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鞠躬盡瘁(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4966 字 2024-03-15

倪若水為官從政期間,他走遍轄區內的郡邑,每到一處,輒躬身親自省察記錄坐監獄的案子,往往有不少明察之舉。以前,當地老百姓與官差在平常見到上麵來的人機會很少。如今看到三品大員倪刺史親自登門拜訪,著實令人們喜出望外,無不心想敬之。   一日,他與隨從倪安外出調研,回來的路上,看到有一個縣一個村子,許多良田沃野因無人耕種,致使花草萋萋,荊棘叢生。倪若水見狀,經過調查發現,最大緣由就是引水灌溉不方便。有鑒於此,他組織並發動當地老百姓根治水源,不久,甘洌泉水咕咕地灌溉農田,大量荒野成了熟田。不僅如此,他親自掛帥,帶領大家戰鬥生產第一線,並肩勞動。當年糧食喜獲大豐收。外地一些貧困人家攜妻扶老,帶著孩子來此地安家落戶。村子規模變大,房連房,屋套屋,綴成一片。不久這裡成了商品交易集散地。墾田開荒又擴大了許多。就這樣,在他的帶領下,大家心暖如春溫飽富足。   倪若水擔任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訪使期間,關心民眾疾苦,體恤民情。一日,他下鄉調查,發現有一長溜莊稼人排隊交皇糧,烈日炎炎,不少男人光著脊梁,皮膚黝黑發亮,瘦骨嶙峋。他穿著便服進行私訪。   “交一回皇糧,不沾氣,還要交第二回,飽滿的都上交了,我們吃剩下的婢子。”一個老頭泛著雪白眼珠子,滿臉胡子一撅一撅的。   “可不是咋地,俺家孩子與你家一樣多,為這孩子為搶著飯食,還嗝氣呢?!”後麵的一個細部格擰長著大長臉的老人回應道。其實,他們年紀並不大,三四十歲,不好打理,胡子拉碴,一戴上土色瓜皮帽,顯得老碴多了。這群人七嘴八舌,訴說著種種不公正待遇。倪若水走上前去,仔細詢問緣故。   原來,這個地方處於西京長安與東都洛陽樞紐區,經常看到皇帝與大臣的車馬經過。為此,當地老百姓除了繳納一般規定的賦稅外,政府部門還向這個地方老百姓征收供帝王將相的車馬所用的草料稅,一而再再而三,層層加碼,致使人們負擔太重了。沒成想,人們的怨言讓他聽了個耳飽。   倪若水見狀,認為這種現象真不合理,你不能薅羊毛廣從一個地方薅,這誰受得了。於是,他立即上書唐玄宗,要求也讓其他地區平分賦稅。   他這一舉動,震動了朝野,宰相姚崇認為倪若水借機向老百姓討好,撈取好名聲,樹立威望,籠絡人心。   倪若水接到了姚崇的拒絕,很是不悅。他手下人也勸倪若水息事寧人。倪若水揚聲道:“當官不替老百姓做主,那就不是好官。”接著,倪若水憤然道:“我決心已下,為民請命,死不足惜!”   倪若水一再堅持上書,終於感動了明君湯唐玄宗。唐玄宗諄諄教導各位大臣:“你們也應該向倪若水學習,為了國家社稷安穩而挺身而出,忠心耿耿輔佐大唐,真乃陛下忠臣良吏也。”就這樣,當地老百姓賦稅負擔太重的不合理現象終於得到了改變。   一幕幕,一場場,回憶的情景猶如騎著駿馬上奔跑在風景裡,樹影倒飛,群山奔騰,奔流不止的青川銀河,宛如舞動的長練,又似一襲長長舞女的裙,星星般在家人腦海裡眨呀眨。   倪若水重病突發前,聽老家捎信人說其弟弟若穀因公出差而不幸罹難的。他眼含熱淚目光呆滯,一直喃喃自語叫著弟弟的名字。若穀是槁城知縣,前任是父親倪基,父子倆在當地勤政為民方麵,被當地老百姓交口稱贊心神敬佩。若穀的兒子倪彬,傳承倪氏“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家訓,孜孜不倦博覽群書,熟稔四書五經。他走上科舉之途,一路上從童生、秀才、舉人到進士高奏凱歌不辱先祖之遺德。此時,倪彬正在揚州做刺史,勤政善政步倪若水後塵而功德節節攀升。   倪若水得的是溫癥,加上這一噩耗傳來,致使他雪上加霜,病入膏肓。倪彬處理好父親喪事後,從槁城倪莊馬不停蹄來長安永嘉裡看望叔叔。   倪若水躺在床上,形容消瘦,一旁的妻子倪狄氏不時照顧著心愛的丈夫。倪彬的到來,讓倪若水激動不已,幾近哽咽著,他試圖用力坐起來與侄子說說話。倪彬連忙上前安慰叔叔躺著說話也挺好。倪若水緊緊地攥著侄子的手,久久不肯撒手,聲微道:“我恐怕不行了,我走後你嬸嬸還有金章銀珠兩個未成年的弟弟,需要照顧。”倪彬紅著眼圈對叔叔說:“叔叔,你就放心吧!我會照顧好的。”   最後的日子裡,倪若水不時叫喊著“親爹呀!”“親娘呀!”,半夜裡,夜靜人深的時候,這種聲音令人心悸。也就在這段日子裡,倪彬被皇帝詔到京城勤政。唐玄宗不時派遣使者前來慰問,並送上綾羅綢緞以及不菲的金錢。   倪若水躺在床上,好幾天不進食了,隻是勉強喝水維持著生命。那日頭晌午,倪狄氏連喊了丈夫好多聲,不見一點反應。等郎中趕來時,倪若水已壽終正寢駕鶴西遊而去。聞訊而來的在前好友蜂擁而至,為這個大唐良吏默哀。開元七年(719)正月,即收到皇帝詔書沒有多久,倪若水就在長安城永嘉裡逝世。   古語說得好:生在蘇杭,死葬北邙。倪若水逝世後,他的衣冠埋在了東都洛陽之邙山上。那裡的人們聞訊“倪青天”逝世後,遂建立祠堂,供上倪若水畫像,以誌銘心刻骨。   倪若水逝世後,唐玄宗傷心不已,感覺一塊明鏡一個良吏失去了,國家大廈離不開棟梁才呀!倪愛卿功不可沒。隨後,唐玄宗下詔,尋訪調查倪若水子孫的情況。   就這樣,倪若水子孫世受國恩。其中,兒子倪金章自幼愛習武功,功夫深厚,被皇帝擢升禆將,跟隨名將李光弼治軍。   當倪若水棺槨在槁城倪莊下葬時,天降滂沱大雨,好像在為這個“倪青天”哭泣吧!他的墓周圍是石羊、石馬、石像等,外圍是青鬆翠柏,氛圍森嚴。墓碑上鐫刻著:故唐朝尚書右丞倪若水之墓。   正如其《大唐故尚書右丞倪公墓誌銘並序》:   公諱泉,字若水,中山槁城人也。其先出自郳國,為魯附庸,厥後因而命氏。六國時有倪良者,能x諸侯之兵,蓋趙人也。曾祖護,祖範,考基,執德不回,並為君x,立誠可久,是為賢人,其道不出於戶庭,厥聲俾休於代嗣。   公生而含靈,幼有成德,年有七歲,口誦萬言。詩書禮樂之英,xxxx~黼黻(fǔ fú)(a.古代禮服所繡的花紋;b.喻華麗的辭藻)。~藻(指華美的辭藻)。之妙。曾未弱冠,聲已芬於河朔矣。應八道使舉,射(策)銓科,授秘書正字。復以舉遷右驍衛兵曹參軍,俄轉洛州福昌縣丞。   又應封嶽舉,授雍州(鹹陽)縣丞,調補長安縣丞,公之應務也,以忠公為主;不以矯激居心,公之檢身也。俄授右禦史(臺監察)禦史。充劍南安察,加朝散大夫,轉左臺侍禦史,尋遷吏部員外郎。憲闈珥筆,已(xxxxx);明光覆被,更參列宿之榮。以公事出為宋州長史,稍遷慈(磁)州刺史。   征拜中書舍人。無何,拜尚書右丞。機在握而恒搖,綱乘網而不紊,陽秋克備,涇渭以分。未幾,申命察使,帝難其舉,乃除出為汴州刺史。公皂蓋一臨,皇華暫拂,下車而翻訛革(x),入境而道德齊禮,人詠其蘇矣。入拜戶部侍郎,步戴筐之仙宮,掌夫家之小職,既愜之望,宜以德遷,再為尚書右丞,復如前政矣。   近以遭家不造,令弟雲亡,哭泣傷懷,幽憂感疾,室家隅坐,請禱於上下(xx);賓客在門,並進於寒溫藥石。公啟手知往,冥心委化(平靜地死去)。孝經遺屬,奄從螻蟻之遊;纖纊不飛,猶飲鶺鴒之恨。以開元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薨於京永嘉裡之私第,春秋五十九。   嗚呼哀哉!冕旒顧問,嗟悼久之,賜物一百段,米粟一百石,葬事官給,遣六品官一人充使監護。   公體和氣靜,內健外柔,苞xx於胸中,挫五文於掌上。張仲孝友(《詩經·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注曰:“張仲,吉甫友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所以睦之於宗親;石慶周慎,所以施之於邦國。是以脫慶燕爵(天子所賜之酒),聯簪鵷鷺【(yuān lù)1.鵷和鷺飛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躡於粉闈(尚書省之別稱)之內,飛鳴於紫宸(紫宸殿稱為“內朝”,群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為“入閣”。)之裡,條流盡一,事業無雙。舉欲沖天,扶搖中斷,功期概日,峰岫先摧。   嗚呼!才之所假者夫也。所賦者命也。秉殷周之禮,正當麟鳳之時;列堯舜之期,不執夔龍(喻指輔弼良臣)之事。哀榮未滿,議者傷之。   在中書也,群胥極憲,以法按之,飛書上聞,因此下獄。奸吏舞弄,初欲危之。恩旨召入,特延殊賞。   公之刺汴州也,朝廷下埋蝗之令,遂為使臣所誣。公抗跡自述,因言災眚之意。上深感悟,手敕勞之。公之再持省轄也,俾補闕典,貫穿庶務。指揮冰釋,人吏憚其鋒芒;臧否區分,郎官畏其沙汏。初公與尚書左丞範陽盧公盧從願奉上一心,立朝雙美,及茲並拜,實為光時。可謂當代名臣,古之益xx。   即以開元七年十一月六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葬於邙山之原,禮也。笳簫按節,方弘再命之尊;荊棘開瑩,復見千人之會。龍巾荒曉引,x紼朝移。度清洛而前臨,望都門而徐轉。遵乎此路,痛矣何言。   嗣子等孺慕不追,充窮內心悲戚,若有所失靡逮,聿求凋翠之業,屢有披丹之請。矧(shen況且)平生接景,宿昔懷恩,有願直書,慚非健筆。陸銜張意,手揮沒後之哀辭;蔡敘陳文,目睹生前之異行。高蹤可躡,乃作銘曰:   赫赫開國,巖巖始封,泗濱盟會,汶上疇庸(疇庸(1).謂選賢任用。(2).酬報功勞)。仕漢才邈(miao),居燕世重,位升臺袞。德披x鏞。其一。   於穆祖考,人之表師,顏原(孔子弟子顏回和原憲的並稱。)比跡,堯舜同時。林隱揮翰,家風作詩,生申生甫,何憂何思。其二。   間出孤秀,含章則炳,代符聯暉,趙壁交影。爵位高列,騏騮未騁,奮羽鳴臯(同皋)脩身藻井。其三。   吏道攸切,經門復興,解巾典校,射策為丞。伏奏張火,驅軺(yao軺車)飲冰,威加蜀吏,煦浹色蒸。其四。   掌渙詞閣,三辰照灼,持綱盡闈,列宿差x.按接河郡,揚旌海涯,蕭蘭不雜,蓍蔡懸知。其五。   司徒副掌,會府仍操,頭x應貴,心丹遽勞。八龍催羽,二豎侵膏,不踐槐棘,翻悲薤蒿。其六。   洛水之交,邙山之次,三兆葉吉,四神趨位。鳳凰x綬,數百代之封侯,仙鶴還家,幾千年之古土遂。其七。(《唐代墓誌匯編續集》)   有生前好友、宰相張說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