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石敬瑭借助契丹人的力量建立後晉,與其他政權抗衡。他雖為皇帝,仍向契丹稱臣,石敬瑭雖然比耶律德光年長,卻稱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 石敬瑭自願割讓燕雲十六州,反正這地盤也不是他的,借花獻佛不算虧。他被逼造反投靠契丹,最後成功當了皇帝,似乎也不虧。 但在政治上造成極壞的影響,給後晉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統性帶來極大的破壞,這兩件事給中原大地的主流意識造成巨大沖擊,天下人都會發自內心的不認可後晉,一旦遇到危機,該投降的投降,沒人會捍衛這個政權,後晉的皇親國戚也不例外。 杜重威作為石敬瑭的妹婿,在北伐契丹時率全軍投降,導致契丹攻破都城,後晉滅亡。 本次要講的是另一個皇親國戚張從恩,與石敬瑭是兒女親家,是後晉少帝的老丈人,相對於杜重威,這個老六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從恩早年在唐明宗手下做事,結果因人不行被明宗看不上,“乃退歸太原”,短短幾個字說明太原是張從恩關係所在的地方,回太原才會有人給他機會。 果然在太原抱上了石敬瑭的大腿,後晉建立後張從恩就成了外戚,一下就開始了仕途飛升。明宗李嗣源看不上的人,石敬瑭看上了,而石敬瑭又是明宗的女婿,這一對比就反映出女婿和老丈人識人用人的差距,從另一層麵也說明石敬瑭失道寡助,可用可信的人有限。 整個後晉時期,張從恩無論戰績和政績都沒有建樹,最後大軍也是交由杜重威統領,雖然杜也不咋的,但小皇帝是知道張從恩肯定成不了大事。 契丹到大梁滅亡後晉時,駐紮在潞州(山西長治)的張從恩就準備投降,身邊人高防看不下去了,你可是皇室的親戚。結果張從恩直接棄城跑了,因為身邊人的態度已經說明大家不願投降契丹,同時他在大家麵前已經沒有什麼威望可言,沒有人會跟隨他,正如唐明宗當年對他不屑的態度一樣。 此時潞州的巡檢使王守恩占有了張從恩的家產,並率領全城歸附劉知遠。張從恩再晚逃跑一點,可能就會被新話事人王守恩抓去送給劉知遠當投名狀,畢竟張從恩屬於前朝餘孽,而劉知遠已經舉起了後漢的大旗。 該來的還是來了,張從恩逃回了都城,然後劉知遠也帶著軍隊來了,張從恩害怕的不敢出門。 劉知遠優待了張從恩,並給安排了官職,這麼做的原因是杜重威還在地方割據,中原此時最大的兩個拳頭就是劉知遠和杜重威,兩人正在較量,杜重威因為投降契丹肯定是會逐漸喪失人心走向失敗的。劉知遠優待張老六就是告訴所有人,尤其是告訴杜重威那邊的人,趕緊向我投降,不要有後顧之憂,張老六都沒事,你們投降肯定沒事。 張老六的無能反而讓他一直平安無事,還一直有官做,在後周時接著做官,北宋初年做到了許國公,比杜重威的結局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