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鼎沸(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596 字 2024-03-15

在勤王人群中,杜甫便是其中之一。唐肅宗對於為國盡忠者給予獎賞,因此,杜甫耗費心機進行的長途跋涉,奔向革命聖地靈武的堅定信念,同樣受到皇上的青睞。為此,他也獲益了,被授予左拾遺官職,是一個八品上的小官。對於他這樣一個文人而言,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地位和榮譽了。即便如此,他的直言進諫行為,引起了唐肅宗不滿,不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唐肅宗做為家國之主,麵對金甌殘缺的政治局麵,為了重塑李家王朝,不得不籠絡人心,招納賢士。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深知鬥爭的艱巨性與殘酷性。他不是不想替了父皇,隻因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此,他一直都在等,等那個風雲際會,等那個春暖花開。如今終於等到了,雖說到了知天命這個年紀,不管怎麼樣,收拾舊江山,朝天闕。這是他替年邁父皇要做的一件艱苦而又光榮的偉業。延續國祚,是他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也是非我莫屬的堅定維護者。再塑霸業刻不容緩。因此,他下定決心,為了平叛,他東扯葫蘆西扯瓢,聯合一切能聯合的盟友,對叛軍與侵略者進行打擊。這其中,回紇出兵襄助,便是其中一個。   為了重塑霸業,他殫精竭慮,如履薄冰,跟他父皇一樣,利用手中權力來製衡朝中要員,以防不測。畢竟,他老前輩唐高祖李淵就是從隋文帝楊廣手中奪來的江山,成了國祚的新掌舵人。因此,防人之心不可無,對於他來說天經地義。斯時,不少人認為李唐王朝群龍無首,不少地區烽火連綿,爭戰不休。全國局勢猶如鼎沸,此起彼伏,不得安寧。   可是,越擔心什麼越出現什麼。這不,同羅酋長阿史那從禮引誘九姓府(今山西省河曲縣境內)與六胡州(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幾萬胡人,在經略軍(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北部會合,準備出擊作戰消滅唐肅宗革命根據地。   唐肅宗當即下令命大將郭子儀前往天德軍(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北部),征調部隊前去討伐。左武鋒使仆固懷恩的小子仆固玢帶領一支小分隊與敵人遭遇,經過一番交戰,仆固玢戰敗被俘,為了自保,他投降敵人。沒過多久,他瞅準一個機會從敵營逃脫。仆固懷恩獲悉小子此舉後,非常憤怒,便命人當即處斬。   此消息傳出後,唐軍將士無不嚇得心驚肉跳,在與敵人交戰中各個奮勇當先,心的話,在那也是個死,與其茍且偷生死掉,不如廝殺疆場,博得留姓名,或許大難不死。因此,唐軍將士在黃河沿岸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最終同羅一千多名騎兵被擊潰,繳獲了敵人全部戰馬、武器與駱駝,解除了北方同羅的威脅。   唐肅宗對朔方軍十分器重,可內心產生了抵抗情緒,生怕河朔軍功高震主,不好收拾。弄不好還被人家給架空,到了那時,自己在後悔就晚了。   唐軍擊敗同羅軍後,唐肅宗計劃向外蕃借兵,增加勝算。於是,他一方麵派遣使者到回紇借兵的同時,另一方麵還派人前往拔汗那國(今烏茲別克斯坦)請求援軍,同時,還讓他們給中亞其他國家傳話,並答應優厚條件給予賞賜,讓他們派兵和安西軍一道前來。   謀士李泌對唐肅宗勸諫道:“莫若先到彭原(今甘肅省寧縣),西北軍一旦到來,我們再推進到扶風,到了那時,江淮的軍糧也將運輸到那裡,可以解決軍隊中的糧食問題。”唐肅宗首肯後,便於九月十七日從靈武出發,一路之上,內侍邊令誠從敵人那裡逃回歸順,被唐肅宗一怒之下將其處斬。二十五日,唐肅宗來到順化(今甘肅省慶陽市)。   斯時,唐臣韋見素從成都趕來了,他帶來了唐玄宗的傳位詔書與傳國玉璽。唐肅宗見狀,心弦陡然緊張起來,他不無擔憂道:“不久前,我因中原大亂權且統領文武百官,豈敢趁亂匆匆登基即位!”文武百官前來奉勸,可他依然不答應,並把玉璽與詔書放置於便殿,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就跟以前跟父皇請安一樣,畢恭畢敬。   以前,韋見素跟楊國忠是一個鼻子眼出氣,唐肅宗對楊國忠深惡痛絕,對其黨羽也是置之不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表現出十分冷淡。   不過,他常聽說愛卿房琯對韋見素很是敬重。房琯在唐肅宗麵前談及世事,慷慨激昂,讓唐肅宗為之動容。   當時,潼關失陷後,敗將王思禮、李承光、呂崇賁等人被解押到唐肅宗麵前,唐肅宗下令把他們全部正法。可大臣房琯鎮定自若,對唐肅宗進行勸諫,最後,唐肅宗隻殺了李承光一個人。   從此以後,凡是一碰到國家大事,唐肅宗總是事必躬親,征詢他的意見。就這樣,房琯常以天下為己任,與唐肅宗同懷認之。   與此同時,大燕帝國也出現了不和諧因素,皇上安祿山對於立太子一事產生偏袒,他對這個能征慣戰屢立軍功的兒子安慶緒翻起了白眼。這一舉動,安慶緒大為不滿,於是,他聯絡謀士嚴莊設謀將安祿山秘密殺害。   安慶緒自立皇帝,之後,他派遣手下大將尹子奇出任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與唐軍爭奪睢陽。睢陽位於汴河沿岸,是聯合關中和江淮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很是重要,不可小覷。燕軍為了占據這個軍事和經濟重地,遂派出重兵圍攻睢陽,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親率同羅、檀以及奚等地兵力共計十三萬向睢陽發起猛攻。   張巡接到睢陽太守許遠的告急書,遂從寧陵帶兵三千前去援助。就這樣,張許二人會合後,兵力達到六千八百人。   張巡激勵將士堅守,一日交戰多達二十次,士兵們鬥誌昂揚毫不畏懼。許遠覺摸自己才能不及張巡,便請張巡擔任總指揮,自己心甘情願做他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