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隱士李泌(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564 字 2024-03-15

話說唐肅宗來到靈武之後,一麵招兵買馬招賢納士,以恢復李唐王朝。這期間,他召來了潁陽大隱士李泌。   李泌,少時便很聰穎,是京兆人。斯時,他很得唐玄宗青睞,為此,玄宗就讓他跟忠王李亨在一起遊玩。李亨被冊封太子時,他歲數已大,曾經上書說事。唐玄宗看到他有遠見有魄力,便想授予他官職,結果被他拒絕。唐玄宗為了留住這個大才子,就讓他以普通人角色與太子交往。太子跟他學到了不少知識,受益頗深。因此,太子尊稱其為先生。可是,他的智慧招到了時任宰相楊國忠的嫉恨,就這樣,他被楊國忠一紙奏折給拆開了與太子之間的聯係,遷移到蘄春郡。在以後的歲月裡,李泌看到楊國忠之流的卑鄙齷齪,遂掛冠回到了家鄉,住在潁陽縣。   此一時彼一時,時也運也。太子李亨與父皇分道揚鑣後,一時茫然無措,雖說擺脫了羈絆,做了林中鳥,成了海中魚。可自己的根究竟在哪裡紮下呢?這時,他的兒子?廣平王李俶說出了父親的心裡話:“現在天快黑了,這個地方不能待守長了,大家看看去哪裡比較好?”此言一出,大家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不作聲。建寧王李倓見狀,提議道:“殿下以前當過朔方節度大使,那裡的官吏每年都向你請安,我李某還依稀記得他們姓名。如今,隴右跟河西的兵都因戰敗而投降了叛軍,如果到那裡去,恐怕是兇兆。離近的地方是河朔,兵強馬壯,再者說來,河西行軍司馬裴冕是世家大族,肯定不會有三心二意。叛軍光顧著在長安大肆搶掠財物,沒有功夫向別處進攻,不如乘機趕往朔方,到那裡再共商國是,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家聽罷,覺得建寧王說得對,便表示贊同。   就這樣,這支中央軍歷經坎坷,終於來到了靈武,並舉行了奠基禮。   楔子語到此為止。   唐肅宗重見先生李泌時,格外激動,許多心裡話此刻也是一言難盡。於是,二人出則騎馬同行,入眠則床挨床,狀如往日,有嘛事都要征求李泌的意見,且言聽計從。不僅如此,即使任免官吏都要跟李泌商議,可謂情投意合。   一日,唐肅宗感恩先生李泌足智多謀高瞻遠矚,遂想任命他為右相。李泌慌忙施禮,堅決推辭不肯接受,並說道:“陛下今日待我不薄,比任命李某擔任宰相還要尊貴,既然如此,那就不要違背我的意願。”肅宗見勸不動,隻好允諾。   一次,唐肅宗與李泌到外麵檢閱軍隊,士兵用手指著他們均悄悄道:“那個穿著黃衣服的是聖皇,那個穿白色衣服的隻是山裡的一個隱士。”肅宗聽說後,感覺實在對李泌有虧欠,便把這句話說給了李泌,並說道:“目前是戰亂時期,朕不敢違背你的意願封你官職,不過,為了遮人耳目,必要時穿一下紫袍又何嘗不可呢?”李泌無奈,隻好接受。李泌穿上紫袍後,便入宮謝皇上隆恩,肅宗趕緊讓李泌平身,並笑著說:“卿既然穿上了官服,又怎麼能沒有一個官職呢?”於是,唐肅宗便從懷裡掏出了敕書,封李泌為元帥府行軍長史、侍謀軍國,一個類似於軍委總參謀長。李泌說嘛也不接受,肅宗說道:“朕不敢以宰相之職為難於卿,隻是想讓卿擔任這一職務渡過這一時期艱難階段。等平定勘亂之後,就滿足卿的意願,歸隱故地。”   以前,李泌出山前,對唐肅宗明確表示,一旦收復兩京,平定勘亂,就撤離江湖,歸隱故地。李泌聽皇上一提醒,便接受了。   為此,唐肅宗專門於宮內設置元帥府,如果廣平王李俶進宮,李泌就就在府裡,如果李泌進宮,李俶就就在府裡。   一次,李泌對唐肅宗提議道:“諸位將官對陛下威嚴,惶恐不安,在陛下跟前陳述軍務大事時,因為拘謹不能準確稟報,如果一出現差錯,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請求先向廣平王和臣商議,然後再向陛下稟報,可行與否請陛下聖裁。”肅宗頷首致意。   斯時,各地所上奏疏接連不斷,軍務相當繁忙。唐肅宗便把所有奏折送到元帥府,先由李泌審閱,如果戰報十萬火急,李泌便加上封印,立即呈給皇帝。對於無關緊要的情報就等天明之後再奏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唐肅宗對嫡長子李俶、謀士李泌格外信任,還把宮內的鑰匙與符契全部讓二人看管。   一次,唐肅宗問李泌道:“卿給看看叛軍有沒有遠見。”   李泌笑著說道:“陛下,跟隨安祿山鬧事的也就是史思明、蔡希德、阿史那承慶等幾個骨乾成員,餘眾都是脅迫而為。再者說來,叛軍在長安城隻顧擄掠錢財,光看著眼前利益,根本就不是成就大事業的胸懷,因此,叛軍隻一時逞能,屬於露水,失敗是遲早的事。”唐肅宗聽罷,對李泌的客觀分析很是敬佩。   這時,唐肅宗對謀士李泌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就這樣,李泌不遺餘力全心全意輔佐皇上,他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給皇上出謀劃策,在各階層所處的關係上,他也協調的水乳交融,風正乍起。因此,他的布控能力協調能力無出其左。為此,唐肅宗在李泌策劃下,兼容並蓄,團結大多數,爭取少數,盡量把革命的隊伍做強做大,加強了對叛軍的打擊力度。   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七月,朔方節度使郭子儀親率將士五萬人由河北火速趕到靈武,唐肅宗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靈武長史;河北節度使李光弼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北都留守兼任丞相一職。李光弼又調動河北河間、景城兵力五千人馬前去守護北京太原。   花開數朵,單表李光弼堅守北京,並與老冤家、叛軍主帥史思明再次交戰的故事。二人在以往交戰中,比如嘉山之戰、常山之戰、趙郡之戰等多次交戰中,互有勝負。因此,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誰也咽不下心中的這口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