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此長彼消(1 / 1)

良吏傳 郝軍仙子 4338 字 2024-03-15

俗話說:夜長夢多。為此,就在當天黑介,駱悅等人在曹將軍帶路下,率領史朝義所部三百步騎趕往鹿橋驛。宿衛軍士一看來人披堅執銳殺氣騰騰,感覺有些奇怪,便問道:“諸位將士全副武裝,來到皇上寢宮,所為何事?”隻見曹將軍說道:“有本將軍在,大家不要驚慌,屬於例行檢查。”宿衛軍士聽罷,懾於曹將軍淫威,便不敢輕舉妄動。   就這樣,駱悅等人順順利利闖入驛站,一直來到皇上史思明寢宮,正趕上史思明上毛子了。發現皇上不在,駱悅一行便問侍衛:“史思明現在去乾什麼了?”侍從見狀,覺得蹊蹺,便支支吾吾起來。“別跟他們磨蹭,快刀斬亂麻。”不知誰說了這麼一句話。當即,就有好幾個侍衛被亂兵砍殺,剩下的嚇得渾身直哆嗦,嘴裡不時抖動,就是發不出聲音來。看見來人手執利刃逼進自己,便用顫抖著手指著史思明藏身之地。那時,史思明正在毛子裡方便,聽見外麵有急促且雜亂的腳步聲,直覺告訴他,可能要有大事發生,便趕忙由毛子裡越墻逃進馬廄中,自己手忙腳亂弄妥馬鞍,並解下馬韁繩,快馬加鞭,奪路而逃。   說時遲那時快,翻墻追來的駱悅侍從——神箭手周子俊挽弓搭箭,一箭正中史思明的肩膀子,史思明哀嚎一聲跌落馬下。迅即,被一窩蜂的亂兵拿下。   史思明見狀,驚問道:“是什麼人作亂,膽敢暗害朕?”駱悅大聲說道:“奉懷王之命!”懷王是史朝義的封號。史思明脫口說道:“今個早起,朕說話一時沒有忍住,竟說禿嚕嘴了,才落了個今天的下場。然而,你們殺朕太早了,朕還有利用價值,為什麼不等到朕親率大軍拿下了長安之後再動手?給你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豈不更好?如果現在弄朕,大事難成呀!”   駱悅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把史思明押送到柳泉驛,給拘押了起來。隨後,馬上回去向懷王史朝義稟報:“快刀斬亂麻,大事辦成了。”史朝義問道:“有沒有驚嚇到皇上?”駱悅痛快地回答道:“沒有。”   斯時,宰相周摯、降將許叔冀率領後軍駐紮在福昌,駱悅等人命許季常前去通報情況。周摯聽罷,不相信這是真的,驚嚇之餘,便感覺到天旋地轉起來,當場昏倒在地。   爾後,史朝義率軍返回,周摯與許叔冀前來迎接。這時,駱悅等人勸說史朝義逮捕了周摯,並把他當即處斬。   一行人走到柳泉,駱悅等人擔心事情有變,眾心不一,遂痛下殺手用繩子勒死了史思明,並用毛毯包裹屍體,放在駱駝上運回了洛陽。   就這樣,史朝義跟安慶緒一樣,弒君篡位,改元顯聖。為了進一步肅清障礙,排除異己,史朝義秘密派人趕到範陽,命令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殺掉了他的競爭對手——同胞弟弟史朝清、母親辛氏及其黨羽幾十個骨乾成員。經過幾個月路線鬥爭,又有幾千人被殺害。因此,燕帝國元氣大傷。   花開兩朵,單表一枝。撇下燕帝國起內訌搞政變暫時放下不提。再說李唐王朝李氏掌舵一事,斯時,肅宗看見燕帝國將士們氣勢如虹攻城略地,隨啟用老將郭子儀再次出山。郭子儀不負眾望,軍政工作貼地氣進民心,因此,在河北各地頻傳捷報。當郭子儀率領官兵與常山郡義軍聯手擊潰燕軍,使常山郡再次回到了李唐王朝的懷抱。常山郡解放,這在平叛道路上解放的第一座比較大的城市,為進一步戡亂,恢復李唐社稷,在政治上、軍事上以及其他領域無不提振士氣,並與革命進行到底這一偉大工程息息相關。   這時候,軍民一家親,槁城義軍首領倪泉興率領手下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愈挫愈勇,鬥誌昂揚。在這次解放常山郡戰役中,他臨危不懼,總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其高超的武藝也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手下弟兄們跟著族長乾信心百倍共赴國難,表現出了大無畏革命英雄群體的光輝典範。為此,唐肅宗親自幸臨常山郡,他要為這些英雄群體給與高度表揚。   當時,唐肅宗來到常山郡,對給國家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與個人一一進行了表彰。當要把這些義軍編入官軍時,不少團練士卒表示:等國家實現大一統,他們就解甲歸田榮歸故裡。   唐肅宗聽罷,十分激動,他沉吟道:“常山郡是一個榮光無上的革命聖地,是一個英雄的城市,這裡走出來的人們赤誠報國,襟懷坦白,崇尚儒學,弘揚國家主題曲。”他打了一下得兒,接著說道:“在這座英雄城市之中,在歷史崢嶸歲月裡,郭氏家人便是其中一個很突出的英雄群體,朕在這裡褒揚他們世世代代為國家盡忠,替老百姓著想,深受人們的擁戴,並一直交口稱贊傳承至今。為此,朕向光武皇後郭聖通以及郭氏家族致敬!”言罷,唐肅宗與郭家後裔敬酒致意。郭家人受寵若驚,一齊給皇上下跪施禮,表示感謝!   光武郭皇後郭聖通,常山郡(又名真定府)槁城縣人也,古郭國後裔,家族為真定侯國的名門望族,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第一位皇後。   郭聖通的父族是郡中大姓,其父郭昌,早死。少有義行,曾經將數百萬田宅財產讓給異母弟弟,因此受到郡國人的贊譽。在郡中擔任功曹。   郭聖通的母族是真定王室,她的母親是真定恭王劉普之女,因嫁於郭氏而稱為“郭主”,生下郭聖通和兒子郭況。郭昌去世得早,而郭聖通的母親雖然是王家女子,卻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   新莽時期,真定國絕。公元23年九月,三輔豪傑共誅王莽,更始帝劉玄在宛城大封功臣,其後意欲遷都洛陽,便以劉秀為司隸校尉,前往整修宮室。更始帝遷都洛陽後,又派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鎮慰州郡。   劉秀進至邯鄲時,拒絕了原趙繆王子劉林水淹赤眉的建議,致使他扶持王郎詐稱漢成帝之子為帝,定都邯鄲,並得原廣陽王子劉接的響應,由此北州疑惑,降下郡國,真定國也因此以十萬之眾倒戈王郎政權。作為和真定王室聯姻的郭氏家族,跟隨著真定王劉楊,也陷入隨風搖擺之中。   這時的郭氏不會想到,破虜將軍劉秀會去而復返。劉秀被王郎追殺,經歷了北地無招兵卒,眾將死向南首的沮喪、滹沱河的寒冷、豆粥麥飯的甘甜之後,在信都縣(今河北衡水冀州區)掘得了第一桶金,以四千精兵復起,堂陽、貰縣,均被攻克,在和成另得兩千騎兵。同時又得劉植、耿純各率宗族子弟,據其縣邑,誓死追隨,由此而北降下曲陽縣,合眾有數萬人。同時有上穀太守耿況之子來謁,和劉秀共商聯合上穀、漁陽兩郡突騎共定邯鄲之策。並沿路發奔命兵,由北向南,擊新市,討邯鄲。   經過真定時,劉秀派出劉植作為說客,說降劉楊。最終,真定王劉楊做出了選擇,新立的邯鄲政權和迫近的更始政權河北代表之間,真定王最終選擇了劉秀,並將外甥女郭聖通嫁給了劉秀,更始二年春(公元24年),劉秀留居真定郭氏漆裡,納聖通。至此,北地郭氏與南鄉劉氏合兩姓之好,結為姻親。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劉秀封郭聖通為中山王太後,其子劉輔為中山王。同時也對郭後的娘家進行安撫,遂將郭聖通的弟弟郭況徙封大國,為節侯。郭聖通從兄郭竟,以騎都尉從征伐有功,封為新郪侯,官至東海相。郭竟弟郭匡為發乾侯,官至太中大夫。郭聖通叔父郭梁,早終,無子。包括郭姓的外戚女婿南陽陳茂,亦被封為南侯。   郭聖通的長子劉彊仍居太子之位,劉彊知道自己母親既已廢位中宮,那麼自己作為庶子恬居儲位便是於禮不合的,因此,他數次向諸王轉達,要求光武帝允許自己退位藩王的請求,但是光武帝因為不願意違背父子之情而始終不肯答允。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劉彊久處危位近危殆,接納了講師郅惲的建議,再度向光武帝懇求“引愆退身”,光武帝終於答應。從廢後到換太子,時間跨度兩年,光武朝最為重大的政治局勢至此終於落下帷幕。就這樣,劉彊居太子位十九年,這個以繈褓太子而成就王材的不二人選,最終不得不讓天下,守藩屏。   建武二十年(44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秀改封中山王劉輔為沛王,郭聖通也隨之成為沛太後。建武二十六年(50年),郭聖通的母親郭主薨逝,光武帝親自臨喪送葬,召集百官,派遣使者迎回其丈夫郭昌的靈柩,與郭主合葬,並追贈昌陽安侯印綬,謚曰“思侯”。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六月丁卯日,郭聖通去世。光武帝將她安葬於北邙。   說著說著,楔子語就多了,書歸正題。   唐肅宗對郭子儀說:“郭愛卿,這郭家與你們是一回事嗎?”   此時,郭子儀微醺,紅光滿麵,趕緊給皇上施禮道:“一個郭字掰不開,天下郭氏一家親,聽老人講,祖先做官受到某個皇上加封,看家譜說是從槁城遷移到陜西華州的。”   “好了,那愛卿就給宗親多熱乎熱乎,讓朕開開心。”   於是,郭子儀端起滿滿一杯酒,對著宗親說道:“一家子不說兩家子話,我郭子儀給宗親敬酒了!”說完,便一飲而盡。他笑了,笑得開懷飲酒痛快。他醉了,唐肅宗看著花朵爍爍的臉龐,也醉了,醉得笑不攏口。   做為皇上近臣倪銀珠對郭子儀說道:“都是槁城人,我們同樣離開故土,槁城就是我熱戀的地方,告訴後代,這個老家,是一個物阜糧豐、人傑地靈的地方。”郭子儀緊握倪銀珠手說道:“倪卿,我再說一句,那就是,槁城人愛國敬業,勇於擔當,把最好的糧食給了國家,他們自己卻甘願付出,我很受感動!沒齒不忘!”   這時,李唐國旗迎風飄揚,唐肅宗、群臣以及眾將士洋溢在幸福溫馨的環境裡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