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佞臣當道(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551 字 2024-03-15

麵對奸相李林甫幾輪重拳出擊,太子李亨在風雨飄搖的政壇上得以生存下來。這裡麵,一個是皇上唐玄宗畢竟顧戀是親生父子,不想讓自己的這個孩子搭上性命;再一個就是,太子李亨審時度勢,及時地把杜有鄰的女兒廢為庶人,撇清了自己跟杜家的關係,讓父皇放心。   就在李林甫逐步清除政敵時,一個叫楊慎矜的盟友、掌控國家財政的長官與他鬧起了摩擦。楊慎矜是隋朝皇室後裔。開元年間,他擔任太府寺卿,掌握著李唐王朝的財政收入,他兄弟擔任司農寺卿,掌管著國家的農業與糧食。李林甫上臺後,楊氏家族便一直緊緊地追隨著,繼續掌管著國家的財政大權。在李林甫的授意下,為了迎合皇上的私生活,他放寬限製讓皇上肆意揮霍國庫裡的民脂民膏,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   在審訊李適之、韋堅、皇甫惟明等人案件時,為了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動搖太子李亨的地位,李林甫便指使心腹、禦史中丞楊慎矜來處理這宗案卷。可是,在處理時,楊慎矜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就是不想把事情搞大,更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受到牽連。就這樣,楊慎矜在審案時保持了中立。這一弄,沒有達到李林甫的期望值,於是便對楊慎矜起了疑心與不滿情緒。   此時,楊慎矜知道李林甫不會輕易繞過自己,與其坐以待斃,莫如起來鬥爭,他靠著皇上的寵信,決心與李林甫來個魚死網破。曾經的盟友,瞬間轉化成敵人。   對於奸相李林甫的步步緊逼,楊慎矜知道自己的處境瀕臨危機。就算獲得皇上青睞,對於老奸巨猾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無論在謀略上還是在勢力上,自己都要處於下風。他找來一個看虛的,看看自己以後的道路該怎麼走?如何選擇?那個看虛的在他的手心裡畫了一個圈,嘴裡念著咒語,預言道:接下來會天下大變,要爆發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大動蕩,要是想明哲保身,就得去鄉村購置一些產業,即便這場風暴浩蕩,你也可以全身而退。   沒成想,這件事讓李林甫的心腹王鉷知道了,王鉷立即向皇上上了一道奏章,誣陷楊慎矜“恢復隋室,意欲謀反。”唐玄宗不聽則已,一聽火冒三丈,一怒之下,立即把楊慎矜逮捕,打入大牢。不過,李林甫餘怒未消,為了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幾番在皇上跟前吹耳邊風,最終,把楊慎矜、楊慎餘、楊慎名弟兄三個一律問斬。不僅如此,李林甫乘勢借機繼續打擊楊氏黨羽,把一批有牽連的官員貶官流放,遭殃者有十好幾家。   在李林甫的大力支持下,王鉷如願地坐上了楊慎矜的位置,接替了國家的財政工作。就這樣,王鉷更加降低皇上揮霍的門檻,與此同時,自己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大肆盤剝民脂民膏,貪汙受賄。   李林甫欲猶未盡,為了進一步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把魔爪伸向了軍階,伸向了與自己心存芥蒂的邊將王忠嗣。   王忠嗣,原名王訊,他的父親是一位戰鬥英雄,在一次衛國戰爭中壯烈犧牲。皇上為了表彰他父親的功勛,便把幾歲的王訊賜名王忠嗣,還被授予朝散大夫、尚輦奉禦的官銜,接著被接入宮中養育,與李亨一塊長大,因此,兩個人關係非常要好。及至成年,他繼承了父親的光榮傳統,成了一個精通武略的將軍,深受皇上的賞識。天寶五年,王忠嗣擔任隴右、河西、河東以及朔方四鎮節度使,他掌印以來,控製萬裡,勁兵重鎮,統統管轄,成了建立李唐王朝以來首創。因此,他的參與讓太子李亨感受到了強大的軍權支撐。天寶六年,唐玄宗向駐守河西與隴右的唐軍下令,攻取青海湖以東地區吐蕃的交通要塞石堡城。斯時,王忠嗣知道那個地方易守難攻,吐蕃軍隊防守嚴密,要是冒然進攻,不但拿不下關隘,而且還會損兵折將。因此,王忠嗣向皇上說明不打無把握之戰,也請求皇上不要輕易發動進攻。可是,皇上分析道:雙方交戰以來,唐軍一直是勝多負少,故而,拿下石堡城不在話下。此時,一個叫董延光將軍拍著胸脯子啪啪直響,對皇上表忠心道:“王將軍老了,膽子也小了,還是讓董某領兵出戰,不打敗敵人決不收兵!”孰料此戰一交手,唐軍便處於劣勢,吐蕃軍居高臨下眾誌成城,飛箭似雨,唐軍將士中箭者瞬間成了“刺蝟”。最後,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李林甫趁機向皇上進言,說太子李亨準備搞宮廷政變,根據可靠消息,王忠嗣已經允諾太子要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一旦兵變,立即出兵支援。此時,皇上正為兵敗大發光火,又聽說王忠嗣準備與太子一起謀反,這還了得?!唐玄宗馬上派遣欽差把王忠嗣調到京城,讓他接受審查。經過一番審訊,被判死刑。他的好友哥舒翰獲悉後,馬不停蹄,千裡迢迢,趕回京城,並在皇上麵前力保王忠嗣。最終,王忠嗣被貶為漢陽郡太守。沒過多久,王忠嗣暴病而亡。   李唐王朝戍邊大將軍逝世後,國家少了一個頂梁柱。與此同時,在選擇邊將時,按照李唐王朝慣例,為了製衡,朝廷會挑選兩名大將,一個是漢族人,另一個是少數民族。可是到了唐玄宗時期,皇上一改陳規,在朝廷,采取的是遙領製度。比如,宰相牛仙客,一邊在朝廷任職,一邊還兼任節度使職務,有時還是幾個鎮的節度使。在地方,由節度使長期連任與同時兼任幾個鎮的節度使,以鎮守邊境,攻伐四夷之地。邊鎮將領調到朝廷,除了擔任高官顯位之餘,還握有重軍權政權。為此,一大批傑出而又實力強大的少數民族將領,應運而生。其中,最典型代表人物便是安祿山。此時,安祿山身兼平盧、河東與範陽節度使;其堂弟安思順掌控朔方與河西地區;隴右節度使由哥舒翰擔任;安西節度使則有高麗族將領高仙芝領銜;僅剩下蜀中劍南節度使由漢人掌控。   通過唐玄宗與李林甫一係列改變措施,李林甫取得了暫時性的快感,卻培養了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即便他們無意謀反,倘若朝廷繼續在李林甫的左右下行事,一旦點燃矛盾這個導火索,朝廷將無兵可防,天下大勢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