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北宋初做了十幾年的禁軍將領,負責皇帝和皇宮的安全。 做禁軍將領,必須是皇帝信得過的人,楊信從後周時就跟著趙匡胤。楊信接替的是張瓊的班,當時張瓊被誣告後由皇帝賜死。楊信在接替張的第四年,因病不能說話,皇帝到府上看望,並賞賜了楊很多錢。 楊雖然成了啞巴,但仍實際控製著禁軍,沒有讓其他將領替他履職,因為他有個特別懂他的童奴,隻要在他與人交流或指揮部下時看一眼童奴,童奴立刻就能領會其意思,然後把字寫在手掌上讓大家明白,相當於他的翻譯官。那麼問題來了,世上真的有如此神奇的翻譯嗎? 楊就這樣乾了差不多十年安然無事,此時皇宮裡已是太宗皇帝,楊在死掉的前一天突然開口說話了,太宗知道後非常震驚,趕忙到楊信家裡探望。楊把憋了十年的話都說了個遍,非常感謝太祖和太宗的恩典,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與感慨。太宗也是安慰勉勵他,第二天楊就安然去世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楊信裝了十年的啞巴,隻為求自保,童奴也不是什麼天才精靈鬼,隻是楊的托,陪他一直演戲。 楊深得太祖的信任,有一次聽見宮內喧囂,直接就帶著人闖進皇宮,發現隻是太祖在水池上操練水軍,原來隻是場誤會。楊走了以後,太祖對身邊人說楊信是忠臣。 古代禁軍如果沒有皇帝的命令就進入皇宮,一般都是要砍頭的,楊信聽見動靜就直接沖進去,表明了犧牲自己也得去保護皇帝。太祖的評價也表明皇帝對他的充分信任,絲毫沒有懷疑他是否借機造反。 話說回來,皇帝的信任可靠長久嗎?楊的結論是否定的。他的前任張瓊與他很像,也是從後周時期就跟著太祖,在攻打壽春的戰鬥中,張瓊用身體替太祖擋車弩的巨箭,差點死掉,論功勞楊信比不過張瓊,但張瓊的結局說明皇帝的疑心太重了,皇帝知道張瓊可能是冤枉的,但還是借機賜死張瓊,事後又讓誣告者背鍋,以堵眾人之口。 楊信太清楚太祖的內心了,太祖對將領們不放心,所以杯酒釋兵權,在不放心的群體中尤其對禁軍將領不放心,因為他就是走這條路子造反當的皇帝。對楊來說,這個職位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於是選擇做個啞巴,啞巴總不可能當皇帝吧。 有一回,十幾個將領參與謀反,被楊信知道後當晚就報告太祖,太祖立刻就安排楊信抓捕,第二天黎明時就全部抓到位,然後太祖要親自審訊,他誰也信不過,就是害怕有漏網之魚,最後利落的全部誅殺,楊信是一直知道皇帝的百般手段的。 這個裝啞巴的老六計劃楊信思考了許久,一定要騙過所有人,尤其是皇帝,如果有破綻那就肯定死翹翹了,本來皇帝疑心病就很重,果然裝啞巴當天,太祖就跑到楊信家裡來察看情況。 啞巴將軍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堅持到了最後,臨死前一天說話相當於揭曉了答案,楊信傳奇而驚險的一生終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