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唐世代居住在薊州,薊州屬於邊境地區,從許唐的父親許信開始,通過經商積累了大量財富,聞名於邊境地區。 後唐時期,中原與契丹的關係開始緊張,許唐得到了些消息,已經預感到契丹將要襲擊邊境地區。許家在邊境起家致富,自然做的是互市貿易,兩邊政權的任何變故都會極大影響自家生意。 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侵略往往是由生存問題引發,比如遭災致使牲畜大量死亡等,部落裡本就不像耕種區那樣可以儲備大量糧食,為了填飽肚子就要組團南下長城去搶。南下搶劫是有風險的,首先能不能搶到是一回事,就算搶到能不能活著帶戰利品回去又是一回事,長城的主要作用就是攔馬不攔人,馬過不去你是沒有運載工具的,就算打開一個口子,守軍也不用費勁找你,直接就在口子附近埋伏,耐心等你騎馬回來。 北方的遊牧政權往往還會被貿易封鎖,尤其是北方緊缺的鹽和鐵,這都是遊牧民族的必需品,但自身生產不了。北宋曾經對西夏進行過鹽的貿易封鎖,西夏立刻對邊境襲擊搶劫,畢竟資源買不到就隻能搶,多耽誤一分鐘都不行。同時,隻要進行貿易封鎖,就會有商人走私並高價賣給對方攫取巨額利潤。 此時許家的當家人是許唐的父親,許唐就對其父說,“現在國家政局混亂廢弛,契丹人肯定要趁火打劫撈一把,朔州、易州地方的百姓肯定要遭受動亂,再不離開的話,肯定要被劫掠俘虜。”當家人因為資產雄厚,不樂意去外地發展,一是資產裡的不動產是不好變現轉移的,二是換了地方自家的邊境貿易肯定大受影響。許唐沒辦法,隻好自己偷偷轉移一些資金到南方,為以後做打算。 沒過多久,石敬瑭引來契丹軍隊推翻了後唐,並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這些州的百姓逃往中原的路也被封鎖了。 許唐因有先見之明逃到了中原,曾在洛陽、開封見到進士們的神采,偷偷羨慕,“自己也要把兒子培養成這樣。”許唐已經意識到商人雖富,但生活很不穩定,時代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自己破產。但是當官就不一樣,流水的政權下是鐵打的官僚階層。 從此許唐不再經商,而是居住在了睢陽(商丘),在儒學文化最為濃厚的中原地區紮根,並且娶了一位姓李的女子,生下了兒子許驤,許驤從小氣質就與眾不同。許唐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讓自己家族轉型,把商人變為走上仕途的士人。 史書裡沒有記載許唐夫人的信息,但也不難推測,夫人來自書香門第,為了讓將來的兒子有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 光有好的家庭還不夠,許唐下一步就是給兒子許驤找一個好老師,聽說同郡精通經書的戚同文正在招學生,許唐立刻帶著兒子去拜師。許唐的心願非常迫切,他甚至想認戚同文當爹。他是這樣對戚同文說的,“我之前來不及辭別父母,現在想起非常遺憾,今天拜了先生您,以後您就是我的父親”,緊接著便說出自己的目的,希望戚先生把許驤教導成才,為祖宗爭光。 許驤也很爭氣,從小就是能寫文章、擅長詞賦的神童。許唐把所有本錢都押注在兒子身上,雖然自己不識字,但他懂學而優則仕的道理,花光所有家財幫兒子結交當時有名的士人,用錢開路,打開了士人的朋友圈。 很快付出就有了回報,許驤在科舉時與呂蒙正齊名,呂蒙正後來升到了宰相,連此時還在當王爺的宋太宗都知道許驤的大名。在參加最後的殿試時,許驤成功考取甲科,如願成了進士。後來許驤由於久病在身,又沒有突出的才乾,官位隻做到了禦史中丞,而且還無法正常履職,太宗有次還專門把自己服用有效的藥推薦給許驤,結果還是沒有太大效果。 許驤雖然仕途上沒有出彩,但已經圓滿完成了許家的家族任務,由倒數第一的商轉型為順數第一的士。