等他回來後,就將堆積如山的政務很快處理完畢,心裡很是得意。一天,他問中書舍人齊澣:“我這個宰相,在歷史上可與誰匹配?”齊澣剛想張口,姚崇緊接著一句問道:“我跟管仲晏嬰兩位宰相比,差不多吧?”齊澣回答道:“你說的倆宰相雖然不能對後世施行他們的政治主張,可在當時很實用,很受歡迎,至於您所施行的政治,則隨時隨地可以變化,單從這一點來說,您就比不上人家。”姚崇心有不甘地問道:“那我到底怎麼樣呢?”齊澣回答道:“姚大人足可謂救時宰相。”姚崇一聽,高興不已,拍手叫好道:“救時宰相,豈易得乎!”意思是,我能有“救時宰相”這個稱謂,也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