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知人善任(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3172 字 2024-03-15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正月裡的一天,郭子儀與李光弼兩位革命同誌珍重握別,奔赴各自戰場。次日,李光弼率軍東進,直出井陘。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負責後勤供應處一把手的是倪金章將軍。倪金章與李光弼關係特殊,淵源較深。小的在此補述一下,以正原委。   倪金章姥爺是狄仁傑,狄仁傑做宰相時,曾救下了一個叫李楷固的人。說來話長:武則天在位時期,李楷固參與了李盡忠的謀反,後舉兵投降。女皇武則天憤怒於李楷固多次重創唐軍,於是下令將他處死。幸虧狄仁傑慧眼識才,他竭力勸說武則天:這是一個將才,國防方麵就缺少這樣的人才,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就這樣,賢相狄仁傑留下李楷固的性命,並讓他戴罪立功。   狄仁傑在女皇眼裡,是李唐王朝的頂梁柱,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武則天晚年間,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在當時很信任狄仁傑。武則天當時跟狄仁傑兩人都是山西人,老鄉見老鄉總會有一種親切與信任感。而且狄仁傑這個人很識時務者為俊傑,深諳為官為臣之道。但這不是懦弱和妥協,而是聰明絕頂,用別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達到目的,同時還不使自己身陷險境。   武則天曾答應胡僧去參觀佛舍利,但當時狄仁傑卻說:“一個外國神怪,不值得你屈尊,再說路也不好走。”武則天聽後於是就乖乖折回,後來為了給自己找臺階還說什麼“我是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氣?”   後來武則天晚年時,想為自己造一座佛像要花不少錢,狄仁傑卻說:“神仙有能耐就能自己鑄造神像,咋還用人工?”武則天聽了又隻好作罷,可見當時武則天多麼的信任狄仁傑。   就在武則天把江山讓給離家好呢?還是娘家人呢?當時,她的娘家人武三思等人位居顯要。可狄仁傑不畏權勢,依然仗義執言,為匡復唐室,冒死勸諫道:“陛下,老臣以為還是李家坐江山會更好,黎民百姓會廣受歡迎。”   女皇問道:“老愛卿,不妨細說端由。”   狄仁傑沉吟道:“臣以為,根據民俗而言,姑姑去世,都是婆家人上墳祭奠,誰見過侄子給姑姑上墳呢?”   “老愛卿言之有理。”隨即,女皇武則天便召回廬陵王李顯,並立為太子。   其間,他諫阻了武則天遠征拓疆計劃,認為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頓內政、增強國力上,他的意見得到武則天及朝中重臣魏元忠等有識之士的贊同。其實,狄仁傑是個忠厚之人,階級立場愛憎分明,公而忘私。本來,江山是李家打下來的,讓人家後裔做是理所應當。狄仁傑也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所推薦的姚崇、張柬之等十多人能力都非常強,後來大多都成為了歷史名臣。狄仁傑一生剛直不阿,知人善任,為唐王朝連連舉薦德才兼備的良臣,政績頗豐。   公元700年,即武則天久視元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同年九月,為國家鞠躬盡瘁的一代賢相狄仁傑因病逝世,終年七十歲。   女皇武則天聞訊,哭道:“朝堂空矣!”隨即武則天廢朝三日,其後,這位武周宰相狄仁傑被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   楔子話打住,書歸正傳。   果不其然,李楷固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在征討契丹的戰爭中立下大功,由此獲封燕國公。後來李楷固將女兒嫁給同為契丹人的李楷洛,這才有了結晶李光弼。   年輕時候的李光弼就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與嚴肅,他擅騎射,好讀書,長於謀略,由此他得到了名將王忠嗣的賞識。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乾兒子,當時最有影響力的邊將,一人獨掌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他曾經斷言:“李光弼必然會坐到我的位置上。”   與王忠嗣同時期的另一位大佬安思順也對李光弼青眼相加,他奏請唐玄宗提拔李光弼為朔方節度副使,並準備將女兒嫁給他。沒想到李光弼居然嫌棄安家姑娘,他托病辭官以躲避安思順。安思順的叔叔安延偃是安祿山的養父,因此,安思順是安祿山的堂兄弟。   那時候滿天下的人都堅信安祿山一定會造反,除了唐玄宗。安祿山一旦舉兵,安思順很可能遭受牽連,這就是李光弼對安思順敬而遠之的原因。   及至倪金章長大成人,經媒妁之言,李楷洛覺得門當戶對,欣然同意把自己的女兒李玉蓮許配給了倪金章。為了讓女兒贍養未來的婆婆,也就是狄仁傑的女兒,便早早讓兩個人結成連理。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打鐵的兒子會掄錘,木匠的兒子會對縫。倪金章乃名門之後,自然一表人才。二人成婚真可謂珠聯璧合,天作之合。   自從李光弼掌握兵權後,便任命倪金章做後勤處一把手。這個職位是個肥缺,與主子沒有特殊關係的隻能望而卻步垂涎欲滴。即便如此,李光弼還是看中倪金章賬口清,對所購糧草、被服等後勤軍需工作一絲不茍。有時為了進到優質資源,他都親自前往看個究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防過期或摻假。   俗話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在井陘一個宿營地,李光弼為了探視和了解淪陷區一些真實情況,需要派一個心腹深入敵占區。他的軍事策略,就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為此,智囊團給他物色了好幾個,要麼是外地人,要麼是本地人反應有些遲鈍。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倪金章挺身而出,他說:“此次任務我去比較合適,理由有三,其一,我是槁城人,小時候在老家住,對那裡的環境比較熟悉;其二,這次作戰,亟需糧草,常山郡地區是生產糧食主產區,像我的老家畝產糧食居全國首位,被稱為‘糧食元帥縣’。其三,也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禮節,那就是我母親百天忌日,恰逢機遇不得不去。”郝廷玉不由地點了點頭,表示贊許。   李光弼對妹夫倪金章一再叮囑道:“我相信你會勝利完成此次任務的,不過處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穩妥為上。”倪金章深情道:“請您放心!我會銘記教誨。”   此後,副將郝廷玉為好友倪金章餞行,並祝福道:“你這次去,可謂肩上的擔子重,李帥讓我給你配上幾個保鏢。”   倪金章連忙製止道:“這樣容易打草驚蛇,我認為還是我一個人去比較穩妥。”   郝廷玉說道:“送君千裡終須一別。希望你好自為之。”   最後,倪金章與郝廷玉一飲而盡,騎得一匹白色駿馬向遼闊的平原常山郡飛奔而去。他的身後,西邊的太陽,就像一個巨大的紅燈籠掛在空中,靉靆由絢麗多彩漸漸露出一絲青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