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驚慌失措(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3111 字 2024-03-15

六月初九日,李唐東大門潼關防守危如累卵,迫在眉睫。之前,哥舒翰派遣部將火速進京向國主唐明皇告急。唐明皇接到消息後,心如火燎,趕緊派遣將領李福德率領監牧兵馳奔增援。   就在這一天,唐明皇坐臥不寧,眼巴巴眺望潼關方向,平安火一直沒有燃起,他無法入睡。   平安火就是烽火。原來,李唐邊境鎮戍以及部分內地,每隔三十裡地設置一座烽火臺,如果看到敵情就燃放烽火,下一家看到了照樣操辦。就這樣,一個傳一個,以此類推傳遞烽火,進行報警。如果敵人數量多了,那就多燃放幾個,以示報警程度。到了開元後期,內地暫停烽火設施,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到潼關一線又重新恢復,但是改報警為報平安。哥舒翰出征前約定,潼關如果平安無事,則在每天晚上燃放烽火以報平安。   這一天,唐明皇心急如焚坐等平安火燃起,他一直等到了天亮,也沒有看見平安火。第二天,他也沒有看到派出的探子回來奏報。究竟出了什麼事情,令人一頭霧水,乾巴巴光著急。要是今天還是望不到,那人們就會往不好的地方想開了。可是這種事情,隻能胡猜疑,誰也不敢開口亂說。   此時,唐明皇被生命攸關國家社稷這一危機時局所清醒。楊貴妃憐惜三郎的身體,便多次催促他回宮入寢。這些日子以來,唐明皇不能聽楊貴妃說睡覺,一聽就上火,輕著便說:好了,好了,你先去睡吧。重的話,便響吧道:“睡睡睡!光知道睡,你是個豬哇!要不是你,朕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楊貴妃一聽,噘著嘴哭唧起來,哽咽道:“你說這事怎麼會連累到我,我對你怎麼樣?你心裡不清楚嗎?哪一方麵照顧的你不是服服帖帖開開心心?現在國家有難了,卻遷怒於我?!”言罷,哭聲更大了。高力士趕忙解勸,把楊貴妃安撫好後,又來到明皇跟前勸解。   “陛下,這幾天寢食難安,麵容憔悴,應該休息一下,這裡老奴給盯著,一有情況,立即奏報。”高力士施禮道。   “少說話!”唐明皇煩心道,“力士,扶著朕到勤政樓,朕打算上樓頂親自看看。”   “嗻!”高力士施禮道。   高力士攙扶著皇上來到了勤政樓頂層,並打開了東向的窗子,兩個人凝視屏氣觀望著。眼前黑得一抹拉嘎,看不見遠處一絲光亮。俗話說:白天蒼蠅滿飯餐,晚上蚊子又成團。皇宮裡這種現象實屬少見。可在這炎熱的六月,在頂樓卻有蚊子傳來的“嗡嗡”聲。此時,又悶又熱,渾身汗涔涔的,加上焦躁的心情,蚊子不時親上一口,蠻疼的。高力士趕忙給皇上揮動衣袖扇風趕蚊,且手忙腳亂。   “大家,咱們回去吧?”高力士不忍視皇上受這份罪。   “回去也睡不著,還是再等等,看一看。”唐明皇輕聲道。   “陛下好幾天沒有休息了,如果還是這麼熬夜費神,可對身體不好呀!”高力士眼裡湧著熱淚勸皇上道。   “哎,力士比朕還大一歲,都老胳膊老腿了。”唐明皇感嘆道。   “老奴身子好壞,不打緊,陛下須有一個好身子,才能更有精力處理國家大事,才能安定民心,才能早日戡亂結束。”高力士解釋道。   “唉,力士呀,這會沒有外人,朕問你,莫非朕到了......”明皇指惶說讓位於太子,可話到嘴邊說不下去了。   高力士連忙施禮,笑逐顏開道:“可不能這麼說,陛下經營大唐四十年,開創了一代盛世,精力充沛,是一個胸懷大略的聖明天子。”   看這,不愧是內侍,凈給主子撿好聽話,凈給順氣丸,這樣的奴才,哪一個主子不喜歡呢?   這個晚上,君臣二人在樓上一直等到了子夜時分,也沒有看到平安火。   高力士攙扶著皇上回到寢宮,皇上自言自語道:“壞事了,潼關弄不好失守了。朕可上他個舅子的當了,真不該逼著哥舒翰出關作戰,郭子儀李光弼也多次提醒,要守城待援。現在想來,悔之晚矣!”   這時,不管高力士怎麼解勸,皇上如夢方醒,老淚縱橫,捶胸跺足,精神生想崩套。   用過早膳,唐明皇連忙召見朝廷重臣商量對策。   其實,早在安史之亂初期,宰相楊國忠就開始打算尋找退路。他以遙領劍南節度使的身份,指示心腹、劍南節度留後崔圓增修城池,構建館宇,儲備物資。故而,他當即提出“幸蜀之策”。   楊國忠這個想法,恰好跟國主唐明皇不謀而合。那年年底,唐明皇便任命十三子潁王李檄取代楊國忠兼領劍南節度使,以崔圓為副職,實際工作還是由他主管。這種籌備,就是下下策,是在為自己找退路做鋪墊。   如今,唐明皇一直沒有看見燃放平安火,便揣測兇多吉少,於大唐極為不利。楊國忠一席話,他連動動腦子都沒有,便一口同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斯時,監察禦史高適從潼關敗退京師,更證實了前線一敗塗地的現狀。   兩天後,楊國忠在朝堂召開會議。他惶惶然抹著眼淚,通報了當前的危難時局,還虛情假意征詢參會人員,看看誰有良策。   一時間,會場出現了沉默現象。   這時,監察禦史高適站起來,陳述道:“國難當頭,我們更應該擰成一股繩,與敵人戰鬥到底。微臣建議,拿出國庫財產募兵,協同禦林軍保衛長安,等待郭子儀李光弼等援軍勤王。”   尚書左丞倪銀珠接著說道:“要在京師募兵與叛賊決戰,”楊國忠狠狠地瞪了他倆一眼,心的話:“早晚我得收拾他倆,隻要有空。”倪銀珠回敬了過去,心的話:“老奸巨猾的佞臣,我要與你鬥爭到底。”   然而,他倆的話可謂是孤掌難鳴,大家誰也不發聲。   楊國忠見狀,一個勁地吸溜鼻子,兩眼淚汪汪。一向忠厚老實的副宰相韋見素連忙勸道:“楊大人,事情到了這一步,得趕緊想法子才是。再者說來,平叛屢屢受挫,我等重臣也有責任呀!”楊國忠聽罷,吩吃得更厲害了,不時地起著鼻泡,他不能自已哽咽道:“人們舉辦安祿山快十年了,陛下總是不相信。今天走到了這樣尷尬的地步,實在不是宰相的過錯。”好家夥,這會他趁陛下不在跟前,倒會給自己解套,推卸責任。真他娘的,這不是胡嘞嘞呀!有人腹議道。不少懷有正義感的官員們,礙於楊國忠勢力,敢怒不敢言。他們互遞眼色,對他咬牙切齒恨之入骨。就這樣,這場會議在惆悵中匆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