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肝膽相照(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768 字 2024-03-15

不久,姚崇得了病,他染上了瘧疾,在京城大寧坊罔極寺養病。唐玄宗經常派人去看望姚崇,時任宰相源乾曜提議,讓姚崇在中書省四方館宰臣議事的地方養病,並使家裡人到裡麵照管,唐玄宗依允。姚崇推辭道:“四方館內有簙書,病人住在那裡不合適。”唐玄宗說道:“設置四方館,就是為了讓官員議事,讓卿住在那裡,是為了國家社稷。朕恨不得讓卿搬到禁中來住,別再推辭了。”從此以後,每當有國家大事,唐玄宗依舊征求姚崇的建議。   姚崇為政很有一套,但他對自己的孩子管教不嚴,有點放縱。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是光祿少卿姚彝,二兒子是宗正少卿姚異,三兒子是禮部侍郎、尚書右丞姚弈。除姚弈性情溫厚,處事嚴謹外,其他兩個兒子交友廣泛,受賄,都是聲色犬馬之徒,已經引起了公憤。這兩個兒子仰仗老爺子是當朝宰相,便作威作福,拉幫結派,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時人惹不起卻躲得起背後便譏諷姚崇治理國家大事可以,就是管教不好自己的兒子。   姚崇有個親信叫趙誨,這個趙誨品德惡劣,受賄被人揭發。唐玄宗親自審問,律當死刑。姚崇親自找到唐玄宗說請,要求免罪。唐玄宗對此耿耿於懷,很不滿意,認為姚崇這是包庇乾預內政。姚崇一看大事不好,意識到後果很嚴重,便自行懺悔,屢次向唐玄宗辭相,也推薦宋璟替代自己為宰相。   雖然姚崇後來辭了相位,唐玄宗深知姚崇是治國之能臣,還是讓姚崇五日一臨朝,逢有重大事情仍向他請教,對他寵愛有加,他深深地明白:姚崇具有大刀闊斧披荊斬棘的魄力,國家社稷離不開這樣的賢臣,事實證明,開元盛世所創造的燦爛文化與煌煌大唐,與這些個肱股之臣忠心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生命的輪回,隨著日子的進程,不得不出現新老更替的現象。就這樣,開元721年,一代賢臣良相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倪若水在治理汴州期間,對自己嚴格要求,他的官階位列三品,可生活當中,日子過得依然十分簡樸,一件衣裳穿了好幾年也不買新的,一天吃飯隻有一頓有肉。對於落難官員,凡是路過汴州,他都給予周濟。不僅如此,他還獨尊儒術,於是在當地建立官學和私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教育工作,親自上課堂為學生們講課。倪若水教學是因人製宜,循循善誘,由淺入深,對學生也是平易近人,培養出了不少青年才俊,國家棟梁之材。他自己自掏腰包為上不起學的學生付學費,勸生勵徒,頗受學生們的敬佩和愛戴。倪若水為官從政期間,他每到一處,修書院,設講壇,手門生,時時牢記興辦學廬,勸生勵學。   那年夏天,汴州某縣有個守將要征發民夫修建城池。倪若水對守將說:“如今,老百姓正忙著耕種,不要再征發民夫勞役加重他們的負擔了。”不僅如此,他馬上向中書省申請,免去此次勞役。汴州老百姓獲悉後感恩戴德,交口稱贊。   倪若水的曾祖父倪護,在北魏時,“皆以儒術自富,不求聞達。父基,能世其學。”倪若水在此濃厚家風的熏陶下,“幼沈敏,博學強記,未冠已能通六經,尤深於大《易》。”據倪若水墓誌銘記載,倪若水七歲時,就能背誦不少子曰詩雲,在河朔,堪稱鳳毛麟角,世人皆稱奇才,弱冠之際,倪若水博綜群經,通諸子百家之言。倪若水篤學好文,理致高古,在槁南野莊私塾,從學者達百人,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   當時,真定府槁城縣之學風,在槁城南鎮野莊樹立了榜樣,被後人(《常山貞石誌》卷11,徐晟《大宋真定府槁城縣重修文宣王廟堂記》)所記載:厥士惟上,其民實繁。戶扇仁風,市多君子,崇儒重本,人皆富心。   在這個禮儀之邦中,人們尊重知識,崇尚儒學,已蔚然成風。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河北等地的文化教育有的還居於國家前列。   在農業方麵,倪若水調研時,常常與老百姓促膝交談,身體力行,在不同領域與老百姓風雨同舟,肝膽相照。   三年後,即公元719年,倪若水因政績突出,唐玄宗調倪若水回京城任職,倪若水與接任交接完手續後,與內廝倪安剛剛走出汴州知府大門,就看見門口聚集了很多老百姓。他們一看見倪大人出來了,便不約而同地說道:“倪大人,汴州老百姓離不開您呀!”於是這些老百姓都給倪大人叩頭,有的手裡拿著雞蛋,鴨子,水果,酒菜等等,他們高高地舉著,請倪大人收下,倪若水心潮澎湃,感動不已,兩眼熱淚已盈滿了眼眶。   倪若水一行人騎著馬漸行漸遠,老百姓目送著大人直到背影漸漸地消失在視野裡。   倪若水兩次官復原職,一直在大唐王朝掌權,多年來聲名顯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為國盡忠,為民請命,復興儒教。   唐玄宗前後賞賜給他的良田、好房、美女、名馬,不可勝數。   後來,倪若水漸漸衰老了,屢次請求辭職,皇帝都不允許。   倪若水生病時,皇帝派太監一個接一個前來探望。名醫、好藥無時不送來。倪若水病危臨終時,給皇帝上書:“臣原本是恒州槁城的一個讀書人,以耕田種菜教書為樂,偶然機會被聖上所發現,才能到朝廷來做官。承蒙聖上寵信,使我這個德薄才疏、出身貧賤的人驟登高位,在外為民勤政,在內執掌大議。裡裡外外任職數年,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名望不足以震懾國威,致使給小人有可乘之機。我為國而憂心,就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憂慮日甚一日,不知不覺得了重病。身體不行了,這就如同鐘擺停了,水沉寂了一般,僅僅剩下一口氣,眼看著也要沒有了。回顧自己一生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業績,來報答聖上的寵愛,辜負了聖上的大恩大德。我將要同這盛世永別,此時真有無限的感激和懷念。謹上書一封,以表達我對聖上衷心地謝意。”   唐玄宗閱後,下了一道詔書:“你因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做了我的良吏重臣,在外你是捍衛國家的屏障,在內你是完成光輝業績的助手。二十多年來的太平日子,實在是靠著你才出現的。等到你不幸患病,我滿以為不久就會痊愈,哪裡想到會越來越重,心裡實在是不好受。現在,我命令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到你府上探視,你要注意醫治,為了我,你要愛惜身體。我仍然希望你這意想不到的疾病早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