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太守顏杲卿一大家子以及長史袁履謙被大燕副帥史思明斬殺後,噩耗很快傳到了平原郡顏真卿耳朵裡。這種事情完全出於他的意料,同為李唐命官,同是國家社稷之臣,王承業理應增兵抗擊大燕軍隊,共同抗敵才是。然而,事與願違,這讓顏真卿同如晴天霹靂五雷轟頂,恍如夢境。由於自己的疏忽,竟招致釀成了塌天之禍。 為此,他幾次昏厥過去,醒來之際,就捶胸頓足,大罵自己真是糊塗,嘴裡不停地抱怨道:“顏杲卿大哥,是你的傻弟弟害了一家人呀!也害了常山郡上萬的黎民百姓呀!”他鼻涕耷拉著老長,淚如泉湧,並不住地說道:“老天爺呀!你讓我去死吧,我有罪。”家人以及旁人勸他,可顏真卿就是不醒腔,自言自語道:“我光一個勁地鼓動他們拿下土門,牽製叛軍過河西去,給官軍東伐打開門戶,可誰知道叛軍報復來得如此迅猛?怎麼就沒有想到敵人會那麼兇殘?更沒有想到太原尹按兵不動,置之不理。老天爺呀!你給說說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呀?” 旁人上前捉住顏真卿不停捶打自己腦袋的皮錘(拳頭),流著鼻涕安慰道:“顏大人,你不要難受,這不能怨你,你要是老是折磨自己,可對身體不好呀!” 顏真卿哭泣道:“我太粗心了,太無能了,我的罪太大了,不能饒恕自己,我要死去,誰也別拉我。” 這時,早有人去通報顏夫人。顏夫人看見丈夫頭上淌著血,涕泗交加,禁不住眼圈紅了。她便上前緊緊地摟住丈夫,哽咽道:“你要是死了,扔下俺們孤兒寡母可怎麼活?要是這樣,咱介一家子也不活了,一塊陪你去死,行不行?”顏真卿這才止住打鬧,嚶嚶做聲。顏夫人拿著手帕給自己男人擦著鼻涕,清理傷口。不一會兒工夫,大夫趕來,號號脈,接著給開了一副湯藥,說是悲憤鬱結、操勞過度,先吃藥看看,不會有事的,讓他安安靜靜地休息,誰也不要驚擾他。 顏夫人伺候男人喝了湯藥,看著他發青的眼圈,僅僅一兩天工夫,臉頰就瘦下去不少,嘬嘬著嘴。止不住地黯然神傷,唉聲嘆氣。他對家人以及仆人輕聲道:“你們去忙吧,讓他安安生生地躺會。” 眾人先後退出,顏夫人顧慮重重,愁眉不展,兩隻眼睛腫的就跟核桃似的。 顏季明是顏杲卿二兒子,他經常穿梭於常山郡與平原郡之間,為父親為叔叔顏真卿傳遞信息。每當有重要情報,顏季明立即動身,他叔叔勸他,吃了飯才走,不慌。顏季明說,這天氣也沒準,剛才是湛晴的天,一會工夫,就股雷子閃電,下個不停,早晚也得送,還是越快越好,省的老在心裡勾勾哩。顏真卿看到侄子快馬加鞭揚長而去,便會心地笑了。多麼好的一個孩子呀!這麼懂事,討人喜歡。還有堂哥顏杲卿,一直秉承家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哥哥顏杲卿為了李唐社稷,盡心竭力,為民服務,忠心為國。多麼好的一個哥哥呀!兄弟二人同為官僚,同在外麵為官,同為國家貢獻著壯麗青春,同樣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俗話說:兒在千裡母擔憂。慈母多次諄諄教誨自己,你介弟兄倆要互相接濟互相幫襯,這樣才會讓家裡大人放心才是。 是呀,兄弟倆總是抱成一個團,嫉惡如仇,敬職敬業,報效國家。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尤其是大敵當前,哥倆同仇敵愾,風雨同舟,並積極行動起來,放手發動群眾,大打一場人民戰爭。就這樣,為了攔腰斬斷叛軍,以利官軍剿滅有生力量,兄弟二人共攜巨手,在河朔地區與山東地區這一條廣泛戰線上,組建起了一支義勇軍,這支同盟軍多次給叛軍以重創。 “唉吆歪!我的那個娘哎!”顏真卿從大夢中醒來,“我的天,怎麼會成了這個樣子?” 就在他驚嘆之際,耳聞的外間屋有人進來。但聞顏夫人驚嘆道:“原來是泉明過來了,我的好孩子。”說著,緊緊地拉著泉明雙手。 “我叔叔呢?”顏泉明急問道。 顏夫人安慰道:“你叔叔為咱家裡出了這麼大的事而悲痛欲絕,這幾天非要尋死覓活,現在正在床上躺著睡覺哩。” 顏真卿一聽侄子顏泉明突然到來,十分興奮,他一下子從床上起來,喊道:“泉明,你叔叔等著你呢?!” 叔侄相見,分外激動。突然,顏泉明重重地給顏真卿跪了下來,激動道:“叔叔,侄兒夜個找到了季明的一條胳膊跟我爹的殘缺肢體,我來找叔叔,看看把他倆埋到哪裡下葬?” 顏真卿沉吟片刻,道:“那就先把他們安葬到戰鬥過工作過的常山郡。” 為了下葬,顏真卿不顧多人反對,拖著病軀參加親人喪事。 斯時,顏真卿顫抖著雙手,撫摸著親人一星半點的遺物,尤其侄子顏季明僅找到一條胳膊,這讓他哽咽不得語...... 後來,顏真卿一想到這裡,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他悲痛之情所泛起的波瀾,在心海裡難以平靜。就在他回到平原郡之時,就飽蘸濃墨,懷著按捺不住的心情,在綿紙上潑墨揮毫,時而塗塗抹抹,時而奮筆疾書,看似“亂而糟”的行文,彰顯著顏真卿的家國情懷,以及顏真卿的才情揮發到極致。這則墨寶被後人稱作“天下第二行書。” 但見這則《祭侄文稿》中寫道: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修,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榖。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百身何贖? 嗚呼,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催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 嗚呼,哀哉! 尚饗! 顏真卿回想侄子季明從小德行就很強,是家裡的楷模,也使家裡人感到欣慰,並對這個孩子寄予了殷切希望。這個孩子在安史之亂發生後,便在常山郡與平原郡之間傳遞情報,使這兩個地區形成了一條廣泛而又相當穩固的滹沱河防線,讓叛軍在土門關吃了大敗仗。他又想到常山城為叛軍兵臨城下,而圖謀不軌的太原尹王承業,擁兵自重且坐視不管,以至於哥哥顏杲卿父子倆為國捐軀。他一連串的回憶,讓他撕心裂肺般地疼痛。就這樣,一幕幕,一件件,足讓他刻骨銘心。他飽含熱淚與碧血,潑墨揮毫,抑揚頓挫,洋洋灑灑,猶如決堤的河水一瀉千裡恣意汪洋,每一朵卷起的浪花,每一輪情感欲波,一次次怒吼與悲鳴,無不在蒼茫天地間迸發出震撼人心的英雄交響曲。 顏真卿奮筆疾書,時而悲憤難抑,時而轟然洞開,筆法灑脫卻不失矩度,一掃晉唐之妍雅書風,質樸中彰顯雄健,剛毅中透露筋力,正而含奇,奇中蘊正。那渾厚蒼勁的書法,於縱橫俯仰、宛轉流離的筆畫線條之中,跳蕩著他的滿腔情愫與浩然正氣。 顏真卿《祭侄文稿》:詩書法程,節義忠烈,孰如顏魯公?顏氏家族為了李唐社稷,甘願赴湯蹈火,英勇頑強,一家子三十多口人壯烈殉國。 驚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