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太原保衛戰(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2673 字 2024-03-15

這幾日,唐軍大將軍李光弼布下地道戰,東突西藏,神出鬼沒,不斷地給燕軍以騷擾。攪得燕軍主帥史思明焦躁不安,他為了穩定軍心,便吩咐手下人,一定要認真觀察尋找端倪,然後聚而殲之。大將蔡希德說道:“李光弼凈乾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有本事明著乾,偷候摸候算什麼本事。”   接著,將領高秀巖忿忿不平道:“藏著掖著算什麼好漢,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木心這些地老鼠還能成精呀!”史思明安撫道,“史某倒要看看他---李光弼還能堅持多久。”   將軍牛廷玠不失時機地對著史思明說道:“大帥,李光弼狡猾得很,不可小覷!”   在這次作戰會議上,燕軍這幾個骨乾成員達成共識:擰成一股繩,消滅唐軍李光弼部,步步為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其實,打仗考的是戰略戰術,如果都像三國時期魏國大將許褚一樣赤膊上陣,那受傷是不可避免。同樣,李光弼也是采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能打贏咱就打,打不贏咱就躲,消滅敵人是最終目的。畢竟人家人少,采用地道戰、麻雀戰等看似小打小鬧戰術來消耗敵人的戰鬥力。   挖地道也需要技巧,閃展騰挪,避重就輕。在特殊工作人員參與下,開展挖掘地道工程如火如荼,敵人駐守何處,地道就能挖到具體位置。   就這樣,史思明就讓兵士背土在城下堆砌土山,李光弼就把地道挖到城下,土一壘高就塌陷。不僅如此,李光弼還製造了飛石大炮,有二百名士兵啟動這一程序,“嗡”的一股強氣流飛入蜂擁攻城的燕軍陣營。頓時,唐軍拋出一發大石頭,就能砸死二十多個燕軍士兵。   史思明惱羞成怒,為了進行報復,他命人製作了一批攻城耬車、雲梯,同時利用堆砌的幾座土山讓燕軍士兵強行登城。麵對敵人進攻,李光弼胸有成竹,燕軍攻城工具運到哪裡,李光弼就把地道挖到哪裡,這些攻城器械瞬間垮塌,失去戰鬥力,上麵的燕軍不是被摔死就是被活填。史思明出離憤怒,他仗著兵多將廣,一輪輪向唐軍發起了猛烈進攻。戰鬥非常慘烈,燕軍前仆後繼,奮勇當先,兵勢潮水般滾滾襲來。李光弼繼續采用巨型拋石機,對著蜂擁而至的燕軍進行狂轟。史思明看到身邊戰友一群群被砸成了肉餅子,頓感不寒而栗,這時燕軍確確實實地嘗到了苦頭,精神瞬間崩潰。盡管長官一個勁地下死命令,可將士們捄著屁股不僅不前進,還一股腦地往後逃跑。時不利兮騅不逝,奈何奈何真奈何。史思明頓感無計可施,不禁望天長嘆,遂下令部隊撤退到拋石機射程之外而安營紮寨。既然強攻不得,那就圍而不打,隻等官軍糧草耗盡,不戰而屈人之兵,企圖使用久困之計拖垮官軍。   過了幾天,官軍挺不住了。李光弼見狀,如果繼續這樣被動,那自己不就成了不戰而敗?他想到這裡,一條可行的戰術便踐行起來了。首先,他嘗到了地道的種種優勢,便下令在敵營下麵挖出多條地道,並用找些木檁條當柱腳。李光弼運用其妙存乎其心,還對叛軍進行詐降,並與燕軍約好時間,讓副將率領幾千名將士出城。   史思明收到官軍歸降的消息,喜出望外。   那日,幾千名官軍果然打開城門,一個個低著頭舉著白旗前往燕軍營地投降。   燕軍在營中列陣準備受降,他們看見官軍如此狼狽,不禁興高采烈起來。一時間,燕軍營地前站滿了士兵,可謂裡三層外三層,風雨不透水泄不通,黑壓壓一大片。   見時機成熟,唐軍士兵一起撤掉地道裡的柱腳,“轟轟隆隆”一陣陣巨響,燕軍兵營瞬間塌陷,死傷上千人,唐軍趁燕軍亂作一團之際,發起沖鋒,就這樣,一鼓作氣斬殺燕軍過萬。   史思明這才覺得,燕唐之戰不能速戰速決,隻好采用持久戰拖垮唐軍李光弼部。為此,他冷靜下來之後,便對蔡希德說道:“你部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消滅李光弼。”蔡希德點頭稱是。   隨後,史思明率部離開太原,返回燕軍老巢範陽。一路之上,史思明心裡還一個勁地犯嘀咕:出來作戰好長時間了,不能顧此失彼,守護好大本營方是上上策。   史思明大軍剛離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官軍大將軍李光弼便親自率領敢死隊出城突擊,一馬當先,直沖燕軍蔡希德部。時下,燕軍士氣低落,缺乏警惕性。麵對突如其來的官軍,燕軍毫無防備,此戰下來,把燕軍蔡希德部打得大潰敗,斬殺燕軍好幾萬人。蔡希德失魂落魄之際,帶領著殘兵敗將逃跑的遠遠的,杳無影蹤。   就這樣,李光弼采用地道戰,出奇製勝,以弱製強,把燕軍打得一敗塗地。捷豹傳到了鳳翔,唐肅宗看到李光弼在戡亂過程中,屢立奇功,大為振奮,便立即加封李光弼為司空兼兵部尚書,並晉爵魏國公。   與此同時,大燕帝國皇上安祿山駕崩的消息傳來,史思明聞訊,朝著南方跪下叩首,哭泣道:“陛下呀,陛下,革命尚未成功,就薨逝了,臣痛心疾首,無以言表。”他臨表涕零,無以言表。   在太原保衛戰中,燕軍接連失利,再加上皇上安祿山駕崩,致使士氣低落,這讓主帥史思明信心大減。想當初,史思明仗著人多馬強,誌在必得,總認為自己意誌堅定、腦袋瓜子靈活、謀略多。可與李光弼一交手,方知道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對方比自己實在是高。或者說,不在一個檔次,可謂小巫見大巫。   新任皇上安慶緒老是擔憂範陽老家有變,為了進行安撫史思明,便立即加封史思明為媯川郡王。媯川,因位於範陽(今北京)的媯水河而得名。   即便如此,史思明還是心存疑慮,他領兵北上時,陛下身體明明好好的,怎麼就沒就沒有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後,自己還是安慰自己,這都是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