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章與眾親戚給母親燒百天忌日冥幣回來,叔叔倪泉興讓他住進倪氏武館裡。本來,倪金章家裡有房子,四檁八柱,一茬都是青磚蓋成,庭院深深。可自從家人出去工作後,便閑了下來,蜘蛛羅網布滿各個角落,院子裡也是雜草叢生,高的都生想沒過頭頂。 “住不得,濕氣重。”他叔叔對他說道,“你就在武館裡住著。” 次日一大早,倪金章巡視著武館裡支架上擺著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他看著看著,就想練一把。於是他抽出雙刀,站立院中,提臀斂氣,氣運丹田。接著他打起滾蹚刀,刀光閃閃,渾如綻放的梨花,包圍著他,形成了一道道屏障。“唰唰”響成一片,他自己就像坐在觀音蓮花坐上,興致闌珊。 不一會功夫,習武之人魚貫而入,來到了精武館。他們看見倪金章嫻熟的刀法,一個個為他豎起了大拇哥。 隨後,徒弟們依照往例站成一排,聽總教頭倪泉興授課。 這時,倪泉興即興手提兩把寶劍,隻見青芒爍爍,寒氣逼人。他舞動拳腳,劍花層出不窮。陡然間,他劍招一變,變得輕靈飄逸、綿密無間,每一劍刺出都留有後招。滿眼都是變幻莫測的劍影,映得人眼花繚亂。 一番下來,他給徒弟們授課道:“變化的盡頭就是不變,不變即萬變,但萬變不離其宗。” “武學有道:刀走白,劍走黑。是說劍勢采用多是偏鋒。” 倪泉興一鋪一板地授課道。他的劍法有多種套路,挑、擊、紮、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施展開來,但見劍花錯落,道道光彩恰如閃電,劍首處,恰似銀蛇亂舞。 接下來,或角鬥,或單打獨鬥,或捉對廝殺。這對廝殺者,一來一往,一去一回,兩口劍寒光閃閃,雙戒刀冷氣森森。鬥了好久,渾如飛鳳迎鸞;戰不多時,好似角鷹拿兔。整個院落裡,群情激昂,熱鬧非凡。 倪金章融入其中,熱血沸騰。 第三天,倪金章與叔叔商量關於籌劃糧草、棉被、棉服以及招募新兵的工作。倪泉興沉吟道:“籌劃糧草、棉服、棉被有可能辦到,至於募兵上前線打仗,尤其跟著官軍南征北戰,這可不敢保證。” 原來,這些習武之人,原本強身健體,保村護舍,對於拓展外延,他們不為所動。畢竟這裡麵十有八九成家立業,至於撇家舍業去外地作戰,他們卻是有顧慮。 他打了一下得兒,喟然長嘆,道:“我對官府中人,不感興趣。自古以來,誰執政也是掐拔老農民。咱們練武之人要行的端走的正。” 咱們練武就是強身健體,保護家園不受外辱。至於國家大事,也不是我們練武之人所能管的。我隻想開場授徒,把倪氏拳派流傳下來,也就滿足了。他說道這裡,不免有些黯然神傷。 倪金章對叔叔這種“小家子氣”想法與做法進行疏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他明澈的眸子裡,呈現的是光明磊落,他喝了一口茶,接著開導:“首首,咱倪家屢世承蒙皇恩潤澤,如今,那些不二之臣造反朝廷,我們倪家後人應該赤膽忠心,報效李唐社稷才是。俗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那日,倪泉興夜不能寐,清夜捫心,覺得金章這孩子說得確實不錯。因此,他要與眾人積極行動起來,一道投入到平叛這場滾滾洪流之中去。 於是,倪泉興協同組織與各地老百姓奉獻愛心,有糧的出糧,有草的出草,有棉被的出棉被,有棉衣的出棉衣,有的家庭孩子多,也是為了弄口飯吃,便踴躍從戎,報效國家。 倪金章看到這喜人的場麵,開心不已,他要立即返回軍營匯報情況。臨走時,倪泉興說了這麼一個事情,他道:“一聽說平叛,不少大小夥子紛紛表示,出遠門條件不允許,要讓他們在敵後消滅敵人,會義不容辭。”隨後,倪泉興加重語氣道:“我從各個流寇話裡聽音,他們表示出力平叛可以,要是跟官兵遠行軍不行。” 倪金章略微沉吟道:“這種情況也不錯,不過,我回去後還要向長官如實匯報。” 是日,倪金章很快就進入了安祿山管轄區內。一路之上,他不時碰見潰敗的官兵與安祿山追襲的部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幸而他的坐騎,都是久經訓練的戰馬,登山涉險,如履平地,一碰見軍隊,就繞道避開,從未生事,一路平安,來到了井陘。 大營內,李光弼、郭子儀兩人正與仆固懷恩、郝廷玉等將軍研究作戰計劃,一聽說軍需官倪金章回來了,便一齊出去迎接。 在營帳內,倪金章把路上所見所聞以及在老家發動群眾,積極報國,同仇敵愾,一一做了陳述。 郭子儀笑逐顏開道:“隻要他們有報國之誌,說什麼黑道白道?老百姓誰不願意安居樂業,許多人流為盜寇,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的。故而我做官以來,對於盜寇,從來都是網開一麵,主張用撫,而不主張用襲擊來做這樣的事情。綠林中有這樣的義士,他又願意為我所用,那自是求之不得。” 倪金章大喜,道:“如此敢請大人賜給我一角文書,給他一個名義,把他們編成一支義軍,縱不能決勝疆場,至少可以在敵後牽製安祿山的兵力。” 郭子儀老於世故,他看見倪金章到來,溫言笑著說道:“國家多難,正是男兒報國之時,現在他們來的正是時候!” 倪金章來的時候,就有七八個壯小夥子一致要求當兵消滅敵人。其中還有人為了怕家裡人羈絆,而偷候摸候趕過來的。麵對這種特殊情況,他無言以表,隻得首肯。 隨後的日子裡,軍需物資源源不斷送到了官軍營。倪金章仿佛看到了女人們日夜趕製千層底棉鞋、棉褲、棉襖以及棉被的情景,也歷歷看到了男人們為了李唐社稷而同舟共濟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