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三天時間,即公元756年四月九日,郭子儀就跟李光弼在常山郡會師了。如今,這兩支唐軍戡亂主力部隊,是唐明皇所倚重堅強基石與主心骨,郭李兩位大將軍也是朝廷平叛的中流砥柱。 二人見麵後,惺惺相惜。郭子儀看到李光弼很是激動,李光弼情動之處便是熱淚奪眶而出,兩個人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此時,李光弼感動不已,嘴唇抽搐道:“郭公,你終於趕來了,末將很是想念!”郭子儀溫言笑道:“李公太客氣了,郭某可不敢當,現在你也是地方長官,統領上萬兵馬,怎麼能自稱末將呢,你在我心裡同舟共濟相濡以沫,不分彼此。” 李光弼聽完郭子儀肺腑之言,連忙說道:“好好好,你說得真對,李某也是這麼認為的。”接著,繼言道:“可不管怎麼說,你始終對我有提攜,這讓我感恩不盡,沒齒不忘。” 郭子儀動容道:“李公為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與郭某如出一轍,時下,有句俗話,叫胳膊離不開大腿。這正是郭離不開李,李離不開郭呀!” 隨後,二人對飲濁酒起來,酒至微酣,兩個人不禁唉聲嘆氣地傷感起來。郭子儀說道:“唉---哎!現在的李唐再也不如以前的李家大唐了,嚴重的藩鎮割據,貪官汙吏比比皆是,致使叛亂頻頻發生,尤以安史之亂為最,山河破碎,宮宇不保,真是讓人喟然長嘆!” 李光弼哀嘆道:“明皇以前的政績清明,招賢納士,廣開言路,以至於國內形式一派大好,出現了國富民強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然而,此盛世卻讓我們的皇上產生了驕傲自滿,為所欲為,對自己不再約束,把朝廷政事推給宰相掌管,自己好大喜功,沉湎於女色和歌舞升平。好好的李唐家國,被楊國忠這樣的奸佞小人掌舵,致使朝廷上下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國家社稷不出亂子才怪呢?” 郭子儀端起酒杯,一揚脖把酒“哏”的一聲喝進了肚裡,酒勁泛上來時,他一連咳嗽了好幾聲,臉紅脖子粗。他頓了下,按捺不住道:“目前,國家局勢很不樂觀,叛賊兵多將廣,身體彪悍,尤擅騎射。我們取得的幾場勝利,還遠遠不夠。必須加強重視起來,不能對敵人掉以輕心。直到現在,明皇才醒過味來,據說對貴妃楊玉環都耐搭不理了。然而大廈已經側歪,還需要肱股之臣匡扶正業才是。” 李光弼聽罷,用鼻子“哼”了一下,說道:“這個禍國殃民的妖姬,不搭理就對了,其實,殺了她也不過分。省的讓皇上三迷五道,荒廢朝政。” 郭子儀與李光弼看問題態度不一樣,郭子儀解決問題剛柔並濟,審時度勢,知道什麼該清楚,什麼時候裝糊塗,順勢而為。而李光弼則不同,他剛盛柔不濟,眼裡容不下沙子,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手下都是死命令,違令者斬,對敵人聚而殲之毫不留情。僅憑這一點,他就沒有郭子儀胸襟開闊,斬三軍者隻取上將首級。如此看來,打仗需要李光弼,治軍則需要郭子儀。二人合作,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郭子儀聽完李光弼一番說辭,不敢茍同道:“李公,郭某並不認為造成當今一鍋粥局勢,完全是由一個弱女子所為。” 李光弼喝下滿滿一杯酒,說道:“願聞其詳。” 郭子儀坦率地沉吟道:“郭某認為,藩鎮割據應是罪魁禍首,邊將擁兵自重,每時每刻都在給朝廷製造威脅氛圍,這是其一;宮廷裡麵管理混亂,宦官受寵、皇子爭位、賢臣良吏受誣陷、百姓生活困苦,所有這些現象都是禍端,這是其二;我們作為廊廟宰,也要與國家社稷息息相關,共命運。目前我們這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很受明皇的器重,但是自己也要見機行事,多做一些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們的事情,對於權位,要懂得隨機應變,見好就收,切不可貪戀。這樣一來,或許更能長久些,你知道了嗎?” 李光弼深為摯友情切所打動,便連忙頷首,道:“嗯嗯,我知道了。好了,我們不說這些了。就說現在的軍事對壘情況,你覺得我們有取勝的機會嗎?” 郭子儀胸有成竹,道:“雖然叛軍氣焰囂張,可我們占有兩大優勢:一曰人和,二曰地利,所謂人和,就是現在我們合兵數量多於叛軍,據說,擁護大唐的義軍占大多數,一定要通力合作充分發揮其威力;至於地利,那就是全國的重要府邸、軍事要塞都掌握在我們手裡。綜合而言,戡亂結束指日可待。” 李光弼疑惑不解,道:“可是,叛軍把東都洛陽都占領了,天下臣民為此都挺喪氣,然而叛軍卻更加肆無忌憚。”郭子儀釋疑道:“你說的沒有錯,洛陽確實落入叛軍阿史那承慶之手,可是,我們早晚也得要收復,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李光弼說道:“阿史那承慶為人急躁,勇不可當,他老是心急火燎並發誓一定要拿下京師長安,隻是北上之路被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攔腰切斷,因此不能如他願攻打長安。可是,洛陽軍需充足,我料想阿史那承慶早晚有一天會攻打長安,到了那時,我們後悔都來不及了。” 郭子儀沉吟道:“好了,先說到這裡,下一步看看咱們如何擊敗史思明部,切斷叛軍南北交通線。” 李光弼連忙點了點頭,接著說出了叛軍撤退到九門蒿城的情況。 郭子儀站在常山城城墻上,向東南叛軍據點方向瞭望,隱約可見敵營帳篷鋪天蓋地,旌旗獵獵。兩天後,當郭李聯軍出現在九門古郡時,燕軍主帥史思明、大將蔡希得率部嚴陣以待,劍拔弩張。 雙方對壘在九門城南一條又長寬的壕溝裡,據說這條溝俗稱“狐子溝”。 戰鬥打響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郭子儀、李光弼仗著優勢兵力,下令發起總攻擊。燕軍主帥史思明手提流星錘一馬當先,與唐軍一持戈將軍交戰起來,隻幾個回合,這名唐軍戰將便被史思明擊落馬下,當場斃命。李光弼見狀,便立即吩咐手下猛將郝廷玉跟隨自己一道出擊,消滅燕軍。燕軍大將李立節手中舞動丈八蛇矛槍,對主帥史思明說道:“大帥,待某家上陣殺他個片甲不留。” 郝廷玉跑到李光弼前麵,挺槍迎戰李立節,雙方大戰數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狐子溝兩邊的士兵,搭弓射箭,此箭彼矢,你來我往,在空中穿行猶如蝗蟲比翼,連陽光都掩蓋了。中箭者哀嚎聲一片,也分不出到底是哪一方。雙方征戰猶酣,廝殺在一起,就如同油鍋裡烹炸的麻花,雙方糾纏在一起。 鼓角爭鳴,炮聲隆隆。 唐軍仗著人多勢眾,越戰越勇,馬嘶聲,吶喊聲,驚心動魄。此時,蒿城義軍首領倪泉興率領手下幾百名義士,也急匆匆加入到這場紅塵滾滾的大決戰中,他們在燕軍背後大開殺戒,奮勇當先。不僅如此,其他地方的義軍隊伍,也匯聚於此,也與唐軍一道跟燕軍作戰。 單說郝廷玉跟李立節打鬥了多半天,一聽到唐軍助威的擂鼓聲,蓋過了燕軍,便覺得勝利在望。隨即,郝廷玉虛晃一招,直擊李立節軟肋而去。果不其然,偷襲成功,燕軍大將李立節被郝廷玉斬落馬下。 史思明一看愛將斃命,心疼得不得了,又看到唐軍節節逼近,自己的部隊被打的一敗塗地,便立即鳴鑼收兵,率領殘部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